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瑜字五行属什么 瑜字取名寓意

发布时间:2024-05-17 10:05:57作者:稳走感情路来源:网友投稿

瑜字五行属什么 瑜字取名寓意

本文目录一览:

《说文解字》第15课:古人起名字为什么爱用“瑾”、“瑜”这些字

今天接着解说“玉”部汉字,前面说过,玉有五德,所以,古人除了以玉为祭祀重器之外,还以为玉是“德佩”,即代表佩戴者的道德水准和身份,比如天子执玉版,诸侯执珪,用玉玺,死后口里含玉,死后用玉衣等等(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玉石中含有锡、锌、锰等微量元素,长期佩玉,按摩人体,有利于身体内各器官功能的平衡。)所以,在表示神明的“示”部之后,除了表示权力的“王”部,紧接着就是“玉”部除去笔画的原因,玉的“德佩”之意是原因之一。玉的品种很多,仅从汉字来看,古代的很多玉的品种,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它名字的来历了。今天要解说的“玉”部汉字是这6个:

(今天解说的6个汉字)

1、璠。读作fán。《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璵璠。魯之寶玉。从玉番聲。孔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二則孚勝。”这次《说文》没有敷衍到只跟我们说这是玉,至少说了所谓的“璠”,是鲁地的宝玉。并且引用孔子的话,赞扬“璠”的样貌。从字形上考察这个字,主要是理解“番”,番最早的含义是田猎场上兽类的足迹,注意“番”上面的采(biàn)头并不是我们现在楷书里的采(cǎi),要注意区分篆书里采、米、采(biàn)三个字字形并不相同,如图:

(三个形似字小篆的区别)

采(biàn)的本义就是辨别,在“番”,即引申为辨别田猎场上兽类的足迹。通常情况下,足迹可以区别这个兽的类别,因此“璠”有辨别一个人品性的意思,佩戴“璠”的,应当是“君”或“君子”,因为璠是宝玉,佩戴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番”即“璠”的字形演变如下:

(番与璠的字形演变)

2、瑾。读作jǐ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瑾瑜,美玉也。”这是一种美玉。要理解这个字,还是从玉之外的“堇”旁说起。堇,《说文》给的解释是“黏土也。”就是黏土,甲骨文的字形是一个人两手交叉于胸前,象一个人谨饬肃立的样子,黏土成分的细密,一个人的谨慎态度,这都是好的品质,因些,古人将无瑕的玉称作瑾。“堇”与“瑾”的字形如下:

(堇与瑾的字形)

3、瑜。读作yú。《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瑾瑜,美玉也。”显然,它是跟瑾放在一起解释的,“瑾”和“瑜”都是美玉。字形上,“俞”的本义《说文》解释为“空中木爲舟也”古代人刳空了体积较大的树木中部做船,这是最早的船的制作方法。那么,何以以“玉”加“俞”的“瑜”来形容美玉呢,古人认为美玉是无瑕的,是没有杂质的,是中空的,这跟中空的木(船)是对应的。当然,后来也用“瑜”来形容人的虚心、谦虚的品质。“俞”和“瑜”的字形演变如图:

(俞和瑜的字形演变)

4、玒,读作hóng。《说文解字》释作:“玉也”显然,这又是一种玉,到底是什么玉,许慎没告诉我们,我们能做的还是分析玉部之外的“工”,“工”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中的“工”,释作“巧飾也。象人有規榘也。”“工”的甲骨文象砧形(就是打铁或者制作皮革的那个砧子),或者象双玉相连的形状,治玉的人及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作者都可以称为“工”。玉是有一定尺寸的,比如“璧”,解释是“肉倍好”谓之璧,注解说,肉,边;好,孔。可知璧的边大而孔小。又比如“环”,注解说,“肉、好相等”,即边和孔的直径一样大,所以许慎解说是“有规矩”。

(工与玒的字形演变)

古文中,工也写作带有丝旁的“红”,如图,汉代的时候称“女工”,写成“女红”,就是这个原因,在金文里,工就是工字尺或者丁字尺的样子,其实就是规矩。那么,我们再来理解“玒”,其实就是形状规矩的玉。

5、<上面一个來,下面一个玉>。读作lái。这个字GBK字库里没有,所以只好这样来表达了。《说文解字》释作:“玉也。”《玉篇》里释作:“玉属也”,并没有过多的解释来说明这是一种什么玉,看字形是上面一个來,來的解释《说文》是:“周所受瑞麥來麰(mou二声,就是大麦)。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來是麦子的象形,麦的本字就是“來”,麦子秋天下种,来年收获,古人认为麦子是“天所來也。”那么,这种玉,跟“來”有关,我们只能依靠猜想来理解为这种玉得来不易,产量有限。“來”与这个字的字形演变大致如下图:

(來与lai的演变)

6、瓊。读作qióng。《说文解字》的解说是:“赤玉也。”也有的《说文》版本写成“亦玉也”,如果是赤玉,就是红色的玉,如果是“亦玉”,就单指这也是一种玉。没有过多的信息。《广韵》给的信息也是“玉名”。字形上,右边的敻(xuàn),指人在穴上,意思是“营求”,还有一个读音是xiòng,意思是“远”,这种玉,大概需要人在极危险极辽远的地方才能够找到吧,因此“瓊”,一般指不可多得的美玉。瓊的简化字是琼,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瓊的小篆字形)

如果我们看小篆字形,显然,这是一种需要人爬到洞穴上方,睁大眼睛,手中拿着棍子才能得到的玉,那么它该有两种属性:1、稀有;2、品质优美。

玉的稀有品质与良好的品性,让人倾倒,让人珍爱,因此,古人起名字时,也就多用这些象征好的品质的跟玉有关的名字了。

(【说文解字】之15)

“瑜”音绕梁

走进位于上海市宝山区菊盛路709号龙现代艺术馆内的“瑜音阁”,我们就走进了京剧演员王珮瑜的“艺术清单”中。眼前的这座戏楼始建于清朝,拥有300年历史,戏楼为全木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有榫卯结构的藻井形成天然声场,目前是上海少有的投入运营使用的古戏楼。

一位特立独行的女老生,一座历史积淀的古戏楼,构成王珮瑜“艺术清单”的第一幕。

\"走进\"艺术清单

这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走进”嘉宾的艺术清单,将一座建筑列入清单的嘉宾并不多,而能在其中生活、工作的就又凤毛麟角。王珮瑜是幸运的,在现代机制的运营中,她将古老和现代融为一体。带着我们参观瑜音阁,既像是导游讲解历史文物,也像是给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居”日常。

“这个格子是我们存的400套戏服”,瑜音社的400套戏服都分别装在柜子里,王珮瑜展示自己的家当。“男蟒、男靴、花靴子、官衣、开氅、素褶子、女披、袄、裙、裤,一些小道具什么的...这些衣服是我从不同地方收过来的,有些是从个人手里,有些是解散的剧团不用的,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做这个事情”。

现在的“瑜音阁”是一座小型的戏曲博物馆,记载和演绎着戏曲与历史以及现代的关联。来瑜音阁听戏的年轻人很多,小而美的建筑,慢下来品味精致,可以“拍照刷圈”传播,都成为戏曲与现代对接的契机。在这里,历史没有被束之高阁,“瑜音阁”成为魔都上海的新文化地标,也是王珮瑜修身、传艺的新场所。

《霸王别姬》

让我重新认识京剧

在古戏楼里唱戏、听戏,听的是那种绕梁的历史感。无论哪个年代,成就一名戏曲演员的路径都充满着艰辛,那种对身体与精神脱胎换骨的长期训练,给了戏曲演员一种独特的精神和意志力。王珮瑜第一次看到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时,感到的是一种震撼。《霸王别姬》从一个历史故事,到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再到中国电影青史留名的作品,其中悲壮与情义契合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霸王别姬》对我来讲,有重大的意义”,《霸王别姬》把学习的苦表达的淋漓尽致,“看了这个电影以后,让我重新认识京剧这个行业。这个电影让我知道一个人,要从一而终,一个女人一匹乌骓马,难道这不是一个京剧演员的命运吗?从我开始选择这一天唱戏,就得从一而终”。

戏曲演员要受不少皮肉之苦,下腰憋气、扳腿憋气,憋得脸上都出血点,毛细管都破了,那种刻骨铭心训练的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王珮瑜和无数戏曲演员一样,战胜了这些身体的痛苦,并将它升华成一种精气神。王珮瑜迷恋电影中张国荣的表演,“看了《霸王别姬》的电影以后,会对张国荣心生敬畏。尊重他,不仅仅因为他作为一个好的影视演员诠释这个人物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让我重新认识了京剧”。王珮瑜是张国荣的“粉丝”,在张国荣生前并没有见过面,但他留在电影中的经典角色,影响了一位看似“毫不相干”的人,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陆羽《茶经》的仪式感

王珮瑜的艺术清单充满了“仪式感”,也充满了意外。《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也是阐述茶文化的书。

爱喝茶的人不少,但看过《茶经》的人却不多,在瑜音阁,王珮瑜点上香、沏上茶,两种香气交织,让聊天、待客、讨论工作,都充满了仪式感,就像舞台上一招一式,生活里的仪式也有自己的意义。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每天喝可乐、雪碧,带汽的、带甜的,水是从来不喝的。过了三十岁以后,突然有一天,我觉着这茶有点意思,就开始喜欢喝茶,从此以后冰的不喝、糖的不喝、碳酸饮料不喝,就喝茶”。

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感受,除了生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那种精神的感受,尤其对一名戏曲演员而言,茶与戏渊源很深,它也是舞台上的道具、象征、精神的代言。

“就觉得这个文化很有意思,值得研究研究,读一读、学一学,喝茶跟听戏有关系,过去我们老的戏园子,听戏的人必须得喝杯茶”,不仅是因为口渴,而是喝茶的仪式感、社交感。“京剧表演当中我们不能够有真刀、真枪、真器物上台,真的实物也不能上台,我们不管吃饭、饮酒、摆宴席,统统就是一个杯子、一把酒壶就代替了喝茶吃饭”,一杯茶就是一种情怀的表达。

而撰写《茶经》的陆羽,就曾经是一名戏曲丑角演员,“丑行就是插科打诨、调剂剧情,越是大悲剧,丑行出来得越多,因为戏曲表演不让观众一味沉溺在单向的情绪当中,当你刚哭得稀里哗啦,突然出现‘啊哈,当当......’总有那么一个小丑上来调剂气氛,让观众觉得我不要沉溺在那个悲伤里。”也许正因此,陆羽才能够把戏中的茶、茶中的戏演绎成一部《茶经》。

《搜孤救孤》成就瑜老板

“《搜孤救孤》是我刚刚接触京剧的时候,最早接触到一个全本戏的概念”,王珮瑜余派老生启蒙老师范石人先生给了学戏的王珮瑜两盒磁带,一盒是“四大须生”之一的余叔岩先生的唱片翻成的磁带,一盒是孟小冬1947年的《搜孤救孤》现场录音磁带。

《搜孤救孤》又名《八义图》,是京剧老生行当的传统戏。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郎中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而人称“冬皇”的女老生孟小冬是京剧老生余叔岩的弟子,这样关联与传承,给了王珮瑜学习的动力和意义感,尤其是老师那句:从此你就是“余派传人了”,更给了她学习京剧的使命感。

也许是机缘,也许是宿命,王珮瑜的艺术之路,就因循着这两盘磁带展开,在各种缘分与努力中,她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专业戏校里面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大家会格外包容我,男同行觉得你是女的,让着你,女的唱旦角的觉得你唱老生的,反正都跟你合作。大家在一起玩,说唱戏的都得叫老板,你王珮瑜不能叫王老板,那姓王的太多了,没有唯一性,珮老板也不好听,你又是学余派的,又叫珮瑜,那就瑜老板吧。”

而今的瑜老板在戏曲内外声名远扬,坐在历史悠久的瑜音阁中,让戏曲在现代的传播中“出圈破局”,成为新的时尚和瑜老板的愿望,谈及创新与传承,瑜老板的答案也都隐藏在自己艺术清单中。本期节目将于5月20日21:00,CCTV-3 播出,敬请关注。(文/马宁)

来源: 央视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