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庾氏
始祖演浚公,原籍武林新安府歙县,随明太祖征讨有功,赐明威将军,明太祖16年(1383)偕妻儿迁居金陵江宁府上元县,其子建宁公,字静庵,官至指挥,永乐9年(1411)偕妻儿来衡州,购东华门居住。
汝城集龙乡庾氏
一世祖宗祖公,原居楚南蓝山县,后迁居广东乳源县出水岩立业,传至七世孙兴仁公,于明万历48年(1620)徙江西崇义县丰州乡黄柘坪。清初又携妻及子世凤、世凰迁湖南汝城县集龙乡里长坝竹头下。
武冈庾家坪庾氏
始祖曾助公由江西鹅颈大丘徙楚益阳,后卜居武冈县城东三十里庾家坪。新排辈分:源溯商阳,泽承尧封,经邦论道,汉晋儒宗,清新大成,博爱仁通,崇文重教,孝友谦恭,弘扬祖德,永葆家风。
庾澄庆的姓,不知道读错的人都读成了什么,小时候把它读作shēn的也有,读作yǎo、gēng的也有,反正五花八门,读对的没几个。按照那时候的识字水平,读对的估计也都被当作笑柄对待了。但是,直到现在,相信很多读对了音的,怕是声调也搞错了。很多人把它读作yú,其实人家是三声的yǔ。
庾,本指水路上储存转运粮食的仓库,也就是没有顶盖的谷仓。所以后来引申出了露天谷仓的意思。同时,庾还是古代称量的器具,所以这个字也被写成斞(左臾右斗)。有说一庾等于16斗的,也有说一庾等于2斗4升的。庾姓得姓来源便和它的本义有关。作为庾姓的两大源流,无论是源于帝尧时期的安庆公,还是源于周朝时期,它的得姓始祖都是负责掌管粮仓的官吏,后世以先祖的官职为姓氏,便有了庾姓。
庾姓还有一个有名的人物,名为庾公,字之斯,也是庾姓的得姓始祖之一,春秋时期著名的神射手。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人并不了解,但读过《三国演义》原著的,应该对于华容道前曹操向关羽求情时说过的一番话有印象:“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但很多人也只是有印象而已,知道这个故事始末的恐怕不多。而在鲍国安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这段对话将庾公之斯的部分掐掉了,替之以“将军深明春秋大义,此时难道忍心杀害故交吗?”这就使得很多人对庾公之斯的故事更是不了解了。
子濯(zhuó)是个罕见的复姓,孺子是他的表字(与之斯对应,当是表字无疑)。子濯孺子是郑国著名的神箭将军,奉命进犯卫国,结果被卫国击败,之后卫宣公更是派出神箭手庾公之斯追击他。被追赶的孺子刚好旧病复发,于是感叹自己已经不能弯弓射箭,此次必死无疑了。但是,当他从驾车人口中得知追击的是庾公之斯,便知道自己性命无忧了。原因是,庾公之斯当初是和尹公之他学的射箭,而尹公之他是和子濯孺子习得箭法。
尹公之他是个正直的人,他能结交的也一定是个重情重义的大丈夫,必然不会乘人之危。最后果然如他所料,庾公之斯追上他后,知道他因病无法拿弓,于是放弃了追杀他。但庾公之斯是奉命追击敌人,又不能一箭不发就走,于是他把箭头敲掉,用没有杀伤力的箭杆射了4箭就回去了。
子濯孺子可以算作是庾公之斯的师祖,又是有病在身无法力战。这与曹操在华容道的情形实在是太相似了。曹操当年对关羽有恩,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不但没有派人追杀还一路放行,而在华容道前,曹操部众已是人困马乏,根本不可能是以逸待劳的关羽大军对手。此情此景,对于熟读《春秋》、重信重义的关羽而言,是不可能下得去手的,于是只好效仿庾公之斯放了曹操。
此外,有一个字,和庾长得很像,读音也一样,这个字便是瘐。瘐字多了2个点,意思却天差地别,作为一个病字旁的汉字,它所代表的便是与生病有关。根据汉语字典的解释,它的意思是指旧时的囚犯在狱中因饥寒、受刑、生病而死。由此所组成的词组,包括瘐毙、瘐死狱中。它还有一个特定词组瘐瘐,指的是忧郁的疾病。
而作为庾和瘐字源头的臾,单拿出来可能会让人觉着稍有陌生,但它所组成的须臾这个词,相信没几个人不知道的。而这个字,本来是指古时候用草、竹编的筐,用来盛土,通蒉(kuì),后来引申出了肥沃的意思。这个字义后来被写作了“腴”。
往期精选:赌王家取名果然不一般,何猷君的猷不仅易读错,还是个有故事的字
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