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耿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三十位,主要分布在豫冀鲁大地。当代耿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1%,总人口大约在140万。
耿的名义:耿,由左耳右火组成,两形会意,表示大火燃烧时所发出的声音。在金文、小篆中的耿字,就是这种组合,到楷书就变成目前的书写形。用大火燃烧时的声响和光明,来比喻一个大人物的品格,表示品质的高洁。因此,古代贵人居住过的地方有可能被命名“耿”,以示纪念。耿人以此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耿的形状作为氏族的族徽和族名,耿人早期活动之地成为耿地,所建过的城堡带有耿字,最终发展为国家,并出现耿姓。
耿姓起源耿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三:
一、源出子姓
商时祖乙迁邢,亦称耿,为殷商旧族所居,故地在今河南温县东,后迁河北邢台,盘庚又自耿迁亳,故地在今河南偃师西,留居耿者以邑为氏。子姓耿氏的历史至少有3300多年。
二、源出姬姓
耿国,出自姬姓,当为西周初所封国,侯爵,故地在今山西河津东南。到春秋鲁闵公二年,晋献公灭耿,以封赵夙。耿国子孙奔楚为大夫,以国为氏。姬姓耿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三、源出嬴姓
晋献公灭耿,以封赵夙,赵夙之后以邑为氏。嬴姓耿氏的历史也有26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耿姓的血统一直比较单纯,直到清朝初期,世代居住于辽宁的满洲人、高丽人开始出现耿姓,随后,东北地区蒙古人、锡伯人中也出现了耿姓。东北地区的耿姓与此民族的融合和同化有关。
耿姓分布:近1000年来耿姓人口增加率呈∨形的态势。目前群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大约占耿姓总人口的45.3%。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辽宁、黑龙江、山西,这五省又集中了耿姓人口30.4%。当今耿姓的第一大省为河南,大约占耿姓总人口的16.1%。全国基本上形成了以豫冀鲁为重心的耿姓分布区。
耿姓血型:耿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0.7%,A型占27.7%,B型占31.7%,AB型占9.9%。
耿姓名人耿寿昌
耿寿昌,生卒年不详。西汉天文学家,理财家。汉宣帝时任大司农中丞,在西北设置“常平仓”,用来稳定粮价兼作为国家储备粮库。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其价而粜,以赡贫民,名曰常平仓。后来被封为关内侯。精通数学,修订《九章算术》(刘徽在注《九章算术》序中称:“往昔暴秦焚书,经术散坏,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名世。苍等因旧文之遗,各称删补”),又用铜铸造浑天仪观天象,著有《月行帛图》等《日月帛图》232卷,《月行图》2卷,今皆不存。
耿 弇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东汉开国元勋、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上谷太守耿况的儿子。耿弇喜好兵事,随父投奔刘秀,授偏将军,参与平定河北地区。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好畤县侯,败延岑、平齐鲁、定陇右,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余座,屡立战功,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辞去大将军之职。耿弇将围点打援、声东击西、引蛇出洞等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受历代军界推崇。并成为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
耿定向
耿定向(1524年—1597年),字在伦。明臣、学者。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初授行人,继而任御史。曾弹劾吏部尚书吴鹏之婿董份在总裁会试时偏私等六大罪,因严嵩袒护而无结果。嘉靖四十一年,竭力主张建置黄安县。出按甘肃期间,推荐人才与弹劾酷吏,均不徇私情。不久调南京,督理学政;设崇正书院。隆庆初,提升为大理右寺丞。后高拱擅权,因他曾讥讽高拱,被贬为横州判官。高拱罢官后,迁衡州推官。万历年间,升为右副都御史。后任户部尚书,督仓场。辞官后居天台山,与弟定理、定力设书院,研究学问,讲学授徒,学者称之为天台先生。著有《冰玉堂语录》、《天台文集》二十卷及《硕辅宝鉴要览》等。
耿姓传统文化郡望和堂号:耿姓的郡望有高阳、扶风、河东。耿姓以美阳、怀远为其堂号。“美阳”和“怀远” 堂号均典出东汉耿秉。耿秉为东汉明帝时驸马都尉,好将帅之略,精通兵法,伐北匈奴,破车师,章帝时拜渡辽将军。匈奴怀其恩信,又拜征西将军。又大破北匈奴,追至燕然山,勒石记功,封美阳侯。匈奴闻其死时,举国号哭悼念,所以又称怀远堂。
耿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设仓平粜;拜井涌泉。
荣封六子;名列十才。
前知善卜;刻漏称奇。
工诗才子;佐命元臣。
文|老闫侃史
编辑|老闫侃史
2017年,一部《人民的名义》大火,里面的达康书记成为了大家伙儿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多山西的观众反应过来,达康书记的原型不就是耿彦波市长吗?
这位耿彦波市长,在城市治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可是在一开始,大家对于他并不认可。
在1995年,耿彦波上任灵石县县长,刚一上任,他就花费了5000万修院子。这个举动,遭来了众多非议。
人们都说,灵石县一年的GDP也只有一个亿,他耗资巨大修院子,难不成是要给自己修“行宫”吗?在他离任的时候,当地民众居然给他送了三个花圈,来表达对他的不满。
可是他担任大同市市长以后,却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好市长,在他临行前,甚至有人给他下跪,苦苦哀求他不要走。
有人戏说耿彦波是“耿拆拆”,劳民伤财,为害一方。也有人说耿彦波是好市长,他都到来让整个城市焕然一新。
耿彦波市长的评价两极分化如此严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路成长,一路收获耿彦波在1958年出生于山西和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是老师家长眼中的优秀学生,并成功考入中央党校,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在1976年,耿彦波大学毕业以后,担任和顺县委通讯组的干事。在岗位上,耿彦波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断学习和提升,做出了不少贡献。
在1976到1993年间,他从一名小干事晋升为了晋中地委办公室的副主任。两年后,耿彦波被任命为灵石县县委副书记,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
而耿彦波上任第一件事,就兴师动众,拨款5000万重新修缮灵石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院”。
消息一出,众人哗然。要知道,灵石县全民GDP才一个亿,而耿彦波拿出这么多钱去修缮王家大院,这不是劳民伤财,大家伙都气坏了,把耿彦波叫成“耿疯子!”
耿彦波顶住压力,继续重建王家大院。他每天奔走于项目之中,日复一日的用心打磨。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原本破旧的王家大院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气势磅礴,古色古香的旅游景区,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可方式灵石县的群众还没有意识到修缮王家大院带来的好处,在耿彦波离任的时候,居然有人给他送了三个花圈。
如今,全国各个地区都大力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俨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因为耿彦波大力支持王家大院的重建,王家大院成为灵石县的一张崭新名片,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也给灵石县带来了巨大收入。
这时,人们纷纷反应过来。“耿拆拆”可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上级领导也是从这件事情看出耿彦波出众的管理能力,在2000年,任命耿彦波为晋中榆次市委书记。
在此之前,“耿拆拆”已经名声在外,榆次市的民众内心十分惶恐,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操作?
拆迁意味着劳民伤财,所以在老百姓心中,拆迁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我们的耿彦波市长每到任一个地方,就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甚至将榆次区的最高楼凌云大厦都给拆了。
要知道,这座大厦可是榆次市的地标建筑,他这么一拆,老百姓立马怨声载道,一时间如同雪花一样的举报信被送到了晋中地委。
可是耿彦波市长没有退缩,他坚持初心。把凌云大厦拆除后,开始大兴土木,将马路拓宽。又重新修缮常家大院,让榆次市区旅游业焕发新机。
被改造后的榆次老城,可所谓是旧貌变新颜。雕廊画柱,古色古香的老城吸引了众多游客,解决了本地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
这时,大家已经发现,耿彦波的这波操作,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又大大提高了本地区的经济繁荣。
口碑反转,众人拥戴2008年,耿彦波担任大同市委副书记。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大同从一开始的“老破旧”变为现在享誉盛名的“大同古城。”
耿彦波上任时,他在了解到大同的情况以后,提出了一轴双城的想法,以御河为界限,把御东和御西划分开,把大同划分为“古城”和“新城”两部分。
这些改造计划说起来简单,可是实施的时候还是遇到了重重困难,数十万民众因为大刀阔斧的改造失去了居住的地方,耿彦波并没有害怕困难,而是迎难而上,积极解决问题,给民众安排好改善房屋。
并且,耿彦波对于那些安于现状,应付了事的地方官员深恶痛绝,他多次训斥这些人,要求他们以老百姓的需要为主,坚决惩治贪污,不作为的现象。
耿彦波任职期间,他事必躬亲,经常下基层走访,第一时间了解民情,虽然把大同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改造,民众也没有表达多少不满的情绪。
他也积极听取民众的意见,在大同的五年中,他重新修建道路,改造城中村,让大同重新焕发生机。
人们也经常在基层看到耿彦波市长,他衣着简朴,常年奔走于工地项目之间,根本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甚至脚上的一双皮鞋,都穿的十分破旧。
民众心里都知道,这是一位真正负责的好市长。而大同也从一开始的煤炭经济城市,变成了风景优美,焕发生机的古城。
在耿彦波市长离任的时候,无数大同民众含泪挽留,十分不舍他的离开。在送行的路上,大家纷纷挥手,为他们敬爱的耿彦波市长送行。
耿彦波的事迹,不仅仅是在山西范围内影响广大,更是在全国都有了名气,大家都知道,山西大同有一位勇于奉献,敢于创新的市长,在他擘画的长远蓝图指引之下,无数个城市旧貌换新颜,走上了文旅产业拉动经济的道路。
不管耿彦波身处何方,他的贡献和留下的积极影响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而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文丨青辰
编辑丨坊闻
管虎找人拍戏,却没想到女朋友孔琳被“拐跑”。
让孔琳没想到的是,自己和他同居七年,他却说分手就分手。
喜欢上了比她更加奔放的柯蓝。
正当所有人以为他们会修成正果时,柯蓝的身边却出现了别的男人。
而他也带着四岁的儿子乐那多参加综艺。
这时大家才发现他早已隐婚生子,妻子是一位圈外人。
这位拥有精彩人生的演员叫做耿乐,一位美术生。
究竟是谁能让他安定下来,他的儿子又为什么姓乐。
01
耿乐的身世比较特别。
爷爷是我国有名的美术家张仃,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做过的事情,谁听说之后不曾表示一份敬佩。
他曾参与过国徽的设计,而且担任组长。
而且他还参与过开国大典的设计和城楼的布置。
这位老爷子参与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他的子女众多,过继了一个儿子给耿家。
而他就是那个孩子的儿子。
虽然耿乐的父亲被爷爷过继出去,但他的骨子里还是随了他爷爷。
从小他就在画画上展现了非凡的天赋。
张仃出于对孙子的喜爱还有对儿子的愧疚,他在孙子的培养上花费了无数的心血。
耿乐也很优秀,他小小年纪在画画上就非常有造诣。
不管是油画、水墨画还是素描,他都信手拈来。
家庭条件优渥的他,接触到的东西自然也多,特别是对于外国的文化他也有所涉猎。
家里人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开放,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他们都不太会干涉孩子的决定。
于是耿乐在考上美术学院后,就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异类”。
飘逸的长发,皮衣、皮裤加上牛仔衣、牛仔裤,外加长链子挂饰,叮当响个不停。
扑面而来一股浓浓的“非主流”风。
他本人也十分高冷,
这也要“得益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
家里人都不怎么喜欢说话,有空的时候更喜欢写写画画。
他们的交流也非常地直接,可以说是做到了惜字如金。
一身“非主流”加上高冷的性格,在当时就是妥妥地搞艺术的。
耿乐本人也长得非常帅,一时间美院大部分女生都对她产生了好感。
其实他本人的行事风格非常地两极化。
在学院的时候,他一心画画,非常安静,像个忧郁的王子。
但走出校门,他却喜欢混迹在舞厅或者酒吧。
喧闹的音乐可以让他释放本性,彻底地放飞自我。
在一众音乐中他尤为热爱摇滚。
在艺术方面,他的天赋可谓是相当强大,不仅体现在画画上,就连唱歌和跳舞上,也自学成才。
也许是来的次数太多,再加上他的长相和唱歌跳舞上的才华,舞厅的老板对他很满意。
便上前提议让他来当自己舞厅的领舞。
在看到他满身名牌的时候,老板就知道可能不会成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耿乐并不是喜欢钱,只是喜欢在舞台上万众瞩目的感觉。
也正是这份“兼职”让他的人生有了另外一种可能。
02
管虎当时正在筹备他的电影《头发乱了》。
其中有一个角色他找了许多人都不满意。
彭威是一个摇滚乐队的主唱,本人既狂野又潮流。
他找到的演员都太端正,演不出那股子“疯”劲。
在他发愁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到舞厅找一找。
正是这个建议让他遇到了舞厅中能唱能跳的耿乐。
看到周围女孩的反应他就知道自己找到“彭威”了。
本来他以为说服耿乐去演戏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结果他就问了两个问题耿乐就同意了。
演员找到了,但还不到皆大欢喜的时候。
耿乐是一个美术生,完全没有接触过演戏。
为了能让他更好地适应,管虎先带着他到别的剧组参观,之后又让自己的女朋友孔琳帮忙指导他。
谁知他自以为合理地安排却将女朋友拱手相送。
孔琳和耿乐在戏里戏外的接触中,两人的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好。
耿乐不喜欢说话,但孔琳却很热情,也很有耐心。
她就像一团火,让耿乐忍不住想要靠近。
等他回过神来,电影已经拍摄完成。
有了第一次拍电影的经历,耿乐似乎喜欢上了这样的感觉。
于是他又出演了姜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开始的时候姜文对于耿乐是不满意的。
并不是因为他的演技,而是因为他那一头显眼的长发。
耿乐对于演戏的认真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他直接将留了几年的长发剪了。
虽然耿乐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但他的表演自成一派,具有很强的张力和可塑性。
紧接着他又陆续出演了好几部作品,但孔琳的影子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中。
他终于确定自己喜欢孔琳不是因为入戏太深,只是单纯地喜欢她。
有了答案后,他对孔琳展开了追求。
后来,孔琳和管虎分手了,耿乐成为了孔琳新的男朋友。
不知道三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之后管虎和耿乐就再也没有合作过。
耿乐在演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爱情上也恩爱甜蜜,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但很快他就遇到了一个重大的抉择。
他的父母准备带着妹妹移居美国,问他的打算。
他仔细思索后决定留下,他还是想继续他的事业和爱情。
随着家人的离开,与耿乐最亲密的当属孔琳。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他,两人开始了同居。
他们在一起的那几年一直都很开心。
只是后来两人的事业都迎来了高速发展。
他们拍戏的地点经常不在一起,这就意味着聚少离多。
孔琳本以为只要有感情这些都不是问题,但耿乐却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
03
耿乐喜欢坐在阴影中,却渴望感受光。
他与孔琳聚少离多的状态,让他更加渴望阳光。
这时他遇到了柯蓝。
一个总是面上带笑的女孩,给周围的人带去温暖。
他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对她产生了好感。
真正让他动心还是她勇于说真话得罪了人,但她毫不屈服的精神。
她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200万,当时的她不仅工作丢了,而且自己还生病。
即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她还是没有妥协。
耿乐为她动容,陪她打官司。
最终赢得了官司。
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耿乐便向孔琳提出了分手。
女孩最美的年纪能有几年,又有多少个七年可以被辜负。
可不管再可惜,两人都注定再无交集。
他和孔琳分手后,和柯蓝经常走在一起。
本以为会等到两人结婚的喜讯,但先等到的却是柯蓝和黄志忠的恋情。
而耿乐也开始变得低调,感情方面更加低调。
可他却趁所有人不备时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
结语
在2019年,他带着4岁的儿子参加《一起出发吧》综艺。
这时大家才知道他早已结婚生子。
但大家怎么挖都没有扒出他妻子的身份。
对于儿子的姓,他解释说是因为自己的身世比较复杂,再三衡量下他决定让儿子姓自己的名字。
清朝道光年间,云南出土了一块墓碑,曾一度引起史学界的争论。这块墓碑名曰《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
这块墓碑的作者名叫沐晟,是明朝第一代黔国公,也就是沐英的儿子。而墓碑所记载的,是一个叫耿琦的人的一生,最让人意外的是,根据墓碑上的描述,耿琦乃是明朝初年大将耿炳文的幼子。
碑文中写道:
三十二年,侯年已六十有五,援真定,殁于阵。
这里的“三十二年”,指的是建文元年(1399年),因为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拒不承认建文帝年号,将“建文”年号合并在“洪武”之后,因此朱元璋虽只在位三十一年,但明朝却有“洪武三十二”年之说。“侯”指的是耿琦的父亲、长兴侯耿炳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建文元年,长兴侯65岁挂帅出征,在真定之战中战死。
碑文说耿炳文是战死的,奇怪的是,《明史》中却记载耿炳文是在永乐元年(1403年)畏罪自杀而亡。而且,《明史》记载耿炳文的3个中儿子,并没有叫耿琦的。
一个说耿炳文是战死,一个说是自杀,而且死亡日期竟然相差4年之久。这不仅引起了大家对耿炳文这个人的好奇,更是对靖难之役的记载产生了怀疑。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耿炳文,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试着揭开谜团,带大家了解这位明朝初年的防守悍将。
一、濠州遇真龙,父死子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事业起源于濠州,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投奔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郭子兴见他英勇果敢,又在皇觉寺里认识几个字,便把义女马氏许配给他。
朱元璋很快在郭子兴麾下站稳脚跟,立功无数。同时,他遭到郭子兴父子的猜忌。于是,在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决定带着徐达、汤和等24位心腹将领,南下定远,自立门户。
这24位跟随朱元璋的将领,史称“淮西二十四将”。“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创业的根基,他们中有两位姓耿的,分别叫耿再成和耿君用,在当时并称“二耿”。
耿再成在朱元璋麾下效力10年后战死,他的儿子耿天璧也是明朝猛将。
而耿君用就是耿炳文的父亲。当初,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到濠州募兵,先后招募了徐达、丁德兴、郭兴、郭英等人。这时,一位四十余岁的大叔前来应召,朱元璋见他体格强壮,为人豪迈,便提拔他做十夫长。这位大叔,就是耿君用。
《明史·卷一百三十》记载:
耿炳文,濠人。父君用,从太祖渡江,积功为管军总管。
耿君用后来随朱元璋南下定远,攻下滁州、和州,渡江后因立功被朱元璋升为管军总管。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在攻下南京和皖南等地后,开始正式向东扩张。而东边正是元末枭雄张士诚。
朱元璋最初派汤和攻下了镇江、宜兴等地,和张士诚隔着太湖相望。
按照《明史纪事本末》的说法,朱元璋本欲和张士诚和谈,商量共同抗元,不料朱元璋在给张士诚的信中用语不当,惹怒了张士诚。后者一怒之下,率水军攻打镇江,朱元璋急忙派徐达前去支援。《明史纪事本末》云:
(张士诚)以舟师攻镇江,徐达等御之,败其军于龙潭。又寇宜兴,耿君用以铠腾栅,中槊死,宜兴入于士诚。
徐达在龙潭打败了张士诚,张士诚退兵后,又改变方向攻打宜兴。宜兴守将耿君用死战,最终被敌军的长槊刺死。从此,宜兴落入张士诚手中,直到两年后,徐达、邵荣才再次攻下宜兴。
且说耿君用战死,但他的部下并没有被张士诚消灭。耿炳文听闻父亲已死,悲痛交加,恳请朱元璋让他继承父业。
中古古代,有很多父死子继的例子,耿君用和耿炳文这种传承,是最惨烈也是最直接的。
次年二月,朱元璋命耿炳文率领父亲旧部攻打长兴。史载:
命耿炳文等率兵取长兴,张士诚将赵打虎以兵三千迎战,败之……遂克长兴,擒其守将李福安、答失蛮等,获战船三百余艘。立永兴翼元帅,命耿炳文统兵守之。
虎父无犬子,耿炳文率领父亲旧部兵寇长兴,先击败张士诚麾下将领赵打虎,然后又擒获敌将李福安、答失蛮等人,缴获战船300余艘。朱元璋大喜,设立永兴翼元帅,让耿炳文从此镇守长兴。
长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它盘踞太湖湖口,《明史》说长兴“陆通广德,与宣、歙接壤,为江、浙门户”。
耿君用战死之地宜兴和耿炳文镇守之地长兴都在太湖西岸,耿炳文在父亲战死的同一个方向一守就是10年。有他在,朱元璋在东路就像多了一道屏障。明朝开国后,耿炳文被朱元璋封为长兴侯,也是因为如此。
二、铁血铸盾牌,十年锁东吴耿炳文之所以能成为防守悍将,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这个人名叫温祥卿。《明史·耿炳文传》记载:
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
意思是,有个叫温祥卿的人,颇有智慧。他因为避祸来到长兴,被耿炳文请入府中做幕僚,他多次帮耿炳文出谋划策,画图防御,耿炳文因此受益匪浅。
耿炳文刚占领长兴时,张士诚并未就此罢手。为了再次夺回长兴,张士诚先派遣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二人攻打长兴,耿炳文在温祥卿的帮助下,将敌军击退。
张士诚不服气,派遣麾下第一猛将李伯升(官至司徒)率领兵马10万,分水陆两路攻打长兴。当时,耿炳文麾下仅一万多人,双方实力差距明显。但耿炳文并不惧怕,他一方面派兵向朱元璋求救,另一方面号召将士死守长兴。
当夜,李伯升趁夜攻城。不料,耿炳文早有准备,他早就备好强弩和圆木滚石,一夜激战,李伯升不得不下令撤兵。
当朱元璋接到耿炳文的求救信,派遣常遇春、陈德、华高、费聚等诸将驰援时,长兴之战已经打了一个多月,李伯升精疲力尽,竟然未能前进一步。于是,在常遇春和耿炳文的夹击下,李伯升弃营遁逃,他带来的十万兵马在长兴丢了一大半。
战后,常遇春直言耿炳文为“宿将”,对耿炳文的防守能力佩服不已。常遇春号称“常十万”,在战场上除了徐达,他还没服过谁,但对耿炳文,他表示了肯定。
元朝至正二十年,对朱元璋来说,是较为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龙湾之战”。
龙湾之战的背景是这样的,远在汉沔的陈友谅杀掉了他的顶头上司徐寿辉(南方红巾军领袖),建立陈汉王朝。陈友谅野心勃勃,他和张士诚约定,两者东西夹击朱元璋。
当时,陈友谅在九江(江州),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张士诚在苏州(平江)。陈友谅兵多将广,舰船高大,他沿江而下,势不可挡。朱元璋为了应对陈友谅,可以说是精锐全出。最终朱元璋利用康茂才诈降之策,将陈友谅引到河道狭窄的龙湾,在两岸伏击陈友谅,打赢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龙湾之战的意义重大,他使朱元璋彻底在南京站稳了脚跟,在长江中下游形成了陈、朱、张三足鼎立的局面。
很多人回顾龙湾之战,都有一个疑问,既然是陈友谅和张士诚夹击朱元璋,那为何只见朱元璋和陈友谅血拼,张士诚哪去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张士诚也想打朱元璋,可是,他被一个人拖住了,这个人就是耿炳文。《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二十年春三月……吕珍、徐义自太湖分三路寇长兴,耿炳文击破之,总管汤全、张琪被杀。
为了策应陈友谅,张士诚精锐全出,他派出大将吕珍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长兴,结果被耿炳文各个击破。
当时,眼看陈友谅已经兵临南京城下,张士诚急于瓜分朱元璋的领地,又派大将徐义攻打长兴,耿炳文采取诱敌之策,连续斩杀徐义麾下两员虎将,徐义兵败而退。
张士诚元气大伤,只得派兵绕过长兴,直接从江阴沿长江逆流而上,不曾想,耿炳文早料到张士诚有这一手,他急忙派人给江阴守将吴祯送信,吴祯在江阴打了张士诚一个伏击,张士诚又灰溜溜的退回苏州。
耿炳文的顽强,成功阻挡了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汇合,也给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可以说,耿炳文的作用巨大。
《明史》曾评价耿炳文:
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迄不得逞。
意思是耿炳文镇守长兴十年,张士诚先后十余次率军攻打,耿炳文总能以少胜多,没有让张士诚一兵一卒通过长兴之地。纵观古今,这样的防守悍将,真乃少见。
三、功臣重防守,太祖急联姻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对耿炳文之功评价甚高,史载:
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炳文附大将军达为一等。
在最初的功臣榜上,朱元璋将耿炳文和徐达列为一等。当然,这并代表耿炳文和徐达之间可以划等号,只是朱元璋认为,耿炳文在长兴的战略作用和徐达一样,是不可替代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赐免死铁券。耿炳文之父耿君画像被放入功臣庙。耿家通过两代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了朝廷勋贵。
实际上,明朝建立后,耿炳文也有辉煌的战绩,例如,洪武元年,他随徐达北伐元朝,攻克山东河南等地;又随常遇春攻克山西和河北。洪武十九年,耿炳文跟随傅友德征讨云南。洪武二十一年,耿炳文跟随蓝玉北伐。
然而,仔细看耿炳文的履历,我们会发现,他作为主帅出征的机会少之又少。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在巡视西安归来后病逝,朱元璋一夜白头。为了大明江山,朱元璋曾有意立燕王朱棣为太子,但在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劝说下,朱元璋决定将皇位留给朱标一脉,正式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次年春天,耿炳文正在陕西协助平乱。朱元璋下旨召见耿炳文,耿炳文马不停蹄地回到京城,刚进宫磕完头,朱元璋便询问耿炳文长子耿璿的情况。得知耿璿尚未娶亲,朱元璋便当即赐婚,将江都郡主许配给了耿璿。
根据《明史·公主列传》记载:
主为懿文太子长女,初称江都郡主,建文元年进公主,璿为驸马都尉。
原来,江都郡主是朱标的长女,也就是朱允炆的妹妹。朱允炆登基后,曾封妹妹为江都公主。
也就是说,朱元璋把朱允炆的妹妹许配给了耿炳文的儿子。这种特殊的联姻,背后的利益关系,不言而喻。
次年,江都郡主正式下嫁,成了耿炳文的长媳。从此,耿炳文家族和朱允炆绑在了一起。
或许,当时的耿炳文已经感觉到这种绑定的意义,但他绝对没有意识到,朱元璋的这桩赐婚,实际上是一个超前的布局。
因为耿炳文不仅是朱元璋为下一任帝王选定的保驾之臣,还是唯一的保驾之臣。这个“唯一”,非常重要。
《明史·耿炳文传》云:
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
此后的五年,朱元璋开始大肆屠戮功臣,冯胜、蓝玉、傅友德、王弼等悍将一个一个从洪武年间消失。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当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旧臣,只剩下郭英(武定侯)和耿炳文(长兴侯)两人了。
郭英常年生病,耿炳文却还在领兵。可见,这个时候,是个明白人都能看出来耿家对朱家的意义。
朱元璋为何要选择耿炳文来做建文帝的保驾之臣呢?
笔者认为,朱元璋选择耿炳文的原因,并非因为耿炳文比冯胜、蓝玉、傅友德等人更能打仗,而是因为耿炳文擅长防守。因为朱元璋认为大明王朝已经十分稳固,新帝登基的最初几年,只要做好防守就行了。等新帝逐渐成熟,再开疆扩土也不迟。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朱元璋驾崩,临终前下旨:
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
朱元璋让各大藩王固守自己的岗位,不要到京城。他认为,外有诸王为矛,内有悍将为盾,朱允炆的皇位必然稳当了。
谁曾想,耿炳文在朱元璋去世的第二年,就被朱允炆派上了战场。只是,耿炳文不是去对付外敌,而是去对付藩王。
四、可守不可攻,名将败真定建文帝登基后,在齐泰、黄子澄的怂恿下,开始削藩。朱元璋刚去世两个月,建文帝便迅速削掉周王朱橚,此后又连续削湘、岷、代、齐四王,湘王不堪受辱,自焚而死,其他四王皆被贬。
建文帝的一系列动作,让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惴惴不安。在姚广孝等人的劝说下,朱棣最终决定密谋造反。建文元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
以区区藩王之力,敢于面对朝廷之师,朱棣最初并不被看好,建文帝也同样小觑了朱棣。朱棣的反状传到南京后,建文帝祭告太庙,削除朱棣的宗籍,将其贬为庶人。随后下旨:
乃以长兴侯耿炳文佩大将军印,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帅师三十万北伐。
耿炳文被建文帝委以重任,担任主帅,李坚、宁忠为副将,率军30万征讨朱棣。
事实上,这30万兵马,是有水分的,《明史·耿炳文传》云:
时(耿炳文)年六十有五矣。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
意思是,当时耿炳文已经65岁,朝廷给耿炳文的兵马号称30万,实际上只有13万人。
就这样,耿炳文浩浩荡荡出发了,待到八月,两军在河北真定相遇。
耿炳文刚在真定扎营,就遭到了朱棣的偷袭,导致先锋营9000人全军覆没。耿炳文麾下偏将潘忠、杨松赶来增援,也遭到朱棣的伏击,导致二将被俘。
接下来,耿炳文的部将张保秘密投降了朱棣,并且将耿炳文主力大营的虚实情况都汇报给了朱棣,这样耿炳文非常被动。
就在耿炳文决定全军渡河攻击朱棣的时候,朱棣已经提前得到情报。于是,朱棣趁南军渡河之际突袭。
朱棣这一招在《吴起兵法》上叫“击敌于半渡之际”,南军登时大乱,自相践踏,溃败入城。这一仗,耿炳文损失近两万人。
耿炳文虽然战败,但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耿炳文的长子、江都公主驸马耿璿在朱棣的偷袭时英勇作战,杀死北军两员偏将,耿璿自己的手臂也遭到重创。耿璿劝父亲放弃真定,直捣北平。可耿炳文知道进攻不是自己的长处,于是他开始固守。《明史》云:
炳文众尚十万,坚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日,解围还。
意思是,耿炳文手里大概还有10万兵马,他坚守真定不出。朱棣知道耿炳文是防守悍将,不敢轻易攻城,三日后,朱棣主动从真定撤兵。
可是,接下来,建文帝使出昏招。就在耿炳文坚守真定的时候,他此前被朱棣击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建文帝随即下旨,命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结果,李景隆竟然是赵括之流,南军被朱棣击得稀碎。
《明史》记录了耿炳文的结局:
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僭妄不道。炳文惧,自杀。
耿炳文被李景隆取代后,回到南京,闭门不出。永乐二年,有人告耿炳文所用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标记,这在古代属于欺君逾制罪,明朝开国大将廖永忠便因“僭用龙凤”而被赐死。因此,耿炳文见事情败露,惊惧之下自尽而亡。
耿炳文的夫人、三个儿子也被朱棣所杀,江都公主忧虑而死,耿家家破人亡。
笔者认为,耿炳文之所以在真定败给朱棣,有三点原因:
其一,耿炳文最擅长的是在熟悉的地盘上打阻击战。建文帝却让他带兵平叛,这相当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后来耿炳文的防守让朱棣无懈可击,便证明了建文帝的错误。
其二,耿炳文年逾六旬,不似当年之勇,再加上户部、兵部给的支持远没有圣旨上那么光鲜,导致南军的真实战力和承担的责任不匹配。
其三,朱棣以逸待劳,并且提前渗透细作,获得了情报上的主动权。
在耿炳文战败之后,他虽然损失了近3万兵马,但最终靠顽强的防守,未能让朱棣前进一步。作为三军主帅,耿炳文虽然没有完成平叛任务,但还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为将者,当进可攻退可守。耿炳文不擅长进攻,本就有一个短处。可建文帝用人不当,把盾当矛来用,活活将朱元璋留下的防守悍将用废,实为可叹!
五、云南耿公碑,谜团惑百年耿炳文虽然死了,但他的故事远没有结束。本文开篇提到,清朝道光年间,云南曾挖出一块《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这篇碑文的主角乃是耿炳文的幼子耿琦。
这里,需要说一下耿炳文的家庭。根据《明史》记载,耿炳文的妻子陈氏,育有三子,分别叫耿璿、耿瓛、耿瑄。另外,耿炳文还有一个妹妹耿氏,嫁给了西平侯沐英,也就是沐英之子沐晟之母。换句话说,耿炳文是沐晟的亲舅舅。
沐晟在《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中写道:
三十二年,侯年已六十有五,援真定,殁于阵。上更痛甚,亲制文遣命中官谕祭……耿郎为我远来,汝厚遇之,俾其得所,以慰我心。
这段话的意思是,耿炳文65岁那年在真定就战死了,建文帝当时非常心痛,亲自写悼词让官员祭奠……如今,耿琦不远千里投奔于我,我尽我所能地厚待他,也算无愧于心了。
按照墓碑的意思,耿炳文并不是死于永乐二年,而是在建文元年真定之战中就战死了。他死后,他的儿子耿琦远赴云南投奔表兄沐晟。沐晟不仅收留了他,还很厚待他,毕竟耿琦是耿家唯一的骨血。
这里笔者需要补充说明一下,沐家家主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自洪武年间驻守云南,一直是朝廷在西南的柱石。就算是朱棣登基,也不敢轻易得罪沐家,因此沐家能成为耿家遗孤的保护伞。
问题来了,《明史》和《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中对耿炳文死亡的描述差别巨大,到底哪个是真的呢?
笔者认为,墓碑的描述更加合理。理由有四点:
第一,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后曾对建文旧臣展开一次大清洗,包括方孝孺、齐泰、黄子澄、景清等40余人全部被杀,被株连这多达上万人,南京城一时间血流成河,史称“壬午殉难”。若按照《明史》的说法,耿炳文死于永乐二年(1404你啊你),那么,耿炳文作为建文帝的姻亲,曾经是建文帝依仗的柱石,他是怎么躲过“壬午殉难”的呢?
第二,从耿君用到耿炳文,再到耿璇,耿家三代人对朱明王朝忠心耿耿,《明史》中说耿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这么明显的悖逆之事,会出现在耿炳文身上?
第三,也是最值得质疑的地方,根据1994年南京出土的《长兴侯夫人陈氏墓志铭》,说耿炳文的妻子陈氏去世时间是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三日。而攻入南京的时间是六月十三日。也就是说,朱棣入主南京后的第十天,耿夫人就死了。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棣攻入南京的几天后,曾列出一份清算名单。耿夫人之死,很可能是因为耿家也出现在这份名单上了,她要么是惊惧而死,要么就是直接被执行了。
第四,根据《明史纪事本末·壬午殉难》中记载:
时驸马都尉耿璿,炳文子也,尚孝康帝长公主,与弟都督瓛俱论死。
也就是说,在朱棣入主南京的时候,耿炳文的长子耿璿、次子耿瓛被朱棣处死。
那么,朱棣把耿炳文的儿子都被杀了,会单独饶了耿炳文,等到永乐二年再找他的麻烦吗?
综四点,《明史》中,不管是耿炳文的死因,还是死亡时间,都极不合理。反观《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中记载,耿炳文在真定战死,更加合乎情理。
当时的情形可能是这样:朱棣入主南京后,对耿家进行清算,耿夫人和耿璿、耿瓛被杀,耿炳文最小的儿子耿琦(未被史书记载)跑到云南投奔舅家,得到表哥沐晟的保护,隐姓埋名度过余生。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耿琦就是耿炳文的第三子耿瑄,他跑到云南后改名耿琦,因为《明史纪事本末》中只提到耿炳文的长子、次子被杀,三子不见踪迹。
而这个墓碑,就是耿琦去世后,沐晟为其铭刻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帝范·审官第四》中说:良匠无弃材,明君无弃士。
意思是,对于一个好的工匠来说,没有被废弃的材料。对于一位圣命的君主来说,最重要的是知人善用。
耿家三代人效忠明朝,耿炳文从跟随父亲耿君用投奔朱元璋,到建文元年战败,为朱家效力长达48年,耿炳文的悲惨结局,多半归咎于建文帝的用人不当。
其实,不管耿炳文是战死,还是自杀,他都是明朝叔侄内耗的牺牲品。这是耿炳文的悲剧,更是封建时代上层内斗的悲剧。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