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三、我会认
莺 yīng 拂 fú 堤 dī 柳 liǔ 醉zuì 咏 yǒng 妆zhuāng 丝sī 绦tāo 裁cái 剪 jiǎn
四、我会写
诗:shī,左右结构,偏旁:讠,组词:古诗,诗人,诗句。
童:tóng,上下结构,偏旁:立,组词:童年,儿童,童话。
妆:zhuāng,左右结构,偏旁:丬,组词:化妆,淡妆,嫁妆。
丝:sī ,上下结构,偏旁:一,组词:丝线,吐丝,细丝。
村:cūn,左右结构,偏旁:木,组词:山村,村子,村庄。
碧:bì,上下结构,偏旁:石,组词:碧绿,碧玉,碧空。
剪:jiān,上下结构,偏旁:刀,组词:剪刀,剪开。
学案
练习题
【小学语文生字大通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课文1:《古诗二首》
本课一共8个生字:诗、村、童、碧、妆、绿、丝、剪
第一个字:【诗】
部首:讠 笔画:8画 结构:左右 造字:形声
字义:一种文体,形式很多,多用韵,可以歌咏朗诵
组词:诗句 诗歌 古诗 诗词歌赋 如诗如画
造句:我们要懂得欣赏优美动人的诗句。
书写解析:
书写要点:“寺”三横间隔均匀,第二横长,点在竖中线上。
笔顺:
笔顺动态示范:
第二个字:【村】
部首:木 笔画:7画 结构:左右 造字:形声
字义:①乡村 ,村庄 ②粗俗
组词:①山村 村舍 村落 村民 村野 村寨 村镇 村俗民风 山野村夫 ②村话
造句:这个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书写解析:
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左竖长而直;右竖钩略向外挺。
笔顺:
笔顺动态示范:
第三个字:【童】
部首:立 笔画:12画 结构:上下 造字:形声
字义:①儿童,小孩子 ②旧时指未成年的男仆
组词:①童年 童话 童声 童谣 ②书童 家童
造句:我们的童年多么快乐!
书写解析:
书写要点:“立”的底横宜长,盖住下部“里”。
笔顺:
笔顺动态示范:
第四个字:【碧】
部首:石 笔画:14画 结构:上下 造字:形声
字义:①青绿色 ②青绿色的玉石
组词:①碧草 碧绿 碧波 碧蓝 碧空如洗 ②碧玉
造句:雨后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书写解析:
书写要点:上下基本相等。“石”撇长,“口”扁方。
笔顺:
笔顺动态示范:
第五个字:【妆】
部首:丬 笔画:6画 结构:左右 造字:形声
字义:①修饰,打扮 ②妇女脸上、身上的装饰 ③出嫁女子的陪送衣物
组词:①梳妆 ②红妆 ③妆奁(lián)
造句:妈妈出门之前要先梳妆。
书写解析:
书写要点:左窄右宽。“丬”竖是垂露竖。
笔顺:
笔顺动态示范:
第六个字:【绿】
部首:纟 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造字:形声
字义:【lǜ】一般草和树叶的颜色,蓝和黄合成的颜色
组词:【lǜ】绿色 嫩绿 鲜绿 绿地 绿叶 花红柳绿
造句:【lǜ】春天到了,小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
书写解析:
书写要点:“录”第三笔横稍长,下面是“氺”。
笔顺:
笔顺动态示范:
第七个字:【丝】
部首:一 笔画:5画 结构:上下 造字:象形
字义:①表示极少、极小的量 ②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 ③像丝的东西④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组词:①一丝笑容 ②丝巾 丝带 ③铁丝 ④丝巾
造句: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丝巾。
书写解析:
书写要点:第一个撇折折后稍平;末笔横略长。
笔顺:
笔顺动态示范:
第八个字:【剪】
部首:刀 笔画:11画 结构:左上下 造字:形声
字义:
①剪刀,一种铰东西的用具 ②用剪子使东西断开 ③除掉
组词:①剪刀 ②剪裁 剪纸 ③剪除
造句:我有一把锋利的剪刀。
书写解析:
书写要点:“前”点撇呼应,横要长;“刀”稍扁,撇长伸。
笔顺:
笔顺动态示范:
释说
白居易有这样的诗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这个“丝竹”的“丝”字就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就是两小把蚕丝扭在一起之形。金文②与甲骨文的形体相类似。小篆③是从金文演变而来的。④是楷书的写法。⑤是简化字。
“丝”的本意是“蚕丝”,如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盐铁论·散不足》中有这样的话:“古者庶人耋(dié,七十岁)老而后衣丝。”这里面的“丝”字可不能理解为单纯的蚕丝,而是指“丝织品”。这句话的大意是:古代 的老百姓要到七十岁以后才能穿丝织品。又因为丝很细小,所以可以算作一种计算长度、容量、重量的微小单位,如一丝为千分之一分。后来引申用来形容细微之极,如丝毫不差、一丝不苟等。
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丝桐”一词,如在王粲的《七哀诗》中有这样两句:“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琴多用桐木制成,上安丝弦,可以弹奏,所以称琴为“丝桐”。假若单说“丝”字,也往往指古代的弦乐器(胡琴、琵琶等);单说“竹”字,往往指古代的管乐器(笛、箫等)。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从二糸,像丝二束之形。战国文字上部有一横,如字形3(有的上加二横,如江陵楚简的“丝”字作
),可能是饰画,也可能表示丝线连结之意。“糸”作偏旁简化作“纟”,故“絲”也简化为“丝”。其下部一横为两个“纟”下一笔的连写。“丝”字已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蚕丝。《说文》:“丝,蚕所吐也。”《书·禹贡》:“厥贡漆丝。”引申为丝织品,如丝绸。泛指像蚕丝一样的细线和其他极细的东西,如丝线、铜丝。比喻事物之细微,如一丝不苟。又特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因其弦古代常以蚕丝为之,今亦以钢丝等为之,故称。(林志强)
——《字源》
来源:汉典文化
释说
白居易有这样的诗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这个“丝竹”的“丝”字就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就是两小把蚕丝扭在一起之形。金文②与甲骨文的形体相类似。小篆③是从金文演变而来的。④是楷书的写法。⑤是简化字。
“丝”的本意是“蚕丝”,如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盐铁论·散不足》中有这样的话:“古者庶人耋(dié,七十岁)老而后衣丝。”这里面的“丝”字可不能理解为单纯的蚕丝,而是指“丝织品”。这句话的大意是:古代 的老百姓要到七十岁以后才能穿丝织品。又因为丝很细小,所以可以算作一种计算长度、容量、重量的微小单位,如一丝为千分之一分。后来引申用来形容细微之极,如丝毫不差、一丝不苟等。
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丝桐”一词,如在王粲的《七哀诗》中有这样两句:“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琴多用桐木制成,上安丝弦,可以弹奏,所以称琴为“丝桐”。假若单说“丝”字,也往往指古代的弦乐器(胡琴、琵琶等);单说“竹”字,往往指古代的管乐器(笛、箫等)。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从二糸,像丝二束之形。战国文字上部有一横,如字形3(有的上加二横,如江陵楚简的“丝”字作
),可能是饰画,也可能表示丝线连结之意。“糸”作偏旁简化作“纟”,故“絲”也简化为“丝”。其下部一横为两个“纟”下一笔的连写。“丝”字已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蚕丝。《说文》:“丝,蚕所吐也。”《书·禹贡》:“厥贡漆丝。”引申为丝织品,如丝绸。泛指像蚕丝一样的细线和其他极细的东西,如丝线、铜丝。比喻事物之细微,如一丝不苟。又特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因其弦古代常以蚕丝为之,今亦以钢丝等为之,故称。(林志强)
——《字源》
来源:汉典文化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