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郭是什么意思今义 孰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4-24 12:34:09作者:孤独是毒来源:用户分享

郭是什么意思今义 孰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文字-“郭”-(百家姓)

郭 读音 ɡuō部首阝 笔画数 10 五笔 YBBH 参考:廓 椁 墎郭(guō-名词)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⑴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the outer wall of a city]

郭,外城也。——《说文》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公孙丑下》门闭,因逾郭而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郭围(外城边沿);郭术(城墙和道路);郭郛(外城)

⑵ 泛指城市 [city]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郭邑(城邑);郭外(城外)

⑶ 通“廓”。外部,外周 [outer frame or sheath]

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后汉书·董卓传》轮郭(轮廓。物体的外周、边框)

⑷ 春秋国名 [Guo state]

在今山东省北部。

⑸ 皮 [skin]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津液使外皮充实、润泽)

⑹ 通“椁”(guǒ)。

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outer coffin]

病甚,临卒,将无棺郭。——汉《楚相孙叔敖碑》

⑺ 姓。(见下)

郭申(后汉郭太、申屠蟠的并称);

郭汾阳(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世称郭汾阳)

郭(guō-动词)

⑴ 扩张;扩大 [expand]。如:郭胸(扩胸)

⑵ 通“廓”(kuò)

⑶ 开拓 [open up]

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风俗通义·鼓》

⑷ 空 [empety]

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灵枢·胀论》郭-guō

⑴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⑵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⑶ 姓。第一个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商时期郭支与郭崇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夏王朝时期有大夫郭支,夏末商初有大夫郭崇(非后唐时期的应州骑军都校郭崇),此二人皆为郭氏之始。

在古书中记载:“禹乘二龙,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驭手郭哀。”

郭支与郭哀是中国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郭氏人。因此,中国上古历史上建阳城(今河南登封)等古郭国的夏王朝人郭支与郭哀,都被后人认为是郭氏人的始祖。

郭氏一族显然早有两支,早在中国数千多年以前的夏、商王朝就有了。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弟姬虢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初大封建”时,周武王姬发封二叔姬仲于西虢(今陕西宝鸡),三叔姬叔于东虢(今河南荥阳)。

西周王朝灭亡后,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新邑(洛邑,今河南洛阳),西虢部分族人随之东迁,迁至上阳者称南虢(今河南陕县),亦称成虢,而迁至下阳者称北虢(今山西平陆),其宗庙社稷在下阳。

到周平王执政的东周初期,东虢国于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被郑武公姬滑突所灭,在其地建立了著名的郑国,都城设在今河南省新郑市。事至如此,周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

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国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芈旅(熊侣)时起就不断发动对周王朝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姬姓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姬序封于阳曲(今山西太原定襄)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

北虢国于周惠王姬阆十九年(晋献公姬诡诸十九年,公元前658年)、南虢国则于周惠王二十二年(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分别被晋献公所灭。晋献公灭二虢后,北迁其民,筑虢城、虞城以居之。虢城故址在今山西省孝义市北五公里处的大虢城村,虞城在今山西汾阳县南九公里虞城村,虢、虞二城古属汾阳之地。

西虢在东迁时,还有虢国的一个支族留居在原地(今陕西宝鸡),史称小虢,后被秦国所灭。

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这些虢国的王族子孙和一些国民子孙后来均以谐音字“郭”为姓氏,称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城池的外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上的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围、池是也。”

郭,亦称廓,字义为古代主城池的外城部分,住民即因住在城池外郭而以为姓氏,称郭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郭氏人数众多,主要是平民百姓和驻守城郭军队的兵卒,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因这类以城池居地而成为姓氏者有许多,例如池氏、城氏、围氏、东门氏、南门氏、北门氏、西门氏、南郭氏、东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世代沿传。

第四个渊源

源于冒姓或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历史商有引各种原因改为郭氏者,例如后梁中有大臣郭戌纳,本姓成,后冒姓郭氏。再有后周的太祖皇帝郭威本常氏之子,幼随母改嫁到郭家,故改姓郭氏。

第五个渊源

源于突厥族,出自后晋时期突厥将领郭金海,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在五代时期,后晋中有一著名将领郭金海,本为突厥族人的后裔。

郭金海在少年时期于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弟弟李克柔的养子、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家为家奴,常跟从李嗣昭征伐各地,攻城破寨立功无数,因此被李嗣昭赐汉姓为郭氏。

这位郭金海十分好饮酒,喝醉了就胡乱不法,在率军自潞州过山东时,甚至还乘酒劲伪装成强盗,冲入邢洺界(今河北邢台洺州镇)去抢劫一番,惹得地方怨声载道。李嗣昭虽知其不法,但因喜爱其骁勇善战,每次都宽容之,呵斥一顿了事。

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郭金海累官至至昭义节度使亲骑指挥使。

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郭金海升迁为本道马军都指挥使。后唐天成初年(公元926年),郭金海入为捧圣指挥使。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郭金海又改任护圣都虞候。

到了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郭金海从王师讨伐范延光于魏州,因功升迁本军都指挥使,领黄州刺史(今湖北黄冈黄州区)。后晋高祖幸邺(今河北临漳)之时,特别宣召郭金海领部兵巡检东京。同年农历11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谋犯阙(今山东汶上),郭金海当时为襄州道行营先锋都指挥使,他与李建崇等同于唐州湖阳遭遇安从的先锋军万余人,郭金海胆子大到仅以一旅之众(当时为两千五百人)即突击安从的一万多精锐先锋部队,并大败之,策勋授检校太保、商州刺史(今陕西商州),俄移庆州(今甘肃庆城)。秩满归阙,途中染病而逝,终年六十一岁。

在郭金海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获赐之汉姓为姓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称郭氏至今。

第六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郭尔罗斯氏,亦称郭洛罗斯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豁罗剌思氏的后裔,以部为氏,世居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蒙古喀尔喀部的分支内扎萨克部中也有此姓,满语为Gorlos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郭氏、高氏。

⑵.蒙古族郭尔罗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l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第七个渊源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郭氏,早期见于元朝时期福建的泉州和惠安等地。

据1967年在泉州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的“惠(惠安县)白奇(白奇乡)晋(晋江县)坡庭(法石乡内)郭氏世祖坟茔”中的波斯文所记,该墓的主人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即郭氏先祖郭广德。今福建泉州和惠安白奇乡万余名回族和迁居在各地的郭氏回族,多为郭广德之子郭子洪、郭仲远的后裔。

郭氏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河南等地。

第八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郭珲氏,亦称古勒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满语为Gohun Hala,汉义“钩子”,世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佳氏,满语为Gogiya Hala,世居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盖州(今辽宁盖州)、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勒本氏,亦称郭尔本氏,满语为Golbon Hala,汉义“衣架”,世居黑龙江郭洛果多(今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啰啰氏,满语为Gorolo Hala,亦称郭尔罗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以地为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俄国学者史禄国考察认为,这个姓是满语“钩”、“躬身”或“放纵”的意思。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高氏、国氏等。

满族郭齐里氏,亦称柯齐礼氏、科奇哩氏,满语为Keciri Hala,世居瓦尔喀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萨哈连氏,满语为Sahalian Hala,汉义“黑色”,世居辽宁省新宾一带,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郭氏、李氏等。

满族托勒佳氏,满语为Tolgiya Hala,世居齐齐哈尔,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陶氏等。

2.据史籍《八旗通志》记载:

满族郭武尔氏,满语为Gour Hala,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流域,所冠汉姓为郭氏、武氏等。

第九个渊源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⑴.达斡尔族郭贝尔氏,亦称郭布尔氏,郭博勒氏,以地为氏,属于达斡尔族著姓之一,世居郭博勒阿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bei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郭氏。

⑵.达斡尔族阿噜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 Hala。请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鄂氏等。

第十个渊源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锡伯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高氏、葛氏等。

⑵.锡伯族郭尔佳氏,亦称郭罗佳氏、固尔佳氏,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今辽宁铁岭三岔子南部)、嫩河(今黑龙江讷河)、长白山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顾氏、高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

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

朝鲜族郭氏,出自宋朝时期的郭祥,在宋仁宗赵祯天圣二年(高丽玄宗执政时期,公元1024年),避辽、宋两国之战乱迁居朝鲜半岛清州郡定居,即今韩国忠清北道的清州市,此后在韩国繁衍出另一支郭氏族人,称清州本贯郭氏。

另外,还有一宋朝时期的郭镜,他在宋真宗赵恒宣和四~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六年(高丽仁宗王楷执政时期,公元1122~1146年在位),避金、宋两国之战乱迁居到朝鲜半岛玄风郡,即今朝鲜密阳市玄风县,此后在朝鲜繁衍出一支郭氏族人,称玄风本贯郭氏。

文字-“郭”-(百家姓)

郭 读音 ɡuō部首阝 笔画数 10 五笔 YBBH 参考:廓 椁 墎郭(guō-名词)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⑴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the outer wall of a city]

郭,外城也。——《说文》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公孙丑下》门闭,因逾郭而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郭围(外城边沿);郭术(城墙和道路);郭郛(外城)

⑵ 泛指城市 [city]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郭邑(城邑);郭外(城外)

⑶ 通“廓”。外部,外周 [outer frame or sheath]

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后汉书·董卓传》轮郭(轮廓。物体的外周、边框)

⑷ 春秋国名 [Guo state]

在今山东省北部。

⑸ 皮 [skin]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津液使外皮充实、润泽)

⑹ 通“椁”(guǒ)。

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outer coffin]

病甚,临卒,将无棺郭。——汉《楚相孙叔敖碑》

⑺ 姓。(见下)

郭申(后汉郭太、申屠蟠的并称);

郭汾阳(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世称郭汾阳)

郭(guō-动词)

⑴ 扩张;扩大 [expand]。如:郭胸(扩胸)

⑵ 通“廓”(kuò)

⑶ 开拓 [open up]

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风俗通义·鼓》

⑷ 空 [empety]

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灵枢·胀论》郭-guō

⑴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⑵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⑶ 姓。第一个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商时期郭支与郭崇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夏王朝时期有大夫郭支,夏末商初有大夫郭崇(非后唐时期的应州骑军都校郭崇),此二人皆为郭氏之始。

在古书中记载:“禹乘二龙,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驭手郭哀。”

郭支与郭哀是中国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郭氏人。因此,中国上古历史上建阳城(今河南登封)等古郭国的夏王朝人郭支与郭哀,都被后人认为是郭氏人的始祖。

郭氏一族显然早有两支,早在中国数千多年以前的夏、商王朝就有了。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弟姬虢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初大封建”时,周武王姬发封二叔姬仲于西虢(今陕西宝鸡),三叔姬叔于东虢(今河南荥阳)。

西周王朝灭亡后,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新邑(洛邑,今河南洛阳),西虢部分族人随之东迁,迁至上阳者称南虢(今河南陕县),亦称成虢,而迁至下阳者称北虢(今山西平陆),其宗庙社稷在下阳。

到周平王执政的东周初期,东虢国于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被郑武公姬滑突所灭,在其地建立了著名的郑国,都城设在今河南省新郑市。事至如此,周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

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国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芈旅(熊侣)时起就不断发动对周王朝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姬姓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姬序封于阳曲(今山西太原定襄)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

北虢国于周惠王姬阆十九年(晋献公姬诡诸十九年,公元前658年)、南虢国则于周惠王二十二年(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分别被晋献公所灭。晋献公灭二虢后,北迁其民,筑虢城、虞城以居之。虢城故址在今山西省孝义市北五公里处的大虢城村,虞城在今山西汾阳县南九公里虞城村,虢、虞二城古属汾阳之地。

西虢在东迁时,还有虢国的一个支族留居在原地(今陕西宝鸡),史称小虢,后被秦国所灭。

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这些虢国的王族子孙和一些国民子孙后来均以谐音字“郭”为姓氏,称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城池的外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上的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围、池是也。”

郭,亦称廓,字义为古代主城池的外城部分,住民即因住在城池外郭而以为姓氏,称郭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郭氏人数众多,主要是平民百姓和驻守城郭军队的兵卒,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因这类以城池居地而成为姓氏者有许多,例如池氏、城氏、围氏、东门氏、南门氏、北门氏、西门氏、南郭氏、东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世代沿传。

第四个渊源

源于冒姓或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历史商有引各种原因改为郭氏者,例如后梁中有大臣郭戌纳,本姓成,后冒姓郭氏。再有后周的太祖皇帝郭威本常氏之子,幼随母改嫁到郭家,故改姓郭氏。

第五个渊源

源于突厥族,出自后晋时期突厥将领郭金海,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在五代时期,后晋中有一著名将领郭金海,本为突厥族人的后裔。

郭金海在少年时期于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弟弟李克柔的养子、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家为家奴,常跟从李嗣昭征伐各地,攻城破寨立功无数,因此被李嗣昭赐汉姓为郭氏。

这位郭金海十分好饮酒,喝醉了就胡乱不法,在率军自潞州过山东时,甚至还乘酒劲伪装成强盗,冲入邢洺界(今河北邢台洺州镇)去抢劫一番,惹得地方怨声载道。李嗣昭虽知其不法,但因喜爱其骁勇善战,每次都宽容之,呵斥一顿了事。

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郭金海累官至至昭义节度使亲骑指挥使。

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郭金海升迁为本道马军都指挥使。后唐天成初年(公元926年),郭金海入为捧圣指挥使。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郭金海又改任护圣都虞候。

到了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郭金海从王师讨伐范延光于魏州,因功升迁本军都指挥使,领黄州刺史(今湖北黄冈黄州区)。后晋高祖幸邺(今河北临漳)之时,特别宣召郭金海领部兵巡检东京。同年农历11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谋犯阙(今山东汶上),郭金海当时为襄州道行营先锋都指挥使,他与李建崇等同于唐州湖阳遭遇安从的先锋军万余人,郭金海胆子大到仅以一旅之众(当时为两千五百人)即突击安从的一万多精锐先锋部队,并大败之,策勋授检校太保、商州刺史(今陕西商州),俄移庆州(今甘肃庆城)。秩满归阙,途中染病而逝,终年六十一岁。

在郭金海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获赐之汉姓为姓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称郭氏至今。

第六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郭尔罗斯氏,亦称郭洛罗斯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豁罗剌思氏的后裔,以部为氏,世居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蒙古喀尔喀部的分支内扎萨克部中也有此姓,满语为Gorlos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郭氏、高氏。

⑵.蒙古族郭尔罗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l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第七个渊源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郭氏,早期见于元朝时期福建的泉州和惠安等地。

据1967年在泉州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的“惠(惠安县)白奇(白奇乡)晋(晋江县)坡庭(法石乡内)郭氏世祖坟茔”中的波斯文所记,该墓的主人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即郭氏先祖郭广德。今福建泉州和惠安白奇乡万余名回族和迁居在各地的郭氏回族,多为郭广德之子郭子洪、郭仲远的后裔。

郭氏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河南等地。

第八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郭珲氏,亦称古勒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满语为Gohun Hala,汉义“钩子”,世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佳氏,满语为Gogiya Hala,世居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盖州(今辽宁盖州)、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勒本氏,亦称郭尔本氏,满语为Golbon Hala,汉义“衣架”,世居黑龙江郭洛果多(今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啰啰氏,满语为Gorolo Hala,亦称郭尔罗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以地为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俄国学者史禄国考察认为,这个姓是满语“钩”、“躬身”或“放纵”的意思。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高氏、国氏等。

满族郭齐里氏,亦称柯齐礼氏、科奇哩氏,满语为Keciri Hala,世居瓦尔喀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萨哈连氏,满语为Sahalian Hala,汉义“黑色”,世居辽宁省新宾一带,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郭氏、李氏等。

满族托勒佳氏,满语为Tolgiya Hala,世居齐齐哈尔,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陶氏等。

2.据史籍《八旗通志》记载:

满族郭武尔氏,满语为Gour Hala,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流域,所冠汉姓为郭氏、武氏等。

第九个渊源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⑴.达斡尔族郭贝尔氏,亦称郭布尔氏,郭博勒氏,以地为氏,属于达斡尔族著姓之一,世居郭博勒阿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bei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郭氏。

⑵.达斡尔族阿噜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 Hala。请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鄂氏等。

第十个渊源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锡伯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高氏、葛氏等。

⑵.锡伯族郭尔佳氏,亦称郭罗佳氏、固尔佳氏,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今辽宁铁岭三岔子南部)、嫩河(今黑龙江讷河)、长白山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顾氏、高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

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

朝鲜族郭氏,出自宋朝时期的郭祥,在宋仁宗赵祯天圣二年(高丽玄宗执政时期,公元1024年),避辽、宋两国之战乱迁居朝鲜半岛清州郡定居,即今韩国忠清北道的清州市,此后在韩国繁衍出另一支郭氏族人,称清州本贯郭氏。

另外,还有一宋朝时期的郭镜,他在宋真宗赵恒宣和四~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六年(高丽仁宗王楷执政时期,公元1122~1146年在位),避金、宋两国之战乱迁居到朝鲜半岛玄风郡,即今朝鲜密阳市玄风县,此后在朝鲜繁衍出一支郭氏族人,称玄风本贯郭氏。

古汉语中的“孰”字义项详解,从成语和例句轻松掌握

92.孰

(1)同“熟”

【成语】

五谷时孰

【例句】

宰夫胹熊蹯不孰。(《左传·宣公二年》)

(2)仔细

【例句】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用于比较,哪(一个),哪(一样)

【成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

孰优孰劣

【例句】

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③与其杀是人也,宁可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国语·越语》)

(4)疑问代词,何,谁,什么,怎么

【成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孰是孰非

【例句】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②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注】

1.孰与:与 ……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

2.孰如:哪如,哪里比得上

①为两郎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

②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语义提示】

“孰”的本义是“熟”,后借做“谁”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仔细”的意义。

【思维导图】

郭的古义和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