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荀读(xún)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香草。春秋时期前的古国家国号名称,周朝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二等侯爵,国家灭亡后,国主后人遗留国名转变为姓,秦朝后演变为姓氏。
出自远古时期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黄帝分封给他们十四个姓氏,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荀姓就是十二个姓氏之一。
一、为什么现在人会把“荀”误读成“苟”字
1. 因为这两个字无论从偏旁与结构都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一个腹中藏着是明日,另一个腹中藏着是口字。
2. “荀”在常用字中很少见到,现在只是姓氏,是一种家族的符号,而“苟”大家经常熟知成语一丝不苟,所以往往大家看到“荀”就会误读成“苟”。要么是不认识“荀”字看着像“苟”就直接读成gǒu,要么是压根不知道这个“荀”字。或者就是对传统文化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荀姓。
3. 缺少对荀文化的了解,对姓荀家人的了解,姓荀的人在全国分布并不是很多,所以能认识到姓“荀”的人也很少,当在生活中遇到这个姓氏“荀”,人们也往往不经思考一眼就会看成“苟”字。
二、如何才能使大家更好的认识“荀”这个字
1. 弘扬传统文化,弘扬荀子思想,发扬光大寻荀文化。
2. 荀氏家人应该团结一心,凝聚家族力量,光耀门楣。
3. 荀家人,应努力上进,不断拼搏,让荀氏盛名全球。
作为荀氏家族的一员,希望我们都能够传承家族优秀文化,凝聚家族智慧,使我们的家族成为一个宝贵的聚贤之家,盛名贵族重学养,传承智慧倾心智。愿我们荀氏贵族贤才倍出,再展荀氏锦程,让全世界都认识“荀”字。
212年,曹操征讨孙权时,要求汉献帝派荀彧到前线劳军。当荀彧来到前线时,曹操趁机将其留在军中,免去荀彧为尚书令的职务,任命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在曹操率军南下后,荀彧被迫服毒自尽,终年五十岁。当年,曹操曾称赞荀彧为“吾之子房”,为何却又将其害死呢?
一、荀彧是怎么死的?
史书上关于荀彧的死法的记载有两种,第一种是忧愤而死。荀彧是在191年投靠曹操的,当时的曹操势单力孤,正是在荀彧等人的帮助下,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地区。自196年开始,荀彧就担任尚书令,“居中持重”,在曹操征战时,可以直接处理各种军国事务。可是212年,曹操却通过“调虎离山”之计,免去了荀彧尚书令的职务。
荀彧是何等聪明的人,这意味曹操对他的不信任,结果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忧愤而死。第二种是服毒自尽。当时,曹操派人给荀彧送去一个食盒,荀彧打开后,却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关于空食盒的寓意,后世做出了很多猜想。古人讲究“食君之禄 忠君之事”,曹操的意思是你荀彧效忠的汉朝终将灭亡,所以你已经没有可以吃的俸禄了。
二、曹操、荀彧因何翻脸?
不管是哪种死法,荀彧之死都和曹操有直接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被曹操害死的。那么曹操为何与荀彧反目成仇呢?事情也发生在212年,这年年初,董昭这些人向曹操上书,“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曹操在征询荀彧的意见时,遭到了反对。荀彧认为“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由于得不到荀彧的支持,曹操只得将这一计划搁置,不过他很生气,“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但当时却无法发作。所谓的“进国公、加九锡”是曹操篡汉的第一步。荀彧反对这一计划,其实就是反对曹操篡汉,那么他就成为曹操的敌人。直到荀彧死后,曹操才顺利实现“进国公、加九锡”,成为魏公,并且定都于邺城。
三、荀彧、曹操之间恩怨?
自191年开始,荀彧就追随曹操,两人共事的时间长达二十多年,而且还结为儿女亲家,那么他为何还反对曹操呢?原来荀彧出身士族名门颍川荀氏,家学渊源,世代为汉朝效力,因此有浓厚的汉室情节。其实荀彧与诸葛亮一样,他的理想也是“兴复汉室”。荀彧想利用曹操的力量兴复汉室,而曹操也想利用荀彧这些士族的力量开创霸业。
曹操想夺取汉室江山时,必须得到士族的支持。当时,荀彧的声望最高,“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俊咸宗焉”。然而,荀彧却坚决反对曹操加九锡、进国公。曹操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士族,向来是用的刀剑,前有孔融、后有崔琰,中间的那个人就是荀彧。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文|史作咏者
编辑|史作咏者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女将军,个个都是巾帼不让须眉。
让世人明白:“谁说女子不如男”,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她们都有谁?在她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第一位 妇好妇好,商天子武丁的王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善于打仗的女将军。
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
而在对阵巴方作战中,她率部设伏,彻底断了巴方军队的退路,配合武丁部将其歼灭。此战是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
此外,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而司母辛大方鼎即是她的用器。
第二位 荀灌荀灌,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曹操重要谋士荀彧的五世孙女。
她从小就跟在父亲荀崧身边行军作战,因而,她不爱红妆,爱武装,甚至比男儿还彪悍。十岁便能骑马张弓,论箭已能百步穿杨,而刀枪剑戟也是样样精通,尤其是一杆小银枪,耍得那是游龙飞虎,出神入化,让许多男子都自叹不如。
而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与父亲被数万胡骑围困在宛城时,她主动请缨出城求援。她以十三岁稚龄,率领十余死士突破重围,请来援军,解了宛城之围,成功拯救了自己的父亲于水火之中。身为女子,这样年纪有这样的胆识,又创下了如此壮举,无愧为女中豪杰。
第三位 毛秋晴毛秋晴,前秦高帝符登之妻毛皇后。她出身将门,她的父亲为前秦镇守上邽的毛兴,因而她自幼便习得一身好武艺。并且她还是一员勇将,尤其擅长骑射。
符姚之战时,她统军一万,驻守苻登辎重粮草集中的大界营,后与符登合力围歼前来偷袭的姚军,俘斩敌军二万余人。
然而,姚军并没有就此放弃对大界营的觊觎。加之符登有勇少谋,得胜后,率大军不断进击,并且还放松了警惕。
于是姚苌亲率三万铁骑轻松攻破了大界营。毛后虽然率部奋力抵抗,但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被俘后的毛皇后坚贞不屈,最终被敌人斩首示众,年仅21岁。
第四位 冼英冼英,又称冼夫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俚人首领,并被奉为“岭南圣母”。
从小跟随父亲兄长学习练武,管理手下。她以其能行军用师,筹略超群,信义卓著而德威遍布,镇服了南越的各个部落。
同时她十分贤明,还时常规劝亲族为善。而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并且她还将自汉代脱离了中央王权586年之久的海南岛,重新收归国家管理,并在海南岛恢复郡县制。
她历经梁陈隋三个朝代 ,一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对朝廷的忠并非愚忠。当隋文帝进军岭南时,她当即归附于隋朝,被封为谯国夫人,使得隋朝快速完成了对岭南地区的统一。
可以说,她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也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促进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第五位 唐平阳昭公主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
她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在李渊领军反隋时,平阳公主就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 ,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
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不断攻城拔寨。而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
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
第六位 梁红玉梁红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虽然史书中不见其名,却有其人,称为梁氏,并且还是名将韩世忠的夫人。
而她出身于将门之后,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因而,她从小便跟随父兄练就一身好本领。
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并被赐爵禄,由此开创了后世功臣妻给俸制度。
而在著名的黄天荡之战中,梁氏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华夏。
第七位 秦良玉秦良玉,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也是抗清名将。
从小她跟随父亲习文练武,善于骑射,通晓诗文,并且足智多谋。另外,她行军治兵,号令严明,所领军队号称“白杆兵” ,远近闻名。
她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当丈夫去世时,她代领夫职,并率领自家兄弟先后参与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一直为保卫大明而战。
崇祯皇帝曾亲自为她题诗,并封其为忠贞侯,二品诰命夫人。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也是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 ,更是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
第八位 杨妙真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称“四娘子”。
当杨安儿死后,杨妙真成为红袄军的新首领。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他们的器械虽不如金兵,但“心协力齐,奋不顾死” 屡败敌人,让金人十分头疼。
后与另一股抗金义军李全部合兵,并与李全结为伉俪。因与金交战不利,于是,他们向南宋称臣。
然而,却遭到大宋的官员处处提防,加之北方蒙古国崛起,金朝逐渐被其蚕食直至灭亡,杨妙真他们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就在这时,南宋选择落井下石,反而要征伐杨妙真部。一怒之下,杨妙真率部投降蒙古国,并南宋,并且辅助其子继任蒙元益都行省,成为蒙元最大的汉军世侯。
而杨妙真本身武艺高强,善于骑射。而她所创的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
第九位 唐赛儿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领袖,也是白莲教女头领。
据说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石匣,而那里装着宝剑和兵书 ,她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而后假借白莲教之名,召集了数千民众,并在益都卸石棚寨起事,组织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随即,就全歼了前来围攻的官府军队,并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各地民众纷纷响应。
之后朝廷派出京师精兵,由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前来征讨。明军仗人多势众 包围了唐赛儿山寨,唐赛儿随即诈降,寻机夜袭了官军大营,使得明军大乱,刘忠也战死。唐赛儿率部突围而出。
紧接着就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并包围安丘城。眼看着就要攻克城池,结果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拍马赶到,使得起义军腹背受敌,唐赛儿部最后被击溃消灭,起义也宣告失败。
但唐赛儿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踪。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女领袖,而她领导的农民起义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明王朝的统治,更震撼了通过农民起义夺得的明王朝。
第十位 苏三娘苏三娘,原名杨玉娘,太平天国女将。
从小便练就一身好武艺,后与苏三相识后便情投意合,结为夫妻,并且成为了天地会的成员。不过,婚后不久,丈夫便被同行杀害。
之后苏三娘通过自己努力不仅手刃了仇敌,还拉起一支人数达到数千的农民起义队伍,成为了天地会的首领之一。
来自电视剧《太平天国》
随后她率领天地会2000多人加入了太平军,参加金田起义。跟随洪秀全驰骋沙场,并且立下汗马功劳,位至女军军帅。
在守永安,围桂林,打长沙,攻武汉,破南京等战役中,她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来自电视剧《太平天国》
就连清朝当朝状元龙启瑞也为之倾倒,曾赋诗《苏三娘行》。赞她“两臂曾经百余战,一枪不落千人后”, “驰马呼曹意气豪”, “万千狐鼠纷藏逃”。
而她威风凛凛地率兵开进南京城时,状元郎再次赋诗一首写到:“城头鼓角声琅琅,牙卒林立旌旗张,东家西家走且僵,路人争看苏三娘 ”。在这次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来自电视剧《太平天国》
结尾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女将军,她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 “谁说女子不如男”。
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脍炙人口的佳话!
荀灌(303年―?),字灌娘,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十三岁时突围救父,中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父亲是荀崧,天祖父是荀彧。
荀彧为三国时曹操的首席谋士,有王佐之才。荀彧长子荀恽,官至虎贲中郎将。荀恽长子荀甝,官至散骑常侍。荀甝子荀頵,官至羽林右监。荀頵之子荀崧,官至光禄大夫。荀灌便是荀崧的女儿,一位不输须眉的少年女英雄。
据《晋书•列女传》记载: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
杜曾在“永嘉之乱”时随胡亢反叛,后杜曾杀死胡亢。建兴三年(315年)间,杜曾围攻宛城,当时荀崧担任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正驻守宛城。荀崧兵少粮尽,欲向襄城太守石览、南中郎将周访求救。杜曾围城,需有人领兵突围方可,此时荀灌挺身而出。于是,荀崧命荀灌领数千人马,十三岁的少女荀灌领兵突围至鲁阳山,拜见石览请求救兵。然后又以父亲荀崧名义向周访写信请援,并称要结为兄弟。周访命自己儿子周抚率三千人马和石览一起来解宛城之围。
杜曾见援兵来,遂逃离,宛城之围解。
历史,经常有一些人说三道四:也有人说是荀崧特意让荀灌去的,目的是要取得石览、周访的信任;又有人说她带了几千人马,也没有亲自杀敌,好几千人保护她一个,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试想,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就算有多人保护,有几个敢在乱军丛中冲杀出去?那还是依偎在爹娘身边撒娇的年纪呢!
“首先,荀灌娘年纪虽小,但有胆有识,敢于向强敌亮剑,这种豪气远远超过那些畏刀避剑、贪生怕死的将领。”《荀灌娘》女一号王瑞萱说:“其次,率领军马,突出重围,不仅指挥若定,而且武略过人,可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第三,见石览请援兵,代父写信与周访,说明荀灌娘年幼时就具备统领全局的大将风度,其语言和行为,远远超过同龄的小孩子和部分成年人!”
据悉,《荀灌娘》即将完成后制,就要与大家见面了,部分曝光的剧照和花絮已经让很多粉丝和观众翘首期待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就在眼前。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