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中元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节日(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4-06-03 06:07:37作者:孤独是毒来源:网友投稿

中元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节日(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本文目录一览: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敬3事,忌3事,吃3食,老传统别丢了

“七月十五地门开,没事别在南墙转”,黄历翻到了七月半,就意味着中元节到了。

【本文对中元节相关民俗文化进行介绍,不涉及封建迷信内容】

在古代,中元节和清明节、寒食节合称为“三大鬼节”,传说“地官中元赦罪”,在农历七月十四这个至阴之日的晚上,地狱之门就会慢慢打开,逝去的亡灵会得到特赦能够从冥界出来,回到人间的家中与家人团聚,而没有家的便会在阳间游荡,在地府的大门即将关闭之前再回去。

传说归传说,但人们设立中元节的意义无非在于是思念逝去的亲朋,想要有个机会来敬祖尽孝,表达对祖先、已故亲人的想念之情。故而,也无须过于害怕所谓的“鬼神”之说,秉承着敬重和敬畏之心来看待中元节最好,并记得尊重传承一些中元节的习俗,特别建议牢记“敬3事,忌3事,吃3食”,孝敬祖先的同时,也是为自己和家人积攒福运,之后的日子吉来祸走事事顺。

敬3事:

1、敬祖先

在传统文化中,“七”是一个复生之术,古人便认为在七月十四的晚上,逝去的祖先亡魂会返回到人界的家中,探望一下家里的子孙,和自己的家人团圆相聚。

于是,人们就决定在这天来祭拜祖先,提前准备好水果、糕点、酒菜、鲜花等供品,在中元节的上午到祖先的墓前进行清扫,再摆上供品,烧了备好的纸钱,最后祭拜先人并表达对其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或是家中供有祖先牌位的,要在这日的晨、午、昏三时,分别上香、供上三次茶饭,鞠躬叩拜祖先,希望祖先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也吃饱喝足、滋润的生活,并保佑家中子孙顺利平安。

2、敬土地

七月十五正逢秋季庄稼丰收之时,民间很多地方都会于这日会到土地庙举办专门的祭祀土地公的仪式,敬谢大地对人们的馈赠,准备合适的供品撒进自家的田地里来报答和回馈。还会将一些五色纸剪成碎纸条,绑在田中农作物的穗子上,据说这样做能够避免被突然降下的冰雹砸到,秋天就能喜获丰收。

之所以将祭祀土地的时间定在中元节,也是为了能将丰收的喜悦传达给这日返回至家中的祖先们,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保佑,今年剩余的农作物都能有个好收成,家中余粮充足,顺利过年。

3、敬河灯

中元节的习俗众多,像很多地方都有放河灯的习俗,特别是南方很多河流穿城而过的地方。将蜡烛固定在莲花或是其他样子的底座上,有的还会扣上灯罩,方便放河灯之人在上面书写一些想对已逝的亲朋说的话,也可以写上祝福语。

将河灯放入河流中,随其自由飘荡,把话语带给逝者,并为他们送去照明的灯盏,同时也能把自己身上的霉运一同带走冲散,祈祷幸福和安康。

所以,在放河灯或是看到别人放河灯的时候,要记得敬重他人放的河灯,不要因为好奇、新鲜随意地去碰别人的河灯,这是对他人的不敬,也会给自己带来霉运。

忌3事:

1、忌晚归

在中元节前后,一般老人都会多叮嘱家里的小辈们尽量早点回家,不要在外面玩的太晚。毕竟,在他们看来这天就是“鬼节”,阴气是一年中最重的,尤其是在太阳彻底下山之后,阳气变弱,阴气渐重。

还有许多没能去上坟祭拜的人也会在路口烧纸钱,阴森感很浓,在外跑动容易不小心冲撞了不好的东西,再惹来霉运。所以,在中元节这日下班或是放学后,若没有特殊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最好早早的回家吃饭、休息。

2、忌买新鞋

每到像中元节、清明节这样祭祀亡魂的节日,都是很忌讳往家中买新鞋的,在古人看来鞋与“邪”谐音,买鞋也就意味着买邪,会给家中找来邪气、晦气,影响家中人的运势。所以,若是最近有打算购买新鞋的,记得一定要避开中元节这天,提前或推迟购买计划都可以。

3、忌去河边游玩

中元节被人们视为阴气最重的一天,而水也是至阴之物,据说会招来亡魂,甚至是藏匿在水中,所以在中元节尽量不要到偏僻的河边行走或是下水游野泳,尤其是晚上。

而且,中元节这个时间已是秋季,气温在逐渐下降,水温也变得比较凉,下水后很容易冻着,若是出现腿抽筋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吃3食:

1、吃鸭肉

俗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在中元节这日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吃鸭肉的食俗。因为在人们看来鸭与“压”同音,吃了鸭就代表能够压住霉运,远离凶邪之事。

另外,也就有流传说,去世的亲人在这日回家探亲需要渡过奈何桥,吃了鸭肉就是将这些会游泳的鸭子给送下去,能让鸭子将他们顺利的载回家。

推荐食谱:【鸭肉菌汤煲】

所需食材:鸭子、银耳、野山菌、生姜、桂圆、红枣、山楂、枸杞

第一步:鸭肉剁块清洗干净,银耳和野山菌加水浸泡至泡发。

第二步:将鸭肉倒入冷水锅里,加葱姜和少许黄酒焯水,水开再煮3分钟捞出。

第三步:鸭肉倒入油锅,加白酒翻炒至表面微黄,倒入适量开水,大火炖煮三分钟至汤色奶白。

第四步:把银耳、野山菌、红枣、桂圆等辅料食材倒入锅中,大火煮开再装入砂锅煲一个半小时,出锅前加适量盐、味精,搅匀焖3分钟即可盛出。

2、吃馄饨

在南方一些地方,过中元节要吃扁食,这扁食和北方的馄饨相似,只不过面皮会更薄一些,煮熟后看起来晶莹剔透的。据说,吃了扁食就能远离霉运,将一些脏东西清扫走,为家中多多带来正气与好运。

推荐食谱:【猪肉芹菜馅馄饨】

所需食材:小芹菜、猪肉馅、馄饨皮、鸡蛋、紫菜、香葱、虾皮、鸡蛋、葱、姜

第一步:芹菜去叶洗净切碎,加盐杀出些水分,切葱姜,和花椒泡葱姜水。

第二步:猪肉绞成肉馅,加三勺葱姜水打入肉馅,放蛋清、两勺生抽、半勺老抽和适量蚝油、少许胡椒粉,搅匀上劲。

第三步:把小芹菜和葱花倒入肉馅里,淋上两勺香油,和肉馅拌匀,再加适量盐搅匀上劲。

第四步:取馄饨皮包入肉馅,下入开水锅中煮熟,碗里放紫菜、虾皮、生抽、盐、鸡精,盛入煮好的馄饨即可。

3、吃发糕

在民间有句老话说“七月半,糕不断”,这里的“糕”指的就是发糕等一类的糕点,发糕有福高、发财、高升的好寓意。

所以很多老人家就会在中元节那一两天,自己在家蒸一些发糕,等到去祭祀祖先的时候带上一些,当做供品来孝敬、祭拜祖先,为去世的先人祈福,并保佑在世的家人们。剩余的发糕也让家人一同分食了,也是希望家人们都能健康平安,有福运、有财运。

推荐食谱:【南瓜小米发糕】

所需食材:小米、南瓜、蜜豆、面粉、泡打粉、酵母粉、淀粉

第一步:南瓜去皮洗净切片,入锅蒸十五分钟至熟透,小米淘洗好后加水浸泡一小时,倒入煮锅中加水煮至浓稠。

第二步:把小米和南瓜放入果汁机里,放白糖打成米糊晾凉至三十度,酵母加水搅匀,倒入米糊里。

第三步:取适量面粉,加三勺淀粉和半勺泡打粉搅匀,混合后过筛,倒入米糊里搅拌至粘稠。

第四步:模具里刷油,倒入面糊压平,撒上蜜豆,封上保鲜膜发酵一小时,再放进蒸锅里蒸二十分钟,蒸好后焖五分钟,即可取出脱模,晾凉切片即可。

——老井说——

中元节这天上午去过坟、祭祀过祖先后,不用着急回家,可以找个适合的地方多晒晒太阳,因为这天阴气较重,外加去过陵园坟墓,身上也可能或多或少的沾有些阴气,晒晒太阳能对其压制。另外,在这天最好也不要到别人家拜访、串门了,尤其是在上坟之后,很多人是比较忌讳这些的,不合时宜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秋日生活打卡季#

2024年,这些日子很重要……

历史的巨轮轻轻转动

我们已走进

充满想象和希望的新一年

准备好了吗?

我们一起开启

2024的梦想之旅

2024年,这些日子要记得

2024年,会有哪些大事发生?带你一起了解2024年大事件详细时间轴。

1月1日:元旦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48周年

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1月12日:卡塔尔亚洲杯开幕

1月18日:腊八节

1月21日:列宁同志逝世100周年

2月10日:春节

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

2月19日:逝世27周年

2月24日:元宵节

3月4、5日:2024年开幕

3月8日:妇女节

3月11日:二月二龙抬头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7周年

4月4日:清明节

4月15日:全家安全教育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世界读书日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

5月1日:劳动节

5月4日:青年节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5月12日:汶川地震16周年祭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1日:儿童节

6月7日:全国高考开考

6月8日:世界海洋日

6月10日:端午节

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7月:呼和浩特新机场将转场运行

7月1日:中国成立103周年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

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87周年

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开幕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8周年祭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

8月8日:第十六个全民健身日

8月10日:七夕节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

9月1日:全国中小学校陆续开学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

9月9日:主席逝世48周年

9月10日:教师节

9月17日:中秋节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93周年

9月22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0月11日:重阳节

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

10月: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10月: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

11月5日:第七届进博会开幕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全国消防日

11月11日: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

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

12月4日:宪法日

12月12日:西安事变88周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10周年

12月13日:南京大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胜利74周年

2024年,传统节日时间表请收藏

2024年传统节日有哪些?下面这张2024年传统节日时间表,请收藏。

腊八节: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农历腊月初八)

小年夜:2024年2月2日(星期五)(农历腊月二十三)

小年:2024年2月3日(星期六)(农历腊月二十四)

除夕:2024年2月9日(星期五)(农历腊月三十)

春节:2024年2月10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2024年2月24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十五)

春龙节:2024年3月11日(星期一)(农历二月初二)

清明节:2024年4月4日(星期四)(农历二月二十六)

端午节:2024年6月10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2024年8月10日(星期六)(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2024年8月18日(星期日)(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2024年9月17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2024年10月11日(星期五)(农历九月初九)

寒衣节:2024年11月1日(星期五)(农历十月初一)

下元节:2024年11月15日(星期五)(农历十月十五)

2024年,二十四节气请了解

相信很多人都会背诵二十四节气歌,那么,你们知道2024年二十四节气都是什么时候吗?下面就将2024年每个节气对应的时间为大家整理出来,如果想要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直接看这张表就可以了。

来源 :草原全媒

“中元节”为什么不仅是“鬼节”?

来源:道中华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民俗节日中很特殊的一个,因为它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孝敬、思念的重要节日。它融合传统儒家的“秋尝”祭礼、《周易》阴阳消长的宇宙观、道教的三官信仰以及佛教的盂兰盆会等内容,是中国孝道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现实例证。

融合三教的中元节

中元节同时具备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渊源。按照儒家的礼制,秋天要对祖先进行秋尝之祭。所谓“尝”,是指请祖先品尝当年秋天成熟的新鲜粮食谷物。这既有对祖先庇佑丰收的感激,也有以不敢独享食物的举动向祖先表示的敬意。中元节所在的农历七月正属秋季,因此,如果要追溯中元节最早的源头,大概就是秋尝祭礼了。

同时,农历七月十五在儒家的易学中同样有着特殊含义。汉代儒家通过对《周易》“阴阳”思想的研究,提出“消息卦”说。“消”即减弱,“息”即增长,“消息”即指阴阳二气在一年之中的消长变化。汉代的经学家按照这一原则,在《周易》中找出12个特殊的卦,其中代表农历七月的是否卦。否卦的卦爻排列恰好是乾卦在上、坤卦在下,乾卦为三个阳爻、坤卦为三个阴爻。这代表农历七月刚好处在阴阳二气均分的位置,是一年中阴阳平衡的节点;同时,它又是阴盛阳衰的起点——是阴气超过阳气的开端。而十五日恰好是农历七月的正中,因此,七月十五就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变化趋势逆转的最中心点,从此之后,阴气渐盛、阳气渐衰。

在古人的观念中,逝去的亲人已经去了阴间。因此,在农历七月十五阴阳变化的中心点祭祀亲人,可谓“恰逢其时”。

随着东汉以来道教的发展,中国人又产生了“三官大帝”的信仰。三官大帝分别为天官大帝(赐福)、地官大帝(赦罪)、水官大帝(解厄),其中地官大帝的诞辰即为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元节之名也正源于此。因此,随着道教三官信仰的加入,农历七月十五的祭祀活动又有了为逝去先人祈福赦罪、使其能够安居地下的含义。佛教有结夏安居的传统,即在夏季雨季到来,草木、昆虫繁殖最盛的时候,僧人们要一直聚居不出,专心修学。这一习俗传至中国后,按照中国的气候特点,结夏安居的结束时间刚好也是农历七月十五。进而,这一习俗又与佛教的另一传说“目连救母”融合,于是就有了超度逝去亲人的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从中元节的历史演变来看,它既有本土儒道的文化、宗教渊源,同时也融合了佛教的相关内容,并在长期的民间传播中,最终演变成一个以悼念、追思、祭祀、救度逝去亲人为主要内容,融合三教的民俗节日。

兼通天人的孝道文化

渊源复杂的中元节是中国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核心内容是对逝去亲人、尤其是父母的悼念。孝道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是中国人的传统宗族观念。

《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对个体的人的理解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前提的。在古代先哲看来,人必须在对自身诞生过程的探索中才能理解自身。人们将对自身的定义自然而然地追溯到整个家族,更直观地说,每个人的存在都根源于父母。由此,“孝”就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是对父母的朴素自然情感以及一系列行为规范,而且是在对父母的真情流露中,对生而为人的我们自身的最大肯定。

可以说,孝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本质,中国人是在孝的实践中成为自身的。也正因此,所谓的孝,在骨子里体现着一种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从中可见,一方面,人们对孝的理解是在孝的实践过程——行孝中完成的;另一方面,孝作为一种伦理准则,以人对自身人格、事业的成就为最终指向。

孝在中国文化中还具有一种浓厚的超越性意味。《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在古人的观念中,孝既是“天地”即宇宙运行规律的一部分,又是“民”即人的行为准则。孝道文化的伦理性与超越性,在中元节这一民俗节日中得到充分体现。从其伦理性而言,人们理应对自己的父母尽孝;从其超越性而言,人们与父母之间的伦理关系超越于现实之上,这种由上天赋予的联系并不会因为生命的有限性而受到破坏。

2020年9月,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举行的中元节祭祖活动。(新华社记者 马毅敏 摄)

贯通神人的宗教观念

中元节除了是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体现着中国人传统的宗教观念。

作为一个悼念逝去亲人的节日,中元节的设立本身就是中国人宗教观念的最好注脚。对古人而言,其一生所参与的宗教活动,几乎都与伦理相关,悼念、祭祀逝去的亲人,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正因此,才使得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中充满着一种人伦日用的温情。

中国人最普遍的崇拜、祭祀对象,是自己的父母、长辈、祖先。哪怕是那些真正的“神灵”,也会被中国人千方百计地解释为“父母”“家长”之类。如《尚书·泰誓》说“惟天地万物父母”;《周易·说卦传》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旧时的中国人几乎家家供奉“灶王爷”,且称之为“一家之主”;至今,人们的口头语中,也还有“老天爷”一词。在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中,所谓鬼神,其实是人们伦理关系的延伸与升华。鬼神、神灵除了是需要敬畏、崇拜的对象,更是我们的“父母”“亲人”“祖先”。

事实上,中元节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影响下,才诞生并演变至今。从强调“神”“人”不同的角度来看,必须有专门的礼仪对待。由此形成了专门的“祭礼”,强调宗教祭祀行为与日常生活区分开。如《礼记》中说,夏朝人祭祀主要依靠煮熟祭品后散发的热气沟通神灵,商朝人祭祀依靠音乐,周朝人祭祀依靠酒的香气。从中元节的节日习俗来看,供奉祭品显然属于以香气祭祀的变形、烧化纸钱金帛则脱胎于以热气(烟气)祭祀,至于放河灯、放焰口等习俗,则几乎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的仪式、行为中。因此,中元节的种种习俗,实质上是在中国人“神人有别”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非遗中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传统过出新味道。

重庆市丰都县将于8月30日举办2023年丰都中元节活动,内容涵盖“名山祭祖、城隍出巡、祭祖大典、冥烟寄思、万人放灯”五大仪式。据了解,该活动将放飞12个直径1.5米的“祈福灯”,另有1万盏“祈福灯”沿江岸线腾空,200架无人机孔明灯联动表演,将美好的愿望升华为璀璨的灯光,让参与者感受中国孝、善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香港特区,潮人盂兰胜会又称“盂兰节”“中元节”“鬼节”“麻谷节”或“七月半”,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旅居香港的潮汕人举办盂兰胜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整个香港较隆重及大规模的民俗活动。2010年5月,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传统民俗“资源河灯节”源起于资江水道的航运,由中元节而来,是祭祀先祖的一种仪式,也是对遇难河工、水手、放排工的独特悼念行为。放河灯包含祭祖、制灯、放灯、许愿等一系列活动,既有中元节的民俗特点,又融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特征。2014年,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前夕,广西桂林资源县资江灯谷万人祈福共同漂放河灯,再现“万盏河灯漂资江”奇观,花样繁多的大小河灯交相辉映,带着祝福点亮资源山城之夜。(中新社记者 杨宗盛 摄)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鄂嘉镇都会举行中元节活动,在群众自发组织笙歌传唱、自娱自乐的基础上,增加文艺演出、赛歌会,以及打陀螺、磨担秋表演等,促进了当地民间歌舞乐的传承、保护、发展。2019年10月,鄂嘉七月十五中元节被列入州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面对这个踏着秋风而来的节日,我们不仅要记住它本来的样貌,更应将其中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融入生活,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适应时代发展,让保留传统文化根脉的节日别具风采。

(本文刊发于《中国民族报》2023年8月29日。)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七”素来被视为复生之数,是个吉祥的数字。因此,在古代最初时农历的七月也被称为“吉祥月”和“孝亲月”,而此时又是丰收的季节,就定于七月半为祭祖之日,将秋收的粮食、果蔬供奉给祖先们享受,分享喜悦,同时也希望在先祖的保佑下明年也能有个好收成。

【本文对中元节相关民俗文化进行讲述,不涉及封建迷信内容】

后来又有“地官中元赦罪”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开来,管辖地府的地官会于中元这日,将地狱之门打开,困于冥界的众鬼可以离开,渡过奈河返回人间,世上还有亲人的就回家和他们团聚,没有家的孤魂就游荡、徘徊在各地给自己找东西吃,在鬼门关闭前回去即可,这一说法多了些恐怖之意,相信此说法的人们也就将中元节这一天直接称作“鬼节”。

随着时间的推进,各方说法相互融合,因为其核心都离不开“敬祖尽孝”四个字,于是乎人们就将七月半、中元节、盂兰盆节这三节合一,定为了现今所过的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元节的主要习俗活动就是祭祖,具体的祭祀内容也有着颇多讲究,特别是在时间上,根据不同的情况都有不一样的说法,大致上可分为两种,建议大家有所了解。

第一种:上坟祭祀的时间

中元节、清明节、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合称为我国的“三大鬼节”,每到这些节日,各家各户基本都会提前准备水果、鲜花、纸钱等东西,找个合适的时间去上坟,祭拜逝去的祖先、亲人。

俗话说“早烧清明晚烧冬,七月半的小鬼等不到中”,里面就提到了七月半中元节上坟的时间,最好是在中午前就完成祭祀的一系列流程。具体的就是要先给墓碑及周围清扫打理干净妥当,摆上酒水或茶水、水果、鲜花、糕点等供品,再上三炷香,压一叠黄纸或将黄纸烧掉供奉给“土地神”,感谢他护佑祖坟平安,接着将准备给祖先、亲人的纸钱和衣物焚烧,祭拜时要记得长幼有序。

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之间上坟的时间讲究可能会存在偏差,有的可能祭祀仪式更细化,时间也就更长一些,会持续到下午三点之前,因为三点之后阴气渐重就不再适合停留在墓地处了。

另外,像清明节上坟会允许“前三后四”,也就是上坟时间只要在清明节的前三天或是后四天这个范围内都是可以的。

但中元节就不适宜这个讲究了,中元节最好是当天去上坟,不宜提前和退后,特别是不能延迟,因为按照民间说法,过了中元节地府大门就会关闭,去世亲人的亡魂就已返回冥界了,这时再祭拜他们就收不到心意了。

第二种:不上坟祭祀的时间

有句老话曾说“清明人找鬼,中元鬼找人”,清明节的主要习俗为扫墓,所以是需要人们亲自到墓地祭拜敬奉祖先和亲人的,而照中元节的说法,鬼门大开后,有家的亡魂都会回家,所以很多地方过中元节时是无需上坟祭祀的,只需要把该准备的供品、饭菜准备齐全摆至家中的供桌,等待去世的先人回到家中接受敬奉,感受家人对其的感恩和思念。

虽不用再特地跑到陵园墓地祭拜,但也不代表祭祀的时间就能够随意选择。在家中进行祭拜供奉,是要在七月十四这日的晚上就要把供品准备妥当,整齐的摆放在供桌上的,而且像家中专门供有祖先、亲人牌位或是照片的,也要记得提前擦去上面落的灰尘,这样祖先在回家时也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家人对他们的思念和诚意。

等到了七月十五,清晨、中午及黄昏这三个时间点,家里吃饭前要将做好的饭菜也都先盛上一份,供奉给祖先、亲人,茶酒也要添置上新的,再点上香烛。到了晚上,将准备好的元宝纸钱、衣服等一起给烧掉,好让先人带走,在地府之门关闭前回去。

现在也有不少的地方省去了很多复杂的祭祀仪式,就在中元节这天等到天彻底黑透了,一般是选在晚上的八点到十点之间,找一个合适的路口,用粉笔画个圈留个小口,把纸钱在这圈子里点燃焚烧,烧的时候念出逝去亲人的名字,全部都烧为灰烬后再离开。

——老井说——

从古至今,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秉承着敬祖尽孝、慎终追远的思想,所以才有了祭祀祖先的仪式,有了像中元节这样的节日,大家可以不相信所谓的鬼神之说,但一定要将祖先和逝去的亲人铭记在心中,遵守老传统的祭祖时间,其实也是侧面证明了先人对于在世之人的重要性,只要有人惦念,时间就永远带不走他们。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