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有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江湖上的各个行当,一般都要供奉个祖师爷。
比如商人以陶朱公范蠡为祖师爷、工匠以鲁班为祖师爷、教育行业以孔子为祖师爷……
这样一是显得这份职业有本有源,二是可以规范职业操守。
而相声界泰斗马三立先生回忆说,他当年拜师的时候,也给一位“相声祖师爷”行了跪拜之礼。
马三立先生跪拜的这位“相声祖师爷”,正是汉武帝时期的弄臣东方朔。
诙谐滑稽、言辞敏捷的东方朔,在“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武帝时期常伴皇帝左右,除了“说相声”让武帝开心之外,也没少用自己的机智和幽默给武帝化解难题。
虽然东方朔在世人眼里,只是个滑稽的“狂人”,但是细看之下却不难发现,这样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东方朔为人处世的高明智慧。
公车上书,滑稽不穷
你见过的最夸张的自荐信长什么样?汉武帝表示:我有发言权!
当时汉武帝刚即位,广征贤才,让天下有才之士公车上书,主动投自荐信。
有一天,两个人哼哧哼哧地抬着三千多片竹简来到汉武帝面前,一脸凝重地说:
陛下,这三千多片竹简的自荐信,全是一个人写的。
能够写出这样自荐信的人,肯定不一般。于是武帝哼哧哼哧读了两个月,把这一担子竹简读完了。
这封自荐信的大意是:
“刘老板您好,我叫东方朔。我年幼时期父母双亡,兄嫂把我拉扯大。
十三岁开始,我努力读书,还会击剑和兵法。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明亮,牙齿整齐,勇敢敏捷,廉洁信义,请给我一个工作机会吧。”
武帝看后虽然立刻把东方朔传唤到了中央,但是不知道武帝是不喜欢自嗨的人,还是不爽这份自嗨耽误了自己两个月,总之,他只给了东方朔一个闲职。
东方朔原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施展抱负,可是时间久了,根本得不到武帝的召见,每天只有一群养马的侏儒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
为了引起武帝的注意, 他吓唬这群侏儒说:“你们没什么才智做官,更没有力气耕地或者临阵杀敌,对国家没有一点贡献,只是在浪费食物。陛下现在要杀你们!”
侏儒们跑去找汉武帝求饶,武帝一问就知道这是东方朔在刷存在感。
来到了武帝面前,东方朔依然振振有词:
“我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陛下您看,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三寸,可是我和这群侏儒拿一样的俸禄。
陛下您就给个痛快话吧,您要是不打算用我,就放我回去,我也不在长安浪费钱粮了。”
汉武帝大笑,把东方朔留在了身边。
由于东方朔机敏又会说话,还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所以非常得武帝欢心。
陪武帝吃饭,东方朔会把剩下的肉揣怀里带走。弄脏了衣服没关系,反正会赏新的。
而武帝赏赐的钱和衣料,都被东方朔用来迎娶长安城的美丽少女了。
这些少女也都是年抛,感情淡了立刻离婚,换下一个。
一众大臣和武帝随从对东方朔这些行为深恶痛绝,他们称呼东方朔为“狂人”,但是武帝乐在其中。
在一群中规中矩的大臣中间,另类又讨喜的东方朔成功吸引了武帝的注意。
但是他的抱负,绝对不止于此。
察言观色,直言切谏
伴随武帝左右的日子,东方朔并没有恃宠而骄,反而让他摸清了武帝的脾气。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会观帝王之色,知道如何进谏。
比如,有一段时间汉武帝沉迷于微服打猎。但是一出去就是三五天,有的时候跑进农田里还有可能被农民大骂,武帝便萌生了想法:
修一个上林苑,专供自己打猎。
有人立刻给武帝规划了草图,还计算好了该给那些农田被侵占的农户赔多少银子。
可是东方朔却立刻向武帝进谏说不应该修建上林苑:
“陛下您想要修上林苑的地方,原本物产丰饶、地势险要。如果要把这个地方用来打猎,对国家和对农民都没有好处。
而且您要把那里变成猎场,一旦里面的野兽去附近的农舍扰民就不好了。
所以修建上林苑,实在是不恤农时的举动啊。”
武帝听后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不听。
虽然武帝还是修建了上林苑,但是他还是感念东方朔直言进谏。不但拜东方朔为太中大夫,还赏赐了黄金。
当然,东方朔的耍宝也有起作用的时候。
汉武帝的姐姐隆虑公主有一个喜欢惹是生非的儿子,公主一直怕他犯下什么死罪,于是在死前把千斤黄金、千万钱币上交国家,希望用这笔巨额财产为儿子买一张免死金牌。
后来公主之子果然醉酒杀人,让汉武帝陷入了两难:
如果依法处决,那就是对不起已故的公主;如果真的免他一死,则对不起百姓。
汉武帝在左右为难之中选择了前者,随后却陷入了自责之中。
身边的随从也跟着武帝一起掉眼泪,东方朔却举着酒杯跳出来要为武帝祝寿:
“没有什么比酒更能消愁了。臣想借着祝寿来显明陛下的刚正不阿,也为陛下消愁。”
一句话,把汉武帝从内疚的情绪中解救了出来。
真正的幽默,不在于有抖不完的机灵,而在于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知道在恰当的时机说恰当的话。
不仅如此,东方朔还具备直言进谏的勇气。他敢于做那个与众不同的人,也能够用自己的机智化解一切危机。
所以,东方朔才能够长期陪伴在武帝左右。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名垂青史的功绩,但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之中,他也对武帝的一些行为和决策产生了影响。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除了诙谐幽默的性格,东方朔也有不少丰富的知识,使得他可以做武帝的智囊。
据说有一次,建章宫里出现了一只酷似麋鹿的动物,但是全国没有人知道是什么。
武帝叫来东方朔询问,东方朔胸有成竹地说:“臣知道这是什么。不过陛下要赏赐臣美酒美食,我吃饱了才说。”
武帝只好依东方朔。可是吃饱喝足,东方朔又开始耍赖:“有个地方有公田、鱼池、蒲苇,陛下把那个地方赏给我,我才说。”
武帝无可奈何,只好继续满足东方朔。东方朔这才肯说:
“这种动物叫驺牙,当远方有人来归降时就会出现。”
果然,过了一年,匈奴王带领十万人来归降汉朝。
东方朔的一生大多都是这样难得正经,但是他去世之前,却情真意切地向武帝进言说:
“《诗经》上说: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只会让四方不得安宁。
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武帝最初还感到奇怪:“为什么今天东方朔这么正经?”
可是没过几天,听到东方朔去世的消息,武帝低下了头。
他知道,即使还有人在他身边逗他开心,却未必有人能三言两语让自已转忧为喜;
即使还有人能力排众议直言进谏,却未必再有诙谐幽默的真知灼见。
东方朔作为汉武帝的大夫,却总是以滑稽幽默或者出格的举动火出圈。这虽然让朝堂上下很多人不满,但是东方朔本人却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自己是“大隐隐于朝”,在“伴君如伴虎”的日子里,他依然活出了隐士的自由风范。
这样的东方朔,让一千多年后的李白为之痴迷。他写诗夸赞东方朔说: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在李白心中,东方朔才是真正的“谪仙”。可是世人大多看不见他的潇洒,只记住了他这个“相声鼻祖”。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东方朔列到了《滑稽列传》里,只把他当成了武帝身边的一个弄臣;
吴承恩写《西游记》时,也把东方朔写成了一个和孙悟空拌嘴的小仙童;
甚至在民间传说中,东方朔死后成了王母的侍卫,还偷过王母的蟠桃。
可就算是东方朔真正看到了这些,潇洒自由的他,也未必在意这些评价。
对于他来说,最开始滑稽只是吸引武帝,为自己谋取功名的手段;
而后来,滑稽是他委婉劝谏、表现自己无拘无束的方式。
他不需要遵循朝堂之上的法则,所以他也不在意旁人对自己的评价。
而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态度,东方朔才能够如鱼得水,在朝堂上游刃有余。
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怪里怪气地作诗说:“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而对于东方朔来说,也是一样。
即使生前身后他都饱受非议,但是世俗冷眼无法拘束他的潇洒自由。
他又自己的诙谐幽默,也有自己的博学多才。
他要的不是认同,而是争取自己的利益,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作为朝臣,他也努力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不求世人理解,但求问心无愧。
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心境,可以陪伴我们经历一切赞誉和批评,从而享受极致自由。
作者 | 灵均,重度的中二病,小信的传道人。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小说一开始提到的一个团伙不会感到陌生,那就是“十常侍”,但是这十常侍实际上有12个人,只不过按照古人的习惯,基本都会概括为整数。这十常侍就是一群汉灵帝身边最宠信的宦官,这群宦官的地位高到了什么程度?按照汉灵帝自己的说法,那就是十常侍中带头的张让和赵忠,就相当于他的父母,可见他们当时的权势有多大。
其实,这也没办法,毕竟汉灵帝入宫时年龄不大,他也不是汉桓帝的儿子,因为汉桓帝的亲生儿子,并没有太长命的,汉桓帝死的也早,只能从宗室中选出来刘宏接班继位。这样一来,在年纪轻轻的小皇帝身边陪伴效力的,只有张让他们这十几个亲信宦官,因此,汉灵帝将他们视作父母,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果,十常侍对汉灵帝的影响之大,大到了可以左右朝廷的生杀大权,因为汉灵帝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混蛋帝王,他在后宫中让宫女都穿着“无障碍”的服饰,方便他“方便”,同时,还有一个大家都“赤诚相待”的大游泳池,没事在里面开party,就这么能折腾。但问题是,汉灵帝的正宫皇后是看不惯这些的,当然,汉灵帝也不带自己的皇后玩,所以,皇后很早就抑郁而终了,而这位皇后死后,汉灵帝将何氏册封为皇后,这个何氏就是开启三国乱世,引董卓进京城的糊涂将军,何进的妹妹。
当然了,何进能当上大将军,也是靠着妹妹的关系,否则他一个杀猪的出身,怎么可能掌握天下权柄呢?但是,何氏能够爬上后位,除了靠着自己的儿子刘辩的长皇子身份之外,她也对宫里的其他竞争对手,使出了不少阴谋诡计。因为她能入宫,靠的就是那群当权宦官的帮助,成为皇后,也离不开宦官的出力,但是汉灵帝更喜欢当时身边的一位姓王的美人,而这个王美人的儿子,就是后来成为汉朝末代皇帝的汉献帝刘协。因此,当王美人生下儿子后,何皇后非常担心自己的位置,便下毒毒死了刘协的母亲,等真相传到汉灵帝的耳朵里后。刘宏当然要处死何皇后。在这种关键时刻,还是依靠着十常侍的求情,何皇后活了下来,刘辩的太子地位,也暂时稳固了。
如果不是汉灵帝终日花天酒地透支身体,死得早,也许何皇后母子,未必能够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但真正罩着何皇后的,正是这群权势熏天的宦官。那么,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群宦官可以担任“常侍”这个官职呢?这个官职又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要追溯这个官职的来历,早期最著名的,应该是汉武帝时代,那个大名鼎鼎的东方朔。他当时在汉武帝身边,主要的任务就是逗笑皇帝,而他的官职就是常侍郎。可见,在西汉时期,常侍的官职还是比较正常的,但顾名思义,也就是经常侍奉在皇帝身边的官员,跟那些陪皇帝取乐的“弄臣”性质很相似,可也绝对不是一个弄臣的身份。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常侍开始专属于宦官了,比如改良造纸术的名人蔡伦,他就是担任过中常侍这个职位,换句话说,只有能够拥有一定权势的宦官,才配担任“常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名的“智圣”才子,诙谐大师,相声界公认的祖师爷东方朔,也算是影响了汉末天下格局,掀起三国纷争的“十常侍”这群人的前辈偶像。
东方朔剧照
常听相声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门艺术的祖师爷是东方朔。有人认为东方朔日常表达方式风趣幽默,与相声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加上东方朔是历史名人,因此成为了相声的祖师爷。
也有人说,东方朔是个正统的官员,当时的社会地位要远高于艺人。将他拜为相声的开山祖师有点牵强附会。
事实上,东方朔是主动向演艺圈靠拢的,这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01 不识字的史官要说东方朔,就不得不先介绍一下古代的演艺圈。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艺人在先秦时期是非常崇高的职业。《墨子》一书中,曾经记载过当时的贵族娱乐活动之一,就是观看由侏儒表演的“倡优戏”,有人认为这是起源,其实并不全面。
“倡优戏”的前身叫“瞽朦”,后者字面上的意思表示是盲人,笔者认为应该翻译成不识字的歌者。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曾经记载,“史不失书,朦不失诵。”其意思是说古代的史官用文字记录历史,而“瞽朦”以传诵的形式说唱史诗。
“瞽朦”的作用就是在民间通过传唱的方式,让老百姓知晓国家政策。根据西周相关史料的记载,西周的官员认为上古时期先辈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非常重要。
每年,主管农业的太史根据二十四节气细化出耕种时间表后,便会派“瞽朦”到全国各地,以歌唱的方式将国家农业政策进行及时传播,这样确保全国百姓不会耽误农时。
农闲时期,“瞽朦”还会传唱《诗经》或者中国历史,有点像西方的吟游诗人。所以中国早期的历史有很多传说,这不排除“瞽朦”在传唱过程中进行的文学加工。
随着制度的完善,“瞽朦”传播国家政策的作用就不大了,开始逐渐向娱乐性靠拢,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倡优戏”。到了汉代,从事娱乐行业的人也被称为“俳优”。
“俳”指的是滑稽诙谐,“优”指的是表演,合在一起就是喜剧演员的意思。不仅民间老百姓喜闻乐见,皇宫贵族们还有自己专业的演出队伍。
汉代将这些表演称为“百戏”,因为演员不仅要会表演喜剧、会唱歌,往往兼具武术、杂技、幻术等多项技能,表演项目众多,汉代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根据记载,百戏往往由几人或几十人组成,表演的内容有喜剧、舞蹈、杂技、武术等,并有笙、箫、琴、瑟等乐器伴奏。
这些项目都是经过精心排练的,比如杂技场面紧张,长时间会造成观众疲劳,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喜剧表演进行缓解,表演节奏一张一弛拿捏到位。
司马迁在自己写的《史记》中,专门拿出一章写了《滑稽列传》。里面记载了俳优中的佼佼者,这些人不但才能出众,而且品行卓尔不群。
甚至一些俳优的高手,利用自己的技能讽刺当时的社会不良现象,引发了共鸣。
02 再说东方朔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有时候也不能做到虚心纳谏。比如司马迁,因为发表了同情李陵的言论,就遭到了严重的处罚。
聪明的东方朔自然比司马迁要圆滑的多,他知道如何更加安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上文说到,俳优在喜剧表演中,会利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讽刺社会不良现象。
东方朔便借鉴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看似是玩笑,实则是谏言;听着是谏言,表达是玩笑。
比如有个百姓偷跑到皇家园林里杀了一头鹿,按照法律被判死刑。但东方朔对皇帝说:“这个人该杀,第一他让您因动物而杀人,第二他让天下人知道您因为动物而杀人,第三这头鹿应该去抵御匈奴兵,现在死的没有价值。”汉武帝听后只能释放了罪犯。
试想这种无厘头的表达放到现在,领导不大发雷霆才怪呢。但汉武帝没有办法,皇帝能和“喜剧演员”较真吗?认真就输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东方朔俳优般的做派,让汉武帝始终对其当做俳优看待,终生不得重用。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03 从随葬品看俳优中山靖王刘胜可以说是汉代诸多王爷中非常有名的一位,首先他有个优秀的后代,名叫刘备。其次,他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比如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
不过在这些出土文物中,有一对并不是很出名的文物名为铜说唱俑。从这对铜俑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贵族们对于俳优的态度。
俑的作用是替身,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活人殉葬。比如我们熟知的兵马俑,其作用就是如此。说唱俑也是类似,它们的作用就是替代俳优,目的是墓主人死后可以继续为其提供娱乐活动。
从全国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汉代的说唱俑一般有3种造型,分别是击鼓、站立、跪坐。满城中山靖王墓中的说唱俑为跪坐式,成都天回山汉墓和郫县宋家林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是站立的。
靖王墓
满城出土的说唱俑面部造型基本相同,都是大眼睛、高颧骨、尖下巴;着装打扮也是一样的。不过两者的动作却不相同,一个是手臂上扬表情夸张,一个是双手放在腿上,全神贯注地倾听。
由于汉代盛行“厚葬为德”的风气,因此随葬俑题材十分广泛,有家奴侍卫、庖厨餐饮和车马出行。衣食住行都包括了,再加上说唱俑,说明娱乐活动是贵族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项。
也正是因为俳优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要低于官宦,所以他们开玩笑大家不会认真;也正因为大家不会太认真,东方朔才用俳优的手法开玩笑。
所以东方朔成为相声一门的祖师爷是各取所需,谁也没有委屈谁。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参考资料:《国语》、《东方朔》、《九州百戏》
东方朔剧照
常听相声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门艺术的祖师爷是东方朔。有人认为东方朔日常表达方式风趣幽默,与相声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加上东方朔是历史名人,因此成为了相声的祖师爷。
也有人说,东方朔是个正统的官员,当时的社会地位要远高于艺人。将他拜为相声的开山祖师有点牵强附会。
事实上,东方朔是主动向演艺圈靠拢的,这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01 不识字的史官要说东方朔,就不得不先介绍一下古代的演艺圈。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艺人在先秦时期是非常崇高的职业。《墨子》一书中,曾经记载过当时的贵族娱乐活动之一,就是观看由侏儒表演的“倡优戏”,有人认为这是起源,其实并不全面。
“倡优戏”的前身叫“瞽朦”,后者字面上的意思表示是盲人,笔者认为应该翻译成不识字的歌者。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曾经记载,“史不失书,朦不失诵。”其意思是说古代的史官用文字记录历史,而“瞽朦”以传诵的形式说唱史诗。
“瞽朦”的作用就是在民间通过传唱的方式,让老百姓知晓国家政策。根据西周相关史料的记载,西周的官员认为上古时期先辈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非常重要。
每年,主管农业的太史根据二十四节气细化出耕种时间表后,便会派“瞽朦”到全国各地,以歌唱的方式将国家农业政策进行及时传播,这样确保全国百姓不会耽误农时。
农闲时期,“瞽朦”还会传唱《诗经》或者中国历史,有点像西方的吟游诗人。所以中国早期的历史有很多传说,这不排除“瞽朦”在传唱过程中进行的文学加工。
随着制度的完善,“瞽朦”传播国家政策的作用就不大了,开始逐渐向娱乐性靠拢,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倡优戏”。到了汉代,从事娱乐行业的人也被称为“俳优”。
“俳”指的是滑稽诙谐,“优”指的是表演,合在一起就是喜剧演员的意思。不仅民间老百姓喜闻乐见,皇宫贵族们还有自己专业的演出队伍。
汉代将这些表演称为“百戏”,因为演员不仅要会表演喜剧、会唱歌,往往兼具武术、杂技、幻术等多项技能,表演项目众多,汉代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根据记载,百戏往往由几人或几十人组成,表演的内容有喜剧、舞蹈、杂技、武术等,并有笙、箫、琴、瑟等乐器伴奏。
这些项目都是经过精心排练的,比如杂技场面紧张,长时间会造成观众疲劳,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喜剧表演进行缓解,表演节奏一张一弛拿捏到位。
司马迁在自己写的《史记》中,专门拿出一章写了《滑稽列传》。里面记载了俳优中的佼佼者,这些人不但才能出众,而且品行卓尔不群。
甚至一些俳优的高手,利用自己的技能讽刺当时的社会不良现象,引发了共鸣。
02 再说东方朔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有时候也不能做到虚心纳谏。比如司马迁,因为发表了同情李陵的言论,就遭到了严重的处罚。
聪明的东方朔自然比司马迁要圆滑的多,他知道如何更加安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上文说到,俳优在喜剧表演中,会利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讽刺社会不良现象。
东方朔便借鉴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看似是玩笑,实则是谏言;听着是谏言,表达是玩笑。
比如有个百姓偷跑到皇家园林里杀了一头鹿,按照法律被判死刑。但东方朔对皇帝说:“这个人该杀,第一他让您因动物而杀人,第二他让天下人知道您因为动物而杀人,第三这头鹿应该去抵御匈奴兵,现在死的没有价值。”汉武帝听后只能释放了罪犯。
试想这种无厘头的表达放到现在,领导不大发雷霆才怪呢。但汉武帝没有办法,皇帝能和“喜剧演员”较真吗?认真就输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东方朔俳优般的做派,让汉武帝始终对其当做俳优看待,终生不得重用。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03 从随葬品看俳优中山靖王刘胜可以说是汉代诸多王爷中非常有名的一位,首先他有个优秀的后代,名叫刘备。其次,他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比如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
不过在这些出土文物中,有一对并不是很出名的文物名为铜说唱俑。从这对铜俑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贵族们对于俳优的态度。
俑的作用是替身,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活人殉葬。比如我们熟知的兵马俑,其作用就是如此。说唱俑也是类似,它们的作用就是替代俳优,目的是墓主人死后可以继续为其提供娱乐活动。
从全国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汉代的说唱俑一般有3种造型,分别是击鼓、站立、跪坐。满城中山靖王墓中的说唱俑为跪坐式,成都天回山汉墓和郫县宋家林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是站立的。
靖王墓
满城出土的说唱俑面部造型基本相同,都是大眼睛、高颧骨、尖下巴;着装打扮也是一样的。不过两者的动作却不相同,一个是手臂上扬表情夸张,一个是双手放在腿上,全神贯注地倾听。
由于汉代盛行“厚葬为德”的风气,因此随葬俑题材十分广泛,有家奴侍卫、庖厨餐饮和车马出行。衣食住行都包括了,再加上说唱俑,说明娱乐活动是贵族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项。
也正是因为俳优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要低于官宦,所以他们开玩笑大家不会认真;也正因为大家不会太认真,东方朔才用俳优的手法开玩笑。
所以东方朔成为相声一门的祖师爷是各取所需,谁也没有委屈谁。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参考资料:《国语》、《东方朔》、《九州百戏》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