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元年),从阳城出发前往渔阳的戍卒在陈胜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虽然近年已经有出土的证据说明当时秦朝没有哪条法律条文要将他们斩首,可是在当时的情形下,害怕斩首的戍卒们还是选择了起义,就因为首领陈胜喊的那句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因为再往前的时代在历史界不算封建社会,那些起义者被称为奴隶,比如著名的盗跖率领的队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当时率领的都是一些泥腿子,《史记》中也说发“闾左”九百人谪戍渔阳,什么是闾左?因为秦朝以二十五户为一闾,当时右尊左卑,所以富人都居住在闾右而穷人居住在闾左,闾左就是地地道道的穷人,将这些闾左穷人来与“王侯将相”相比,那确实是一在平地一在天。
就在陈胜喊出口号的不久,有一位平民出身的青年,以一人之身先后担任过“王侯将相”四个职务,他就是兵仙韩信。
为什么特意提一下平民出身的兵仙韩信呢,是因为与兵仙同时代还有另一位韩信,那位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被刘邦立为韩王也叫韩信,为了不与兵仙重名,一般历史上称他为韩王信,巧合的是韩王信与韩信历史记载是同年生同年死,而且他们之间的死因还有一点点联系,这可能是冥冥之中有种默契吧。
韩王信
与大多数时候以身份尊卑来避讳的情况在韩信身上并没有出现,反而是韩王出身的韩信要退让兵仙韩信,被后世人将姓名权让给兵仙,看来人就得自己有本事,依仗祖先余威的,总有人家不买账的时候。
因为国士无双的韩信,只要说到兵家之事就会提及,其用兵典故之多,用兵之灵活多变,后世人谁不竖起大拇指点个赞?
受到战国时期的游侠思想的影响,年轻时的韩信不善生产,经常饱一顿、饿一顿,这点与他一样喜好游侠的刘邦、项羽就比他过得体面不少。
项羽毕竟是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祖传的东西兴许就有值钱的老物件,拿来换点生活费什么的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据说项羽年轻时力能举鼎,而鼎在当时只有富豪之家才有,所谓“钟鸣鼎食”是大户人家的排场,如此说来项羽年轻时家里还是有点底子的。
项羽
刘邦比项羽不足但比韩信有余,没见到刘邦种过地,光看到刘邦交游乡里,整个沛县就没有几个人刘邦不认识,也少有不认识刘邦的人,所以这为后来大家推举刘邦出任义军领袖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其中固然有萧何等人惧怕朝廷秋后算帐的打算,但是起码刘邦有群众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
韩信则比他们混得惨得多,他又不肯像陈胜那样“尝与人佣耕”,宁愿乞讨也不种地,再说他也未必会种地,止不定兵仙也是五谷不分之人。
韩信虽然落魄,但是身上总是会佩着一把剑,因为剑是兵器中的君子,贵族子弟多佩带宝剑,韩信不是贵族子弟出身,所以内心对成为贵族特别向往。
韩信
起义的燎原之火已经烧遍全国,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韩信也认为发达的时机已到,于是前去投奔了项梁的大军。
可惜韩信就犹如和氏璧一般,项梁的部下没人能够发现他的军事才华,项梁死后韩信又归项羽统辖,韩信曾经面见项羽进言过军略,你想霸王项羽何许人也?兵家形势派代表人物!你一个小小没出名的兵仙犹如没大闹天宫的弼马温一般,怎么会有你出谋划策地余地?
秦末是群雄逐鹿的大舞台,光是兵家大牛就有三位(分别是位列武庙十哲的张良与韩信,另外一位就是霸王项羽),更有猛将无数,比如章邯、英布、樊哙等等,论精彩程度可能只有三国时期能与之媲美,只是三国时期名将虽多,但能称得上军事家的没有几人。
樊哙
却说韩信在项羽处得不到重用,只好改投门户,投到了刘邦的门下,由于出身低微,又没有什么同学、同乡之类的关系,所以还是只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还没当几天,仓库就出了问题,历来仓库总会出现倒卖库存的事情,韩信刚来却也被株连进去要被杀头。
当时审理此案的是夏侯婴,他是刘邦的老乡,与刘邦的私交不错,夏侯婴还是个比较有眼光的人,他听到韩信问他:“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类似的话后来唐朝的李靖也说过,一样得到了赦免,可见一个人只要有才华,确实可以做到刀下留人的,惟有吕布问这话没成功。
于是夏侯婴向刘邦举荐了韩信,可是刘邦与韩信交谈了一番,觉得韩信还是没有什么才华,于是仍旧让韩信做个管理仓库的官,好像叫什么“治粟中尉”,连个校级干部都不算。
夏侯婴
问题的关键是韩信情商低太不会说话,刘邦问他:“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马?”韩信答道:“以大王的能力,可以带兵马五万,十万可能就超出大王的极限了。”刘邦有点不高兴,于是问道:“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马呢?”韩信自傲的说道:“我带兵没有限制,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你说就韩信这种能把天聊死的人,去面试会被人家面试官录用吗?让你当保管员都算便宜你了。
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之事发生,刘邦才相信韩信是个人才,于是决定任用韩信为将,但是萧何说韩信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才,国士无双!应当隆重的筑拜将台登坛拜将。
多多益善
于是刘邦筑拜将台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开启了平民韩信的逆袭之旅。
韩信率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平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垓下一战十面埋伏全歼楚军,纵横天下无一败绩,世上无人敢与之相争,刘邦封韩信为相邦,后世帝王为了避刘邦讳将其职称改名相国。
所以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封韩信为楚王,另一位韩王信为韩王。
但是刘邦对异姓王都不是太放心,而韩信的军事才能又高,还好情商差了点,如果双商都高的话,刘邦早就下手杀韩信了,但是封韩信做楚王刘邦还是有些不太愿意,于是刘邦借口捉拿项羽的逃将钟离昧之名,将韩信抓获。
韩信则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来感慨自己,于是刘邦将韩信释放,不过为了表示惩罚,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侯,因为害怕刘邦杀他,所以经常在家称病不出,并且以自己与洚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人并列为耻,去樊哙家里作客还说风凉话,说没想到这辈子竟然与樊哙同列!
樊哙好歹也是刘邦手下头号猛将好吗?项羽都赏赐过生猪腿的人,最关键的是人家还是吕后的妹夫啊!那与刘邦是连襟关系你懂吗?
刘邦
钜鹿郡守陈豨向韩信辞行,韩信看出陈豨早有异志,于是韩信说道:“您管辖的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又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等到陛下出京城,我就会在京城为您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而且知道韩信的处境,于是深信不疑地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韩信
后来韩王信逃往匈奴,并且催促陈豨造反,刘邦果然率军平叛,还没等到刘邦班师回朝呢,他老婆吕后就伙同萧何将韩信给灭族了。
可怜一代兵仙韩信,未能马革裹尸,反而被一群健妇在长乐宫钟室之中用竹枪给捅死了,而且被夷三族团灭。
韩信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型人才,与大多数人的擅长不同,韩信擅长的就是如何高效快速的杀人,而且韩信的用兵风格灵活多变,兵家四派都有涉及,所以被称为孙武之后兵家第一人,这也是韩信能够当上“王侯将相”第一人的主要原因。
一字之差,说明了什么?
陈涉从内心里不赞同始皇帝的的尊号?还是只有王侯将相无种,而帝确是要天选的?
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左传》襄公十五年载周代的列位等级说:“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一、陈胜吴广是以扶苏的名义造反,当然以扶苏这一支为帝,自己是王,据说扶苏的母亲就是楚国的贵族,陈吴之举一是反秦,二是恢复楚国。
二、“皇”指燧人、伏羲、神农,“帝”指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在不同版本里有区别,不同的是,皇、帝指的是具体的八个人。
秦王政自我感觉良好,把皇、帝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的称号“皇帝”,但皇权世袭直到刘恒刘启才落实,秦始皇的皇帝权威完全没遗传给胡亥。陈胜反对的是“有种”,皇帝这个称号,在当时压根就是“没种”的。
三、
在秦汉之际,中央集权制度尚是一种不成熟的东西,对于分封的眷恋在当时是常态。陈胜,项羽,包括各路反王都不认同帝制,哪怕是刘邦建立了汉朝,不也把土地分封给了子嗣,相当于分封制了。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元年),从阳城出发前往渔阳的戍卒在陈胜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虽然近年已经有出土的证据说明当时秦朝没有哪条法律条文要将他们斩首,可是在当时的情形下,害怕斩首的戍卒们还是选择了起义,就因为首领陈胜喊的那句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因为再往前的时代在历史界不算封建社会,那些起义者被称为奴隶,比如著名的盗跖率领的队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当时率领的都是一些泥腿子,《史记》中也说发“闾左”九百人谪戍渔阳,什么是闾左?因为秦朝以二十五户为一闾,当时右尊左卑,所以富人都居住在闾右而穷人居住在闾左,闾左就是地地道道的穷人,将这些闾左穷人来与“王侯将相”相比,那确实是一在平地一在天。
就在陈胜喊出口号的不久,有一位平民出身的青年,以一人之身先后担任过“王侯将相”四个职务,他就是兵仙韩信。
为什么特意提一下平民出身的兵仙韩信呢,是因为与兵仙同时代还有另一位韩信,那位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被刘邦立为韩王也叫韩信,为了不与兵仙重名,一般历史上称他为韩王信,巧合的是韩王信与韩信历史记载是同年生同年死,而且他们之间的死因还有一点点联系,这可能是冥冥之中有种默契吧。
韩王信
与大多数时候以身份尊卑来避讳的情况在韩信身上并没有出现,反而是韩王出身的韩信要退让兵仙韩信,被后世人将姓名权让给兵仙,看来人就得自己有本事,依仗祖先余威的,总有人家不买账的时候。
因为国士无双的韩信,只要说到兵家之事就会提及,其用兵典故之多,用兵之灵活多变,后世人谁不竖起大拇指点个赞?
受到战国时期的游侠思想的影响,年轻时的韩信不善生产,经常饱一顿、饿一顿,这点与他一样喜好游侠的刘邦、项羽就比他过得体面不少。
项羽毕竟是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祖传的东西兴许就有值钱的老物件,拿来换点生活费什么的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据说项羽年轻时力能举鼎,而鼎在当时只有富豪之家才有,所谓“钟鸣鼎食”是大户人家的排场,如此说来项羽年轻时家里还是有点底子的。
项羽
刘邦比项羽不足但比韩信有余,没见到刘邦种过地,光看到刘邦交游乡里,整个沛县就没有几个人刘邦不认识,也少有不认识刘邦的人,所以这为后来大家推举刘邦出任义军领袖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其中固然有萧何等人惧怕朝廷秋后算帐的打算,但是起码刘邦有群众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
韩信则比他们混得惨得多,他又不肯像陈胜那样“尝与人佣耕”,宁愿乞讨也不种地,再说他也未必会种地,止不定兵仙也是五谷不分之人。
韩信虽然落魄,但是身上总是会佩着一把剑,因为剑是兵器中的君子,贵族子弟多佩带宝剑,韩信不是贵族子弟出身,所以内心对成为贵族特别向往。
韩信
起义的燎原之火已经烧遍全国,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韩信也认为发达的时机已到,于是前去投奔了项梁的大军。
可惜韩信就犹如和氏璧一般,项梁的部下没人能够发现他的军事才华,项梁死后韩信又归项羽统辖,韩信曾经面见项羽进言过军略,你想霸王项羽何许人也?兵家形势派代表人物!你一个小小没出名的兵仙犹如没大闹天宫的弼马温一般,怎么会有你出谋划策地余地?
秦末是群雄逐鹿的大舞台,光是兵家大牛就有三位(分别是位列武庙十哲的张良与韩信,另外一位就是霸王项羽),更有猛将无数,比如章邯、英布、樊哙等等,论精彩程度可能只有三国时期能与之媲美,只是三国时期名将虽多,但能称得上军事家的没有几人。
樊哙
却说韩信在项羽处得不到重用,只好改投门户,投到了刘邦的门下,由于出身低微,又没有什么同学、同乡之类的关系,所以还是只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还没当几天,仓库就出了问题,历来仓库总会出现倒卖库存的事情,韩信刚来却也被株连进去要被杀头。
当时审理此案的是夏侯婴,他是刘邦的老乡,与刘邦的私交不错,夏侯婴还是个比较有眼光的人,他听到韩信问他:“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类似的话后来唐朝的李靖也说过,一样得到了赦免,可见一个人只要有才华,确实可以做到刀下留人的,惟有吕布问这话没成功。
于是夏侯婴向刘邦举荐了韩信,可是刘邦与韩信交谈了一番,觉得韩信还是没有什么才华,于是仍旧让韩信做个管理仓库的官,好像叫什么“治粟中尉”,连个校级干部都不算。
夏侯婴
问题的关键是韩信情商低太不会说话,刘邦问他:“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马?”韩信答道:“以大王的能力,可以带兵马五万,十万可能就超出大王的极限了。”刘邦有点不高兴,于是问道:“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马呢?”韩信自傲的说道:“我带兵没有限制,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你说就韩信这种能把天聊死的人,去面试会被人家面试官录用吗?让你当保管员都算便宜你了。
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之事发生,刘邦才相信韩信是个人才,于是决定任用韩信为将,但是萧何说韩信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才,国士无双!应当隆重的筑拜将台登坛拜将。
多多益善
于是刘邦筑拜将台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开启了平民韩信的逆袭之旅。
韩信率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平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垓下一战十面埋伏全歼楚军,纵横天下无一败绩,世上无人敢与之相争,刘邦封韩信为相邦,后世帝王为了避刘邦讳将其职称改名相国。
所以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封韩信为楚王,另一位韩王信为韩王。
但是刘邦对异姓王都不是太放心,而韩信的军事才能又高,还好情商差了点,如果双商都高的话,刘邦早就下手杀韩信了,但是封韩信做楚王刘邦还是有些不太愿意,于是刘邦借口捉拿项羽的逃将钟离昧之名,将韩信抓获。
韩信则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来感慨自己,于是刘邦将韩信释放,不过为了表示惩罚,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侯,因为害怕刘邦杀他,所以经常在家称病不出,并且以自己与洚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人并列为耻,去樊哙家里作客还说风凉话,说没想到这辈子竟然与樊哙同列!
樊哙好歹也是刘邦手下头号猛将好吗?项羽都赏赐过生猪腿的人,最关键的是人家还是吕后的妹夫啊!那与刘邦是连襟关系你懂吗?
刘邦
钜鹿郡守陈豨向韩信辞行,韩信看出陈豨早有异志,于是韩信说道:“您管辖的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又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等到陛下出京城,我就会在京城为您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而且知道韩信的处境,于是深信不疑地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韩信
后来韩王信逃往匈奴,并且催促陈豨造反,刘邦果然率军平叛,还没等到刘邦班师回朝呢,他老婆吕后就伙同萧何将韩信给灭族了。
可怜一代兵仙韩信,未能马革裹尸,反而被一群健妇在长乐宫钟室之中用竹枪给捅死了,而且被夷三族团灭。
韩信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型人才,与大多数人的擅长不同,韩信擅长的就是如何高效快速的杀人,而且韩信的用兵风格灵活多变,兵家四派都有涉及,所以被称为孙武之后兵家第一人,这也是韩信能够当上“王侯将相”第一人的主要原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年前,在田间辛苦劳作的长工陈胜发了一句牢骚,一直流传到现在。
这句话很热血,逐渐演变成了鸡汤,激励着底层的人们,为了实现阶级跨越而不断奋斗。
以前刚读书的时候,我也相信,后来书读多了,就有点怀疑了,现在因在番茄文学网站上写小说《五代第一美女》、《五代十国那些事》,读了很多历史资料。
发现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历史真相往往是“王侯本有种、将相皆世家”。
历史太长,就以最乱的五代十国时候的历史为例吧!
晋王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建立了后唐,成为后唐开国君主。
李克用的义子李嗣源,也是李存勖的义兄,因兴教门之变李存勖惨死,成为后唐的第二任君主。
李克用的女婿孟知祥不服气,在川蜀自立为王,其儿子孟昶后来称帝。
李嗣源的儿子李从厚继位为后唐第三任君主。李嗣源的干儿子李从柯不服,篡位成为第四任君主。
李嗣源的亲儿子没啥本事,但两个女婿石敬瑭、赵延寿都不是软柿子,石敬瑭是河东节度使,赵延寿是幽州节度使。
石敬瑭、赵延寿两人争着认契丹耶律德光为父,最后没下限的石敬瑭胜出,与契丹联兵大胜李从柯唐兵,李从柯在洛阳自焚而亡。
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建立了后晋。石敬瑭的儿子石重贵年轻血性,一心要洗刷老爹儿皇帝的耻辱,以十万横磨剑与契丹打了三仗。
前两仗胜利了,最后一仗被自己人坑了,石重贵的姑父、石敬瑭的妹夫杜重威一心以姐夫为榜样,也想任任契丹主为夫,过过儿皇帝的瘾,率领重兵投降了契丹。
有骨气的石重贵最后被迫被押到黄龙府,成了一百年后宋徽宗的开路人。
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是石敬瑭的心腹爱将。
后来趁着中原不服契丹统治,契丹主北归中原空虚的时候,兵出晋阳占领了中原,建立了后汉。
刘知远这个在一定程度上,算是逆袭。但也最没底气,立国仅仅四年。
就被河东节度使郭威——刘知远的心腹爱将——有样学样摘了桃子,废汉建立了后周。
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不服气,在晋阳建立了北汉。
这个就不算逆袭了,是刘家刘知远一辈子的奋斗,才在晋阳站稳了脚跟。
、、、、、
这还是在最乱的五代十国,主流还是王侯本有种、将相皆世家,逆袭的只是极少数。
偶尔逆袭的也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需要很长时间的经营才能站稳脚跟。
而逆袭的人站稳脚跟的过程也是固化“王侯本有种,将相皆世家”的过程。
、、、、、
很幸运,我们生在太平盛世,很不幸,我们在底层。
也搞不清楚,是幸运呢还是不幸运呢?
写在最后的话:喜欢这段历史的朋友,可以在番茄文学网上搜索《五代第一美女》,加书架阅读更方便。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