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萧国是什么朝代 萧国举

发布时间:2024-05-09 01:03:46作者:孤独是毒来源:互联网

萧国是什么朝代 萧国举

本文目录一览:

三代古国——萧国,与秦同宗,历经夏商周,国名来自艾蒿

东南部的江淮流域多有嬴姓国,萧国是其中之一,萧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在今安徽萧县,都城在圣泉乡一带。嬴姓诸国起源于东夷鸟图腾伯益部落,《史记·秦本纪》载:“大费(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二曰若木。”夏启继位时,伯益死,大廉继承了其父伯益的官职,而伯益的次子若木被封于徐地,成为后来徐国的始祖。本文要说的萧国,则源于大廉一支的后裔,姓氏族谱记载萧孟亏为萧国始祖,但正统史书中并没有孟亏这个人物,《史记·秦本纪》记载叫“孟戏”,当为同一人。“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大廉后裔孟戏、中衍都继承了先祖的驯鸟绝技。夏朝晚期,孟亏受到夏王宠幸,被封于萧,成为萧国始祖。

萧县圣泉乡一览

“萧”来自“肃”,“肃”脱胎于“肀(yù)”,肀即聿,同音,“聿”的甲骨文跟“尹”略同,来源于祭祀中的某些仪式行为。与“聿”相似的甲骨文还有“律”,故“律”与“肃”本义相近,同样与祭祀中的某些仪式行为有关,两则都带“彳”,有“拘束”之义,前者律以形,后者肃以心,“律”多指行为举止,肃多指仪容神态。故“肃”有庄重、严肃、肃敬之义。祭祀时多用祭草,加“艹”称“萧”,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的香草,即艾蒿,也叫艾萧、蓬藁(gǎo),先秦时常用于祭祀,与茅草合称萧茅(见茅国)。《周礼·甸师》中有“祭祀,共萧茅”的记载,共,即供,催供王室祭祀所用的萧茅是甸师的职责之一。萧草不但可用于祭祀,还可药食两用,与早期萧人的生活习俗密切相连。萧地多产萧草,因此得名。

聿的甲骨文

夏末政治衰败,商汤兴起,萧国及时站队,与其附近兄弟国徐国一起向商称臣。商武丁时,延续了八百年的大彭国被商朝灭亡,徐国、萧国趁机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商末,周部族兴起,商朝政局动荡,萧国、徐国再次看准时机投靠了周人。周取代商后,萧、徐按地不动,替周人镇守东南方。好景不长,周武王死后爆发了东夷之乱,萧国这次没有看清时势,参与了叛乱。东夷暴动被周公铁腕镇压后,东南部方国版图重新调整,参与暴动的小国基本被灭,萧国也未能幸免。《左传·定公四年》中记载有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周人为了便于管理这些包括萧氏在内的前朝余孽,将他们集中迁封到鲁国附近安置加以管理。

律的甲骨文

萧国亡后,其地成为宋国萧大心的封邑,本以为萧邑从此默默无迹了,不料春秋早期宋国的一场内乱又将萧邑推上了历史舞台。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公元前682年,宋国大将南宫万奉命攻打鲁国,结果被鲁军生擒,经宋国游说,南宫万得以侥幸回国,但从此留下了败将的阴影。第二年,一次宋湣公与南宫万对弈,因琐事发生争执,宋湣公争得面红耳赤,脱口骂道:“你不过就是个鲁虏也!”南宫万性子暴躁,不堪其辱,操起棋盘砸死了宋湣公,之后一不做二不休杀光与自己政见不和的几个大臣,然后立公子游为君。宋国诸子为了保命,分别逃往萧地和亳(bó)地避难。南宫万派自己的弟弟南宫牛率兵包围亳地。

萧大心接纳了逃奔来的宋公子们,与诸公子们一起平叛。《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冬,萧及宋之诸公子共击杀南宫牛,弑宋新君游而立湣公弟御说,是为桓公。”这年冬,萧大心与宋国诸公子们率兵击杀了南宫牛,冲入宋都王宫杀死新君游,立宋湣公之弟御说为宋君,是为桓公。萧大心在此次中平乱有功,被宋君册封为爵,建子姓萧国,后来再次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萧国虽是宋国附庸,但与鲁国的关系也较为友善,《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载:“萧叔朝公。”前671年,萧叔朝鲁。

古肃国城邑

春秋中期,楚国东进北伐进程日臻成熟,至楚庄王问鼎霸主之位,楚国的战车已隆隆逼向中原腹地的宋国,地处宋国东南的萧国首当其冲。《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前597年冬,楚国攻打萧国,宋国的华椒联合蔡人前去解围,萧国抓了楚国大臣熊相宜僚和公子丙。楚庄王连说:“不要杀,我退兵。”愤怒的萧人还是杀了他们。楚庄王盛怒之下一举灭了萧国。历史的进程难以阻挡小国被大国吞并的命运,但萧国执政者的策略失误加速了萧国的灭亡。

文/堰风

春秋古国——蔿国,其先祖擅长驯象,蔿国国君参与王室叛乱

春秋时的一小国,被楚国消灭,后人建立两个朝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和地位急剧下滑,这导致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不断兼并周边的小国。换而言之,在春秋时期,众多小国相继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这才有了后面的战国七雄。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萧国,就被楚国所消灭。值得注意的是,在萧国灭亡后,他的后人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两个朝代。

首先,历史上曾有两个萧国,第一个是夏朝封的嬴姓萧国,也被称之为古萧国。古萧国是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方国,位属今安徽宿州市萧县一带。嬴姓萧国灭亡数百年以后的春秋时期又赐封了第二个子姓萧国,都是在一个地方建国。春秋时期,嬴姓萧国在灭亡后,其疆域主要隶属于宋国,这一片区域,也被称之为萧邑。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夏,宋国在攻打鲁国时,宋国猛将南宫万被鲁国俘虏,后经请求,才将南宫万放回,次年秋,宋湣公带南宫万外出打猎,因游戏而发生争吵,宋湣公怒,用侮辱的语言说南宫万做过俘虏,南宫万恼羞成怒将宋湣公打死,更立公子游为君。

宋国诸公子见势不妙,大多数逃到萧邑(今安徽萧县西北),公子御说逃到亳。在春秋时期,混乱的局面不仅体现在周天子和各个诸侯国之间,在各个诸侯国内部,也发生了多起卿大夫弑杀君主的事件。所以,到了春秋末期,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是那么奇怪了。

在宋国发生内乱之后,萧邑大夫萧叔,名叔,号大心,子姓,是宋国公族子弟,他与诸公子共同组成一支大军,于当年冬天击杀南宫万之弟南宫中和新君游,立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萧叔大心因在这次平乱中有功,于是宋公将萧邑提升为国,重新建立萧国。与此同时,周天子念其平乱大功,将萧国列封为二等爵位——侯爵,国小而位高,为宋之附庸。

因此,对于子姓萧国来说,得以在春秋时期正式建立了。虽然萧国是宋国的附庸,也即需要依附于宋国。但是,萧国作为一个侯爵诸侯国,无疑超过了春秋时期的大部分诸侯国,比如秦国、楚国、吴国等大国的爵位,甚至比不上萧国。

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冬,楚庄王讨伐萧国,宋国的华椒联合蔡国解救萧国。在这场战役中,萧国人囚禁了楚国的熊相宜僚以及公子丙。楚庄王说:“不要杀他们两个人,我立即退兵。”可是萧国人还是把二人杀了。得知这一消息后,楚庄王大怒,于是率重兵围困萧国,萧国的士兵抵挡不住溃败了。申公巫臣对庄王说:“很多士兵们都苦寒于冬天的气温。”楚庄王听了,就亲自巡视楚队,鼓励和慰问将士。将士们感到如同穿了棉袄一样温暖。

在此基础上,楚国大军一鼓作气,从而在公元前597年成功消灭了萧国。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春秋时期,虽然楚国消灭了萧国,但是,萧国的疆域却被宋国占据了,这是因为萧国的疆域更加靠近宋国,楚国想要长期占据这一地区,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

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便联合楚国、魏国攻打宋国。宋国百姓四处逃散,城池没能守住,宋康王于是逃到倪侯的住所。齐军抓获并杀死宋康王,灭亡宋国,三国共同瓜分宋国的土地。在宋国灭亡后,萧国所在的疆域,也即萧邑,最终被楚国所占据了。对于萧国来说,在灭亡之后,其国人很多用萧作为自己的姓氏。值得注意的是,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比如郑国灭亡后,郑国的后人以郑作为姓氏,鲁国灭亡后,鲁国人以鲁作为姓氏等。对于萧国来说,其后人就出现了不少知名的历史人物。

比如到了秦末汉初之际,萧何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策略起到重要作用。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打造汉军的巩固后方,输送士兵、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采用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萧何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辅佐汉惠帝。

最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齐和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也都是萧国的后人。一方面,南齐(479年—502年),是南北朝中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南朝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宋明帝去世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公元474年,萧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的反叛,进爵为公,迁中领军将军,掌握了禁卫军。此时南朝宋内斗激烈,萧道成逐渐掌握大权。公元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拥立他的弟弟刘准继位。萧道成被封齐王。

在这之后,萧道成铲除了忠于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公元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自立为帝,建立南齐,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另一方面,梁朝(502年-557年),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南朝梁享国五十五年。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北周攻灭了位于长江上游郢州的南梁残余。另外,北周还扶植萧衍的孙子萧詧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隋灭陈之战前取消其帝号。对此,你怎么看呢?

非遗弦歌不辍 文化薪火相传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举办的“三栋屋与传统乡村文化”展览。本报记者 冯学知摄

图②:长洲太平清醮亮点活动“飘色巡游”。人民网记者 吴宇扬扬摄

图③:端午期间,香港“大澳区龙舟竞渡贺端阳”活动现场。本报记者 冯学知摄

版式设计:张丹峰

调配茶叶、煲茶、撞茶、回温、撞奶……日前,香港邮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港式奶茶制作技艺”为题发行一套4枚邮票、两张邮票小型张及相关集邮品,希望借此宣传深受香港人喜爱的港式奶茶,展现这个特色美食背后的传统手工艺。

港式奶茶制作技艺,正是首批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之一。如今,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等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各方面重视,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制定名录 重点保护

在香港大屿山西端的小渔村大澳,至少从百年前开始,每逢端午都会举行龙舟游涌。

今年的大澳端午龙舟游涌格外热闹。端午这天,大澳人头攒动、彩旗飘扬。中午时分,伴随着密集的鼓声,32名龙舟划手整齐挥桨,3艘装饰一新的龙舟各牵引着一艘小艇依次开来,穿过两侧高脚棚屋和密密麻麻的彩旗,绕经村里的河道,为村民祈求平安健康。

“龙舟游涌是先辈们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澳传统龙舟协会“扒艇行”成员樊少华说,多年来,“扒艇行”成员坚持参与游涌活动,展现出大家对传承文化传统的决心及毅力。他介绍,由于龙舟游涌早年主要靠社区自筹经费,加上渔业式微、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等,上世纪70年始,龙舟游涌只能艰难维系,“没钱没船没人,愈来愈难搞”。

转变,出现在2011年。当年,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关注度提升,各方面的赞助和支持陆续到来,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也逐渐发展成香港的重要活动。“有兴趣前来观赏的人数不胜数,非常热闹,我们感到十分兴奋、开心。”樊少华说。

自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香港正式生效后,特区政府不断强化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保护与抢救工作。2014年,特区政府公布了涵盖480个项目的香港首份非遗清单。2017年,又公布了首份涵盖20个项目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目前,香港已有12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以下简称“非遗办”)总监何惠仪介绍,2018年底,特区政府拨款3亿港元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以推动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共资助92个非遗项目,资助总额约8500万港元。

“该计划让不少传承困难的非遗项目得以延续,也带动了社会各界参与保护、研究、推广和传承香港非遗,提高了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何惠仪说。

面向公众 扩大参与

日前举办的第三十三届香港书展上,有两本新书引起了文化爱好者的关注。由香港岭南大学教授刘智鹏等人合著的《港式奶茶制作技艺》和《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分别介绍了被列入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的两项技艺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受非遗办委托,我们完成了‘港式奶茶制作技艺’和‘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两个研究项目,并整理成书,希望能够为香港非遗的保护传承尽一份绵力。”刘智鹏说,经过多年发展,香港非遗已成为具有香港特色的文化形式,希望能通过这两本书,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5月起,在位于九龙亚皆老街的一级历史建筑中电钟楼内,“人为·非遗”展览开始展出。展览分为“衣与履”“装与饰”“字与音”三大展区,通过实物、互动装置和影片等方式,展示香港皮鞋制作技艺、木家具制作技艺、花带编织技艺等10项非遗项目。“展览中有不少师徒合作的作品,展现出香港非遗的薪火相传。在口传心授和实践应用中,非遗得到了传承。”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教授萧国健说。

何惠仪介绍,非遗办除了支持非遗的研究、出版和展览,还参与举办了一系列公众教育及推广活动,包括探索香港非遗的“发现非遗”系列及“乐在非遗”,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技艺示范的“师傅到”系列,以学生为受众的“非遗大本营”节目,还有“非遗木偶剧场”、“移动·非遗”专车……目前,已资助16个项目的传承人及团队开展了138节培训,吸引超过2000人次参与。

“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青年对非遗的兴趣,不断发掘具有相关潜质的青年,在非遗领域深入研究、不断实践,最终成长为新一代的传承人。”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政府致力保护、传承和推广香港非遗,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并扩大社会参与,推动香港文化传统保存、延续和发展。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研究“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项目时,刘智鹏发现,虽然“老师傅”越来越少,但随着市民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增加,市面上陆续出现由香港年轻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新潮长衫。“年轻服装设计师的怀旧与创见,令传统技艺重燃希望。”刘智鹏说。

在“人为·非遗”展览现场,萧国健也提到,在皮鞋制作技艺中,新一代制鞋师傅会使用立体扫描技术测量客人的脚部,为客人制作更合适的鞋楦,还会用3D打印技术制作鞋垫。

作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明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必然要与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相适应。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

长洲太平清醮在香港有着百余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月26日,长洲太平清醮举办,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其中,“飘色巡游”是最受关注的节目之一。

“‘飘色’是指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色柜’,小朋友站在‘色柜’或铁支架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游走于大街小巷,如在空中飘浮,摇曳生姿。”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工作的黄竞聪介绍。

今年的“飘色巡游”中,孩子们有的站在铁支架上“凌空飘起”、有的坐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随着巡游队伍移动。根据不同主题,有的孩子穿上奥运冠军领奖服庆祝香港运动员夺冠,有的孩子扮成消防员致敬香港救援队,还有的穿上航天服致敬中国航天员……“早期‘飘色巡游’多以民间故事、传统小说或戏曲为题材,后来不断创新,加入更多当下的时事议题与流行元素,使‘飘色巡游’更具时代感,成为持续吸引公众关注太平清醮的亮点之一。”黄竞聪说。

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不再必须是钢筋水泥的实体建筑,体验非遗也不一定要亲赴现场。近年来,香港非遗传承和推广引入了更多数字化技术,相关项目也出现在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清单中。

受非遗计划资助,去年,香港树仁大学推出了香港首个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虚拟博物馆,博物馆以8K超高清技术,360度全景展示潮人盂兰胜会场景。

“不用到现场,只要通过计算机或虚拟现实头盔,观众就能‘进入’博物馆参观,还能与馆内其他虚拟观众互动、讨论,甚至拍照留念。”负责主持该项目的香港树仁大学学术副校长陈蒨表示,希望通过虚拟博物馆将数码科技和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本报记者 冯学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3日 第 05 版)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