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的民间传统习俗广为流传,迄今仍被保留着。今天是6月27日,星期二(农历五月初十),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023年五月初十我们看看各地的民俗活动,梧州市桂林路龙母太庙,龙母文化旅游节以闻名海内外的梧州龙母庙为中心,展现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与梧州民间艺术。
“龙母文化”是一 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岭南文化,在西工流域、珠江流域民间有很大的影响、享有崇高的地位,久负盛名。传说龙母是西江流域的百越部族首领,姓媪。生前为民治水,造福百姓。龙母信仰特别是在粤、港、澳地区较为广泛。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朝拜,特别每年龙母诞(农历五月初八)民间都会自发举行声势浩大的开诞仪式
广西地区恭城关帝庙会活动,花灯展、古装戏演出、县内业余文艺队优秀节目展演等一系列活动。
欢迎大家关注、欢迎点赞和评论
谢谢观看!
关注守望食安,您会得到最新原创资讯! 为家人的健康,欢迎您评论转发朋友圈!
前言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10分钟搞明白诗词唱和, 什么是依韵、用韵、次韵、步韵?》,这篇关于唱和的文章比较长,主要介绍了古人“和韵”的几种方式 。
和韵作诗词分为3种,依韵只需要在同一个韵部即可,不一定是押同样的韵脚,所以最简单; 用韵比较难,必须用相同的韵脚(句尾押韵的字);次韵又叫做步韵,除了韵脚相同,次序也必须相同,是最难的一种和韵。这种区分在宋朝就有人分析了,宋刘攽 《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吏部和 皇甫 《陆浑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晓。\"
今天这一篇文章作为上一篇的补充版,加入一些老街自己的诗例。有兴趣的诗友们不妨一起做几首,练习一下自己的遣词造句。依韵太简单就不说了,只按照用韵和次韵举例说明。第一二部分是诗的练习,第三部分加入两首词的练习。
一、用韵诗
用韵,必须用相同的韵脚(句尾押韵的字),但是不要求韵脚的次序与原诗相同。
1、五言近体绝句 用韵
原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韵和王之涣登鹳雀楼 @老街味道山川酬胜迹,绝唱馈名楼。人物俱湮灭,风标万古流。
王之涣这首诗是仄起仄收的五绝,韵脚是流、楼,分别在第二句和第四句,老街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绝句韵脚相同,不过次序不同,流在第四句、楼在第二句,此之谓用韵。
2、七言近体绝句 用韵
暮春浐水送别(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情。
御沟(用韩琮暮春浐水送别韵)@老街味道
题诗红叶总无情,一去相思隔禁城。桂殿笙歌窗畔水,年年流送断肠声。
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近体七绝,一、二、四句押韵:城、情、声,和韵的次序打乱:情、城、声,所以是用韵。
二、次韵诗(步韵)
1、五言近体绝句
《答陆澧》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观唐绝句14-君怀(用张曲江韵) @老街味道
君怀一瓢酒,清淡不须多。高节自相重,溪舟戴雪过。
这是仄起仄收的绝句,只有两个韵脚:多、过。注意”过“是平仄两用意义相同的字,这是一首近体绝句,”过“当然是平声。
2、五言古体绝句二首
长干曲(唐·崔颢)
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拟古长干曲(步韵崔颢)@老街味道
其一、前夜石头宿,昨日过横塘,行行如泛梗,江海是吾乡。
其二、绿波自东流,有狐在淇侧。山水暂相逢,何必曾相识。
崔颢的两首长干曲都是古体绝句,第一首失黏,第二首押仄韵;第一首韵脚是塘、乡;第二首韵脚是两个入声字:侧、识。老街次韵的两首也是古体诗。
3、七言近体绝句
边词(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仿古意用张敬忠边词韵 @老街味道
十年征戍惯春迟,五月霜风雕鬓丝。万里深闺惊梦处,一宵金鼓不眠时。
这首诗平起仄收,三句押韵,韵脚是迟、丝、时,次韵时次序不得打乱。
三、用韵的词
晏殊《踏莎行》,词谱中的▲就是韵脚,白三角△表示平声韵,黑三角▲表示仄声韵。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
◎●○○ ⊙○◎▲ ⊙○◎●○○▲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 ⊙○◎●○○▲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
◎●○○ ⊙○◎▲ ⊙○◎●○○▲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
踏莎行(用晏殊祖席离歌韵)@老街味道双燕雕梁,桃花人面,笙歌犹似离亭宴。悄寻春梦几多时,谢桥水巷经行遍。
柳下舟摇,山前路断,波中明月随云转。满城飞絮寄清愁,江南江北风吹远。
老街这首词的韵脚与晏殊词一样,但是打乱了次序。所以是用韵。
四、次韵的词
和“次韵诗”一样,次韵的词,也必须是相同的韵脚,相同的顺序。在宋朝,文人们的次韵词作也非常多,例如贺铸的《青玉案》当年风靡大江南北: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在宋朝次韵这首词的人就有:杨无咎 、史浩 、周紫芝 、李清照、苏轼、吴潜、韩淲、李彭老、程垓、王千秋、刘一止、李之仪、侯置、陈亮、冯时行、赵彦端、惠洪 ......
这里录入一首贺铸的《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西江月是换韵的词牌,而且要求叶韵(在同一个韵部内换韵),所以老街附上词谱以供参考。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
上阕两平韵:廊、伥,一叶韵:想。下阕两平韵:长、场,一叶韵:上。注意“上”在古诗韵中的发音有上(普通话三声)、去(普通话四声)二声
◎●◎○⊙●, ◎○⊙●○△。◎○⊙●●○△ ⊙●⊙○⊙▲叶韵
◎●◎○⊙● ⊙○⊙●○△。◎○◎●●○△ ◎●⊙○◎▲叶韵
西江月(次韵贺铸携手看花)@老街味道明月秋深孤枕,清风笛转空廊,醒来吟罢更伥伥,只作青楼遐想。
携手当时花好,倚栏此夜愁长,江流偏似九回肠,一霎眉头心上。
结束语
以上几首诗词是老街去年作观唐绝句和观宋填词的练习作品,作和韵诗必须对原诗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更有助于阅读理解原作。和韵比较束缚手脚,但是同时也练习了自己创作的能力,不失为学诗的一个好方法。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难,但是一旦创作过几首,就会发现受益匪浅。欢迎诗友们也尝试一下以上的几首次韵练习,欢迎赐玉交流。
@老街味道
10分钟搞明白诗词唱和 什么是依韵、用韵、次韵、步韵?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封狼居胥的三重含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首《如梦令》背后是一个凄凉的李清照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导读:今天农历五月初十不一般“水火相争,福德吉辰”,啥意思?是好还是坏?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是盛夏的开始,此后,气温由热逐渐开始转炎,光照增强,万物荣极,绽放无穷生机,勾勒出四时中最盛大的篇章。
俗话说:“果论夏至,锄头不歇”。对于农作物来说,春生夏长,夏天就是生长的季节,此时,除了足够的光照外,还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所以,从春到夏,由古到今,上至帝王,下到平民百姓,对于天气和雨水都尤为的关注。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盛夏正式拉开了序幕,一年之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上蒸下煮”三伏时节也即将到来!
不过,据村里的老人们讲,今年夏至后的第七天,农历五月初十可有些不一般,乃是“水火相争,福德吉辰”,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是好还是坏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今年“农历五月初十”的那些事!
水火相争古人记日多采用“干支纪法”,即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结合起来,组成六十个不同的组合,用来记录时序。
今年的农历五月初十,换算成干支纪法就是戊午月的丙辰日。
老话说:“夏至逢辰分龙”,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一个地支为“辰”的日子,是为“分龙日”。
民间有“分龙必落雨,龙泪兆丰年”之说,此日及次日,多半会下雨,是个雨日。若无雨,则曰“锁龙门”亦或“分懒龙”,其后,少雨多旱;反之,则多雨多水。
鱼重小课堂:你知道吗?如今的“分龙节”,并不是按照过去的夏至之后的第一个“辰日”来计算的,而是为了便于记忆,被固定在了农历的五月二十。
不过,今年的五月初十有些不一样,不光是传统的“分龙日”,还是夏至之后的第一个天干为“丙”的日子。
古籍中说:“春丙阳阳,无水插秧;夏丙阳阳,干断长江”;秋丙阳阳,干谷上仓;冬丙阳阳,无雪无霜”。
意思就是说,四季之中的丙日为晴天的话,都主接下来会干旱。
今年的五月初十又是“丙辰日”,丙火之气,再加上月支戊午之火,这天的火之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所以,今年的五月初十就是“水火相争”。此日,及次日雨水的多少,关系着接下来的旱涝事宜。
福德吉辰周时,以二十五家为一社,每社建立社坛一所,祀奉本方土神。古时,人们依土为生,依地而活,视五谷为土地所育,故而,所赚之钱又叫做“土地钱”。
土地神做为护土之神,其职责就是护佑一方黎民,保一方之平安,造福乡里,施德于民,因此,又被称为“福德正神”。
古人云:“尊天而亲地,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以报功也”。
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十为“地日”,旧时,人们常以此日祭祀土神,以示对其的尊敬和感恩。
小结“霮䨴蔽穹苍,冥濛各一方。著物声虽响,滋农润即长”。夏至节气后,受蒸腾作用的影响,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经常会出现这半边天艳阳高照,那半边天乌云密布,“片云就是雨”的现象。
今天农历五月初十,夏至节气第七天,你那里是晴天,还是阴天呢?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分享!
看到这,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知识又增加了一点儿呢?不妨,给小编点个赞,留言鼓励一下吧!
五号地铁(组诗)
七律 中医药大学
诗/朱炳炎
九洲中医自流芳,
上古神农百草尝。
延续传承五千载,
外输遍布四邻乡。
黄家湖畔书声朗,
青菱河边药弥香。
地铁如今终点站,
有望年内再增长。
二〇二三年五月十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