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1367年是什么朝代 1367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发布时间:2024-05-15 15:02:21作者:浮生如梦来源:网友分享

1367年是什么朝代 1367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本文目录一览:

1328年11月19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

1328年11月19日 (农历十月十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

朱元璋(1328.11.19~1398.6.24)

明王朝第一任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朱国瑞(1328-1398),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八月初八(公历1328年11月19日)丁未时(另一说是:农历九月十八未时即10月21日),汉族,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他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为小沙弥,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重八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觉寺。

因其友汤和(疑似)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并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古代的一种玉器)。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养女马氏嫁与了他,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大脚”马皇后。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

至正二十七(1367)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

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澧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明洪武元年(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 (1368)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后妃、太子和大臣,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军进入大都,元朝至此灭亡,蒙古在中国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明朝。朱元璋身上集合了秦始皇的英明与残暴,汉高祖的用人智慧,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宋高祖的专制集权,这些皇帝有的他身上有的他都有,并且超出前人,他可以说是集合了很多皇帝特点的人。

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安排后事简朴,将自己的陵墓修在了钟山南麓,为孝陵。明孝陵方圆四十五华里,规模宏伟。1398年6月24日,71岁的朱元璋驾崩,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注:明太祖朱元璋有13幅画像,有1幅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12幅画像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的主人都是朱元璋,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相貌。

11月12日石敬瑭献出燕云16州936年:中原王朝200年内随时可能亡国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1月12日石敬瑭献出燕云16州936年:中原王朝200年内随时可能亡国

历史上的今天,跟着萨沙每天学半分钟历史。

936年11月12日契丹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换取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就是今天的河北和山西省北部地区,长600公里,宽200公里,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

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王朝,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这里扼守太行山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自古以来都是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

燕云十六州如果丢失,游牧骑兵就会轻易进入华北大平原,再没有地理上的障碍。而中原王朝的步兵在平原同游牧骑兵作战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步兵训练不佳,装备不好,面对骑兵军团甚至相当于自我毁灭,羊入虎口。

沙陀人石敬瑭反叛后唐后,以燕云十六州作为交换,获得了契丹的支持,成为儿皇帝。

由此,燕云十六州在北方异族手中长达200年,导致中原王朝军事上极为不利。

讽刺的是,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继位以后,就是因为燕云十六州被父亲送给契丹,导致门户大开,无法抵抗。

946年后晋就被契丹人打垮灭亡,石重贵被发配到辽东不毛之地居住,爱妾都被契丹王子掠走。石重贵最终悲愤病死,也算是报应。

石敬瑭为什么在历史上口碑如此不佳?

主要是他割让燕云十六州,导致华北人民遭受了无数战乱的残害。

以北宋为例,几乎时刻处于敌人进攻的威胁下。

契丹骑兵从燕云十六州出发,只要几天就可以杀到北宋河南腹地。北宋为了阻挡骑兵军团,被迫在河南大量种植树木、挖掘人工河,只是没有什么效果。

无奈之下,北宋又在河北拦住修建军事重镇大名府,作为抵抗契丹的先锋。小说水浒传中的梁中书,就是大名府的最高长官。

​大名府地处今天的邯郸,无险可守,自保尚且困难,起到的防御作用有限。

最终,北宋也是因此亡国。

在靖康之耻中,金军东路大军11月20日从河北正定出发,到了12月9日已经杀到北宋首都开封城下。

期间连续行军和攻坚作战,金军也只花费了区区19天时间!

从军事战略上来说,燕云十六州被敌人控制,骑兵随时可能杀到开封城下,首都就根本不适合建在河南。

直到大明朱元璋北伐,到1367年才收复燕云十六州,消除了这个巨大的战略隐患。

抗战之前,日军也试图全力控制古代燕云十六州地区。

在七七卢沟桥打响之前,日军已经渗透进入河北省北平以北地区,兵力进入察哈尔和绥远,威逼山西北部和察哈尔南部。

实际上,日军已经控制了古代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

而之所以在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也有吸取古代教训的意思。

如果日军再次通过局部作战,控制了燕云十六州,那么华北的局势就危在旦夕。

日军下一次进攻就没有任何地理上的障碍,一次闪电战,短期内就可以占领几乎整个华北。

所以,中国已经退无可退,只能拼死一搏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