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古代过年叫什么节日(古代过年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4-05-18 10:30:49作者:横行天下来源:用户分享

古代过年叫什么节日(古代过年叫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古人也叫“春节”吗?过年在古代另有称呼,其起源也多种多样

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都正式进入了过年的节奏。其实在我国古代,由于一直采用农历年历法体系,所以如今的元旦与春节在古代其实是同一个节日,都是新旧年更替的标志。但自以来,由于公历年成为官方历法,元旦也逐渐成为庆祝公历年更替的节日,南京国民政府更是在后来废除了农历年的“春节”。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一直采用阴阳历并行的历法,尽管标志着公历年更替的“元旦”佳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但由于春节又得以恢复,标志着农历年更替的春节依然是中国人在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而它的来历与说法更是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过年了

一、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与祭祀活动

人类在文明初期大多都有着自然崇拜的现象,我国古代也不例外,而在自然崇拜现象十分严重的时期,祭祀活动与制定天文历法体系是我国先祖十分重要的工作,春节也就由此诞生出萌芽。其实“春节”一词在我国古代并不是用于表示过年的,古代民间的春节一词一般被用来表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在南北朝时期春节甚至一度被用来形容整个春天,直到辛亥革命之后中华建立,先生才将过年这项习俗正式命名为“春节”。

古人对自然十分崇拜

古人以农业为根本,因此表示时光流转与气候变化的天文历法知识便成为古人十分看重的一件事情。传说在三皇五帝当中的“天皇氏”创制出天干地支以确定“岁”之所在,而“岁”是用来表示四季更换周期,由一年的立春到下一个立春是谓之“岁”。天文历法知识的逐渐完善为春节的出现提供了先天条件,它表明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根据气候变化来确定时间周期,而我国先人的祭祀活动则为春节正式确立了基础。

上古时期的三皇

据说夏朝时期确立的夏历以正月为首,在新旧年交替时节,古人们会在岁首举行盛大的祈福活动,他们通过祭祀神灵来期盼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今日春节的形成还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发展历程,由于秦朝一统天下之后采用的历法为以如今的农历十月作为一年之岁首,直到汉武帝时期《太初历》的颁布才最终确立以如今的正月为岁首,也为我国的历法体系奠定了基础。此后如今的春节才逐渐的产生并发展至今。

汉武帝剧照

二、关于春节的民间传说

我国古代人们过年时一般要守岁,据文献记载,最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便已经有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而这天晚上也便是过“年”了。那么为什么要以“年”作为时间计量单位呢?据民间传说“年”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年是一种残暴的动物,它的到来会使得万物凋敝,而它走后世间便花香四溢,鸟鸣山间,一切都充满生机勃勃,因此人们将“年”看作是新旧事物交替的标志,也就用年来作时间计量单位了。

关于“年”的另一种说法则广为人们熟知,传说中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它平时深居世外,一到除夕夜便会来到村子里为非作歹,百姓对此十分头疼。有一年人们在除夕夜又要偕老带幼的迁往村外躲避年的袭扰,但村里却来了一位乞讨老人。这位老人对一户人家说如果能让我在此歇脚停留一晚,我便能将“年”赶走,这户人家出于对老人的关心便劝其离去,没想到老人坚持不走,他们劝说无果后赶忙离开了村子。

传说中的“年兽”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年在除夕夜来到村子之后,当它来到乞讨老人居住的屋子时却发现门口贴着数张大红纸,院内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兽十分惊恐,迅速逃离了村子。回村的人们对村内的“平安”状况非常惊讶,而当时的那户人家也恍然大悟并和村里人诉说了这段故事。人们来到这户人家的院子里发现老人早已不见,但地上的鞭炮碎屑和门上的红纸却依然在此。至此人们便知道了驱赶年兽的方法,这一夜从此也被人们称为“过年”。

关于春节的另一个民间来源那便是“春节鬼神说”。据传古代的人们由于缺乏对于疾病和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在冬日饱受寒潮侵蚀与粮食短缺的痛苦。在自然崇拜相对发达的当时,人们便将冬春之交的人间悲惨现象视作是鬼神在作祟。除了上边提到的民间传说之外,关于春节的起源还有“腊祭”说和“巫术仪式”说,都是有关民间祭祀的传说,由此可见春节的起源与古人的祭祀活动大有关联。

巫术仪式

文史君说:

如今人人皆知春节的重要性,但关于春节的来源大家却知之不多。春节由上古时期的祭祀演化而来,它以天文历法体系为依托并在民间衍生出许多故事传说。经历朝历代发展之后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最为看重的节日。

参考文献:

1. 葛云:《从文字训诂的角度考辨春节起源与年兽传说》,《闽江学院学报》2013年第03期。

2. 王治功:《春节的起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6卷。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古人也叫“春节”吗?过年在古代另有称呼,其起源也多种多样

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都正式进入了过年的节奏。其实在我国古代,由于一直采用农历年历法体系,所以如今的元旦与春节在古代其实是同一个节日,都是新旧年更替的标志。但自以来,由于公历年成为官方历法,元旦也逐渐成为庆祝公历年更替的节日,南京国民政府更是在后来废除了农历年的“春节”。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一直采用阴阳历并行的历法,尽管标志着公历年更替的“元旦”佳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但由于春节又得以恢复,标志着农历年更替的春节依然是中国人在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而它的来历与说法更是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过年了

一、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与祭祀活动

人类在文明初期大多都有着自然崇拜的现象,我国古代也不例外,而在自然崇拜现象十分严重的时期,祭祀活动与制定天文历法体系是我国先祖十分重要的工作,春节也就由此诞生出萌芽。其实“春节”一词在我国古代并不是用于表示过年的,古代民间的春节一词一般被用来表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在南北朝时期春节甚至一度被用来形容整个春天,直到辛亥革命之后中华建立,先生才将过年这项习俗正式命名为“春节”。

古人对自然十分崇拜

古人以农业为根本,因此表示时光流转与气候变化的天文历法知识便成为古人十分看重的一件事情。传说在三皇五帝当中的“天皇氏”创制出天干地支以确定“岁”之所在,而“岁”是用来表示四季更换周期,由一年的立春到下一个立春是谓之“岁”。天文历法知识的逐渐完善为春节的出现提供了先天条件,它表明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根据气候变化来确定时间周期,而我国先人的祭祀活动则为春节正式确立了基础。

上古时期的三皇

据说夏朝时期确立的夏历以正月为首,在新旧年交替时节,古人们会在岁首举行盛大的祈福活动,他们通过祭祀神灵来期盼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今日春节的形成还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发展历程,由于秦朝一统天下之后采用的历法为以如今的农历十月作为一年之岁首,直到汉武帝时期《太初历》的颁布才最终确立以如今的正月为岁首,也为我国的历法体系奠定了基础。此后如今的春节才逐渐的产生并发展至今。

汉武帝剧照

二、关于春节的民间传说

我国古代人们过年时一般要守岁,据文献记载,最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便已经有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而这天晚上也便是过“年”了。那么为什么要以“年”作为时间计量单位呢?据民间传说“年”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年是一种残暴的动物,它的到来会使得万物凋敝,而它走后世间便花香四溢,鸟鸣山间,一切都充满生机勃勃,因此人们将“年”看作是新旧事物交替的标志,也就用年来作时间计量单位了。

关于“年”的另一种说法则广为人们熟知,传说中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它平时深居世外,一到除夕夜便会来到村子里为非作歹,百姓对此十分头疼。有一年人们在除夕夜又要偕老带幼的迁往村外躲避年的袭扰,但村里却来了一位乞讨老人。这位老人对一户人家说如果能让我在此歇脚停留一晚,我便能将“年”赶走,这户人家出于对老人的关心便劝其离去,没想到老人坚持不走,他们劝说无果后赶忙离开了村子。

传说中的“年兽”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年在除夕夜来到村子之后,当它来到乞讨老人居住的屋子时却发现门口贴着数张大红纸,院内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兽十分惊恐,迅速逃离了村子。回村的人们对村内的“平安”状况非常惊讶,而当时的那户人家也恍然大悟并和村里人诉说了这段故事。人们来到这户人家的院子里发现老人早已不见,但地上的鞭炮碎屑和门上的红纸却依然在此。至此人们便知道了驱赶年兽的方法,这一夜从此也被人们称为“过年”。

关于春节的另一个民间来源那便是“春节鬼神说”。据传古代的人们由于缺乏对于疾病和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在冬日饱受寒潮侵蚀与粮食短缺的痛苦。在自然崇拜相对发达的当时,人们便将冬春之交的人间悲惨现象视作是鬼神在作祟。除了上边提到的民间传说之外,关于春节的起源还有“腊祭”说和“巫术仪式”说,都是有关民间祭祀的传说,由此可见春节的起源与古人的祭祀活动大有关联。

巫术仪式

文史君说:

如今人人皆知春节的重要性,但关于春节的来源大家却知之不多。春节由上古时期的祭祀演化而来,它以天文历法体系为依托并在民间衍生出许多故事传说。经历朝历代发展之后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最为看重的节日。

参考文献:

1. 葛云:《从文字训诂的角度考辨春节起源与年兽传说》,《闽江学院学报》2013年第03期。

2. 王治功:《春节的起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6卷。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上元节 中元节 下元节分别指什么节?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除了中元节之外,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被统称为“三元”。那么三元的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三元之间有什么关系?本篇文章就一起了解一下。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2、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3、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道教有三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农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综合媒体报道)

来源:中国小康网

临近除夕,我们来从古诗中找一下“除夕”的别称

  临近春节,在往年,不论你是在外打工,还是读书、经商,早已回乡或已踏上回乡的旅途。与家人围炉夜话,尽享天伦之乐。是每一个他乡游子心中永恒的追求。去年岁暮以来,新冠肺炎肆虐。为夺取疫情防控战的胜利,很多人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就地过年,把万家团圆的时刻留到了来年。为排解大家远离家乡的苦闷,今天我就来讲讲中国古代诗歌中“年”的别称。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各个朝代的正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夏历建寅,以寅月(正月)为岁首;殷历建丑,以丑月(十二月)为岁首;周历建子,以子月(以十一月)为岁首;秦历(颛顼历)建亥,以亥月(十月)为岁首。汉武帝时,为消除以前关于岁首的混乱局面,命人重修历书,于是《太初历》诞生了。这部历书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以后历朝历代,大多沿用《太初历》,以农历正月(一月)为岁首。农历的十二月三十日,就成了一年的最后一日,也就是除夕。

  古人有很多咏除夕的诗,如:

    (1)除夕

     元·刘因

  百岁三分一,初心谩慨然。

  空囊难避节,青镜不留年。

  静阅无穷世,闲观已定天。

  履端思后日,四鼓未成眠。

   (2)客中除夕

     明·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除夕,有哪些别称呢?

(一)除日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宋·苏轼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二)除夜

    (1) 除夜

    唐·李世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2)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淒然。

故乡今晚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3)除夜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三)岁暮

   (1)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四)岁除

      岁除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五)暮岁

       暮岁

     明·郭之奇

  日暮岁云暮,冬归人未归。

  安能长悒悒,守此独依依。

  满目无相识,惊心忽自微。

  金门若个客,终日掩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