本文目录一览:
新华社酒泉11月29日电 题:记者手记:中国梦 飞天路——写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新华社记者黄明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中国西北,大漠深处。
当橘红色的火箭尾焰划破茫茫夜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如白色巨龙一飞冲天。
这是注定载入中国航天事业史册的时刻。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并在舱内并列展示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摄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发
这一飞,是中国空间站建成前的最后一飞——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苍茫寰宇间,中华民族标注下崭新的飞天高度。
这一飞,是携着梦想再出发的新起点——
此次任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新高度、新起点。十年前的这一天,恰是中国梦提出的时候。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时隔半年多,2013年6月24日,在与神舟十号3名航天员天地通话时,充满深情地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统帅的深情牵挂,是强国梦,也是航天梦。
这个梦想,从中国航天人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代代传承中,一步一步坚定走来——
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
距载人航天发射场数公里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自1958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以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700余名先烈。
在发射任务频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传统——每次重大发射前,各试验队的科技人员都要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这里,是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家园,是航天梦启航的地方。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从这里飞向太空,“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从这里启航,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大幕。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中国航天人用短短7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三四十年走过的路。
2003年金秋,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这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从2003年神舟五号到2022年神舟十五号,中国航天员从这里十度问天。
从戈壁滩上启航的光荣与梦想,在大山深处升起,向着星辰大海迈进——1984年,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6年,随着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向世界首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大幕拉开……
一个个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飞天梦,陆续远航高飞。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2016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这一年的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的主题便是“中国梦 航天梦”。
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党的以来,高度重视和关心航天事业发展,将航天强国建设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统筹谋划,中国空间站建设在不懈探索创新中完成了“中国式跨越”——
中国航天人独立自主完成了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首次实现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并创世界纪录,航天员飞天时间从15天增加到半年……
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这次神舟十五号任务,19个月内,中国载人航天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如期完成,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堪称完美,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的厚重积淀与强大实力,跑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2022年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这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人在追梦路上书写的中国高度、中国奇迹。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今天,随着神舟十五号的成功飞天,中国航天人在奔赴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上,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今天,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航天人携着梦想再出发,必将在飞天路上砥砺奋进,书写新的荣光。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离不开一代代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党的以来,总书记多次勉励各界人士接力奋斗,接力探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总书记殷殷嘱托直抵人心,点燃了党员干部奋进的热情,彰显了人民领袖宏阔的战略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2018年12月18日,出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同志说过:“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我们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为了别的。”为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是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一生奋斗的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2018年11月23日,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我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让我们向所有为伟大祖国发展进步、为中华民族独立强盛作出贡献的老英雄、老模范、老战士、老同志、老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18年2月14日,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注意把握蕴含其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
——2017年11月20日,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担当这份重任,我们既充满信心,又如履薄冰。充满信心,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是因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因为我们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团结。如履薄冰,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继续艰辛探索,是因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不断披荆斩棘,是因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需要勇于自我革命。
——2017年10月25日,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2016年7月,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
——2015年1月12日,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张雷 李雪菲 整理)
2023 年 3 月 24 日傍晚,一场美妙的星月童话将在中国天空上演。北京时间 18:27 金星合月,地心所见金星在月球以北 0.11 度的地方,在中国、印度、非洲等地可见月掩金星。
2015 年 12 月 8 日出现的月掩金星,图片来源:NASA/Joel Kowsky这次对于中国国内而言,是条件绝佳的好机会,这天是农历闰二月初三,月相呈弯弯的蛾眉月,9.2% 被照亮,金星的亮度在 -4 等左右。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可以看到明亮的金星将由月球暗缘掩入,亮缘复出,我国北方地区则可以看到月球从明亮的金星南部不远处穿过。在天文学中,两天体视黄经或视赤经相等的时候叫做合,合的时候通常意味着两天体之间的角距离最小,二者离的最近。月初,金木相合刚刚过去,现在,月掩金星又来了,该说不说,在这个 3 月,金星还真是有点忙呢!
01
月掩金星
是怎么个掩法?
所谓月掩金星,就是月球在运行的过程中,在视线方向上恰好遮挡住金星的现象。月球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会掩金星,也可能遮挡住其他天体,发生“月掩星”现象。
月掩土星的过程,2001年11月3日摄于奥地利。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类天象都不算罕见。因为太阳系的各大行星以及月球都运行在黄道面(也就是地球饶日轨道平面)附近,而月球的视直径(相对地球观测者的视觉张角)达到了 30 角分,每个月都会绕天球运行一周,而其他的行星相对运行得较慢。并且地球直径相对地月距离比较大,不同区域的人们看到月球位置的视差也很大,因此在地球某个区域看到月球遮挡住背后的行星或者恒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
02
常见却又难赏
这天象怎么这么不给面子?
上一次在我国地区可见月掩金星现象是在 2022 年 5 月 27 日,尽管是白天,但金星非常明亮并且与太阳的角距离较大,借助望远镜仍然可以观测到。下一次在我国地区可见月掩金星现象是在 2026 年 9 月 26 日傍晚,但是只有云南、广西等我国西南部可见。对于全球地区,月掩金星出现的频次更高(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两次),上次也是在 2022 年 5 月 27 日;下一次则在 2023 年 11 月 9 日,亚洲西部、欧洲、北非等地可见。
图片来源:interesting-sky在月掩金星过程中,虽然地球上的人看到月亮逐渐靠近金星,并将其遮住,但实际二者的距离非常遥远,这种遮挡对天体的轨道运行不会有任何影响。不同于月掩恒星时,被掩住的恒星通常“瞬息即逝”,而后又“快速复现”,在掩食金星这样的太阳系中视直径比较大的天体时,金星会逐渐被月球边缘遮挡,从开始到完全被掩食可能持续几十秒钟。月掩金星与日食类似,每次只有地球上部分地区的人可以看到,这个区域称为掩食带,这次的带宽与月球直径相当,南北最宽处约为 3472 千米,东西长度则超过 10000 千米。在不同地区月掩金星开始的时间不同,西部要早于东部。随着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运动,位于掩食带最西部的非洲观测者最先在北京时间 16 时左右看到月掩金星的天象,我国新疆南部的观测者约在 19 时左右可以看到,位于更东部的南京则在 20 时左右可以看到。由于金星和月亮都比较明亮,即使在城市中也能看到。只要天气晴朗,选择一个西方没有遮挡物的地方就可以欣赏这一天象。
03
除了看热闹
掩星奇景里还有不少门道!
事实上,天体之间的掩食现象很普遍,也有一定的科学价值。除了月掩星之外,太阳系内的行星或者小行星等也能掩住远处的恒星,甚至恒星之间也会上演双星互掩,如大陵五双星互掩。这一类天象在天文学上被统称为掩星。
2012 年 7 月 15 日发生的月掩木星,拍摄于意大利。图片来源:Wikipedia掩星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很有科学价值。以观测太阳系天体掩恒星为例,可以借掩星判断被掩住的恒星是否为双星,测定恒星的直径,还可能发现太阳系天体周围的结构,比如星环、卫星等。天王星的星环就是通过观测掩星而偶然发现的。1977 年 3 月 10 日,天王星从一颗恒星前面通过,发生天王星掩恒星的天象。天文学家在对这次掩星观测时注意到,恒星在进入和走出天王星背后时,恒星出现几次闪烁,恒星的这种出现、消失现象,意味着是被什么东西遮挡而造成的,于是,天文学家推测海王星有光环结构,并最终证实至少有四道光环。月掩金星的奇景发生时,大家除了可以直接裸眼观赏外,也可以使用专业的望远镜或摄影设备进行观望,快喊上你的小伙伴,一起准备观赏这场难得的星空盛宴吧!
(科普中国)
4月3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那么,如何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这几种书是重要学习材料。
1.《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
内容:以总书记在二十大上的报告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第一卷收入的是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演讲、指示、批示、训令等71篇。
第二卷收入的是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
学习要求:学习《著作选读》,是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著作选读》摆在重要位置,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悟,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以下简称《纲要(2023年版)》)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内容:认为,《纲要(2023年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充分反映了这一思想的最新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学习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组织全体党员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紧密结合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纲要(2023年版)》纳入学习计划,作出周密安排,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以下简称《专题摘编》)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辑,各级党组织要把《专题摘编》纳入主题教育学习计划。
内容:摘自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23年3月15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谈话、文章、贺信、指示、批示等410多篇重要文献,分18个专题,共计1031段论述。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学习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专题摘编》纳入主题教育学习计划,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4.《论党的自我革命》《论党的自我革命》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辑,是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学习材料。
内容:收入了党的以来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文稿共64篇。其中部分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学习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专题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专题摘编》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辑,是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学习材料。
内容:摘自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23年3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贺信、回信等110多篇重要文献,分3个专题,共计242段论述。
学习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6.《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辑,是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学习材料。
内容:摘自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23年3月5日期间的报告、讲话、文章、指示、批示等140多篇重要文献,分8个专题,共计201段论述。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学习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来源:员网、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编辑:宋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松霖 | 北京报道
在“央视boys”“康撒朱尼”里,康辉是老大哥,也是最“保守”,最后一个成为“网红”的。
今年夏天开始,央视锐评、《主播说联播》、康氏vlog、热播的“神仙打架”节目《主持人大赛》,康辉在一档档不同类型节目中频频秀技,吸粉无数。
康辉可不是才“走红”。
作为《新闻联播》主持人,“国脸”康辉,成名已久,2008年已获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这一季,其实更多是红“出圈”。
向来以严肃权威、正襟危坐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康辉,越来越多地把他机智、活泼、轻松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国脸”的形象瞬时有了更接地气的温度。
也是意料之外的走红,让康辉更加意识到自己身上聚集的目光、关注与责任。因此,向来对出书不太感兴趣的康辉,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平均分》,撇开镜头,以铅字的形式与人交流。
新书出版之际,《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康辉,记录他的“网红”之路,更是记录《新闻联播》的“网红”之路。
《新闻联播》主播台下的康辉,47岁,仍有一身少年感,背着黑色双肩包,裤子露出脚踝,走路轻快带风。言谈之间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对待提问,他几乎没有镜头前的播音腔,而只是平实地“说”出答案。
“如果重新再来,我大概不会再选这一行。也许很多同行在接受采访时都会说热爱这一行,如同自己的生命等等,但我入行本来就很偶然,如果重新活一次还是做同样的事,会太没有新鲜感”,康辉说,“我会去做一件与电影有关的事,比如编辑电影杂志,或者开一间电影主题的咖啡馆,甚至做一名电影图书馆的管理员。”
这似乎与康辉早已深入人心的形象不大一样。
初次亮相,“我欠缺《新闻联播》播音员该有的一种气场”
《新闻联播》一直是康辉心中的梦想,犹如登山者心中的珠穆朗玛峰。初次登上这座山峰,是康辉进入央视工作的第13年。
2006年6月5日,在事先未对外透露任何消息、连很多《新闻联播》工作人员都是当天下午才知道的情况下,康辉和李梓萌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当晚的《新闻联播》里。而他和李梓萌得到通知,也只是一周之前。
康辉认为,这是要为当年6月初新闻频道再次改版造势,要求严格保密是要形成甫一亮相就产生巨大影响的效果。“这个效果倒真是达成了,只是我们也就少了之前可以在演播室多模拟几次、充分准备准备的条件。”
对康辉来说,亮相联播,既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惊喜,也有工作十几年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慰,但更多是直播前的紧张与播出后的不满意。“我一向不喜欢看自己的节目,总觉得屏幕上的我是另一个人,但那天我很认真地看了重播,不满意之处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欠缺《新闻联播》播音员该有的一种气场。”
这种气场是什么?
康辉曾向前辈罗京请教。罗京说,我不用跟你讲技术层面的问题,你现在要知道的是这个节目的分量,你要在这个节目中寻找中国气派。
这当然还需要时间不断打磨。但让康辉没想到的是,这锻炼、打磨的机会,一等就是一年。他再次出现在《新闻联播》主播台上,是2007年12月8日。这次已不再追求什么轰动效应,中央电视台提前发布了信息。
“我很庆幸与联播有这一年多的若即若离,这让我懂得该怎样去珍惜、该怎样去不辜负,不至于飘飘然。”
“我知道,登上这个平台,并不意味着就已属于这个平台,也不意味着就已在这个平台站稳,更多的挑战还在未来。”
“《新闻联播》始终在变”
《新闻联播》开播40多年来,是一成不变吗?
曾有朋友问康辉,“《新闻联播》好像天天说的都差不多?我都不看了。”康辉的回答是,你都不看,怎么知道《新闻联播》天天在说什么。
甚至《新闻联播》从1996年开始直播,到现在已23年,直到今天还总有人会问《新闻联播》真的是直播吗?康辉窃喜,“这大概是能证明联播差错率很低的最好例子吧!”
被视为《新闻联播》第三代主持人,康辉说,“《新闻联播》从未缺席电视新闻传播中每一次必须的改变。这些年来,联播始终在变,尽管由于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首先要保证每一步都安全。”
2013年除夕,康辉和搭档李修平在《新闻联播》结束时给大家拜年,双双行了拱手礼,这在联播历史上是第一次,后来也成为《新闻联播》在除夕夜的惯例。很多观众后来评价《新闻联播》在努力改变正襟危坐的播报方式,在体现权威性的同时多了一份亲切感。
“我们俩之前还特别认真地研究过,拜年中男女手势不一样,是左手在上,还是右手在上,所以后来才有观众评价,《新闻联播》真是讲究。”
2014年元旦,《新闻联播》结尾,康辉在画外音中说,“朋友们都在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就是爱你一世,那就让《新闻联播》和您一起传承这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吧!”这句话立刻在互联网上火了,网友评价,这是《新闻联播》第一次卖萌。康辉揭秘道,“这句话并不是我的原创,我是一字一句按文稿表达,真正卖萌的是《新闻联播》的全体工作人员,是《新闻联播》自己!”
2015年清明节前后,《新闻联播》推出《重读抗战家书》节目,重温了左权、赵一曼等十多位抗日英烈的家书和事迹,有网友感叹,没想到看《新闻联播》竟然看得眼泪哗哗。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新闻联播》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百姓自拍视频。康辉说,以往我们报道成就,可能会让大家感觉很高很大,但百姓自拍视频就是老百姓自己的语言,是大家自己拍摄上传的视频,是很接地气的表达。
“这些年我切身感受着《新闻联播》的变化,有形式的更新,也有内容的调试,她并非高高在上,也并非固步自封,也许她前进的脚步不像理想化的期待中那样快,但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这恐怕才是最有效、最智慧的前进。”
《新闻联播》“金标准”:“你们这是天天都在发射火箭啊”
康辉反复提到的,是《新闻联播》的金标准,“《新闻联播》在40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职业金标准,已经成为电视行业最高、最严、最有效的编播标准,‘万无一失’在这里不是愿望,而是要求。”
“曾有航天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参观过联播的播出线后感慨,‘我们的火箭是一个月发射一次,你们这是天天都在发射啊!’”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11月15日,当天的《新闻联播》要发布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等重要新闻。所有重要新闻都要经过极为严格的拍摄、编辑、制作、审稿、修改、再制作、再审稿、传送、播出,时间非常紧张。
“我清楚记得那天是我和修平姐当班。19点整,导播发出开播口令,我们看上去神态自若地播内容提要的时候,播出线上已经确定可以正常播出的新闻只有一条!其它新闻都还在赶制中。演播室外不断传来一阵阵急促奔跑的脚步声,是同事们在争分夺秒将刚刚制作完毕审核通过的新闻送上播出线,来一条审一条,审一条播一条,有的新闻送到播出线时,距离按照既定顺序播出的时间只差几秒钟!每一条新闻在经过的好几道流程中,哪怕只是一个人手抖了一下,结果都不堪设想。我和修平姐手里备了比平时多好几倍的备用稿件,一旦哪一条视频出现问题,我们都要以口播的方式将新闻播报出去,不能遗漏或迟发任何一条重要消息,也不能错发哪怕一个字!”
这一天的联播,直到播出至19点53分,才确定了时长是124分钟,在当时,这一播出时长是空前的,安全播出的难度也是空前的。
“那真是惊心动魄的124分钟,但也是近乎完美的124分钟,最终124分钟安全播出准确无误,《新闻联播》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共同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新闻联播》是不是就是念稿子?
“我们是播音员,现在习惯称为主播,虽说也有个主字,但和主持人的‘主’比起来,含金量不大相同。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主持人是说话的,主播是念字儿的,相去不可以道里记。”康辉说,自己知道别人不大会当面提起这个话题,毕竟中国人总习惯给别人留几分薄面,但越是这样反而显出某种尴尬。
“我记得孙玉胜副台长说过,如果你觉得播音很容易,不妨找篇文章,难度不用太大,甚至可以是你自己写的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看能不能做到一字不错且声情并茂?如果您都做到了,那您不是语言天才,就是接受过语言训练。”康辉说,念稿子并不是不念错字就OK,语气中的分寸,敏感信息的无形传递都要注意。
“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某国领导人胜选或就职,我国领导人发去贺电,贺电就一味的欢欣鼓舞吗?不是的,国与国关系不一样,这个人上台和另一个人上台对我们的外交工作也有不同影响,所以同样都是贺电,你注意看文稿内容也会有细微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播报的时候也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
“这几次播音是我十几年联播生涯中影响最大的播音”
到2019年,距离康辉第一次主持《新闻联播》已13年,他仍然对联播的影响力始料未及。
5月13日,中美经贸摩擦激烈之际,《新闻联播》刊播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锐评播出,旋即在微博和朋友圈疯狂刷屏,24小时内各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该视频、文字阅读量冲破3500万,“新闻联播”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的榜首。无数网友点赞,“太提气了”“《新闻联播》就该这么播”……
热闹背后,是康辉的门道。
“当天拿到稿子,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劲儿挺难拿,但又是自己能把握好的。因为一直关注着中美经贸摩擦的过程,对中方的立场原则是掌握的。我对这篇国际锐评的基调拿捏有信心,剩下的就是表达技巧的使用了。”
康辉庖丁解牛:既然是锐评,就要突出“锐”,语言不能拖泥带水,要掷地有声,但又不能一味使劲儿冲。这不是下战表,也不是吹冲锋号,而是有理有利有节地论述,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为今后可能继续的协商谈判留有余地。还有,不管语言上怎么表述,有一层底色是不变的,那就是中国的自信,这一点如果表达不充分,如果显得过于剑拔弩张甚至恼羞成怒,锐评的“锐”也就少了根基。
“基于这些考虑,一分半钟的评论,我选择了一种不疾不徐、坚定的语气。在‘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几处做了着重处理。”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应该能发现我自始至终脸上带着一丝微笑,特别是说到‘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时,这是以表情等副语言全面铺陈一种自信的底色。”
尽管这篇评论性播音备受肯定,康辉还是觉得可以更好。
“播音界前辈葛兰对我说,看你播音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是当年的夏青老师来播,他会怎么处理?相信他会在‘不得不’这三个字上做做文章,我如醍醐灌顶,同时也觉得如果在收尾处也能处理得更有力度一些,通篇的整体感会更强。”
第一篇锐评走红后,《新闻联播》不断加大评论力度,继续发出“中国之声”,“美国是全球合作发展的绊脚石”“美国的观点荒唐得令人喷饭”“满嘴跑火车”“怨妇心态”……一次次评论,不断登上热搜,引爆舆论场。
“这几次播音是我十几年联播生涯中影响最大的播音,真是始料未及”,现在做阶段性总结,康辉认为,“不过幸好播出前没有想过这些,如果那时候预知了后来的结果,没准儿还会患得患失,就有了杂念。”
“经历了这些,联播的重要性、影响力令我更加刮目相看,令我更加清晰地感觉到了肩头上那份责任的分量。”
“没想到《新闻联播》成网红”
锐评火了,康辉趁热打铁还做了两件事。一是《主播说联播》,二是拍vlog。
今年7月27日,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的编辑联系康辉,希望推出一个小视频新栏目《主播说联播》,让联播的主播们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讲一点当天联播的延伸内容,或是对重点新闻点的再挖掘,或是谈谈自己对一些新闻的感受。要求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让年轻人更加走近联播。正在出差途中的康辉在高铁上用了十分钟写了一段话。7月29日,《主播说联播》的第一期登场,经过3天传播,全网播放量超过1亿次,点赞超600万。小视频栏目试水成功。
“这种形式契合了移动社交媒体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推动联播年轻化,每一次都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反应,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夸张地表白联播说,早知道《新闻联播》这么好看,谁还追剧啊!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每个平台都有了更多《新闻联播》的新粉丝。”
为了吸粉,vlog领域当然也不能放过。
“当然挺难的,说实话,我当时刚开始拍第一支vlog的时候,我想的特别简单,我觉得这有什么。我觉得一两分钟的东西大概20分钟就能拍完,但是第一条大概拍了有两个多小时,将近三个小时,旁边的新媒体部门的年轻同事一直在不停地用很谦逊的语气说,康老师给你建议,其实某种程度就是指导,他说按你这种拍法拍出来的根本不是vlog需要的东西。”
“所以我一直说,我不敢贪功。这一系列vlog其实是一个团队的合作结果,我们特别希望通过新的媒体方式,把一些重要新闻传递给大家,或者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朋友,尤其是更年轻的朋友能够走进《新闻联播》,能够有兴趣看一看《新闻联播》每一天所报道的新闻。”
“网红”,康辉自己接受这个新身份吗?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新闻联播》,还有我个人都成为网红。但是这样的网红我愿意去做,而且一定会做好。成为网红,我的生活和工作也没有什么不同,还是会继续努力,去做好我该做的事。”
你上联播还紧张吗?“我的答案没变,紧张”
清醒冷静、波澜不惊,这是“网红”康辉对自己的认知。
当被问及个人性格中最大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时,康辉说,“如果我跳出来很客观地看待我这个人,可能我性格当中最大的优点就是我对很多事情能够比较冷静地看待,不太容易被一时的东西冲昏头脑,最大的不足可能是有时候需要决断的时候,我可能顾虑太多,这也是我希望予以修正和调整的。”
康辉大学同学翁佳的评价则是,康辉就像21度的气温,不高不低,刚刚好。这样的人做新闻节目,不愠不火,刚刚好。
康辉爱读金庸,最爱的人物是令狐冲。他向往令狐冲的洒脱,但他理解,令狐冲的从心所欲,是需要真正懂得如何尊崇内心的人才能做到,而不是行为上的肆意。
自由,并知止,贯穿康辉对台上工作与台下生活的理解。
在台上,面对“你上联播还紧张吗?”的问题。康辉说,“我的答案没变,紧张。那种紧张是无可言说的,每次播片头时最紧张,等片头过去我把第一句话说出来,感觉这口气吐出来,就可以正常往下进行了。但最初的紧张是因为陌生,如今的紧张是因为熟悉,越来越了解她,就越来越想呵护她。”
在台下,康辉说,他理想中的生活是“祖国强盛,世界和平;所有我爱的人与爱我的人都健康、快乐;有足够的钱与闲,可以云游四海”。但同时,康辉没有微博,也很少发朋友圈,在公众场合发言很谨慎。“你必须知道自己是谁。因为工作关系,你只要说话,别人就不会认为这仅仅是康辉在说话,前面永远会挂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头衔。所以我必须对说过的任何一句话负责,我们的个人角色和职业角色无法分割。”
康辉主持《新闻联播》,联播也塑造着康辉。
“我在屏幕上很本色,本人形象和电视形象基本重叠。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可能台上台下很不一样,我不是。”
这种本色是什么?
或仍然要在“金标准”中找答案。
“我始终觉得,平凡的人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平庸的人生一定是你自己主动的选择, 用《新闻联播》的金标准衡量人生的每项分数,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
编辑 | 陈栋栋
编审 | 张 伟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