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万年历1979年闰几月(1979年闰几月)

发布时间:2024-05-17 03:14:35作者:浮生若梦来源:互联网

万年历1979年闰几月(1979年闰几月)

本文目录一览:

记忆|1979年的那个春节

甘 周 / 辑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这是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第一句话。一个“跨”字,雄赳赳,气昂昂,赋予迈上新征程的中国人一个勇毅刚健的姿势。

中国向着世界走去,春天向着中国走来。

仿佛是回应千门万户的兴奋与期盼,一月还没有结束,1979年的春节就早早到来了。1月28日过年,按阴历是羊年,因为闰六月,年头年尾各有一次立春,这是一个双春年。

1979年的春节,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春节,您还记得吗?这一年的春节有很多值得经久回味的故事——

归 来

张仃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哪吒闹海》(局部)

1979年1月27日,农历除夕,首都党政军民各界近三万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联欢晚会,欢度春节。

彦涵、胡絜青、许麟庐、臧克家、艾青、赵朴初、贺敬之、阮章竞、邹荻帆、李可染、叶浅予、张仃,这些曾经被抹黑或消失了很久的人名以庄重的形式出现在次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的头条新闻里,新华社记者在新闻稿里评论说“我们党政军民欢聚一堂,这是粉碎‘’之后出现的新气象”。

在被放逐的漫长岁月里,很多作家、艺术家饱尝人间悲苦,思想的根须在烈日和暴雨下,在生活的土地上蔓延。归来后,他们擦干身上的血泪和污秽,重拾信心,拥抱未来,准备把余生献给眼前这个光明的时代。

艾青为他复出之后的第一本诗集取名《归来的歌》。1979年1月的《人民文学》发表了他的长诗《光的赞歌》,艾青满怀地唱道:“现在我们正开始新的长征”“光在鼓舞我们、激励我们/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我们的人民从四面八方高歌猛进”。

春天,张仃带领袁运生、范曾等50多名艺术家进驻首都机场,为即将落成的新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刚刚从禁锢中解放出来的艺术家们大展身手,会通中西、放眼世界,创作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艺术巨制,在首都的大门口向世界报告了春的消息。

春 运

夜行列车(油画) 刘昌文

1979年1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新华社的消息,“据铁路部门调查了解,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铁路的旅客流量将有一亿多人次,每天的平均数将比平时增长40%左右”。

刚放寒假,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大一的学生徐海涛就急急忙忙坐火车回家了。他不会知道,那一张使他回家与亲人团聚的火车票,已经被计入“一亿多人次”这个巨大的统计数字。

1977年恢复高考,77级大学生在次年春季入学,78级在秋季入学。在《华西都市报》副刊近日刊发上的一篇文章中,徐海涛回忆了他们家1979年春节大团圆的情景。1978年,徐家3个孩子同时上了大学。3个孩子同一年离家,春节一起回家,“1979年的春节,是我们家最高兴的一个春节。”

在农民工还没有跨境迁徙的年代,1979年初涌向火车站的人群里,有放寒假的大学生,有探亲的干部、工人和还没有落实政策的知识分子,当然还有散落各地农村的知青。那年春节过后,知青返城迎来高峰。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食指《相信未来》)挤在开往全国各地的火车车厢里的人们,每个人心中或许都点着一盏小灯,照亮了他们通往春天的征程。

歌 声

《李光曦演唱歌曲集》(漓江出版社)书影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 当李光羲举起酒杯,向在座嘉宾一一祝酒、引吭高歌的那一刻,演员们跳起了交谊舞,飞扬的歌声,欢畅的舞蹈,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1979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春节晚会被推向了高潮。

据说,春节过后短短两个月里,中央电视台收到了16万封观众来信,要求点播《祝酒歌》,而在那一年,几乎每个电台,每个工厂、学校的广播都在播放这首歌,《祝酒歌》从此家喻户晓。1980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群众最喜爱的歌曲评选活动中,《祝酒歌》一举夺魁。

一台成功的春晚必须有一个能够打动所有观众的主题。这场春节晚会的导演是邓在军与杨洁,这是他们第一次导演春节晚会。综合各方的意见,编导们认为办好春晚必须突出两个字:“欢乐”——欢乐,欢乐,再欢乐! 时间会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春晚,《祝酒歌》至今被传唱,就是明证。

王蒙在1979年发表的小说《歌神》(《人民文学》第8期)中写道:“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在放声歌唱。歌曲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比草原上酿造的蜜酒还醇。失而复得的歌曲呀,失而复得的灵魂!它更坚强也更深沉了。听,人们欢歌的时候并不轻浮,人们哀歌的时候也不灰心。”

加 班

1978年的巴金(油画) 俞云阶

1979年春节,著名作家姚雪垠撰写了一副春联,刊载在《北京日报》上:“万里春风抒壮志,百年美梦入长征。”此联不仅明白晓畅,而且寓言颇深,既抒发了作者本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也表达了历经十年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奔向新征程的雄心壮志。

1979年春节期间,巴金老人都没有搁笔。

看看春节期间巴金的日记:1979年1月26日是农历腊月廿八, “七点半起。上午写完《随想》(八)……下午写信。晚上……写《随想》(九)。十二点半睡。” 大年三十,“七点半起。上午写完《随想》(九),下午校改……济生全家和符容顺来吃年夜饭。”关于过年的信息仅一条,是他的弟弟李济生全家“来吃年夜饭”,寥寥数字。

“”期间,提倡过“革命化春节”,春节期间不放假。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两篇读者来信《为什么春节不放假?》和《让农民过个“安定年”》,提议春节期间给工人、农民放假。几天之后,部分省份开始宣布恢复春节休假。到了1980年,中国全面恢复了春节休假制度。

“让我最难忘的是1979年春节那天,作为一名厂报通讯员,当我抓拍下那些拼搏在生产线上的‘父子兵’‘夫妻岗’‘师徒赛’‘干群比着干’的图片后,兴奋地连夜冲洗出来,并于次日一早张贴到厂区办公大楼的宣传栏里。当镜头里的职工看到他们的形象时激动无比。”这是一位“老三线”的春节记忆。因为不放假而照常上班的人也并不消极。在工厂车间,在政府机关,加班的人有他们自己过年的方式。

前 线

壮士(摄影) 罗震

2017年1月30日的《解放军报》上有一篇散文《临战那年的春节》,作者布坤明讲述了1979年他和战友们在中越边境线上过春节的故事:

大年三十,入滇参加边境作战的某高炮营连长布坤明到晚饭前才知道要吃年夜饭了。开饭哨响,布坤明站在队伍前激动地宣布:“今天是除夕,晚上会餐!”队伍中顿时一片哗然:“都年三十了?这么快!”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既为突如其来的春节,也为难得的伙食改善。在橡胶林里安营扎寨以来,一天三顿多是清汤寡水,缺油少腥,大伙早就盼着开开荤了。炊事班长高声承诺:“今天肥肉瘦肉管够,保证供应。”有人小声接着应答:“都吃好喝好啊,说不定这是最后的会餐了。”

大战在即,这顿年夜饭对谁都有可能是“最后的会餐”!布坤明放心不下当年入伍的新兵。刚到部队就遇上了战事,此时,他们的情绪还稳定吗?他随即把两个来自云南、贵州的新战士叫到一起,详细了解了他俩的家庭情况、家乡过年的习俗、当兵的经过。

“要打仗了,怕不怕?”

“不怕!”满脸稚气的新兵摇摇头,回答很响亮。

世 界

1979年2月5日,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网络图片)

1979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清晨,一行车队悄悄驶出,直奔首都机场。次日凌晨4点半(美国东部时间1月28日下午3点半),一架波音707专机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机场。

迎着纷飞的大雪,和夫人卓琳满面笑容走下飞机舷梯。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美国政府以政府首脑的礼仪接待了。

卡特致词说:“副总理先生,昨天是旧历新年,是你们春节的开始,是中国人民开始新的历程的传统日子。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你们向慈善的神灵打开了所有的门窗。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和解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在祝酒时说:“我们来到美国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作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欢庆的节日。此时此地,我们同在座的美国朋友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中美关系史上一个新的时始了。”

《时代》周刊评论说: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

关于记忆,茨威格有一段妙论:我们的记忆并不是这样一种机制:将这件事纯粹偶然地记住和将另一件事偶然地忘却,而是这样一种能力:知道如何整理记忆和果断舍弃。从自己一生中被忘却的一切,本来就是由一种内在的本能在此之前早已判断为应该被忘却。所以不妨说,是你们在这里叙述和选择回忆,而不是我。

亲爱的朋友,1979年那个春节,您的记忆是什么呢?

主编:毛东红 |编辑:袁浩

—END—

与我们分享您的记忆

▼ 热门阅读文章 ▼

★ 本号姓“副” 欢迎来“刊”★ 王蒙:不忘金庸★ 大地有多大★ 王钢:忍别二月河★ 三会大侠——追忆金庸先生★ 花甲副刊“朝花”,人间哀乐关情★ 研讨会上为啥充斥着谎话★ 副刊大家严独鹤与《快活林》★ 用镜头留住100个抗战老兵的历史★ 追忆与漫画大师方成的“忘年交”★ 呼吁请保留专刊副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副刊”

闰二月初一

闰月是什么意思?活了三十多年,到现在还明白。闰月是有两个闰的那个月,是农历才有闰月,那么阳历为什么没有?没有闰月的年份,一共有365天,有闰月的年份,为什么还是365天,不是多了一个闰月吗?怎么还是那么多天。 还有我看以往几十和以后几十年,为啥都是闰四,五,六月份的占多数?1949年 闰七月, 1952年 闰五月, 1955年 闰三月

1957年 闰八月, 1960年 闰六月, 1963年 闰四月, 1966年 闰三月, 1968年 闰七月

1971年 闰五月, 1974年 闰四月, 1976年 闰八月, 1979年 闰六月, 1982年 闰四月

1984年 闰十月, 1987年 闰六月, 1990年 闰五月, 1993年 闰三月, 1995年 闰八月

1998年 闰五月, 2001年 闰四月, 2004年 闰二月, 2006年 闰七月, 2009年 闰五月

2012年 闰四月, 2014年 闰九月, 2017年 闰六月, 2020年 闰四月, 2023年 闰二月

2025年 闰六月, 2028年 闰五月, 2031年 闰三月, 2033年 闰冬月, 2036年 闰六月

2039年 闰五月, 2042年 闰二月, 2044年 闰七月, 2047年 闰五月, 2050年 闰三月

2052年 闰八月, 2055年 闰六月, 2058年 闰四月, 2061年 闰三月, 2063年 闰七月

2066年 闰五月, 2069年 闰四月, 2071年 闰八月, 2074年 闰六月, 2077年 闰四月

2080年 闰三月, 2082年 闰七月, 2085年 闰五月, 2088年 闰四月, 2090年 闰八月

2093年 闰六月, 2096年 闰四月, 2099年 闰二月 1949年 闰七月, 1952年 闰五月, 1955年 闰三月

1957年 闰八月, 1960年 闰六月, 1963年 闰四月, 1966年 闰三月, 1968年 闰七月

1971年 闰五月, 1974年 闰四月, 1976年 闰八月, 1979年 闰六月, 1982年 闰四月

1984年 闰十月, 1987年 闰六月, 1990年 闰五月, 1993年 闰三月, 1995年 闰八月

1998年 闰五月, 2001年 闰四月, 2004年 闰二月, 2006年 闰七月, 2009年 闰五月

2012年 闰四月, 2014年 闰九月, 2017年 闰六月, 2020年 闰四月, 2023年 闰二月

2025年 闰六月, 2028年 闰五月, 2031年 闰三月, 2033年 闰冬月, 2036年 闰六月

2039年 闰五月, 2042年 闰二月, 2044年 闰七月, 2047年 闰五月, 2050年 闰三月

2052年 闰八月, 2055年 闰六月, 2058年 闰四月, 2061年 闰三月, 2063年 闰七月

2066年 闰五月, 2069年 闰四月, 2071年 闰八月, 2074年 闰六月, 2077年 闰四月

2080年 闰三月, 2082年 闰七月, 2085年 闰五月, 2088年 闰四月, 2090年 闰八月

2093年 闰六月, 2096年 闰四月, 2099年 闰二月

从邓丽君小姐的去世,到我父亲哮喘的控制,谈谈哮喘这20年来进展

一代巨星邓丽君小姐,于1995年病逝于泰国清迈。据媒体报道,邓丽君小姐长期患有哮喘病,一直都有治疗,但在那个年代,哮喘的治疗还不是非常有效,相关药物也比较少。1995年5月,邓丽君小姐因为哮喘发作抢救不及时而去世,让人惋惜。

也有媒体报道,邓丽君小姐在那次哮喘发作时使用了大量的支气管扩张剂引起死亡的,这个说法是否准确目前不得而知,但完全是有可能的。

1995年,距离现在已经差不多25年了。

一、25年来,哮喘治疗理念的变化

25年前我们是如何治疗哮喘的呢?相信很多哮喘朋友都不知道。了解哮喘的治疗进程,有利于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病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我们治疗哮喘的历史进程,我把最权威的依据摘出来,那就是《内科学》教材。

1979年组织了国内专家共同撰写了第1版《内科学》教材,供大学生、临床医生学习,1984年、1990年分别更新了第2版、第3版,第4版《内科学》教材是1995年更新的。

教材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每一次更新都是对知识的重新梳理、加入最新研究进展、改正既往错误的观点,可以说新的教材是不断进步的。到2019年的今天,我们已经更新到了第9版《内科学》教材。

而邓丽君小姐去世那年(1995年)前后,国内用的是第3版、第4版教材,在第4版《内科学》教材里面,专家们治疗哮喘的重点还停留在急性期的治疗,而非缓解期的控制。

1.平喘药物的改进历程

当时人们认为哮喘是一种间断发作的疾病,一旦发作,气喘吁吁,但可以自己缓解,或者通过治疗后缓解,人们当时治疗哮喘的重点是“平喘、祛痰”,这在当时来说是没有错误的,因为哮喘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喘息、痰多,所以祛痰平喘理应是重点治疗。

为了讲清楚平喘治疗的重要性,第4版《内科学》教材罗列了非常多平喘药,包括、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这些现在看起来非常古老的平喘药物,当时用的是非常广泛的,因为它们的平喘作用都很强,但选择性不高,在平喘同时,还会有突出的心脏不良反应,所以当时的教材还说了,这些药物正逐渐被选择性更高的药物替代,比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氯丙那林、奥西那林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是好药,目前也还使用广泛,因为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但当时(1995年)这些药物用的最多的还是口服制剂,而不是吸入给药。要知道,吸入给药起效迅速,而且不良反应更小。目前我们一提到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基本上都是指吸入给药,而很少用口服。

即便是吸入沙丁胺醇,如果长期单独使用,也是不行的,也会导致药物效果下降,甚至增加哮喘的病死率,当年的教材(1995年)也提到这点了。

而在2019年的今天,我们都知道不能单纯靠吸入沙丁胺醇来治疗哮喘,而应该首先使用吸入激素,或者联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病死率。

另外,沙丁胺醇气雾剂这个药,1995年是否在中国上市还是个未知数,年代久远我没查到确切数据,但是在万方数据库查阅资料时,以“沙丁胺醇”为关键字搜索的结果如下:

1995年以前,这方面的文章寥寥无几,说明那时候沙丁胺醇气雾剂肯定是未广泛使用的,而使用最多的是老药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我父亲哮喘几十年,直至2005年以后才开始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之前一直都是用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的。

异丙肾上腺素,很有可能是邓丽君小姐用的最多的平喘药,而这个药用的越多,对心脏的不良反应越大,很多患者描述,用了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后,感觉整个心脏都要跳出来了,这说明该药对心脏刺激大,长期反复使用,可能导致猝死!

2.哮喘治疗的重点发生变化

上面提到了,1995年前后,人们治疗哮喘还停留在“祛痰平喘”的层面,主要用的是平喘药(如上述)。但后来越发觉得,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这个炎症引起了支气管收缩,出现喘息,所以平喘不应该是最本质的治疗,抗炎才是最本质的治疗。

1995年(第4版内科学教材),内科学在讲述哮喘治疗时,花了大篇幅介绍各种平喘药,然后才提到糖皮质激素,虽然当时也认为激素是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但仅局限于用于哮喘急性发作,仅仅是用于平喘治疗,最后简单提一句:激素可预防复发。仅此而已。而在谈及哮喘缓解期间的治疗时,根本没有见到糖皮质激素的踪影。

时间到了2001年(第5版内科学教材),专家们明确把糖皮质激素这个药单独分开来讲,告诉大家这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也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这句话放在段首,重点不言而喻。

现在看来,当时的观点的确是很落后的。因为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哮喘的治疗关键是抗炎,最有效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关键是在缓解期使用控制药物,预防哮喘发作。而不是等到哮喘发作后再来平喘治疗。

到了现在(2019年),吸入激素治疗哮喘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无数哮喘患者也因此而获益。人们早已经把治疗哮喘的药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性发作时用来缓解喘息的,另一类则是平时坚持使用预防哮喘发作的,吸入糖皮质激素就属于后者。控制治疗才是最为关键的。

可惜在1995年时,这样的观念还未成形,所以邓丽君小姐应该是没有长期使用过吸入糖皮质激素的,这也导致她的哮喘会反复发作,而多次使用古老的平喘药,最终导致哮喘加重而发生猝死。

如果邓丽君小姐迟生10年,说不定她就能获得更久更好。

二、哮喘患者,如何更好自我管理?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但目前仍不能彻底根治哮喘,因为我们虽然知道哮喘的本质是气道内炎症,但是我们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炎症,确切的机制很难明白,所以没办法从源头上杜绝炎症的发生。

但我们可以通过抗炎治疗,堵住哮喘进展的脚步,不让哮喘发作,从而控制好哮喘,提升生活质量,让哮喘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也是当前治疗哮喘的目标。

下面几点,是所有哮喘患者都必须知道的:

1.远离各种偏方:人们总是希望能有一种偏方,或者祖传秘方,能够治愈自己多年的顽疾。不管是哮喘,还是慢阻肺,乙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等,其实并没有偏方能根治。我们一定要坚信,科学是日益进步的,医学也是日新月异的。

有人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概60%的哮喘患者使用过偏方治疗,而也只有60%的哮喘患者知道哮喘不能根治。完全控制住哮喘仅为3成。而中国2016年出版的哮喘治疗指南指出只有40%的哮喘患者达到控制状态,这都说明哮喘的治疗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

偏方不能治愈哮喘,而且还会延误病情。甚至有些祖传秘方里面 偷偷 加入了口服激素成分, 短期内是可以缓解病情,但是长期使用危害无穷,因为口服激素的不良反应太大。可能会导致水牛背、满月脸、内分泌紊乱、血糖异常、高血压等等,得不偿失。

2.坚持正确控制治疗

所谓的控制治疗,就是通过使用一些能够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长期坚持使用,不让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吸入糖皮质激素,比如布吸入剂、氟替卡松吸入剂等。

如果单纯吸入激素效果不好,还可以联合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这类药物有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布福莫特粉吸入剂等。

大家留意了么?在控制治疗(预防发作)方面,吸入激素才是最关键的治疗,平喘药仅仅排名第二。这个观念必须矫正。哮喘的本质是炎症,只要控制炎症,哮喘自然不会发作。而抗炎最有效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其次还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上述药物都偏贵,一个月大概需要200-400元左右,如果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口服长效茶碱类药物作为预防哮喘发作用药,但茶碱类药物的疗效会偏弱。

3.首选吸入给药

1995年,我们治疗哮喘的药物还是以口服为主,即便是吸入给药,也多数是老药异丙肾上腺素。但现在的观念不一样了,现在药物种类比以前多了,而且更加注重于通过气道吸入用药,而不是口服用药。

比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这样的快速平喘药,我们建议大家用气雾剂,或者雾化吸入,而不是口服用药。吸入给药能直接作用在气道,效果好,而且不良反应轻微。

尤其是长期控制治疗时,更应该选择吸入用药,比如上述提到的吸入激素联合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

4.戒烟

毫无疑问,吸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来已经控制不错的哮喘患者,很有可能因为吸烟而诱发哮喘。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哮喘患者都应该戒烟。

我父亲年轻时候哮喘很严重,当时还拼命吸烟(水烟),后来烟戒了,用了控制药物,病情才逐步好转,直至今日,体能尤胜过我。

不戒烟,就不可能控制好哮喘。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几十种有害物质都会损伤气道,破坏气道黏膜,让气道变得更加敏感,气道高反应更加突出,非常不利于哮喘的治疗。

5.坚持运动锻炼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总结运动锻炼对哮喘患者的意义,我会说,各占一半。

要想控制好哮喘,一方面要努力坚持控制治疗,一方面要坚持运动锻炼。缺一不可。无数研究表明运动锻炼对哮喘康复有帮助,而且对肺功能改善有显著作用。我父亲自己的亲身体验是,坚持运动的话,药物的剂量可以减少一半。

比较合适的运动是游泳、跑步等有氧运动,如果是运动性哮喘患者,可以在运动前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其他哮喘患者最好是随身携带该药,以备不时之需。一般来说,如果平时坚持使用控制药物,运动不会那么轻易诱发哮喘的,但身上带有急救药还是稳妥的。

时光荏苒,邓丽君小姐已经离开我们将近25年了,这25年来,哮喘治疗取得巨大的进步,无数哮喘患者也从中获益,我们衷心希望所有哮喘患者都能接受正规的控制治疗,让健康重新陪伴自己,让生活更加美好,让家庭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