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新闻女王中文慧心的感情路线(感情路线)

发布时间:2024-05-13 05:29:09作者:作茧自缚来源:网友上传

新闻女王中文慧心的感情路线(感情路线)

本文目录一览:

你搞短视频,就是要走情感路线

感情就是男女那点破事。

二虎说:小翠,你想把短视频做起来,首先得选对赛道内容,得垂直知道不?我说:怎么垂直?二虎说:就是你得一根筋,一天到晚的说一件事,说啥我不跟你说过吗?走感情路线。你看一朵人家里开农家乐,他就专讲美食,这就是选对了赛道。

我寻思了好多赛道,你整不了。拍萌娃你还没结婚,拍宠物屯子里都是土狗,哪有宠物?拍美妆长得又不行,滚犊子。开玩笑,你只能走直播这条路,就是情感路线。我说:我也没啥情感经验,不像你啥都懂。二虎说:不懂不会学吗?找几个对标跟着学。照猫画虎,抄还不会,扒皮还不会,照着人家整不就完了。

我说:哪有你说的这么容易,小翠愁死我了。你就装个大尾巴狼,冒充感情专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瞎子算卦,两头堵,云山雾罩的整,把他们整迷糊了。我说:明白没?好像明白一点。记住一个根本,啥叫感情?说白了不就男女那点破事吗?

任正非提到了,自己的个人情感经历

任正非提到了,自己的个人情感经历。

在2019年的一次公开记者招待会上,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提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

他曾经结过两次婚,前太太性格非常强烈,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而大学时他并没有女友,但别人给他们介绍认识后,前太太就对他产生了好感,这让他很难理解。他认为前太太是天上的白天鹅,而他是地上的癞蛤蟆,两人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任正非做事非常务实,他感慨当时除了学习好,他好像什么都不好,家庭环境也不好,不知道前太太为什么会看上他。

经过20年的婚姻生活,任正非最终和前太太分开了。后来他和现在的太太结婚了,前太太还帮他们一起办理结婚证和小孩的出生证,两人看上去关系相当融洽。任正非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其私人生活也颇受关注,他的这些话也让人借鉴了很多。

口述历史 | 李纯:情系护理事业的一生

人物小传

李纯,女,192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著名护理学专家。1948—1950年就读于湖南省立长沙高级护士、助产职业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湖南军区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工作;1952年起调至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53—1958年先后任高干外宾病房副护士长,内科病房副护士长;1958年参加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高级进修班;1971—1981年任供应室护士长;1981—1985年先后任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曾任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理事。

精彩瞬间

结缘协和:从湖南到北京

李苑菁(以下简称“菁”):李主任,请谈谈您的成长经历。

李纯(以下简称“李”):我是湖南人,早年住在湘潭的乡下。我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主要是跟着奶奶,到念书的时候就在家里读私塾。6年私塾以后我才进小学,那我年龄就比较大了。因为我有念古书的基础,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所以老跳班。小学毕业以后我考上了含光女中[1],读了不到一年,日本侵略中国,就停学了。后来我在湖南私立新群中学[2]念完初中,1947年毕业。

我念护校是在1948年,当时奶奶已经去世了。我想学医,没能进医学院,就跟几个同学一起考上了护校,湖南省立长沙高级护士、助产职业学校[3]。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湖南,学校就改成军区护校,医院也变成了军区医院,所以我们都变成军人了。

身着军装的李纯

1951年,我从护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湖南军区医院手术室。一年多以后,北京协和医院也军管了,军委接管了协和,协和需要从全国各地调一些护士。我就在1952年4月4号到了北京,当时高兴极了,从此就成为协和医院的一个成员了。

菁:来协和之前,您对协和有了解吗?

李:基本没有,就听说协和医院好。协和医院具体怎么个好法,协和医院是个什么模样,不知道。所以来了以后,看到宏伟的建筑激动得掉眼泪。

菁:您初到协和,在哪个科室工作?

李:正式上班,我被分配到了志愿军病房。协和医院当时有一个志愿军病房,在老楼六号楼二层,我在那儿工作了一年多。

李纯(右一)、志愿军病房护士长李象棠(左一)与志愿军患者合影

看护志愿军战士:难忘的工作经历

菁:我们听说您还见过周总理,请您聊聊这段特殊的经历。

李:这是我在协和上班以后,令人难忘的一件事情。那时我在志愿军病房工作,有一天,外科支部协理员[4]叫我去,给了我一张票。这是一张宴会的邀请函,当时抗美援朝胜利了,周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对抗美援朝有功的人员。协和医院只有一张邀请函,给了我,我特别高兴。

宴席设在北京饭店,那天下午我穿上了军服,是连衣裙,走到了北京饭店,我的席位是进门的第三桌。大家一起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军歌,在那儿等着。一会儿,周总理来了,大家热烈地鼓掌。周总理点头微笑,到每一桌和大家敬酒。

这对我是一个鼓励,每次想起这件事,我就想更好地为志愿军服务,严格要求自己。

菁:当时医院唯一的一张邀请函给您了,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李:我也不知道。在志愿军病房,病人对我比较满意。我在完成护理工作之后,不喜欢在办公室待着,我愿意去病房巡回,病人有事我可以随时帮忙解决,还可以和他们聊聊天。病人对我的评价特别好,护士长也喜欢我,我表现不错,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志愿军患者写给李纯的感谢卡片

菁:志愿军的护理工作,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李:我们有几个病人,脸伤得厉害,有的缺一只耳朵,有的嘴巴是歪的。他们情绪变化很大。有个满脸是疤痕的志愿军,一到查房他心里就不舒服,特别是有吴蔚然大夫参加的大查房。吴大夫查一次房,他就闹一次情绪。他看见吴大夫长得那么帅,再看看自己的样子,心里伤心。

每个志愿军病人都有一个小镜子,放在枕头底下,喜欢拿出来照照自己。所以查房以后得跟他们做思想工作,作为护士,要多去看看,安慰他们。

菁:这段护理志愿军的经历对您有什么影响?

李:那就是一句话,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多体会他们的情况。志愿军太不容易了,他们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所以我从来没有对病人发过脾气。

轮转多科室:小护士的成长之路

菁:您还轮转过哪些科室?

李:1953年,由于工作需要,组织把我分配到老五楼的病房,当时的护理领导是林雨[5]。在老五楼病房工作了一年多以后,我被调到老楼七号楼地窨子[6]的内科病房,还是由林老师领导。有一段时间,老楼十四号楼地窨子开了一个简易病房,林老师又把我调到简易病房去了。

我就跟林老师说:“我刚刚到一个地方熟悉一点情况,您就把我调走了,您怎么不给我长一点的时间。”林老师就跟我说:“我调动你,不仅因为你是副护士长,你还是一个共青团员。我这么频繁调你,就是想让你起起作用。”

李纯(前排右二)与七楼内科病房同事合影

1958年,委托协和医院办一个护士高级进修班,主要由内科、外科的一些教授,或者协和的主治大夫、住院大夫来授课,讲授一些医疗护理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准。我也参加了这个进修班,班主任是林雨,党支部书记是潘孟昭[7]。我们班一共有44名学员,3位男生,41名女生。当时每个省市只有一个名额,因为培训班是协和医院自己办的,除了我以外,还有另外三个人参加。

1958年进修班结业以后,我就调到护理机关了,做护理干事。当时陈坤惕[8]是我们的护理部主任,林宝善[9]主任也在。

1959年,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高级进修班结业合影

菁:您到护理部之后,在医院管理方面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

李:我在机关工作以后,到了1960年下半年,大约是在秋天,协和医院的院领导换了,董炳琨[10]来当副院长了,主管医教研。一起来的还有林钧才[11],他是我们的院长兼党委书记。

董院长来院以后,我们护理恢复了夜班制度。董院长抓得比较紧,每天早上他要亲自听取夜班工作汇报,有什么问题马上就作出指示。我是护理干事,董院长提出的问题,我就要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菁:您对这两位院领导的印象如何?

李:书记和院长,确实德才比较好。他们来院以后,医院的工作都起了变化。专家、教授的任用,病房管理的要求等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抓起来了。他们的基础知识、领导方法、待人接物、群众关系,这些方面都很好,所以大家都挺满意,医院的面貌也逐渐改变了。

2011年,李纯、董炳琨、傅永昭、黄人健参加协和国际护理学术高峰论坛

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协和的护理工作开展得怎么样?

李:当时是一种功能制护理的情况。三级护理,根据病人的轻重程度分一、二、三级,一级是最重的,二级差不多能够自理,三级是比较轻的,能够活动的。

管理方面,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严”字,严格。跟其他医院的病房工作完全不一样,要求很严。当时的护士长几乎都是协和毕业的,她们在训练的时候就四个字:勤、慎、警、护。护校的校徽上就刻着这四个字,怎么做一个好护士,内容全在这里头,协和的护士长真是按照这四个字培养出来的。

像老楼七号楼地窨子的护士长许蕙萱,工作踏实、能干,要求特别严格,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也轻,真就是协和模子里头出来的。我有时说话声音比较大,她就摆摆手,让我小声点。

刻有“勤慎警护”四字的协和护校校徽

护理管理初啼:身教言教大改风貌

菁:后来有一段时间,您在供应室工作?

李:1971年,那会儿协和医院有一个比较不好办的部门,供应室。那是供应全院消毒物资的部门,病房里的各种穿刺器材、敷料、注射器全是由供应室消毒供应,是很重要的。但在特殊历史时期,供应室不团结,有些工作都没法进行。医院就得派人去,谁都不愿意去。后来军代表找我了,要我去,那种情况我不能不去,总得有人干。我这人比较直,脾气也大,看不惯的事就得说。但是到那儿去我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地改进。

1971年到1981年,我在供应室一直干了10年。那么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地方,1977年以后却连续5年被评为全院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完全改变了情况,服务思想提高了,服务质量有改变,这算是我得到安慰的地方。

菁:您去供应室之前有没有犹豫过?

李:那时候太苦了,一般护士长是不推车收送器械物品的,可是我的同事身体比我还弱,我就出车,出车还能了解病房的情况。有些病房物资破损率特别高,我就问护士长怎么老打破这么多东西,就把情况了解了。

供应室人少,任务重,我作为护士长,其实也是紧张的。供应室没有一定的编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护士都特别少。基本是靠人手工操作,纱布是一块一块地叠,棉棍要一棍一棍地捻。

菁:面对供应室的种种困难,您做了哪些工作?

李:首先抓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不团结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全心全意为第一线着想。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自己要清楚供应室是非常重要的部门,要为第一线着想,坚持送物上门。

还有,要以身作则,言教身教相结合,我认为身教胜于言教,对方不仅听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做。比如迟到早退的问题,护士长就得带头早来。比如过年过节值班,大家都愿意年三十回去,年初一不值班,那我就大年三十和年初一争取多值班,自己先参与其中。护士长既要说又要做,我更多的体会是做应该多于说,做比说效果好。

李纯受邀为协和护校毕业生授帽

菁:在供应室工作期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李:1975年的一天,供应室出现一个大问题,许多病房给我来电话,反映病房里发现热原反应。输液以后病人抖啊,发生各种情况。两天以内好像就有十七、八例病人热原反应,急死我了。

同样的人,同样的操作,同样的条件,怎么会出现这个事?我就赶快找器材库,分析这些天出去的乳胶管的情况,最后发现可能是器材库一种新到的乳胶管有问题。当天晚上我们就把所有这个颜色的乳胶管取回供应室,全部换成原来的乳胶管,热原反应就控制住了,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菁:您后来又如何回到了护理部?

李:1981年,日本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林士笑[12]书记带队参观他们的护理工作、病房工作,协和医院选我到日本去参观,其他医院去的都是护理部主任级别的,就我一个护士长。

回来以后没过多久,就任命我为护理部副主任,到1983年,又任命我为护理部主任。这时,黄院长[13]垂直领导护理工作。

198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赴日本访问团与日方人员合影(二排左一)

护理工作:病人永远是第一位

菁:您担任护理部主任期间,有哪些开拓性的工作?

李:这一点我特别惭愧,我觉得我没有做什么。我们抓得最多、最紧的就是陪住率。一开始陪住率高达16%,100个病人有16个陪住者。我们就狠抓,分配名额,每个病房只允许几个人陪住。我们天天去检查,白天查,晚上也查,看有没有人不应该陪住的却陪住了,研究怎么解决,后来把陪住率压到了6%以下。

1983年以后,开始推行责任制护理,就是对病人全面负责。我记得苗主任[14]那时还去南方专门学习责任制护理,回来以后我们就进行贯彻。

菁:您是如何看待护理工作的?

李:我觉得护理工作对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必不可缺。不管在大病房还是小病房,如果护理工作上不去,其他工作都要受影响。没有人去好好地完成这方面的任务,医疗质量怎么提高?抓护理工作一定要严,严字当头,没有严格的管理,护理质量难以提高。

菁:您护理过的病人之中,有印象特别深刻的吗?

李:我觉得病人挺多,但是印象最深的、老是不能忘的是一位女病人。她得了绒癌,脑转移了,双眼看不见,生病让她很痛苦。她丈夫对她不好,从不来看她。她有一个女儿也见不着,家人没带她女儿来过,所以她心里是非常痛苦的。

她爱喝水,想喝水就叫我们。只要她一打铃,我们就赶紧给她送水。给她的水既不能凉也不能热,热的她喝不了,凉了她不爱喝,就要喝温水。我比较注意她的特点,也同情她。所以只要她一打铃,我就拿着壶赶快到厨房去打水,兑到合适的温度,赶快送给她。

久而久之,她也特别喜欢我,她叫我李姐,一再跟我说“李姐,我去世以后,你一定要参加我的解剖”,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她一提这事我就不愿意,不想让她伤心。最后我们真是成了好朋友。

我接触的病人很多,最亲密的就是她。从我学护理的时候开始,包括后来一直受到的教育,都告诉我医院应该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病人第一。所以我不只是对哪几个病人好,而是对所有的病人都好。

菁:您为了工作肯定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吧?

李:我和老伴家里都没有老人。我结婚以后生了三个女儿,家里住的地方小,也就10平方米,既不能把保姆请进家,也没有老人来家照顾,所以我三个孩子都是托管在一个街道积极分子家里,由她帮我抚养长大的。我每个月把钱送去,一切由她帮我安排,孩子在他们家吃饭、睡觉,周末有时间的话就去看看她们。我平常没时间,回去又晚,有时候甚至不回家。所以三个孩子就一直这样,直到我最小的孩子长到12岁,我才把她们接回来。

这个帮我照看孩子的人非常善良,她家收入也有限。我们上礼拜还跟她家里有个聚会。

李纯与爱人赵家瀛

传承护理传统,展望百年协和

菁:请谈谈您接触过的协和护理前辈。

李:林宝善,我跟她一起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她为了事业一直没有结婚,整个身心就扑在医院护理工作上。她当护理部主任,非常努力认真,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有什么事情她也告诉我,让我帮忙做一些。我们经常熬到夜里很晚,林主任有时晚上十一、二点了才回到护士楼宿舍,我就睡在护理部办公室了。

林雨老师是我印象特别好的前辈,是我的楷模,我忘不了她,到现在我还在学习她。我想不起她不笑是什么样子,她总是面带微笑,那么和善,一视同仁,她是协和熏陶出来的。老协和第一条要求就是要“全心全意为病人、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林老师就是典型!

1989年12月,林雨在病中写给李纯的信

菁:您觉得协和护士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李:协和护士的仪表、态度都不一般,基础医学和护理知识也很扎实,把老协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底子一直传下来了。全心全意为病人工作的思想,细致认真的态度……这些方面都有着老协和的味儿。

菁:您觉得老协和的护理传统应该怎样更好地来传承?

李:严字当头,严。现在对护士严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什么事情要做好的话,就必须对自己有个严要求。医院的工作者,应该一切为了病人的利益,为病人服好务,让病人满意。

过去一般除了主管护士要在办公室抄写医嘱、动动笔以外,护士有时间就去做巡回工作,看看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和有特殊情况的病人。哪怕只是跟病人聊聊天,对病人也是个安慰。这一点值得传承。

菁:协和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李:还是“一切为了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这一点我印象最深刻。离开了这个思想,别的什么也谈不上。

菁:您现在退休了,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李:我和老伴进入80岁以后,在女儿陪同下游览了十几个国家,参观名胜古迹。我现在是耄耋之年,在家里就是看报纸,家里订了三份报纸,是必看的。我看电视,《海峡两岸》是一定要看的。我关心国家大事,“我们能不能看到国家完全统一”,我和老伴经常说这事。

李纯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门口留念

菁:对年轻的护士们,您有哪些嘱托?

李: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我们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我看见现在的供应室,真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

希望年轻人德才兼备,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没有本事不行,光有本事,没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也不行。往前走,今后还要继续前进。

菁:对百年协和您有哪些期待?

李:协和要一百岁了,这一百年协和医院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来说,作出的是伟大的贡献,这一百年培养了多少医疗、护理方面的人员,这一百年医治了多少疑难病重的病人,可以说是荣誉满载。

我希望协和以后不管是在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能够有更大的影响和更多的贡献!

注释:

[1]私立含光女子中学创立于1921年,由著名教育家文启泉、刘宗向创办。

[2]湖南私立新群中学创立于1921年,由湘潭籍校友、黄笃杰等7人募资创办,是湘潭市第二中学的前身。

[3]湖南省立长沙高级护士、助产职业学校创立于1924年,原称长沙仁术护病学校,1949年国家接管、更名为湖南省立长沙高级护士、助产职业学校,是现湖南医药学院的前身。

[4]协理员,即政治协理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上级政治机关派到团以上单位的机关(部门)的政治干部。当时协和处于军管时期,故各支部也设有协理员。

[5]林雨(1917—1992),福建长乐人,著名护理学专家,曾任中华护理学会及北京分会理事、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名誉校长。

[6]过去协和员工用“地窨子”指代协和老楼0层,这里即指老楼七号楼0层的内科病房。

[7]潘孟昭,北京人,1927年出生,195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是198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后的第一任护理系主任。

[8]陈坤惕,湖南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伯特利护士学校,后任延安中央医院护理部主任,1953—1958年及1963—1978年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曾任第十八届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

[9]林宝善,福建人,1937年毕业于广州夏葛医学院端拿高级护士学校,1978至198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曾任第十八、十九届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10]董炳琨,河北人,1923年出生,著名的医院管理专家,先后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原北京医院副院长等职务。

[11]林钧才(1921—2015),山东文登人,我国著名的医院管理专家。1960年12月,林钧才调任北京协和医院,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后来先后调至广西桂林南溪山医院、北京医院,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12]林士笑(1961—1996),陕西汉中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13]黄人健(1936—2019),江苏苏州人,1983年至1998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1985—199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曾任第二十四届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

[14]苗文娟,天津人,1927年出生,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老专家口述历史专栏

百年协和的历史与文化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令人景仰、向往和称颂。为迎接协和建院百年,医院设立“老专家口述历史文化传承教育项目”,通过对协和老前辈的个人生命史、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的学科发展等进行文字、影像的采集和整理,记录和反映协和人秉承传统、励精图治、再创辉煌的奋斗史,梳理医院及各学科的历史脉络,钩沉传奇故事,解构文化内涵,剖析协和百年基业长青的奥秘。北京协和医院官方微信将开设“老专家口述历史专栏”,以访谈录的形式节选老前辈的部分口述内容刊出,以飨读者。

本期整理:李苑菁 董琳

本期摄影:王鹏飞

本期摄像:刘玉拴

本期编辑:郭晶

#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