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玉生将军是新中国开国少将,于1931年加入红军和,在革命年代立下汗马功劳,为新中国成立和民族解放不懈斗争。只是大多数人对查玉生少将了解不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查玉生的简介吧。
查玉升
查玉升简介
查玉升(1914-1998),安徽省六安市人,家住六安市丁集镇杨柳村大门楼组(现。一九三一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排长,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部通信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连长,补充团营长,七七二团副团长,十六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二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二十二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四军四十一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因病于1998年10月23日在昆明逝世,享年84岁。
查玉升的子女
他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老大叫查振山,老二叫查红,老三叫查云辉。
6月29日上午,查玉升将军长子查振山、次子查振国夫妇,及将军大女婿和二女婿在裕安区党史研究室张平主任带领下,一起来到金寨县缅怀革命先烈,寄托对查将军的哀思。
查将军子女一行,一到金寨,不顾旅途劳顿和天气炎热,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直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依次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革命史厅、将星璀璨厅、洪学智将军纪念馆。他们时而驻足认真查看布展文字叙述,时而倾听党史县志档案人员对部分人物和文物的讲解,并不断对布展情况提出疑问,发出有关内容布展排序的建议和意见。接着瞻仰了金寨县烈士塔、金寨县红军纪念堂。最后,他们直奔烈士陵园墓地,寻到金寨籍开国中将张贤约将军的墓,代表已故父亲查玉升将军看望、缅怀故人。并向裕安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平和县党史县志档案局陪同工作人员讲述了长征途中,查玉升将军发现因饥饿晕倒在草地上,生命垂危、命在旦夕的张贤约将军时,折返回头,找到徐向前元帅要把青稞,救张将军一命的感人事迹。
查玉升将军孙子
爷爷是一个孤儿,自幼父母双亡。爷爷不是农民,因为没有田,参军之前冬天讨饭,夏天给地主放牛、放鹅。年纪轻轻就遍尝世间疾苦,受尽屈辱。有一年冬天,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到一个亲戚家去要饭,一口白饭亲戚也不给。我无法感觉到那一年皖西大别山的冬天有多冷,但我能感觉到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记得我小时候,我爷爷告诉我他以前放牛的时候,曾经拾到一只不会飞的麻雀,他就用省下来的米粒喂养它。也就是这些模糊的记忆让我知道了一个老人内心的善良。
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一同生活了十七年。在我眼里爷爷根本不像一个将军。我亲眼看见爷爷把扔掉的坏梨拾起来,削完皮,把好的部份削下来放进嘴里。
爷爷很瘦,一年四季都捂的严严实实,但爷爷的目光深邃而严厉,总是一副不怒自威的表情。每次给爷爷洗澡,我帮他搓背都能看到他身上的枪伤,可爷爷对心里的伤痛却永远沉默不语。
如今我也是一个兵,爷爷告诉爸爸下连队一要看猪圈,猪肥了说明连队伙食没问题。二要看厕所里有没有牢骚话,有没有骂连长、指导员的,如果有说明连队不团结。爸爸因为个人恩怨过早的离开了部队,但是他把这句话留给了我。
大家都知道,1940年8月—1941年1月,我八路军各部集中105个团,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此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在敌后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
八路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以太岳军区16团为例,团长谢家庆和3个营长全部牺牲,20名连级主官牺牲了9名。从中可以管窥百团大战中我军各级干部的损失程度。
战后,太岳军区各级干部严重缺额,司令员陈赓派爱将周希汉去129师教导队挑人。
在教导队,周希汉意外地碰到了一个人。当他们彼此都认出对方是谁时,不由得都呆住了。
这个人就是原红四方面军最能打的团长之一、原红31军93师276团团长陈五合。当然,他现在已经改名叫陈康了。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时期大名鼎鼎的陈谢兵团,五个主力旅长分别是周希汉、陈康、刘金轩、查玉升、李成芳,五五授衔时,除了查玉升外,其他四人均获得中将军衔,成为军史上的一段佳话。
抛砖引玉,今天笔者来介绍和陈赓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生日只有一日之差的名将——陈康。
和其他四人不同,陈康一开始并不在129师工作。因此,看到老战友突然出现在129师教导队,周希汉还是吃了一惊,立即一问究竟。
面对周希汉的发问,陈康扬起手摇摇头 ,一脸欲说还羞的无奈。
陈康,湖北广济人,原名陈五合。抗战爆发后,原红31军93师改编为八路军386旅772团,按理说,93师团长陈康应该担任772团营长才对。
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八路军改编时,772团营级以上干部并没有陈五合。在改编前夕,陈五合就被选送去抗大学习了。
1938年1月,我党领导的另一支武装——新四军正式组建。刚组建的新四军极缺干部,因此陈康调到新四军工作,担任补充营营长。
从级别上看,红军团长成为新四军营长,这倒也不算贬。当时和陈康一起去新四军的红四方面军干部还有陶勇、王必成等人。
可新四军补充营当时直属于军部,军部某些领导对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存在错误的偏见。陈康作为补充营营长,却无法顺利管理部队。他说东教导员就说西,他说西教导员偏要说东。
陈康一开始还向上面反映情况。可个别领导一看他是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不由分说地把板子打到他身上。
在新四军坐冷板凳还不算,陈五合还得听别人对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冷言冷语。
陈五合不喜欢计较,却不能容忍被人欺侮。小半年后,他受不了,感到别人是在有意排挤他。
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老子回老部队去,哪里还不是一样抗日?一甩手,他走了。
一起行动的还有军部特务营营长叶道志、徐长胜。
他们三人的本意是要再去延安讨一个公道,然后回老部队。客观地说,这个行动的确是欠考虑的,起码是组织纪律观念不强。
最终还是酿成了悲剧,叶道志和徐长胜不幸遇害,只有陈康回到了延安。
事情还没算完,新四军方面发现补充营营长不辞而别,大为震怒,于是向延安狠狠地告了一状。
陈康的公道没有讨到,反而坐了更冷的板凳——被任命为129师随营学校教员。从营长变成了一名教书匠。
一气之下,陈五合把名字改成了陈康。
教导队真是藏龙卧虎啊!周希汉心想,应该放虎归山了。他递交的干部选拔名单里,第一个就是陈康。
上级倒也没那么不通情达理,但附加了一个条件:不能让陈康当部队主官。
周希汉没有表示异议:我先要到手再说,来了部队当不当主官,你们还管得着?
一时间,不少风言风语就传来了,比如有的说周希汉和陈康在红军时期就是搭档,还有的传得更离谱,说周希汉是陈康的外甥。
晚年周希汉(左)与陈康(右)在广州珠江边合影
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一向对周希汉颇为信任的陈赓也有点闹不明白。
某天散会后,陈赓单独叫住了周希汉:“我的周参座啊,这个陈康是啥来头,怎么外边关于你俩的传言那么多。”
周希汉哈哈大笑:“旅长啊,我这次可帮你挖了一个大宝贝,不知道你怎么感谢我呢?”接着就介绍陈康在红军时期的经典战例。
1935年3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发动强渡嘉陵江战役。其中红三十一军的任务是攻下剑门关,为大部队进入富庶的江油、绵阳打开缺口。
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剑门关作为成都平原北面的重要屏障,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钟会大军围攻剑门关多日不克,邓艾才从阴平偷袭成都。
不过剑门关倒也不是没破绽,只要拿下主峰,关门必破。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决定调第九十二师第二七四团第二营担任主攻任务,营长正是陈康。
狡猾的川军在剑门关主峰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一个营死守,另一个营隐蔽在松树林里作预备队。陈康攻了两次,每次打到主峰上就被敌人以优势兵力赶了下来。
琢磨半天,陈康做出判断:敌人肯定有部分兵力藏在工事旁边!
看来只能以快打快了。陈康从部队中挑出30名善于奔跑的战士组成突击队,提前隐蔽。
炮火准备还没结束,陈康和营政委端着刺刀,提着手榴弹,带着突击队跃出隐蔽地,边冲锋边扔手榴弹,一鼓作气冲上山顶,没等敌人预备队反应过来就拿下了工事。
川军预备队正在反扑时,我军大部队刚好上来了。川军顿时作鸟兽散,团长杨倬云逃跑时慌不择路,跳崖身死。
说完陈康事迹后,周希汉又简单讲了陈康在新四军时的往事,假意感慨:“唉,这么好的团长,因为这事给毁了。上面说了,陈康不能当部队主官。”
陈赓一拍桌子:“这么好的干部,凭什么限制人家前途,人都会犯错嘛,让他坐3年冷板凳也够了,现在16团正好缺个团长,我看,团长还非他莫属哩!”
周希汉心里有了底:“我的旅长啊,现在陈康刚到,让他马上当正的团长,不光上面有意见,底下也会有意见的。你看能不能灵活一下嘛。”
陈赓会心一笑,骂骂咧咧地说:“老子现在可以听他们的,打上它一仗,他们还管得着吗? 让他到第17团当副团长去!”
386旅17团,即是原补充团。昨天笔者在文章《陈赓激将周希汉:半年内新兵团鸟枪环保,我给你连升两级》中提到,周希汉曾带领这支部队横扫豫北,半年将兵力扩充一倍,而且实现人手一支枪。
此时,17团只有政委,团长、副团长都在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让陈康担任副团长,实际上就是行团长之事。
没多久,陈康大显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百团大战,八路军唯一一支炮兵团也拉上了正太前线。炮乐素有战争之神的美称,可一旦炮弹打光了,它就不仅没了神威,反而成了步兵的累赘。在没有机械化牵引能力的八路军中,这个特点尤为突出。
20多门山野炮,全靠人力畜力。面对敌人扫荡,跑不好跑,藏不好藏,毁了或者丢给敌人岂不是太可惜了?
于是,八路军总部决定,由各军区分段将其护送回延安根据地休整。第一二九师负责太谷至清源段。
刘师长和邓政委一合计:日寇不是专打你们三八六旅吗,护驾炮兵的事儿还就让你们三八六旅干。陈赓去不了,那就让参谋长周希汉负责护送。
周希汉到师部领受任务,才发现他要护送的还不止是炮团,还有一批赶赴延安集训的中、高级干部和日本反战同盟成员。
他返回旅里把详细情况向陈赓、王新亭作了汇报。陈赓听后笑着说:“蛮复杂呢。你准备带多少部队?”
周希汉说:“不能太多。太多了目标更大,用不上,反而容易出岔子。现在根据地反扫荡压力也重,772团这种主力部队也不能去,我准备带第17团加交通4大队去。”
陈赓佯装恼怒:“好你个周希汉,真会假公济私啊,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想让陈康表现表现?告诉你,如果他搞砸了,我也会砍你头哟。”
部队出发3天后,即5月29日上午10点,周希汉、陈康一行抵达旺村、落地渠一带。
在这里,他们与吕梁八分区的部队接上了头。按计划,炮兵团和日本反战同盟一行将在吕梁军分区部队护送下,于当天夜里离开此地。
游击区毕竟是游击区,离敌人还很近,还不能算大功告成。办好了交接手续,周希汉和陈康决定护送部队原地宿营,放出警戒,等第二天被护送的人员走远后,他们再撤离。
这时,周希汉犯了一个错误:山区的村庄小,周希汉的指挥部没有同陈康的团机关驻在一起,而是同交通四大队的大队部挤在另一个村子。
在不熟悉的地方分兵,乃兵家大忌也。
更倒霉的是,村里的一个抗日积极分子实际上是个汉奸。这家伙打听到,驻在村子里的居然是386旅参谋长,大喜,仗着路径熟,找了个托词,溜出山奔向日军据点清源。
日军整天找386旅主力决战,找不到,这回人家386旅参谋长都送到家门口了,于是赶紧连夜调集部队,从清源和高白两处倾巢而出,分两路杀奔山村。
5月30日拂晓,天刚蒙蒙亮,激烈的枪声把周希汉从沉睡中惊醒,敌人已经摸到村头了!
日军比较擅长拂晓前进攻:拂晓前人最困,警戒容易懈怠,刚从睡梦中醒来的部队也难有标准的战斗力。
因为知道这里驻着386旅参谋长,日军专门分出一支部队,由汉奸引路,绕过守护在前面的设防村落,直扑周希汉驻地。
来者是有备而战,村里的人却无备而迎。和衣而卧的周希汉掀掉毯子,端起枪就跳下床来。他从枪声中听出敌人战斗力不弱,而目不远处分明还有炮声,更知情况不妙。
这村子是在山窝子里面,没有别的出口,山很陡,落荒而逃也很难躲过敌人的火力,只有想办法从正面突出去。
周希汉这下后悔没有同陈康住在一起,失去了主动和回旋的机会。
周希汉一出门便同警卫员撞了个满怀:“首长,村口被封住了,敌人差不多有一个大队!交通大队四大队在那儿顶着呢。他让我们保护您从后面上山。”
“乱讲,沉着点,我的脑壳那么容易就让小鬼子要去了?跟我到前面看看去再讲!”
话虽如此,到了前面,周希汉立刻就明白了,突出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交通四大队战斗力不算弱,但队部和警勤分队的力量还是太单薄了。再加上是仓促应战,已经是不堪支应了。
更要命的是,前面村庄的部队好像也受到了攻击,枪声很紧。他知道,他们即便能分出兵来支援,力量也很有限,根本无济于事。
完了!多么伟大的军事家看来也难逃此劫。周希汉从警卫员手里要过了一颗手榴弹。
恰在此时,陈康带一队人马突击日军侧翼,打得日军猝不及防、哭爹喊娘,暂时停止了进攻。
陈康冲入村内,见到周希汉只说了一句:“快走!”就命人把他架起来抢出了危险地带。
虽然暂时脱险,但形势依然不乐观,日军架起了迫击炮、掷弹筒,疯狂炮击村庄和警戒高地,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周希汉仔细观察着敌人进攻的势头,分析着自己的处境:敌人打得很猛,肯定是有备而来。17团可以往山里撤,可炮兵团等被护送的部队刚刚出发,退下去是很危险。硬撑下去又没有把握。惟一的办法只能是让敌人退兵。
“围魏救赵!”陈康和周希汉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招。
“参谋长啊,我看他来了这么多的部队,家里一定空虚,我们搞他一家伙,不愁敌人不撤兵。”
“老陈啊,你和我想的一样,我马上同八分区第三团联系,你们团和他们团各派出一个营,分别迂回到高白和白石这两个点,敲他一家伙,逼他们缩回去。”
陈康非常干脆:“好!我带人去搞离得最近的高白。”
中午12点,陈康率17团2营奇袭高白据点,激战一个钟头后轻松拿下,击毙日军42人,伪军37人,俘虏伪军89人。缴长短枪112支,轻重机枪6挺,掷弹筒3门。
八分区第三团也于当天下午2点攻克了白石据点。
发现后路出事,敌人果然退兵。
傍晚,护送部队已转移到更安全的地带牛家沟宿营。周希汉见着满身征尘的陈康的时候,两人什么话都不说,只是互相看着,生死之交,一切尽在不言中。
查玉生将军是新中国开国少将,于1931年加入红军和,在革命年代立下汗马功劳,为新中国成立和民族解放不懈斗争。只是大多数人对查玉生少将了解不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查玉生的简介吧。
查玉升
查玉升简介
查玉升(1914-1998),安徽省六安市人,家住六安市丁集镇杨柳村大门楼组(现。一九三一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排长,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部通信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连长,补充团营长,七七二团副团长,十六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二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二十二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四军四十一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因病于1998年10月23日在昆明逝世,享年84岁。
查玉升的子女
他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老大叫查振山,老二叫查红,老三叫查云辉。
6月29日上午,查玉升将军长子查振山、次子查振国夫妇,及将军大女婿和二女婿在裕安区党史研究室张平主任带领下,一起来到金寨县缅怀革命先烈,寄托对查将军的哀思。
查将军子女一行,一到金寨,不顾旅途劳顿和天气炎热,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直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依次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革命史厅、将星璀璨厅、洪学智将军纪念馆。他们时而驻足认真查看布展文字叙述,时而倾听党史县志档案人员对部分人物和文物的讲解,并不断对布展情况提出疑问,发出有关内容布展排序的建议和意见。接着瞻仰了金寨县烈士塔、金寨县红军纪念堂。最后,他们直奔烈士陵园墓地,寻到金寨籍开国中将张贤约将军的墓,代表已故父亲查玉升将军看望、缅怀故人。并向裕安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平和县党史县志档案局陪同工作人员讲述了长征途中,查玉升将军发现因饥饿晕倒在草地上,生命垂危、命在旦夕的张贤约将军时,折返回头,找到徐向前元帅要把青稞,救张将军一命的感人事迹。
查玉升将军孙子
爷爷是一个孤儿,自幼父母双亡。爷爷不是农民,因为没有田,参军之前冬天讨饭,夏天给地主放牛、放鹅。年纪轻轻就遍尝世间疾苦,受尽屈辱。有一年冬天,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到一个亲戚家去要饭,一口白饭亲戚也不给。我无法感觉到那一年皖西大别山的冬天有多冷,但我能感觉到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记得我小时候,我爷爷告诉我他以前放牛的时候,曾经拾到一只不会飞的麻雀,他就用省下来的米粒喂养它。也就是这些模糊的记忆让我知道了一个老人内心的善良。
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一同生活了十七年。在我眼里爷爷根本不像一个将军。我亲眼看见爷爷把扔掉的坏梨拾起来,削完皮,把好的部份削下来放进嘴里。
爷爷很瘦,一年四季都捂的严严实实,但爷爷的目光深邃而严厉,总是一副不怒自威的表情。每次给爷爷洗澡,我帮他搓背都能看到他身上的枪伤,可爷爷对心里的伤痛却永远沉默不语。
如今我也是一个兵,爷爷告诉爸爸下连队一要看猪圈,猪肥了说明连队伙食没问题。二要看厕所里有没有牢骚话,有没有骂连长、指导员的,如果有说明连队不团结。爸爸因为个人恩怨过早的离开了部队,但是他把这句话留给了我。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