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酆悌这两字的读音 酆悌后来结局怎样

发布时间:2024-04-28 12:20:16作者:误到人间来源:网友分享

酆悌这两字的读音 酆悌后来结局怎样

本文目录一览:

他对非常忠心,却亲自批示:必须枪毙

用人讲究一个“忠”字,非忠不用,能耐再大也没用,因此在他手下聚拢了很多“忠实走狗”,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酆悌。

在老蒋的众多忠实走狗里面,酆悌可能是名气最小的一个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这个名字怎么读,请注意,读fēng tì。

酆悌1903年生于湖南湘阴,21岁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跟陈赓、杜聿明、胡宗南等人成为同学。酆悌对校长极其崇拜,曾公开宣称:只要蒋校长一声令下,我愿意赴汤蹈火!

对这样忠心的人,向来很欣赏,就提拔酆悌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级别可不低。后来,决定成立一个完全效忠自己的特务党派组织,就由酆悌出面组织,这就是著名的“复兴社”。

酆悌特别崇拜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组织结构,还专门去德国和意大利,拜访法西斯头目,把法西斯那一套引进过来,组织“复兴社”。

酆悌在各种场合极力推销法西斯,说中国就适合集权主义,由领袖掌控一切。有人问真那么好吗?酆悌说:你没看到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可实行法西斯主义后,已是欧洲第一强国,意大利是第二强国。

1936年,酆悌又被派到驻德国使馆当陆军武官,成天和德国法西斯头目混在一起。1937年6月回国后,酆悌见到时,这么个大男人,竟然痛哭流涕地说:“我这辈子都无法报答校长的恩,以后我要像孝顺父亲那样,把校长的一切当成我的一切!”

不过,酆悌的人生并不像胡宗南、陈诚那么辉煌,到1938年就戛然而止了,至于原因,也是因为他的“忠心”。

1938年10月底,武汉沦陷后,日军兵指长沙,为了阻止日军的脚步,也为了不让日军得到长沙的大量资源,决定实行焦土抗战,把长沙一把火烧了。

应该说,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个焦土抗战有其必要性,但这种事情毕竟是不得民心的,因此很多人都有顾虑。但身为长沙警备司令的酆悌,却毫无顾忌,说只要校长下令,我随时放火烧了长沙城!

酆悌为了讨好,还亲自制定了一套“完美”的烧城计划,并从长沙警备区派出300人,每3人一组,共100个放火小组,在长沙城中各处准备点火。这些放火小组推着汽油桶去放火地点,每个地方的墙上还写着一个斗大的“焦”字。

更让人痛心的是,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发生了一连串的意外,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光是公开的死亡人数,就多达30000多人,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长沙大火,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抗战时期的三大惨案,震惊了世界,舆论纷纷谴责的冷血。

也亲自来到长沙,站在长沙城头,看到如此惨状,还落了泪。

那么,这个锅由谁来背呢?下令,把酆悌和警备2团团长徐崑、湖南警察局长文重孚关押起来,严厉处罚,两天内必须结案!

在审讯时,徐崑和文重孚一口咬定是酆悌指使他们放的火,酆悌因为有张治中的保证,说会找校长说情,最多判几年,酆悌这才把责任大包大揽下来。

审判结果确实非常轻,酆悌只判了5年。但不满意,拿起红笔,在审判书上写道:“酆悌身负长沙警备全责,玩忽职守,殃及民众,枪毙。”任凭张治中怎么说情,也无济于事了。

1938年12月18日,酆悌被执行枪决,年仅35岁。

据说,从提审到开枪,酆悌始终一言不发。不知道他是对失望了,还是想继续维护的名声。这样的人,实在可怜,可叹!

他是周恩来的救命恩人,后被下令枪决,周恩来痛惜不已

1938年11月的一天深夜,周恩来住在长沙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时,刚好遇上了长沙大火事件,幸好大家及时发现火情,周恩来和工作人员冲出火巷,转移到了湘潭。几天后,周恩来听说长沙大火的责任人被判了死刑,却大吃一惊,急忙设法营救。

此人名叫酆(fēng)悌,当年救过周恩来,如今他命在顷刻,周恩来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有的同学可能对酆悌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应该听说过复兴社的种种传说,这个酆悌曾是大名鼎鼎的“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他和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就认识了。

酆悌是湖南湘阴人,生于1903年,念过中学,当过学徒,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里有大名鼎鼎的陈赓、左权等人,周恩来时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期间酆悌加入了。

1926年,酆悌毕业后被任命为第1军第1师政治部代理主任,这是蒋的嫡系部队。黄埔一期生有不少人是被当作亲信培养的,酆悌的情况也是如此,但他比较有独立思想,立场趋于中立,并不排斥人士,所以才有搭救周恩来一事。

1927年“4.12”事变爆发时,周恩来赴第1军第2师司令部谈判,被对方扣留了,该军党代表赵舒听到消息后下令放了他。可是周恩来正要离开上海,又被第1师7团的的人抓住了,关押在一座教堂里。

周恩来落难时,1师师部起了争执,有人主张先行拘押,听候上级发落。师长薛岳正生病住院,大概也觉得为难,迟迟没有表态。时任师政治部主任兼党代表的酆悌很钦佩周恩来,想立即放人,又不能明说,只得保持沉默。

而负责看管的团长鲍靖中是黄埔四期学生,重情义,决定豁出去也要放人。鲍靖中找了个可靠的手下,取来一身普通士兵的衣服,让周恩来穿上,准备借着押送去师部的名义,中途放人,还要亲自护送他到火车站。一切准备停当,他们正要出发时,偏巧酆悌来找周恩来谈话了,想劝说他改变立场。

酆悌的目的也是想让周恩来平安无事,不过他了解周恩来的为人,自己的劝说肯定是徒劳的,可是事已至此,他没有更好的办法。谁知他去的不早不晚,刚好看见周恩来换了衣服,和鲍靖中在一起,正要离开。

鲍靖中神色惊慌,以为自己的计划被识破了,一时间手足无措。酆悌见状,一下子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但他装作什么也没看见,只是随口问了鲍靖中几句无关紧要的事,就扬长而去。鲍靖中的心悬得老高,见酆悌走了才松了口气。

他不敢耽搁,带着周恩来迅速离开,一路上骗过了好几道岗哨,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把周恩来护送到火车站附近安全的地方。

这件事虽说是鲍靖中冒险为之,但酆悌起的作用也很关键。他毕竟是上级军官,如果换做师部其他军官撞破了鲍靖中的计划,不但周恩来难以脱险,连鲍靖中也会被连累,后果会很严重。

这件事过去一年后,酆悌又搭救了一名人士华克之。

华克之是一位“侠客式”的传奇人物,江苏宝应人,用过几十个化名,身份职业多变,曾试图以刺杀的方式除掉汪精卫,震惊中外。

早在1927年,华克之还是南京党部的青年部长,他和酆悌志趣相投,交情很深。和酆悌不同的是,华克之性情刚直,从不掩饰自己的立场。“4.12”事变后,华克之组织了数千人参加的集会,公开声讨,结果被下令关押起来,元老吴稚辉等人出面讲情,华克之才被释放。

1928年,华克之又被中统特工逮捕,关在南京一座监狱里。这次是酆悌出面斡旋,将华克之保释出狱。不过这也给酆悌后来“失宠”埋下了伏笔。

酆悌是30年代初“复兴社”的创始人之一,复兴社就是“军统”特务处的前身。当年他和戴笠、郑介民、贺衷寒、康泽、胡宗南等人号称“复兴社十三太保”。但酆悌不肯趋炎附势,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就要发作。

1935年,酆悌和“十三太保”中的邓文仪等人对大员张群的胡作非为忍无可忍,找了一个张群的仇家,策划刺杀他。结果刺客还没动手就被抓了。再加上随后又发生的华克之、孙凤鸣行刺汪精卫事件,有人揭发酆悌当初保释华克之,于是训斥了酆悌,开始疏远他。

1938年,酆悌被调到湖南工作,同年秋,担任省政府委员,兼长沙警备司令。谁知没多久后他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当时武汉会战失利,日军向长沙进逼。11月上旬,日军已进犯至湖南北部,11日,岳阳失守,长沙危急。决定采取“焦土抗战”政策,给湖南省主席张治中下达密令,“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

张治中无奈,通知警备司令酆悌及保安处长徐权等人,并交给两人一份具体的行动计划。行动由酆悌负责,其手下一名团长担任总指挥。13日凌晨,开始执行,可是实施中间出了问题,没有及时疏散居民,大火造成的损失非常惨重,舆论哗然。

事情发生后,亲自飞抵长沙,面对大火后的废墟,脸色很难看。迫于舆论压力,只好拿酆悌等人当替罪羊。起初,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被判十年徒刑,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和长沙公安局长文重孚各判徒刑。但下令将他们改判死刑,一律枪决。

酆悌没有多作申辩,也没有把责任推给张治中,他说“我生长在湖南,怎能忍心烧毁自己的家乡……我不能否认,这次因准备检查而发生了大火,是违背了机宜,是一种不能赦免的过失……一切责任由我全负。”

当时周恩来刚转移到湘潭,听说酆悌被判了死刑,大吃一惊,立即找讲情,提议发一个关于大火的公告,主因是形势混乱,并非完全人为,责任人可以从轻发落。可是周恩来晚了一步,酆悌已经被枪决了,周恩来非常惋惜。

酆悌之死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传闻说,记恨酆悌之前做过的事,判他死刑时说:“我八年前就要杀他的!”酆悌的亲属则说,此举是迫不得已。孰是孰非,已不得而知。

救命恩人被判处死刑,周总理得知后立即向求情,结局如何?

标题: 被出卖的“小人物”:酆悌的悲惨命运

正文:

前言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默默无闻,他们可能只是命运的棋子,又或者是伟大时代的见证者。酆悌就是其中一位,他作为的心腹爱将,最终却被自己的主公出卖,经历了悲惨的命运。那么,是什么让酆悌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呢?

被看重的“小人物”

酆悌,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阴的一个贫苦农家。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他勉强完成了中学学业,并在广州的测绘所学习。在这之后,他加入了,进入黄埔军校学习。酆悌工作勤恳踏实,受到了的赏识。1926年,他被安排到国民革命军任职,成为了的心腹。

酆悌的背叛与落幕

然而,酆悌的忠诚与开始产生了疑虑。在一次火灾中,他没有及时向上级报告,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这引起了的愤怒,他决定对酆悌进行追责。此时,周总理得知了酆悌救自己的消息,并主动为他求情,但却冷酷地拒绝了。

酆悌最终被处以死刑,他成为了出卖的又一位小人物。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政治斗争的残酷中,一个人的忠诚并不能换来公平与正义。酆悌的悲剧也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不论身处何种位置,我们都需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能被权力蒙蔽双眼。

结语

在历史中,有许多像酆悌这样的小人物,他们被时代的洪流卷走,扮演着自己不为人知的角色。然而,他们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是历史的组成部分。酆悌的命运虽然悲惨,但他的经历值得我们深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独立的思考,勇于追求真理和正义。毕竟,正如鲁迅所说:“立世自要之天也,得世则拔山海也”。

他对非常忠心,却亲自批示:必须枪毙

用人讲究一个“忠”字,非忠不用,能耐再大也没用,因此在他手下聚拢了很多“忠实走狗”,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酆悌。

在老蒋的众多忠实走狗里面,酆悌可能是名气最小的一个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这个名字怎么读,请注意,读fēng tì。

酆悌1903年生于湖南湘阴,21岁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跟陈赓、杜聿明、胡宗南等人成为同学。酆悌对校长极其崇拜,曾公开宣称:只要蒋校长一声令下,我愿意赴汤蹈火!

对这样忠心的人,向来很欣赏,就提拔酆悌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级别可不低。后来,决定成立一个完全效忠自己的特务党派组织,就由酆悌出面组织,这就是著名的“复兴社”。

酆悌特别崇拜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组织结构,还专门去德国和意大利,拜访法西斯头目,把法西斯那一套引进过来,组织“复兴社”。

酆悌在各种场合极力推销法西斯,说中国就适合集权主义,由领袖掌控一切。有人问真那么好吗?酆悌说:你没看到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可实行法西斯主义后,已是欧洲第一强国,意大利是第二强国。

1936年,酆悌又被派到驻德国使馆当陆军武官,成天和德国法西斯头目混在一起。1937年6月回国后,酆悌见到时,这么个大男人,竟然痛哭流涕地说:“我这辈子都无法报答校长的恩,以后我要像孝顺父亲那样,把校长的一切当成我的一切!”

不过,酆悌的人生并不像胡宗南、陈诚那么辉煌,到1938年就戛然而止了,至于原因,也是因为他的“忠心”。

1938年10月底,武汉沦陷后,日军兵指长沙,为了阻止日军的脚步,也为了不让日军得到长沙的大量资源,决定实行焦土抗战,把长沙一把火烧了。

应该说,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个焦土抗战有其必要性,但这种事情毕竟是不得民心的,因此很多人都有顾虑。但身为长沙警备司令的酆悌,却毫无顾忌,说只要校长下令,我随时放火烧了长沙城!

酆悌为了讨好,还亲自制定了一套“完美”的烧城计划,并从长沙警备区派出300人,每3人一组,共100个放火小组,在长沙城中各处准备点火。这些放火小组推着汽油桶去放火地点,每个地方的墙上还写着一个斗大的“焦”字。

更让人痛心的是,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发生了一连串的意外,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光是公开的死亡人数,就多达30000多人,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长沙大火,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抗战时期的三大惨案,震惊了世界,舆论纷纷谴责的冷血。

也亲自来到长沙,站在长沙城头,看到如此惨状,还落了泪。

那么,这个锅由谁来背呢?下令,把酆悌和警备2团团长徐崑、湖南警察局长文重孚关押起来,严厉处罚,两天内必须结案!

在审讯时,徐崑和文重孚一口咬定是酆悌指使他们放的火,酆悌因为有张治中的保证,说会找校长说情,最多判几年,酆悌这才把责任大包大揽下来。

审判结果确实非常轻,酆悌只判了5年。但不满意,拿起红笔,在审判书上写道:“酆悌身负长沙警备全责,玩忽职守,殃及民众,枪毙。”任凭张治中怎么说情,也无济于事了。

1938年12月18日,酆悌被执行枪决,年仅35岁。

据说,从提审到开枪,酆悌始终一言不发。不知道他是对失望了,还是想继续维护的名声。这样的人,实在可怜,可叹!

他对非常忠心,却亲自批示:必须枪毙

用人讲究一个“忠”字,非忠不用,能耐再大也没用,因此在他手下聚拢了很多“忠实走狗”,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酆悌。

在老蒋的众多忠实走狗里面,酆悌可能是名气最小的一个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这个名字怎么读,请注意,读fēng tì。

酆悌1903年生于湖南湘阴,21岁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跟陈赓、杜聿明、胡宗南等人成为同学。酆悌对校长极其崇拜,曾公开宣称:只要蒋校长一声令下,我愿意赴汤蹈火!

对这样忠心的人,向来很欣赏,就提拔酆悌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级别可不低。后来,决定成立一个完全效忠自己的特务党派组织,就由酆悌出面组织,这就是著名的“复兴社”。

酆悌特别崇拜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组织结构,还专门去德国和意大利,拜访法西斯头目,把法西斯那一套引进过来,组织“复兴社”。

酆悌在各种场合极力推销法西斯,说中国就适合集权主义,由领袖掌控一切。有人问真那么好吗?酆悌说:你没看到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可实行法西斯主义后,已是欧洲第一强国,意大利是第二强国。

1936年,酆悌又被派到驻德国使馆当陆军武官,成天和德国法西斯头目混在一起。1937年6月回国后,酆悌见到时,这么个大男人,竟然痛哭流涕地说:“我这辈子都无法报答校长的恩,以后我要像孝顺父亲那样,把校长的一切当成我的一切!”

不过,酆悌的人生并不像胡宗南、陈诚那么辉煌,到1938年就戛然而止了,至于原因,也是因为他的“忠心”。

1938年10月底,武汉沦陷后,日军兵指长沙,为了阻止日军的脚步,也为了不让日军得到长沙的大量资源,决定实行焦土抗战,把长沙一把火烧了。

应该说,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个焦土抗战有其必要性,但这种事情毕竟是不得民心的,因此很多人都有顾虑。但身为长沙警备司令的酆悌,却毫无顾忌,说只要校长下令,我随时放火烧了长沙城!

酆悌为了讨好,还亲自制定了一套“完美”的烧城计划,并从长沙警备区派出300人,每3人一组,共100个放火小组,在长沙城中各处准备点火。这些放火小组推着汽油桶去放火地点,每个地方的墙上还写着一个斗大的“焦”字。

更让人痛心的是,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发生了一连串的意外,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光是公开的死亡人数,就多达30000多人,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长沙大火,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抗战时期的三大惨案,震惊了世界,舆论纷纷谴责的冷血。

也亲自来到长沙,站在长沙城头,看到如此惨状,还落了泪。

那么,这个锅由谁来背呢?下令,把酆悌和警备2团团长徐崑、湖南警察局长文重孚关押起来,严厉处罚,两天内必须结案!

在审讯时,徐崑和文重孚一口咬定是酆悌指使他们放的火,酆悌因为有张治中的保证,说会找校长说情,最多判几年,酆悌这才把责任大包大揽下来。

审判结果确实非常轻,酆悌只判了5年。但不满意,拿起红笔,在审判书上写道:“酆悌身负长沙警备全责,玩忽职守,殃及民众,枪毙。”任凭张治中怎么说情,也无济于事了。

1938年12月18日,酆悌被执行枪决,年仅35岁。

据说,从提审到开枪,酆悌始终一言不发。不知道他是对失望了,还是想继续维护的名声。这样的人,实在可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