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2月17日凌晨6时40分

发布时间:2024-05-18 19:48:00作者:浮生若梦来源:网络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2月17日凌晨6时40分

本文目录一览: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苏联和美国分别充当什么角色?

197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这年的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

1月29日到2月5日访美。

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

如果把这几个时间点连起来(1月1日中美建交——>1月29日-2月5日访美——>2月17日开战),人们势必把对越作战往美国方面联想,同时也知道,当时我国把重兵集结在了北以防范苏联。

那么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苏联和美国分别充当什么角色?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苏联把“大沙文主义”发展到了穷凶极恶的霸权主义,要把他们的模式推广到全世界,不肯臣服的中国自然成为他们最直接、最现实的敌人。

他们制定了一个灭亡中国的计划,方案一是:南北夹击、环形攻击,通过蒙古、印度、越南对中国形成环形进攻;

方案二是:以黄河为界,拿走我三北地区,成立所谓的黄俄罗斯,或者在西北成立所谓共和国,在地区和民族上对我国进行;

方案三是:摧毁我国西北地区的核工业设施;

方案四是: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他们已经把每一个中苏、中蒙边境上的作战师都配备了小型核武器。

60年代末,核战一触即发。后来美国出面,制止苏联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当时美国认为,既然中国跟苏联有战争冲突,那么重新夺回中国的机会就来了,一个在军事上足够强大的,能对苏联进行有效的牵制的中国,是完全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联手对付最主要的敌人苏联,这是当时中美两国的共识,是彼此核心利益的交汇之处,这也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

从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到1972年2月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

但是在1971年到1973年的这三年,是中国在越南战场上向北越援助最多的3年,几乎占了总援助的一半。按说中国一方面与美国交好,一方面却巨额支援北越对抗美国,完全不符合常理,这是为什么呢?

幕后的原因是:面对苏联的巨大威胁,中国以援助北越的形式逼迫美国尽快在越南问题上作出让步,尽快结束战争,以实现中美两国在全球范围内联合抗苏的目的,这也是中国外交开始“以苏划线”的重要标志。

北越领导人黎笋对中美关系越走越近是非常仇视的,仅仅过了一个月,1972年3月,北越便发动了复活节攻势。给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一个态度。

黎笋

很多人认为,越南战争是美军在越南深陷泥潭,屡次被北越以游击战的打法重创,最终碰得头破血流,不得不灰溜溜撤军的战争,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北越几乎出动了全部武装近30万人,对南越发起了复活节攻势。

但是这次倾力出击的攻势,却遭到了美国空前严厉的反击。在强力反击地面攻势的同时,美军更是以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境轰炸,在小鹰号、星座号、中途岛号等5个航母战斗群的加持下,全面封锁了北越的港口。

于是,北越最大的复活节攻势应声崩溃。最终遭受了10多万人的伤亡,几乎完全丧失了战争能力,而美军仅仅伤亡了300人。

美国国内遍及各地和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战呼声迫使美军尽快撤出战争。

于是就停战提出了双轨制方案,北越打不过美军,因此他们要先把美国人打发走了再关起门来收拾南越领导人阮文绍。

阮文绍

于是1973年1月27日他们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陆续撤军,阮文绍气得要死,但无能为力,人家美国人不想打了,于是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人撤军。越南战争也就完全变成了越南人自己的战争。

1974年,中国对北越的援助开始减少,而苏联开始紧锣密鼓地大力支援北越迅速恢复军事力量,甚至还援助了当时苏联国宝级的最为先进的米格-27战机和СА-75、CA-75M防空导弹系统,这是军史上公认的北越取胜南越的主力兵器。北越与苏联的关系迅速升温。

1975年4月,北越攻陷南越总统府, 但胜利后的北越随后撕毁了胡志明政府于1958年承认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声明!占领了我国南沙的6个岛屿,继而又对我国提出对整个西沙和南沙群岛的领土要求!

1976年7月2日北越统一了整个越南,北越的胜利是必然的吗?他们其实是在中美苏博弈的空隙中出人意料地滑到了最后的胜利。

统一后的越南要称霸东南亚,而中南半岛,这个链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战略要地,自然是苏联遏制中国和向东南亚扩张的前哨阵地。苏联需要一个在东南亚扩张的马前卒,他们互有所需。

1977年10月越南与改革开放前夜的中国举行边界谈判。而海上分歧成为这次边界谈判不欢而散的重点。当然也是至今中越关系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1978年11月3日苏越两国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

苏联得到了渴望已久的金兰湾、岘港等军港,此时的越南已经成为了苏联包围中国的东南亚基地。即便是现在,俄罗斯与越南在南海的合作也在持续进行,俄罗斯援助越南的主要针对航母、军舰的苏30战机,同样也在南海巡航。

1978年12月,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不过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赫鲁晓夫的改革已经是前车之鉴,他使斯大林留下的经济烂摊子进一步僵死。并且,即便是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到核战争的边缘,国内却还有不少人对苏联心存幻想,对突破苏联模式担忧,恐惧甚至反对。

因为一旦深入,不仅将涉及重大的利益再分配的问题,更涉及深层次的权力再分配的问题,把这些都连根拔起,遭到的是各方的责难。

刚刚结束的特殊时期已经使整个国家一片狼藉,必须得改,但下面的路要怎么走?改革开放的决策者自然选择与美西方合作,寻求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对越南的战事一开便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国内那些改革开放强大的阻力们也得为大局搁置争议,等于是被断了退路,只能一起踏上与苏联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国要改革,要开放,要发展,要打破苏联炮制的南北夹击态的态势,要维护南海主权,那么1979年的对越作战是不是投名状也就清晰了。

另外,中国打越南,绝不仅是反对越南侵略柬埔寨,更不是支持柬埔寨红色高棉的恶魔波尔布特,而是出于国家安全的目的,反对苏联南下政策的重要一环。

难忘45年前那个初春的早晨--对越自卫反击战留给我的童年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

1979年2月17日,星期六,农历正月二十一,阴。这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平常的日子。然而,对于一个不满九岁的孩子来说,这一天却注定成为他终身难忘的日子。

清晨,当他准备去上学时,突然听到了操场上传来的喊声:“请家属们带上孩子过来集合。” 母亲立即带着他来到操场上,人群已经聚集在那里。一位后勤科的叔叔宣布了一项重大的消息: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在今天凌晨打响了。这意味着,许多人的丈夫、父亲已经奔赴前线,投入到了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去了。然而,他们在家的家属们,被告知这里是安全的,他们需要安心工作、学习,服从指挥,有需要帮助的随时与负责人联系。

在家属们的脸上,没有太多的惊慌和焦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军嫂特有的坚强和刚毅。母亲对着孩子说,要乖乖去上学,听从老师的话。然后,她匆匆离开,朝着对面的单位县人民银行走去。

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一名长期从军的军人,自从1954年底入伍以来,便一直在边境地区服役。他所在的这个小县,虽然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但自从1977年起,却感受到了一股不安的气息,战争的阴影逐渐笼罩着这片土地。

据了解,从78年底开始,部队在这个县集结,军事训练变得更加频繁,民兵也经常出动。家属们开始感受到战争的临近,他们忙着为支前民兵准备衣物、食品,忙着为战士们挖掘防空洞,忙着为战胜而努力。

然而,正如母亲所说,尽管战火纷飞,但他们在这个小县的家乡,依然是有序而安宁的。大家各司其职,尽力为前线的亲人提供支持和帮助,没有人去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或家庭的要求,每个人都默默地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县城,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夜晚,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巡逻的民兵穿梭往来。然而,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人们依然保持着镇定和秩序,为前线的胜利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个月的时间或许很短,但在战争的岁月里,每一天都是如此珍贵。直到3月中旬,当支前民兵凯旋而归时,家属们才松了一口气,他们的亲人们全部平安归来,胜利的喜讯传遍了整个县城。

如今,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3年11月28日,中国平孟—越南朔江口岸正式恢复双边旅客通关。那片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已经成为两国友好交流的桥梁,人员和货物往来频繁。在县城的烈士陵园,人们依然怀着敬意,为烈士祭奠,铭记历史,热爱和平。

在这个小县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抗战岁月的印记,那段艰难岁月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铭记。正如先辈们所愿,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昌盛、山河无恙、人民安康的时代。愿我们永远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越反击战,越军的正确选择,牵制了解放军11个师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稳定东南亚局势,打破苏联和越南的战略包围,推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给即将推行的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此次作战分为东西两线,在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东线作战由司令员、向仲华政委为首的广州军区实施,西线作战由杨得志司令员、刘志坚政委为首的昆明军区实施。

这场短暂而激烈的边境局部战争,在越南北部边境的六个省份(莱州省、黄连山省、河宣省、高平省、谅山省、广宁省)进行。交战的对手,是广西方向的越军第一军区和云南方向的第二军区。第一军区下辖3师、346师、338师、325B师及地方独立团、独立营、公安屯和民军;第二军区下辖316A师、345师及地方独立团、独立营、公安屯和民军。战役进程中,又有327师和337师增援第一军区的谅山方向。

战争的结果,是解放军攻占高平、谅山、黄连山、莱州4个省的21个县、市以及广宁、河宣两省部分地区,云南方向突入敌纵深30至50公里,广西方向突入敌纵深20至90公里;歼灭性打击越军第3师、345师、346师,重创316A师另7个团、25个营(队);部分歼灭第325B师、327师、337师、338师另12个团(旅)、拔除了35个公安屯,共歼敌57169人(不完全统计),缴获各种火炮916门,各种、40火箭筒、40掷弹筒16062枝(挺、具),汽车236台,击毁坦克、装甲车54辆、火炮781门、汽车594台,摧毁了越南北部针对我国的防御体系和军事设施。

从越南的角度来看,由于国小力弱、地幅狭窄、纵深短浅、回旋余地小,一旦边境一线失守,不仅作为物质基础的工业基地难保,而且首都河内也将岌岌可危。但是北部地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易守难攻、利于防御,组织边界“坚固防御”,可以为“全国转入战时状态争取时间。”因此,其领导层主张“一线取胜”,反对“诱敌深入”。黎笋1979年1月就声称:“决心从第一仗和第一线就取胜。边打、边巩固、边建设。”

为了达到坚决顶住解放军进攻的目的,越军的基本作战方针是:依托边境地区的有利地形和既设工事据险固守,力争把解放军阻止在前沿或浅近纵深地区。实战证明,由于力量对比悬殊,越军是没有能力阻挡解放军进攻的,只能是落得一个节节败退、丧师失地的下场。仗是打败了,但是不同战场的越军,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打法,呈现出不同的战局,有的一败涂地,部队损失惨重;有的顽强坚持,给解放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下面,就通过谅山战役和高平战役的对比,来说明1979年战争期间,越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打法,才是最正确,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

首先看谅山战役。同登是越北军事要地,谅山的咽喉;谅山又是越北的战略重镇,通往河内的门户,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谅山方向是越军的主要战略战役方向。因此,越军在谅山地区采取了以主力部队第3师(别称金星师)和地方部队相结合的方式部署防御,总兵力为12000余人(不含数量庞大但无法统计的民军);后来在战斗中又抽调第327师以及第337师以及北太省197团部分兵力增援,从而使该地区总兵力达到22000余人(同样不含民军),是1979年越军兵力最为雄厚的一个作战方向。

越军自诩谅山是“不可逾越的要塞”,企图凭借多年经营构成的,坚固防御阵地与野战防御阵地相结合的,完整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以阵地战为主要形式节节抵御,凭借正面对抗的正规战,阻止解放军进攻。

担负友谊关方向作战任务的广州军区第55军,充分发挥兵力火力的绝对优势,不搞大纵深战役穿插,不搞大包围,而是采取多路攻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从2月17日战斗打响到23日实施战役第一阶段,胜利围歼了同登、坂然地区的越军;从2月27日至3月5日实施战役第二阶段,胜利攻克了越北重镇谅山市;完成了1979年对越作战最为重要的战役进攻任务,攻陷谅山,威震河内,歼敌上万人,取得了整个作战最为辉煌的胜利。

再看高平战役。高平省东部地区北面与广西那坡县、靖西县毗邻,东面与广西大新县、龙州县接壤,是一个伸向我国的突出部。从态势上看,高平省的越军较为孤立、突出。同时,广西边境有多条道路通往高平省东部地区,便于从南北两翼实施穿插迂回,只要切断了3号和4号公路,就可以形成关门打狗、各个歼灭的有利态势。

为此,广州军区前指计划用3到5天,最多一个星期的时间,以41军、42军(并加强129师)共7个师的兵力,采取大纵深战役穿插的打法,速决全歼高平守敌越军346师及其地方部队。而面对解放军的大兵团进攻,无力抵御的越军及时调整了战法,迅速转入化整为零的游击战顽强坚持,凭借有利的地形和熟悉的民情同解放军展开。

由于战前兵力对比计算出现失误(没有把越南的民军计算在内),战场地幅辽阔地形复杂,需要掩护指挥机关、炮兵阵地和后勤单位的安全,确保交通运输线的畅通,保持强大的预备队应对突况等原因,7个师的兵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于是广州军区前指又陆续抽调战役预备队武汉军区54军162师和160师、20军58师、成都军区50军150师投入高平地区作战。这样一来,参加高平战役的陆军师就达到了11个,占广西方向19个参战陆军师的57.8%,占东西两线29个参战陆军师的37.9%,高平战场成为了整个作战中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场。

因为越军转入分散游击作战,而且整个高平战场的面积高达4000平方公里,再加上复杂的喀斯特地形,因此高平战役第二阶段对越军实施的清剿作战虽然也取得了可观的战果,却因为敌情和地形这两个主要原因,11个师一直打到3月16日撤军完毕,也没有能够彻底解决高平战场的敌人。特别是在回撤阶段,50军150师由于50军驻该师工作组的错误指挥,造成448团在那嘎以北地区遭到越军阻击、伏击,损失一个加强营,成为了自卫还击作战中最大的一次损失。

通过以上对谅山战役和高平战役的比较,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处于劣势的越军在宽大正面、浅近纵深的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兵力再雄厚,工事再完备也阻挡不了解放军的前进的步伐,摆开堂堂之阵正面对抗,只会失败得更加彻底;只有化整为零、就地上山、进洞钻林、分散游击,利用复杂的地形条件和有利的群众条件,与解放军进行,以游击战对付正规战,以持久战对付速决战,才是正确的打法,才是上策。如果他脱离山洞和密林实施反击,在起伏地或者开阔地与解放军交战,那么用不了28天,他早就会被消灭光了。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