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曹德鑫简历 曹德淦

发布时间:2024-05-05 23:56:11作者:浮生如梦来源:网友上传

曹德鑫简历 曹德淦

本文目录一览:

曹德旺花几亿盖座豪宅,3个子女却不来住,便宜了18个美女管家

功夫皇帝李连杰曾经在上海买了一座洋房别墅,这栋豪宅位于上海花木路,当年花费了李连杰几千万。如今这套房子至少价值几个亿。不过李连杰买下这套房子之后,一直没有去住。但为了保养这套房子,李连杰依然请了1个保安跟2个清洁工负责打理这套房子。

换句话说李连杰自己买了房子不住,反而是花钱请保安跟清洁工去住。保安跟清洁工不用花钱就可以住这套豪宅,而且每个月还可以赚钱。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顶级富豪圈里面,真的不是个例。曹德旺在福建也花了几个亿盖了一个豪宅。曹德旺这个豪宅可是不得了,虽然地段不及北京四合院、上海老洋房那么好,但是这套豪宅的面积至少达到了十几亩,可以说是堪比之前的王府。

曹德旺这座豪宅有室外游泳池、花园、前后院等等,可以说是十分豪华。门口的两只大貔貅就十分霸气。曹德旺之前曾经大方邀请记者去参观自己的这套豪宅。曹德旺对于自己这套房子十分满意。

豪宅里面也是金碧辉煌。曹德旺是一个老饕,而且也喜欢喝酒。他这座豪宅的地下室里面藏满了茅台酒,至少得有几十箱。另外豪宅里面还有各种的功能室,还有私人电影院等等。

曹德旺本来想的是建了这栋豪宅之后,全家人就搬到这里住。不过让曹德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自己的女儿都不愿意来住。曹德旺的子女们都说这套房子太豪华了,所以不愿意来住。

结果只有曹德旺自己夫妻2个人,住在几千平方米的房子也没意思,于是这套房子就一直空着了。不过这么大的房子得请人保养,才能够保证房子不会老得那么快。这么大的房子打理也不容易。曹德旺足足请了18个美女管家才可以打理这套房子。

曹德旺现在自己没去住,等于说就便宜了这18个美女管家了。很多富豪买房子不去住,是因为房子太多了,所以一直空置着。不过这些富豪也不所谓,因为房子虽然空置着,但是却一直在升值。

不过曹德旺这套房子,却是因为子女认为这套房子太豪华了,其实这个理由确实是厉害。曹德旺的子女认为自己太年轻,事业还没有太大的成就,所以配不上这样的房子。看看曹德旺的子女,再看看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差距真的太大了。王思聪出门就是私人飞机,一件毛衣就28万,最近他又在北京带着一班朋友去酒吧玩,足足花费了几百万。

这也是为何王思聪会创业失败,亏掉了20亿。曹德旺的子女却可以成为他事业好帮手的原因。曹德旺大儿子曹晖当年一个人去美国帮福耀玻璃打市场,他一个人在美国呆了十几年,成功帮助福耀打开了整个美国市场。

另外当年美国曾经把福耀给告了,正是在曹晖的带领下,福耀成功打赢了这场官司。这场官司让福耀在全球的汽车行业大大露脸。曹晖毕业之后就在福耀玻璃工作,当时福耀玻璃还是一个小工厂。

其实福耀玻璃可以成功,曹德旺功劳占6成,曹晖的功劳占了4成。不过曹晖非常低调,很少人认识,他也几乎不出现在媒体上。

几年之前曹晖曾经自己去创业,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曹晖说自己创业不会拿父亲的钱,自己都是借钱创业的。因为父亲的钱都捐给慈善事业了。其实曹晖一直十分想要自己创业,因为他不想一辈子做父亲的影子。

不过曹德旺认为,福耀玻璃现在是最关键的阶段,曹晖是合适的接班人,于是还是说服了曹晖回来接班。曹晖这样的豪门二代,才是真正的豪门二代,接地气不做作,而且有理想有抱负。

曹德旺家族可以富了几代人,真的不是没有道理。曹德旺的祖父那一始,他们就是福清当地的首富了。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则曾经在上海创办了永安百货,当年被誉为上海百货大王。

后来一场战争让曹家变得一无所有,但是曹德旺兄弟又成功白手起家,一个从政,一个从商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曹德旺的哥哥曹德金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曾经主政福建,并且为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曹德旺最近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虽然哥哥非常了不起,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利用过哥哥的政治资源。确实曹德旺的成功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曹德旺也说了,自己不会为了赚钱而去搞房地产。如果曹德旺想搞房地产想赚大钱,那么他估计今天已经是中国首富了。

曹德旺对于子女的教育也非常严格。曹德旺曾经对子女们说,如果他们不放弃美国的绿卡,那么就不能继承自己的资产。曹德旺的子女后来也纷纷放弃了自己的美国绿卡。曹德旺自己是一生正气,他的子女们也才会如此争气。

王思聪的失败,也跟王健林有巨大的关系。王健林前几年太高调,在媒体上发表了太多高调的言论,比如说一个亿是小目标,让上海迪士尼20年不赚钱等等。王健林自己刚刚说完这句话,万达就遇到了困境,然后王健林就不得不把13个文旅项目给卖掉了。如今上海迪士尼早就盈利了,而王健林的万达文旅却已经改姓融创了。

王思聪的高调其实也是跟王健林学的。虽然父子两个人表面的很多东西看着不一样,其实骨子里面的东西是跑不掉的。

一个真正的豪门,传承下去的一定不是财富,而是一种精神跟一种文化。杜月笙去世之前,把无数的欠条都给烧掉,不准子女去找债主们。后来他的儿子杜维屏也把价值18亿的文物全部捐给了国家。这样就是一种家族文化的传承,这才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东西。

全省表彰!他光荣上榜

7月21日上午

全省公安系统功模表彰大会召开

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

秦南派出所教导员

曹德鑫当选“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典型立起标杆

榜样凝聚力量

曹德鑫,男,37岁,2007年参加公安工作,荣立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1次。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舍小家为大家,一直立足于本职工作,默默地挥洒着汗水、倾注着心血、奉献着青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公安民警忠诚担当、敬业奉献、勇挑重担的职业精神,为熠熠闪光的警徽添彩增光,无愧于肩上赋予的光荣使命与职责。

曹德旺:我创业至今,从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资源

曹德旺作为玻璃大王,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哥哥曹德淦的经历也很传奇!

曹德淦的履历写得非常明白:“曹德淦1993至1999年,任漳州市委书记;1999年至2003年,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3年至2008年,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很显然,曹德淦在官场混的春风得意,兄弟俩一个为官,一个从商,居然都做出了不小的成就,也不得不让大家感慨一句基因惊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公众人物曹德旺而言,这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过去人们对他的哥哥曹德淦并不了解,但现在一想到曹德淦曾经在福建省担任了多年官员,大家就不免想到了四个字——结。

所有人都在猜测,曹德旺当年的生意做得那么成功,一步步的白手起家,是真的白手起家还是另有原因呢?他这位当官的哥哥总不可能眼看着弟弟受委屈,一点都不帮忙吧!对于一个经商的人而言,政治资源可是比多少钞票都宝贵。

外界质疑纷纷,以至于脾气耿直的曹德旺不得不亲自找来记者当面回应,表示自己创业至今,从来没动用过哥哥的任何政治资源,这才算是平息了议论。

其实从时间线上来看,当初曹德旺在创业的时候,他的哥哥曹德淦其实应该还只是省政府一个很小的公务员,即便有心想要帮弟弟,只怕也力不从心,等他的哥哥一步步升上来的时候,曹德旺早就成了福建省的知名富商。

所以这样来看,曹德淦无论如何也不具备帮助弟弟的条件。所以白手起家的神话并没有被打破,曹德旺还是一个值得佩服的商人。

创业之初

曹德旺的人生可以说是一部传奇,从前,曹德旺也算是富贵人家出身,他的爷爷是福建的富商,父亲则继承了爷爷的财产,更是把生意做到了上海,开起了永安百货。

只可惜曹德旺的父亲运气并不太好,当时还是旧社会,上海这个地方虽然遍地黄金,但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冲突,曹德旺的父亲作为一个外来户,在上海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实在待不下去,于是决定及时止损,变卖了上海的家产,乘船回到福建老家。

曹德旺的父亲回家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放到了货轮上。可倒霉的事从那之后就如影随形,一场海上事故,居然导致货轮沉没,曹德旺的父亲半辈子辛辛苦苦地打拼,最后积蓄全都送给了龙王,曹德旺家的好日子也就暂时结束了。

在父亲还有钱的时候,曹德旺和哥哥也是金尊玉贵的小少爷,身边有好几个保姆服侍,但现在什么都没了,一家人只能艰难地讨生活,但曹德旺却意外的很有经商天赋,为了贴补家用,他从小便开始研究如何赚钱。

不过,在曹德旺年少的时候,做生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就被人认定为投机倒把,倒卖货物还要冒着蹲监狱的风险,不过,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曹德旺就在忐忑之中开始了自己的经商摸索。

曹德旺最开始卖烟丝,这玩意儿利润高,销路广,可是也最容易被当成走私,所以卖了一段时间之后,曹德旺觉得不行,虽然自己想赚钱,可是,没必要真把自己半辈子搭进去。

所以曹德旺为了保险一点,又改卖水果,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去镇上进货,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和人私底下交易。

当时,曹德旺需要走的大部分都是山路,而且等进货回来的时候,往往是大中午。

那个时候,福建的气温甚至可以达到40度,正常走在路上的人尚且受不了,而曹德旺的自行车后座上还驮着300斤水果,曹德旺整个人就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晒得黑了一圈,也累的瘦了一圈,不过,这样一天下来,其实收入也只有两块钱。

当然了,在那个年代,两块钱就是相当了不起的收入了,只不过这一切都是用曹德旺自己的血汗换来的,每天回到家,曹德旺的脚上都磨出一层血泡。

母亲看着心疼得直掉眼泪,曹德旺倒没觉得这算什么大事,赚钱嘛,哪有不吃苦的,要是害怕吃苦的话,自己这一大家子人可就要饿死了。

因为忙着做生意养家,所以曹德旺早早就离开了学校。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没有办法继续在学校中读书,可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曹德旺卖过烟、卖过酒、卖过水果,后来又跑到外地去种植白木耳。

可以说是三教九流的行当,他都尝试过了,和各行各业的人也都接触过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到20岁,曹德旺就已经比同龄人成熟了许多,没有人能够骗的过他。

做生意要的是聪明,笨一点的在生意场上根本吃不开,而曹德旺就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而且又肯努力,肯吃苦,所以他后来的成功一点都不意外。

1975年的时候,曹德旺仔细清点了一下自己的财富,发现自己手里竟然已经有足足的5万块了。

那时候国家的经济还不算太发达,一个人手里有5万块,简直是很多人一辈子也赚不来的钱,曹德旺意识到,自己天生就是要吃做生意这碗饭的。

当时甚至还没有改革开放,曹德旺就能赚下这么一笔钱,而改革开放之后,曹德旺的路子就更宽了。

1983年的时候,镇上的玻璃厂面临倒闭,于是曹德旺当机立断,掏出钱把这个即将倒闭的玻璃厂承包了下来,决心要自己当老板了。

在此之前,曹德旺已经在这家玻璃厂当了几年的采购员,主要的工作是把厂里的玻璃推销出去,玻璃这种东西是必需品,不过想要把生意做大做强,也需要一些智慧。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在很多人眼里,做生意依然不是什么正经行当,再说,一个之前已经半死不活的玻璃厂,即便换了一个主人也未必就能够重新活过来,曹德旺却不信邪,他觉得,只要流水线上能生产出来产品,自己就有把握卖出去。

而到了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更是给了曹德旺巨大的灵感。

机会难得

1984年的时候,曹德旺到景区去旅游,手里拿着给母亲在当地买的竹子拐杖,经过一辆车的时候,司机十分慌张的提醒他把手里的拐杖看好,别刮到了他的汽车玻璃,要不然可要赔一大笔钱。

曹德旺当时已经给玻璃厂当了一年的老板,也做了不少生意,可面对司机的话,曹德旺却有点儿半信半疑。他想,一块玻璃而已,能值多少钱呢?

不过曹德旺再一想,脑子忽然转过了弯儿,在此之前他虽然卖玻璃,可卖的并不是汽车玻璃,当年中国大部分的汽车玻璃是需要进口的,所以价格或许还真和曹德旺生产的普通玻璃不能同日而语。

满怀好奇的曹德旺决定到汽车修理厂去转一圈,证实一下自己的猜测,果然,到了汽车修理厂之后,汽车玻璃的标价差点儿让曹德旺把眼珠子都瞪出来,一块汽车玻璃最便宜的也要6000块钱,80年代的6000块钱,那是多大的一笔数目?

这个价格即便在今天有很多人不理解,玻璃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就算汽车玻璃需要更高的技术,也不至于价格如此惊人,难道汽车修理厂真的不是坐地起价,进行欺诈吗?

事实上还真的不是,因为当时中国没有汽车玻璃的制造技术,所以只能从国外高价购买,而且汽车玻璃不仅价格非常高,想要真正的换一块好玻璃也不容易。

先要从修理厂预订,然后修理厂又要联系国外的厂家发货,等到一块玻璃漂洋过海的过来,可能一个月都过去了,所以导致一块汽车玻璃的价格,竟然比汽车上所有的零件加起来还要多。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虽然买得起汽车,却不敢轻易地去更换汽车玻璃,有的时候汽车玻璃真的出了毛病,就只能拿胶带贴一下,凑合着用,也算是一种时代特色了。可是玻璃这种东西可不能凑合,一旦凑合了就容易发生更严重的事故。

曹德旺这个时候脑子里的想法一个一个往外冒,他想,不就是一块汽车玻璃吗?国外能造,中国自然也就能造。

如果自己能把汽车玻璃造出来,第一可以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第二,自己的事业也能够更上一层楼。打定主意之后,曹德旺立刻跑回自己的玻璃厂,表示从今天开始,厂里的业务就要改了,不做普通玻璃了,而要做汽车玻璃。

不过还是那句话,要开辟新产业就得有技术,当时全国上下能有制造汽车玻璃技术的就只有上海耀华玻璃厂,虽然眼看上海的大厂家和曹德旺这位地方上的小老板没有什么关系,可曹德旺这个人是不怕挑战的,只要人家有,就一切好办。

他立刻跑到了上海,拿出了2万块钱,表示自己要买图纸,这可是天价,于是一张图纸很快到了曹德旺的手里,但是上海方面也有些怀疑,2万块钱就买一张图纸有什么用呢?曹德旺手里可没有材料呀!

当时所有人都摇头,觉得曹德旺这家伙也太敢想了,光是造出流水线来,恐怕就得花他十年的功夫,可没想到,不出半年,曹德旺便兴冲冲的告诉上海方面,自己已经把材料备齐了,马上就能动工,材料哪来的呢?

当然是曹德旺天南海北找来的,为了找这些比较稀缺的材料,曹德旺从内蒙古跑到新疆,又从新疆跑到河南,总之是凡是有希望的省份都去了一遍,果然只要下了功夫,这世界上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在曹德旺买来图纸的第八个月,他的流水线终于开始动工了,这可真是惊人的速度,很快,全国上下都知道了,有个叫做曹德旺的玻璃厂老板居然能够做出来汽车玻璃,一下子,曹德旺的电话被打爆了,所有人都纷纷求购。

而曹德旺却并没有坐地起价,而是表示自己这个玻璃用的是国内的材料,也没有进口费,所以只要1000块钱就能买一块,相比于国外6000块钱的高价玻璃,这1000块钱简直是让人们觉得天上掉了馅饼,于是订单像流水一样的涌向了曹德旺的小玻璃厂。

1987年,曹德旺正式为自己的公司取名为福建耀华玻璃厂,野心勃勃地预备做一番更大的事业,曹德旺的汽车玻璃制造已经成为了全国的龙头,所有人都羡慕的眼红,心想,自己当初怎么没有做到呢?

但成功绝对不是偶然,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只有在翻过山峰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登山并不是那么的困难。

当然,作为开创者,曹德旺也并不是没有走过弯路,在最初玻璃厂的生意欣欣向荣的时候,曹德旺也想过,自己要不要做点儿别的行业?

为此,他还真的投资了一些百货商店或者服装制作等等,但最后,曹德旺却发现,自己的收益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虽说不算亏本,可是远远没有自己的玻璃厂那么成功。

这个时候曹德旺痛定思痛,心想,自己就非得做个全面开花的人才吗?能不能只专注于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呢?这听起来的确有点儿没志气了,任何企业家,哪个不是想要全面发展的?

尤其是美国、欧洲那些企业家,每个人都恨不得垄断全国的所有产业,而曹德旺这个时候却说自己只想要做玻璃,显得有些奇怪。

可是,曹德旺的精明可比别人更多,他当然知道什么路才是最正确的,有时候,什么都想要,反而什么都没有,所以,如果能够专心致志把玻璃做好,将来,也是一番天地。

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态,曹德旺再度转变策略,不再考虑其他,而是专心做自己的玻璃,不仅要做中国的第一,还要做全世界的第一。

事到如今,我们不得不对曹德旺说声佩服,专心做一个行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难了,外面的诱惑那么多,仿佛每个行业都是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颇有家资的大老板能够安心只做玻璃,这其实比涉足其他行业更需要勇气。

毕竟这件事情,成功了,是世人心中的典范,失败了,可就被钉在耻辱柱上下不来了。

曹德旺的专心获得了应有的回报,他的玻璃越做越好,当年是中国求着西方国家卖给我们玻璃,但是现在,反而是曹德旺大批量往国外卖玻璃了,今时不同往日,我们中国人自己做的玻璃,早就比西方国家质量好了。

多年来,曹德旺的玻璃远销全世界,玻璃大王的名号实至名归,在他的整个创业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帮助,绝大部分时刻,他都是自己在前面披荆斩棘。如果他的哥哥早些升官,可能他还真不至于遭遇这么多坎坷。

但是,有了磨炼,才会生出无限的勇气和智慧,一个人一辈子都生活在顺境里固然是想都不敢想的福气,可是,苦难同样也是财富。

曹德旺至今仍然觉得自己童年和少年时困顿的经历给了自己一辈子的帮助,用他自己的话讲:“少小的贫穷,对我的人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年少时的贫穷没有让我觉得日子很苦,那时我可以吃很多苦,也能苦中作乐。贫苦对意志也是一种磨炼,吃过苦后,现在做什么事都比那个时候舒服。”

社会责任

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之后,曹德旺有了一个新的爱好,那就是做慈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君子都推崇的行为。曹德旺手里有钱了,便想尽自己的能力做点什么。

有人给曹德旺统计过,1983年他第一次捐款,截至2020年,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达120亿元,是全中国最高的,这么一算,曹德旺这些钱都足够再捐出一个首富了。

曹德旺很能赚钱,可是他的名字常年不过排在富豪榜的末尾,因此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曹德旺是哪位,他的个人资产不算多,跟别人拼家业也就不占优势,可众所周知,曹德旺赚的钱不少,那他的钱去了哪里?当然是捐出去了。

人人都说商人逐利,虽然说商人都想要一个乐善好施的名头,可大部分都是越有钱越抠门,赚的越多,捐的越难,有些资本家别说捐钱了,恨不得哭穷,把穷人的钱薅到自己的手里。

相比之下,曹德旺实在多了,他捐钱也不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名头,就是一笔一笔地打钱,钱捐出去,建了学校、修了公路、改了医院,曹德旺当然得不到什么收益,所以很多人佩服他,说他不仅是玻璃大王,还是慈善大王。

可是曹德旺一听人家夸他心善,反而觉得夸得太过了,他十分耿直地说:“人家说我大手笔,这是不对的,我捐几十亿,可能和普通员工捐几十块差不太多,都是尽力而为,这个就没有什么好夸的,别人捐几十块不被夸,所以也就没必要夸我。”

曹德旺一辈子的乐趣当然不在于做个守财奴,相比之下,他更享受开拓进取的乐趣,享受赚钱的过程,但是他却觉得没必要把钱一直抓在手里,这些年他赚的钱越来越多,可捐钱更是越来越大方。

曹德旺早就已经表示过,自己死之前,得把手里的钱捐干净。

说起来,做慈善这件事情也不是心血来潮,曹德旺当初稍微赚了点钱,就跑到了自己原先的小学,给学校里换上了新的桌椅板凳,从那之后,凡是遇见需要自己的地方,曹德旺都是能帮一些就帮一些,这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感。

施恩莫忘报,当年曹德旺的母亲时常教导他,曹德旺自己也是过穷日子熬过来的,所以他对于穷人的心情更能感同身受,在做慈善的同时,曹德旺也把自己很多分厂开到了贫困县,尽可能多的创造工作岗位。

俗话说扶贫先扶志,穷人有了工作,就有了奔头,慈善也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把这项工作搞好,是双赢的事情。

老百姓感激他,说他是中国首善,曹德旺却说:“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真正的首善应该是袁隆平那样的人,我相比之下太渺小了。”

几十年岁月匆匆流逝,但是曹德旺的心境一如往昔,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搞实业,做慈善,在部分人看来,曹德旺好像已经有点落后了,现在是网络科技的时代,但是曹德旺非要把自己的实业继续做下去。

制造业没有第三产业赚钱,但是制造业是真正的民族脊梁,曹德旺前几年也有过担心,制造业确实是有点落伍了,加上一些经营模式的落后,社会压力的增大,愿意投身于制造业,进流水线的年轻人是一天比一天少。

再这样下去,将来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子,还真是不好说。

即便是玻璃大王,也不免在时代的浪潮之中感到迷茫,可是迷茫过后,曹德旺还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选择,制造业是根基,是杀不死的,自己经历过很多不同的时期,每次都能找到新路,这一次,也是一样的。

曹德旺还表示:即便自己想不出来办法,下一代年轻人也总会有新点子,江山代有才人出,发愁归发愁,不能放弃希望!

他的玻璃厂早就已经成为金字招牌,当初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商贩最后可以走那么远,但一切并非无迹可寻,自助者,天助之,成功需要运气,需要门路,但更需要自己强大的能力,成就奇迹的,正是曹德旺本身。

曹德旺:我创业至今,从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资源

曹德旺作为玻璃大王,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哥哥曹德淦的经历也很传奇!

曹德淦的履历写得非常明白:“曹德淦1993至1999年,任漳州市委书记;1999年至2003年,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3年至2008年,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很显然,曹德淦在官场混的春风得意,兄弟俩一个为官,一个从商,居然都做出了不小的成就,也不得不让大家感慨一句基因惊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公众人物曹德旺而言,这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过去人们对他的哥哥曹德淦并不了解,但现在一想到曹德淦曾经在福建省担任了多年官员,大家就不免想到了四个字——结。

所有人都在猜测,曹德旺当年的生意做得那么成功,一步步的白手起家,是真的白手起家还是另有原因呢?他这位当官的哥哥总不可能眼看着弟弟受委屈,一点都不帮忙吧!对于一个经商的人而言,政治资源可是比多少钞票都宝贵。

外界质疑纷纷,以至于脾气耿直的曹德旺不得不亲自找来记者当面回应,表示自己创业至今,从来没动用过哥哥的任何政治资源,这才算是平息了议论。

其实从时间线上来看,当初曹德旺在创业的时候,他的哥哥曹德淦其实应该还只是省政府一个很小的公务员,即便有心想要帮弟弟,只怕也力不从心,等他的哥哥一步步升上来的时候,曹德旺早就成了福建省的知名富商。

所以这样来看,曹德淦无论如何也不具备帮助弟弟的条件。所以白手起家的神话并没有被打破,曹德旺还是一个值得佩服的商人。

创业之初

曹德旺的人生可以说是一部传奇,从前,曹德旺也算是富贵人家出身,他的爷爷是福建的富商,父亲则继承了爷爷的财产,更是把生意做到了上海,开起了永安百货。

只可惜曹德旺的父亲运气并不太好,当时还是旧社会,上海这个地方虽然遍地黄金,但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冲突,曹德旺的父亲作为一个外来户,在上海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实在待不下去,于是决定及时止损,变卖了上海的家产,乘船回到福建老家。

曹德旺的父亲回家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放到了货轮上。可倒霉的事从那之后就如影随形,一场海上事故,居然导致货轮沉没,曹德旺的父亲半辈子辛辛苦苦地打拼,最后积蓄全都送给了龙王,曹德旺家的好日子也就暂时结束了。

在父亲还有钱的时候,曹德旺和哥哥也是金尊玉贵的小少爷,身边有好几个保姆服侍,但现在什么都没了,一家人只能艰难地讨生活,但曹德旺却意外的很有经商天赋,为了贴补家用,他从小便开始研究如何赚钱。

不过,在曹德旺年少的时候,做生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就被人认定为投机倒把,倒卖货物还要冒着蹲监狱的风险,不过,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曹德旺就在忐忑之中开始了自己的经商摸索。

曹德旺最开始卖烟丝,这玩意儿利润高,销路广,可是也最容易被当成走私,所以卖了一段时间之后,曹德旺觉得不行,虽然自己想赚钱,可是,没必要真把自己半辈子搭进去。

所以曹德旺为了保险一点,又改卖水果,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去镇上进货,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和人私底下交易。

当时,曹德旺需要走的大部分都是山路,而且等进货回来的时候,往往是大中午。

那个时候,福建的气温甚至可以达到40度,正常走在路上的人尚且受不了,而曹德旺的自行车后座上还驮着300斤水果,曹德旺整个人就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晒得黑了一圈,也累的瘦了一圈,不过,这样一天下来,其实收入也只有两块钱。

当然了,在那个年代,两块钱就是相当了不起的收入了,只不过这一切都是用曹德旺自己的血汗换来的,每天回到家,曹德旺的脚上都磨出一层血泡。

母亲看着心疼得直掉眼泪,曹德旺倒没觉得这算什么大事,赚钱嘛,哪有不吃苦的,要是害怕吃苦的话,自己这一大家子人可就要饿死了。

因为忙着做生意养家,所以曹德旺早早就离开了学校。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没有办法继续在学校中读书,可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曹德旺卖过烟、卖过酒、卖过水果,后来又跑到外地去种植白木耳。

可以说是三教九流的行当,他都尝试过了,和各行各业的人也都接触过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到20岁,曹德旺就已经比同龄人成熟了许多,没有人能够骗的过他。

做生意要的是聪明,笨一点的在生意场上根本吃不开,而曹德旺就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而且又肯努力,肯吃苦,所以他后来的成功一点都不意外。

1975年的时候,曹德旺仔细清点了一下自己的财富,发现自己手里竟然已经有足足的5万块了。

那时候国家的经济还不算太发达,一个人手里有5万块,简直是很多人一辈子也赚不来的钱,曹德旺意识到,自己天生就是要吃做生意这碗饭的。

当时甚至还没有改革开放,曹德旺就能赚下这么一笔钱,而改革开放之后,曹德旺的路子就更宽了。

1983年的时候,镇上的玻璃厂面临倒闭,于是曹德旺当机立断,掏出钱把这个即将倒闭的玻璃厂承包了下来,决心要自己当老板了。

在此之前,曹德旺已经在这家玻璃厂当了几年的采购员,主要的工作是把厂里的玻璃推销出去,玻璃这种东西是必需品,不过想要把生意做大做强,也需要一些智慧。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在很多人眼里,做生意依然不是什么正经行当,再说,一个之前已经半死不活的玻璃厂,即便换了一个主人也未必就能够重新活过来,曹德旺却不信邪,他觉得,只要流水线上能生产出来产品,自己就有把握卖出去。

而到了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更是给了曹德旺巨大的灵感。

机会难得

1984年的时候,曹德旺到景区去旅游,手里拿着给母亲在当地买的竹子拐杖,经过一辆车的时候,司机十分慌张的提醒他把手里的拐杖看好,别刮到了他的汽车玻璃,要不然可要赔一大笔钱。

曹德旺当时已经给玻璃厂当了一年的老板,也做了不少生意,可面对司机的话,曹德旺却有点儿半信半疑。他想,一块玻璃而已,能值多少钱呢?

不过曹德旺再一想,脑子忽然转过了弯儿,在此之前他虽然卖玻璃,可卖的并不是汽车玻璃,当年中国大部分的汽车玻璃是需要进口的,所以价格或许还真和曹德旺生产的普通玻璃不能同日而语。

满怀好奇的曹德旺决定到汽车修理厂去转一圈,证实一下自己的猜测,果然,到了汽车修理厂之后,汽车玻璃的标价差点儿让曹德旺把眼珠子都瞪出来,一块汽车玻璃最便宜的也要6000块钱,80年代的6000块钱,那是多大的一笔数目?

这个价格即便在今天有很多人不理解,玻璃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就算汽车玻璃需要更高的技术,也不至于价格如此惊人,难道汽车修理厂真的不是坐地起价,进行欺诈吗?

事实上还真的不是,因为当时中国没有汽车玻璃的制造技术,所以只能从国外高价购买,而且汽车玻璃不仅价格非常高,想要真正的换一块好玻璃也不容易。

先要从修理厂预订,然后修理厂又要联系国外的厂家发货,等到一块玻璃漂洋过海的过来,可能一个月都过去了,所以导致一块汽车玻璃的价格,竟然比汽车上所有的零件加起来还要多。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虽然买得起汽车,却不敢轻易地去更换汽车玻璃,有的时候汽车玻璃真的出了毛病,就只能拿胶带贴一下,凑合着用,也算是一种时代特色了。可是玻璃这种东西可不能凑合,一旦凑合了就容易发生更严重的事故。

曹德旺这个时候脑子里的想法一个一个往外冒,他想,不就是一块汽车玻璃吗?国外能造,中国自然也就能造。

如果自己能把汽车玻璃造出来,第一可以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第二,自己的事业也能够更上一层楼。打定主意之后,曹德旺立刻跑回自己的玻璃厂,表示从今天开始,厂里的业务就要改了,不做普通玻璃了,而要做汽车玻璃。

不过还是那句话,要开辟新产业就得有技术,当时全国上下能有制造汽车玻璃技术的就只有上海耀华玻璃厂,虽然眼看上海的大厂家和曹德旺这位地方上的小老板没有什么关系,可曹德旺这个人是不怕挑战的,只要人家有,就一切好办。

他立刻跑到了上海,拿出了2万块钱,表示自己要买图纸,这可是天价,于是一张图纸很快到了曹德旺的手里,但是上海方面也有些怀疑,2万块钱就买一张图纸有什么用呢?曹德旺手里可没有材料呀!

当时所有人都摇头,觉得曹德旺这家伙也太敢想了,光是造出流水线来,恐怕就得花他十年的功夫,可没想到,不出半年,曹德旺便兴冲冲的告诉上海方面,自己已经把材料备齐了,马上就能动工,材料哪来的呢?

当然是曹德旺天南海北找来的,为了找这些比较稀缺的材料,曹德旺从内蒙古跑到新疆,又从新疆跑到河南,总之是凡是有希望的省份都去了一遍,果然只要下了功夫,这世界上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在曹德旺买来图纸的第八个月,他的流水线终于开始动工了,这可真是惊人的速度,很快,全国上下都知道了,有个叫做曹德旺的玻璃厂老板居然能够做出来汽车玻璃,一下子,曹德旺的电话被打爆了,所有人都纷纷求购。

而曹德旺却并没有坐地起价,而是表示自己这个玻璃用的是国内的材料,也没有进口费,所以只要1000块钱就能买一块,相比于国外6000块钱的高价玻璃,这1000块钱简直是让人们觉得天上掉了馅饼,于是订单像流水一样的涌向了曹德旺的小玻璃厂。

1987年,曹德旺正式为自己的公司取名为福建耀华玻璃厂,野心勃勃地预备做一番更大的事业,曹德旺的汽车玻璃制造已经成为了全国的龙头,所有人都羡慕的眼红,心想,自己当初怎么没有做到呢?

但成功绝对不是偶然,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只有在翻过山峰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登山并不是那么的困难。

当然,作为开创者,曹德旺也并不是没有走过弯路,在最初玻璃厂的生意欣欣向荣的时候,曹德旺也想过,自己要不要做点儿别的行业?

为此,他还真的投资了一些百货商店或者服装制作等等,但最后,曹德旺却发现,自己的收益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虽说不算亏本,可是远远没有自己的玻璃厂那么成功。

这个时候曹德旺痛定思痛,心想,自己就非得做个全面开花的人才吗?能不能只专注于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呢?这听起来的确有点儿没志气了,任何企业家,哪个不是想要全面发展的?

尤其是美国、欧洲那些企业家,每个人都恨不得垄断全国的所有产业,而曹德旺这个时候却说自己只想要做玻璃,显得有些奇怪。

可是,曹德旺的精明可比别人更多,他当然知道什么路才是最正确的,有时候,什么都想要,反而什么都没有,所以,如果能够专心致志把玻璃做好,将来,也是一番天地。

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态,曹德旺再度转变策略,不再考虑其他,而是专心做自己的玻璃,不仅要做中国的第一,还要做全世界的第一。

事到如今,我们不得不对曹德旺说声佩服,专心做一个行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难了,外面的诱惑那么多,仿佛每个行业都是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颇有家资的大老板能够安心只做玻璃,这其实比涉足其他行业更需要勇气。

毕竟这件事情,成功了,是世人心中的典范,失败了,可就被钉在耻辱柱上下不来了。

曹德旺的专心获得了应有的回报,他的玻璃越做越好,当年是中国求着西方国家卖给我们玻璃,但是现在,反而是曹德旺大批量往国外卖玻璃了,今时不同往日,我们中国人自己做的玻璃,早就比西方国家质量好了。

多年来,曹德旺的玻璃远销全世界,玻璃大王的名号实至名归,在他的整个创业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帮助,绝大部分时刻,他都是自己在前面披荆斩棘。如果他的哥哥早些升官,可能他还真不至于遭遇这么多坎坷。

但是,有了磨炼,才会生出无限的勇气和智慧,一个人一辈子都生活在顺境里固然是想都不敢想的福气,可是,苦难同样也是财富。

曹德旺至今仍然觉得自己童年和少年时困顿的经历给了自己一辈子的帮助,用他自己的话讲:“少小的贫穷,对我的人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年少时的贫穷没有让我觉得日子很苦,那时我可以吃很多苦,也能苦中作乐。贫苦对意志也是一种磨炼,吃过苦后,现在做什么事都比那个时候舒服。”

社会责任

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之后,曹德旺有了一个新的爱好,那就是做慈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君子都推崇的行为。曹德旺手里有钱了,便想尽自己的能力做点什么。

有人给曹德旺统计过,1983年他第一次捐款,截至2020年,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达120亿元,是全中国最高的,这么一算,曹德旺这些钱都足够再捐出一个首富了。

曹德旺很能赚钱,可是他的名字常年不过排在富豪榜的末尾,因此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曹德旺是哪位,他的个人资产不算多,跟别人拼家业也就不占优势,可众所周知,曹德旺赚的钱不少,那他的钱去了哪里?当然是捐出去了。

人人都说商人逐利,虽然说商人都想要一个乐善好施的名头,可大部分都是越有钱越抠门,赚的越多,捐的越难,有些资本家别说捐钱了,恨不得哭穷,把穷人的钱薅到自己的手里。

相比之下,曹德旺实在多了,他捐钱也不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名头,就是一笔一笔地打钱,钱捐出去,建了学校、修了公路、改了医院,曹德旺当然得不到什么收益,所以很多人佩服他,说他不仅是玻璃大王,还是慈善大王。

可是曹德旺一听人家夸他心善,反而觉得夸得太过了,他十分耿直地说:“人家说我大手笔,这是不对的,我捐几十亿,可能和普通员工捐几十块差不太多,都是尽力而为,这个就没有什么好夸的,别人捐几十块不被夸,所以也就没必要夸我。”

曹德旺一辈子的乐趣当然不在于做个守财奴,相比之下,他更享受开拓进取的乐趣,享受赚钱的过程,但是他却觉得没必要把钱一直抓在手里,这些年他赚的钱越来越多,可捐钱更是越来越大方。

曹德旺早就已经表示过,自己死之前,得把手里的钱捐干净。

说起来,做慈善这件事情也不是心血来潮,曹德旺当初稍微赚了点钱,就跑到了自己原先的小学,给学校里换上了新的桌椅板凳,从那之后,凡是遇见需要自己的地方,曹德旺都是能帮一些就帮一些,这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感。

施恩莫忘报,当年曹德旺的母亲时常教导他,曹德旺自己也是过穷日子熬过来的,所以他对于穷人的心情更能感同身受,在做慈善的同时,曹德旺也把自己很多分厂开到了贫困县,尽可能多的创造工作岗位。

俗话说扶贫先扶志,穷人有了工作,就有了奔头,慈善也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把这项工作搞好,是双赢的事情。

老百姓感激他,说他是中国首善,曹德旺却说:“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真正的首善应该是袁隆平那样的人,我相比之下太渺小了。”

几十年岁月匆匆流逝,但是曹德旺的心境一如往昔,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搞实业,做慈善,在部分人看来,曹德旺好像已经有点落后了,现在是网络科技的时代,但是曹德旺非要把自己的实业继续做下去。

制造业没有第三产业赚钱,但是制造业是真正的民族脊梁,曹德旺前几年也有过担心,制造业确实是有点落伍了,加上一些经营模式的落后,社会压力的增大,愿意投身于制造业,进流水线的年轻人是一天比一天少。

再这样下去,将来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子,还真是不好说。

即便是玻璃大王,也不免在时代的浪潮之中感到迷茫,可是迷茫过后,曹德旺还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选择,制造业是根基,是杀不死的,自己经历过很多不同的时期,每次都能找到新路,这一次,也是一样的。

曹德旺还表示:即便自己想不出来办法,下一代年轻人也总会有新点子,江山代有才人出,发愁归发愁,不能放弃希望!

他的玻璃厂早就已经成为金字招牌,当初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商贩最后可以走那么远,但一切并非无迹可寻,自助者,天助之,成功需要运气,需要门路,但更需要自己强大的能力,成就奇迹的,正是曹德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