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齐捷 简历 齐捷书法价格

发布时间:2024-04-22 23:19:51作者:心软是病来源:网友分享

齐捷 简历 齐捷书法价格

本文目录一览:

新时代艺坛大师齐捷书法作品展

齐捷,字芳捷,男,汉族,1948年9月生。西安市临潼区人。书画艺术资格为一级书法师(家)、一级美术师(家)。

受前辈影响,自幼酷爱书画,1962年起师从民间画师王骊山学艺。1976年后受当地书画名师李凌、张培英、凌世广的亲力指导。2006—2009年参加西安市书法家研修班学习。在长期的书画活动中,临习碑帖60多个版本。曾先后加入中国民俗书画院,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等组织进行书画活动。

作品肖像画、油画、宣传画1966年始走向社会。国画、书法作品先后参加市、省、全国、国际展览。其中2012—2013年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展、国际展获授金奖20余次,其他奖项数次,获授荣誉称号30多个。作品入编《文化强国》、《一代翘楚》、《中国翰墨传承巨匠》、《中国书法大家》、《中国书画领军人物》、《一带一路书法问卷》、《中国传承大师》、《一代书画大家》、《中国书法档案》、《德艺双馨书画名家》、《中国首席艺术大师》、《魅力中国时代楷模》等70多个书籍及刊物,相关网站也给予了报道。

17岁担任师政委,22岁任纵队司令,他的一生有太多传奇……

今天是2019年8月12日

一位开国上将逝世34周年的日子

他17岁担任师政委

22岁任纵队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屡建奇功

开辟辽东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后

他抱病创作的《长征组歌》

在军内外广为传唱

……

革命一生、战斗一生

他就是开国上将萧华将军

今天

我们一起重温

他的传奇故事

“娃娃司令”破解“冀鲁联防”

1916年1月21日,萧华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一个贫苦工人家庭。从小受到革命氛围和进步思想熏陶的他,心怀少年壮志和报国之心,年仅17 岁就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

1938年,22岁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萧华率部从晋西出发,进入了冀鲁边抗日游击区的中心乐陵。

在萧华的领导下,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乐陵、宁津、庆云三县就成为八路军巩固的根据地,周围大片区域成为了八路军的游击区。

这些在日寇魔爪下沦陷的土地又回到了人民手中,开始恢复生机。年轻有为的“娃娃司令”萧华在冀鲁边区声名远播。

萧华(资料图)

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消极抗日。此时,他与国民政府河北省主席鹿钟麟正策划组织“冀鲁联防”, 试图以软硬兼施、南北夹击的方式 ,把八路军赶出冀鲁边区。

沈鸿烈写信给乐陵县县长牟宜之,要他使用一切手段使萧华的挺进纵队无法存身。但沈鸿烈没想到的是,牟宜之早已与萧华成了莫逆之交。

为了争取沈鸿烈共同抗日,萧华亲赴惠民县城,与沈鸿烈谈判。听说萧华不过 22 岁,沈鸿烈不屑一顾,将萧华安置在旅馆,避而不见。

萧华便起草了一份《告惠民各界的慰问信》,油印出来到街头散发。这份慰问信写得有、有文采,阐述了八路军的抗日主张,读起来令人酣畅淋漓。一时间,惠民城里街谈巷议,八路军的“娃娃司令”如何深明大义、有才有为。

沈鸿烈弄巧成拙,迫不得已接见了萧华。萧华思维缜密,出口成章。沈鸿烈听不进萧华所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萧华的胆略和才华又一次深深打动了牟宜之,他要和萧华一起抗日救国。

不久后,沈鸿烈来到乐陵“洽谈政事”,萧华再一次提到抗日统一战线,沈鸿烈不仅反驳了萧华的话,还口气强硬地说:“你们应该尽快撤出山东,否则你们不但夺了我的地盘,还夺了我的部下。”

牟宜之(资料图)

牟宜之突然被沈鸿烈的士兵挟持带走,汽车开到乐陵南关,被群众团团围住。挽留抗日的牟县长的口号响彻城内外,沈鸿烈只好放了牟宜之。随后,牟宜之加入了中国,坚定地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与萧华斗法,沈鸿烈一败惠民,再败乐陵。得到日军即将扫荡鲁西北的消息后,沈鸿烈匆忙逃离,再也无力顾及萧华和挺进纵队。

萧华另一手就是“打鹿”。与沈鸿烈不同,国民政府河北省主席鹿钟麟企图用武力征服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将萧华赶出冀鲁边。

鹿钟麟收买民团头子孙仲文,让他替自己消灭萧华的挺进纵队。孙仲文调集手下人马,开始了企图占领盐山县冀鲁边根据地的行动。他扣押我党的往来人员、活埋抗日干部、打死我军的哨兵……

萧华下令杨靖远率部攻打孙仲文的老巢,但杨靖远不幸壮烈牺牲。孙仲文将杨靖远的头割下来,挂在城楼上。

萧华悲愤交加,立即派时任锄奸部部长的周贯五率部连夜开赴盐山县大赵村,转眼间就攻破孙仲文的老巢,孙仲文的大半人马投降,少数负隅顽抗的被消灭。

沈鸿烈与鹿钟麟的“冀鲁联防”计划彻底泡汤。

东北战场,他屡屡开创先例

1945年12月,萧华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2月28日,起草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

当时,东北匪患猖獗,在大规模向东北运兵的同时,大批地收编土匪,并且委以军的番号。他们到处攻城夺地,掳掠,无恶不作。

萧华率部首先在安东打响了剿匪战斗,而后长途奔徙进剿临江、抚顺的匪徒,进而挥师岫岩。历时两个多月,萧华指挥部队歼灭了土匪2万多人,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

萧华(资料图)

1946年3月,军占领沈阳之后,集两路重兵同时向本溪进攻,萧华和刚刚上任的辽东军区司令员程世才坚守本溪。后来,四平战事告急,程世才率领部分兵力参加四平保卫作战。

而此时,杜聿明却将矛头对准了本溪。他亲自指挥,集中5个师5万兵力,并调用飞机助战,分3路进攻本溪。面对强敌,萧华率部浴血迎战。

本溪保卫战历时33天,共毙、伤、俘军4700余人,牵制两个军兵力于南满地区,迫使军在本溪、四平两个战场作战,分散兵力,减弱了对四平进攻的力量。

为保存我军有生力量,萧华率部撤出本溪。他发现军在沈阳至营口一线的主要城市,兵力比较薄弱。萧华请战向鞍山进攻,以便钳制敌人,配合北满作战。

萧华(资料图)

经过两昼夜激战,我军收复鞍山。紧接着,萧华又挥师把海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在的指挥下展开政治攻势。而此时,也在号令他的部下速解海城之围。

杜聿明预料新1军军长孙立人可能不会痛痛快快地执行救援任务,便径直去见。到了次日,突然又召见杜聿明,说已允许孙部休息三天,要杜聿明令184师死守待援。

这让184师师长潘朔端十分恼火。这个时候,萧华又选了30多名投诚的兵,带着宣传品进入海城,宣传东北联军的宽大政策,晓以利害。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面前,潘朔端宣布起义,震撼了整个军队。

萧华指挥的鞍海战役,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法,开创了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战场上军起义的先例,为尔后争取军起义投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不久后,陈诚成了东北行辕主任。他调集8个师计10万兵力,挥师南满。萧华诱敌深入,在将号称“千里驹”的军第25师引诱至预设战场新开岭之后,萧华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将其歼灭,俘虏了师长李正谊以下8000多人,创造了东北联军一次作战歼灭一个整师的先例。

他创作的《长征组歌》,成为传唱经典

1955年,萧华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4年10月,是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30周年。萧华是万里长征的参加者。他深感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把它写出来。1964年4月,萧华因病到杭州疗养,他每天坚持读书练字,笔耕不辍。

经过反复考虑、比较,他认为诗歌这种形式,可以用丰富的思想感情,凝练而有韵律的语言,集中、概括、形象地表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为了准确全面地了解红军长征历程,萧华找来大量资料,经过仔细甄选,最后选取了12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开始了写作。他常常陷入忘我的境界,书房的灯光亮到深夜。

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创作热情,萧华以抱病之躯,废寝忘食,倾情创作了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总题的《长征组诗》。

萧华(资料图)

1965年7月1日,《解放军报》全文发表了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解放军文艺》7月刊也予以登载。

1964年12月,战友歌舞团从萧华的12首长征诗词中选出10首进行谱曲,分别是:《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共10个战斗生活画面。

借用了江西采茶调、苗家山歌、湖南花鼓、云南花灯以及陕北秧歌等艺术表现形式,经过谱曲,《长征组诗》变成了《长征组歌》。

1965年5月初,经过修改的《长征组歌》正式排练。据歌唱家耿莲凤回忆: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排练,7月18日,萧华审看《长征组歌》。第一首歌《告别》刚结束,他就泣不成声,台下观看的老红军哭成一片,演出只好暂停。

1965年8月1日建军节,《长征组歌》在北京正式演出。随后在全国各地公演,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和支持《长征组歌》的创演工作,大家称他为《长征组歌》的总导演。他曾先后10多次观看、审听和指导《长征组歌》的创作和排练,并安排战友歌舞团随他一起到国外出访。

他曾这样评价萧华和他的组诗:“只有经过了长征的人才会写出《长征组歌》;只有有的人才会写出《长征组歌》。你为党和人民做了件好事,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好事,我感谢你。”

1975年,周总理病重期间,特意让秘书向原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索要《长征组歌》录音带。他是听着《长征组歌》的战斗旋律,抵抗病魔,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长征组歌》演唱不衰,深受海内外同胞的欢迎,激励鼓舞了几代人,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1985年8月12日,萧华因病去世,走完了一生。

萧华将军逝世34周年

缅怀!致敬!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微信;资料参考:纪录片《萧华》、解放军报、中网、人民日报、新华网、中视网、《<长征组歌>是怎样炼成的——诗人萧华和<长征组歌>背后的故事》等)

中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小骆驼

编辑:胡恬

编审:任旭

投稿邮箱:zgjw_81@126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微信

20岁大学生双手反复抽搐,竟是得了这种罕见病……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讲述罕见病患者和医护人员相互信任,共同去寻找希望、寻找自我的故事。因为我们知道,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的发病率,对每一个患者每一个家庭就是百分之一百。

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重视、诊疗技术水平和用药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罕见病患者得到救治、帮助。

今年2月底至3月,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持续推出罕见病系列报道,讲述每一个百分百的生命故事。

大二学生小刘本该享受着忙碌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但因为低血钙症和双手反复抽搐,严重影响了日常学习和生活。家人带着他跑了省内外多家医院,但始终没能明确病因。

2023年2月,小刘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祝捷医生的门诊就诊。根据小刘的症状,祝捷立即为小刘完善了相关检查,经过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小刘最终被确诊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 PHP)。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内分泌疾病,在症状表现上类似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但其本质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的异常所致,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三到四。祝捷介绍,甲状旁腺激素对于维持正常血钙水平至关重要,而PHP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受体异常,使甲状旁腺激素无常发挥作用,这就会使机体出现低钙血症的症状,如肌肉抽搐、手脚麻木等。

祝捷指出,对于PHP的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表现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此外,基因检测也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但普通基因测序往往无法发现异常,需要更为专业的致病基因位点甲基化检测才可以发现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异常。

针对小刘,在内分泌科学术主任叶山东的指导下,治疗组为他安排了GNAS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在明确PHP诊断后,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药物,成功纠正了小刘的低钙血症,他的双手也不再反复抽搐。此外,治疗组还为小刘提供了相关的营养指导和生活建议,帮助他更好地管理这种罕见病,小刘的大学生活也逐渐步入了正轨。

中国科大附一院内分泌科主任王炜介绍,PHP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疾病的特效治疗方法,但及时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像小刘这样的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疗团队的帮助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在罕见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糖原累积症Ia型患者G6PC基因的新错义突变,并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收录;在国内首次报道成年期Ia型糖原累积症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家系;在Alstrom综合征、Bardet-Biedl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POEMS综合征等内分泌罕见病方面提出新见解,为多位内分泌系统罕见病患者明确了诊断和治疗方案。(方雯)

长征组歌——祝捷

长征组歌——祝捷

视频加载中...

简介

歌词: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尽。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

胜利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祝捷》节选自《长征组歌》。全片是一部反映中国工农红军在同志指导下,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大型音乐片。由《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十部分组成。

封面信息:油画《直罗镇大捷》,作者及云辉,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

商代的文明

这是一个遥远的时代,它以玄鸟做图腾,以甲骨作占卜,以青铜为礼器,它的名字虽然常常出现在史籍当中,但其真实历史却总是若隐若现以致许多学者疑窦丛生,甚至认为根本没有这个时代,直到近代,甲骨文的发现及大量考古成果才确定无疑的证明中国历史上不仅有这个朝代而且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文明,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古老文明之一,其辉煌成就不仅为世界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更给中华文明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它就是开端于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   

这完全是一次意外的发现,1899年晚清翰林院编修经史学家王懿荣染痢疾,医生为他开了一张处方,上面有一味中药被称为龙骨,在当时龙骨只是一种不值钱的药材,它们是古老的龟甲或兽骨,出现在药店里从未被学者们关注。然而,当王懿荣按照药方将龙骨购回家后突然发现龙骨上刻着一种从未见过的古文字,似乎比篆文还要古老,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迅速将药店中刻有文字的龙骨全部购买回来,同时在京师广泛收购,在不长的时间内竟收购了1500多片。经研究,王懿荣鉴定龙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这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的开始,王懿荣因此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商代文明这一消失已久的文明逐步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史以来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然而它的发现之旅却充满曲折,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他的甲骨文研究也因此结束,这个几千年前的王朝似乎又要蒙起她那神秘的面纱,幸好王懿荣的好友刘鹗同样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他收藏了王懿荣留下的甲骨并继续收购和研究甲骨文,三年后出版了《铁云藏龟》,其著作记录了有字甲骨1058片,这是老释甲骨文的第一部书,非常有力的推动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研究,这件事也惊动了国外学者,据曾在安阳任长老会牧师收藏甲骨多达五万片加拿大人明义士讲就在《铁云藏龟》出版后的第二年外国学者已经开始收集甲骨了,首先是几个欧美牧师他们将收购的甲骨卖给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和匹兹保的卡内基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等处,继而日本、美国、英国与中国国内掀起了大规模搜集和研究甲骨文的热潮,当时刻字的龙骨迅速成为古玩市场的新宠被高价收购,商人们为了牟利有意隐藏了采集地,因此大家并不知道这些甲骨源自于哪里。

小屯村是河南安阳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在过去这里很多人家都藏有大量的甲骨,直到现在一些人的手中都可能存有甲骨,而如果没有发现这一现象甲骨文及商代文明的研究将无法取得多大的成效。1928年10月,这个小村落热闹了起来,受中央研究院历史言语所派遣被誉为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来到了小屯村,在他的带领下安阳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在此之前,同被称为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曾经过不断调查、四处访问以及细心的研究,于1908年最终确定了龙骨在确切出土地,它就是殷墟,晚商都城所在地,位于河南安阳西北五里左右的小屯村周围,当时市面上出售的龙骨无一不是来自这里。殷墟被确定为甲骨文的出土地,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罗振玉派人在此大举搜购,数年之间,出土甲骨数量达到数万,罗振玉一度认为殷墟甲骨已经被收购殆尽宝藏一空,然而当董作宾怀着碰一碰的心理来到安阳后发现村里几乎每家都保存着一些写着古老文字的甲骨,当地的一位年轻向导还把他带到挖出甲骨的地方这使他感到异常兴奋,真正的商古由此诞生,董作宾带领着考古队在安阳进行的第一次发掘,出土了854片有字甲骨以及其他古文物,这样的成果顿时轰动了学界,也使是安阳真正成为研究商代文明最重要的所在,此后更大规模的考古活动在安阳进行,自1928年至1937年在殷墟先后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工作,合计所得甲骨24918片以及大量铜、陶、骨、玉、石器等遗物并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宫殿和王陵遗址。众多学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考证当中,孙诒证、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王襄、郭沫若、商承祚、容庚等人成为中国研究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早期学者,多姿多彩的商代文明进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甲骨文发现之后,破解其中的文字变成了首要前提,中国汉字的造字方法基本可以分为六种,其中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中国古代对这六种造字法称为六书,这些造字的方法成为了专家学者们破解甲骨文最为有力的依据,到殷墟这个时期基本上这六种造字法基本都有了。自19世纪未首次发现有字甲骨以来,已发现甲骨十五万片以上共有4500多个单字,到目前为止已被学界认识的有1200多个,还有几百个字人们可以从其字结构了解到大致意思,学者们在甲骨文释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使通过甲骨卜辞探索商代社会及其文明历史成为可能。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终于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时代,而商代最主要的文字甲骨文正是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不仅如此,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属、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方块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的汉字,它们不仅为我们熟知使用而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

虽然甲骨文书写的内容中充满着宗教神秘色彩,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甲骨文中隐含着祭祀、田猎、农业、天象、征伐、王事等商代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且含有不少人名、称谓、地名、方国名等字、词堪称商代的百科全书,甲骨文的发现让我们在发现了商代文明的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古文字的源头,由此逐渐寻觅到中国智慧的源头。《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代已有了写在简册上的文书,可惜这些商代典册大都没能流传下来,甲骨文的发现大大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然而这些甲骨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内容都与祭祀有关。

国之在事,在祀与戎。商王朝视宗教祭祀为治国头等大事,整个商代社会充满浓郁的宗教气息,商代是一个凡事都要占卜的时代,甲骨文正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朝人占卜记事所用也叫甲骨卜辞,占卜用的卜骨多为牛的肩胛骨,占卜用的卜甲则是乌龟的背甲和腹甲,占卜前先有巫人对甲骨进行简单地整修再以专门的工具加以钻凿,占卜时烤灼甲骨背面的钻凿,在甲骨的正面会显示出不同的形状的兆纹,贞人和商王对它进行观察以定吉凶,最后把占卜的时间、卜问事项最终结果等都刻在甲骨之上。

甲骨文中有矢、弹、网等字,都是猎具的象形字,甲骨文记载当时田猎方法有车攻、犬逐、矢射、陷阱、布网、焚山等,由于渔猎技术的改进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捕获很多飞禽、走兽和鱼类,从甲骨文的内容来看,仅兽类就有象、兕虎(兕,指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兕的形状似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角。从郑州和殷墟出土的动物骨骸中又鉴定出更多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大多是捕获来的,商代的畜牧业也逐渐兴旺起来,在商代每逢祭祀都会杀掉大量的牲畜来作为祭祀品,因此商人为满足祭祀的需求要捕获和饲养大量的牲畜,这大大促进了狩猎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当时饲养的家畜牛、羊、马、犬、豕、鸡六畜俱全。

相对畜牧业,农业则是当时更重要的经济来源,在殷墟发现了3000多件石镰,成千百件的埋在一坑,并有使用过的痕迹,虽然在商代后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工具,但商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然是石器和木器,计有镰、锄、铲和耒耜(lěi sì)等。自从商朝的第十九位国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以后,农业得到了更大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其他产业,当时已有了施肥的记载,卜辞、田字的形状像棋盘状耕地,田中有阡陌沟洫,一纵一横形成若干方块田,这正是我国古代井田制的特征,商代农作物种类甚多,甲骨文记载最多的是黍,此外还有稷、麦、稻、桑、麻等,现在的主要谷物商代已经大致具备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变得成熟,成为整个中华文明得以长久发展的物质基础。

商代的先民已意识到天文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天文制定了完善的历法,商朝历法以太阴(月)记月,以太阳记年,干支记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在早期卜辞中,闰月放在年终叫做十三月,称为年终置润法,这是中国设置闰月的开始,为中国传统历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并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此时粮食有了大量的剩余,商人开始用粮食大量酿酒。中国是个造酒古国早在夏朝之前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已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酒能够缓解劳动的疲劳增加生活情趣,种种妙处使人们对酒产生了特别的钟爱,逐渐催生出谷物酿酒的技术,到了商代中国人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我们无法考证第一个发明此法的酿酒人,但我们会深深地赞叹这种酒曲酿造法竟从三千多年前一直沿用至今。在当时酒最早主要是用来祭祀的,祭祀的巫师(贞人)会服用一定量的酒来完成和神灵的沟通,再后来无论在祭祀、祝捷(意思是庆贺或欢庆成功与胜利)等重大活动中都会用到酒,商人饮酒之风盛行起来,与酒有关的文化也相应繁荣,然而酒也是双刃剑,它是人世间的佳酿可是如果过度饮用也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商王纣就是因为大搞酒池肉林导致整个王朝风气奢华、酗酒乱德,最终失去了江山。

在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具,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当时华夏大地的影响都极为深远,在距殷墟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江西吉安大州镇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器甚至更遥远的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与商代相仿的青铜器,在当时青铜器是权利的象征,这些酒具设计之巧妙做工之精美直到今日都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因为年代久远这种技艺已经失传。铜、铅、锡三元合金是商代工匠们的首创,而这种三元合金的配比已经失传。在商代青铜器铸造已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尤其到商代后期达到高峰,其高超的青铜器制造工艺让后人叹为观止。

商代的青铜器往往与权威和地位相伴,它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却很少用于农具,也很少铸造人物或动植物,这反映了国之大事,在祭与戎的思想,显示出商代统治者最重视的还是宗教、政治、军事并将他们与器物文化高度结合在一起,这些直接进献给贵族祭祀或者实用的器具,当时的匠人们如果稍有不慎将会面临杀头的危险,因此他们是用生命来完成他们的作品,这让他们铸造出来的作品无论从工艺还是造型都几乎接近完美,这也许是他们最为成功的一件作品,就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发展最高水平的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据研究,制作时必须二三百人同时投入工作才能完成这一杰作, 这些青铜器上充满着神秘气息的纹饰,表现出对神权的崇拜,商代青铜器的纹饰构图将现实中的动物神秘化和程式化,青铜纹饰中的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种种奇怪的纹样无不透露出神秘的气息,引发世人不断地探索解读,除纹饰外商代青铜器上有的还刻有文字,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到商未有十几个字乃至几十个字的铭文,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成为金文,旧称金鼎文。正是这些青铜器的出现,中国历史上辉煌的青铜文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当时,青铜器除了被铸造成礼器、兵器之外,还被用来大量铸造乐器,这其中就有打击乐器铜铃、铜铙等等,商代生产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娱乐有了更大的需求,娱乐的要求又推动了商代音乐的发展,商代的文艺非常发达,出现了专门学习音乐、舞蹈的乐人,据音乐学家研究,商代的音乐已经有了半音观念,可以奏出曲调,已有比较固定的音高等,高度发达的商代音乐是中国丰富的礼乐文化的先声。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内珍藏着一件极为珍贵的商代玉器,在当时玉器也和青铜器一样成为权贵们身份的象征,由于这件玉器太过珍贵一般不会展出,这件腰佩宽柄器玉人出土于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墓中,他双手抚膝、跪坐、面目庄重,身体、服饰及至发型一丝不苟,展现出商代高超的雕塑水平,也为我们了解商人提供了信息。

考古专家成年累月的工作,使我们得以了解更多的商代文明,在商代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的玉器,这其中既有琮、圭、壁、玦、璜等礼器,戈、矛、大刀、戚、钺(yuè)等仪仗类玉器,也有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各种物品,虽然这些玉器的品质参差不齐,但数量之大、种类之多,足以证明玉在当时贵族心目中的地位。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对玉器的使用和加工,然而只有到了商代制玉工艺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制作,真正的玉文化也由此开始形成,玉不仅以美观著称,更以湿润、细腻、坚硬、纯正等特点,代表着仁义、智慧、勇敢、坚贞等美德深受世人喜爱,在当时玉不仅被制成国之重器,象征天命、威权、等级,也被制成家庭中的把玩,与个人的喜好品行融合一起,美玉文化由此更加普及。

商代的交通包括水路、陆路两种,水上交通工具是船,陆路交通使用车,在许多商代遗址中都出土了车马坑和车马具,这种马驾的两车是商朝时期主要的陆路交通工具,在商朝的遗址中出土的玉石,有的来自新疆的和田,有的来自遥远的南方,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使商王朝与遥远的外邦建立了贸易联系。商朝先民善于经商,在郑州、安阳等商遗址中都发现了一些非本地所产的海贝、鲸鱼骨和大海龟龟板等,贝壳作为商代中晚期的货币,仅妇好墓中就出土了大约4000个,它们有的来自南海,有的来自印度洋沿岸,与此同时,商朝的先民也把另外一种物品运送到了世界各地,这种物品如此奇妙,以至于几千年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无数的人曾以拥有一件这样的器物为荣,更有许多人不远万里,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沿着商人的足迹来到中国寻找这件物品,世界以它为中国命名,它就是瓷器。商代制陶业已经成为商朝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在当时的王都和贵族城邑里都设有制陶作坊,除制作一般陶器外,能够采用高岭土烧制白陶,商人色尚白,制作的白陶如卣、盘、罍(léi)、尊等形制与青铜器相仿,花纹也如同青铜器花纹一样精美,这些晚商遗址发现的刻纹白陶系经过摄氏10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其造型秀丽,刻镂(铭刻)精美,色泽皎洁,叩之有声。

商代,距我们已经有三千年之久,然而那个时代创造的文明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与我们产生距离,无论是文字、历法、农耕、音乐还是青铜器、玉器、瓷器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甚至直到今日我们还在延用。(王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所长:我觉得商代文明要看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这种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说商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青铜礼器种类齐全、制作技艺高超,包括整个祭祀的体系的形成,包括中原王朝影响区域的扩大,工艺的发明,政治制度的成熟和发明和创造,包括他的思想、观念乃至文字的这种成熟,这些都是后来几千年中华文明很多重要的基本文化的基因是在商代形成)。可惜的是,商人酗酒成风、奢靡无度侵蚀着这个巨大的王朝根基,最终在醉人的酒香中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政治、人心涣散,终至灭亡,很多人说商朝是因酒而亡的,这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公元前1046年的一天,当周人的军队就要攻入商朝首都,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商王纣绝望地登上了祭祀星天的城南鹿台自焚身亡,商朝由此灭亡。商亡后三年,商朝贵族箕子路过商都时,看到原先辉煌的宫殿已经完全毁坏,一片荒芜,万分伤感地做了一篇《麦秀之诗》,商朝遗民听说皆为流涕。很短的时间,商代文明最为集中的都城都已成为废墟,它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殷墟,然而不幸中也有一件幸事,由于有大批的甲骨在占卜后埋于地下,这才使得商代文明在消失数千年后我们还可以重新去认知它。

如今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生何毓灵,仍在坚持着中国文人一个多世纪的梦想,破解甲骨上的文字以彻底打开那个辉煌的时代;马柏成仍在进行着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仿制工作,恢复当时的技艺已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跨越了几千年的艺术创造,如今仍在造诣深厚的工艺大师手中得以实现。收藏于中外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商代文物告诉人们,历时五百余年左右的商王朝确实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不仅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古老文明之一,为世界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更对后续的中华文明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