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测算

毕万简介(毕万)

发布时间:2024-04-20 03:57:45作者:舍我其谁来源:网友上传

毕万简介(毕万)

本文目录一览:

姓氏学者冯志亮讲千家姓之万姓——先祖毕万,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百家姓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字文》等;都被旧时列入孩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宋朝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又何止50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派生出来的。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姓氏不断变化、增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两位学者的统计,已发现的中国人姓氏(包括少数民族和元清时代蒙、满两族译改的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汉族人现在使用的姓氏约3600个,平均每个姓30万人。全国最大的五个姓是李、王、张、刘、陈,人口之和达三亿五千多万。李、王、张三大姓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

万姓是中国第九十二位姓氏,在江西、湖北、四川分布较多。当今万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总人口大约有254万。

得姓始祖芮伯万,姬姓,名万。周武王灭商建周,封卿士姬良夫于芮(今山西省芮城及陕西大荔一带),遂建芮国,其国君人称芮伯。传至春秋时出芮伯万,后因母亲芮姜不满伯万,将其驱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公元前640年,芮国被秦国所灭。亡国后,芮国王族后裔中有以先祖的字为姓氏者,称万氏,史称万氏正宗。故其后世子孙尊芮伯万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万,虫名,即蝎子。甲骨文中的万字,像一只大螯曲尾的蝎子。金文和小篆继承甲骨文,只在下面增加一有叉的木棍状,以示对蝎子要注意安全,用棍拨挑之意。蝎子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动物,尤在交尾期,更是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后人就借用为数词,百十为千,十千为万。其引申有众多之义,如万物、万象,又引申为极其之义,如万全、万无一失等。后来“万”字的本义被“虿”所替代。

万人出于对蝎子的种群繁殖力的迷信和对蝎子的毒性威力的恐惧,以蝎子为原始图腾,并以此命氏族名和族徽,万人所居住过的地方带有万字,最终形成万邑,出现万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万姓主要源起四大支:姬姓、赢姓和芈姓。第一支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是为毕国。春秋时,毕公高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了另一个姬姓魏国。传至十二世孙魏斯,于公元前403年自立为诸侯,称魏文侯。于公元前369年魏惠王与韩、赵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传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有一支魏人以先祖毕万的字为氏姬姓万氏的历史至少有2200年。

第二支源自姬姓、周武王之臣芮伯,灭商时有功,为西周初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故城在今陕西大荔县的朝邑城东南,亦处于今山西芮城西。芮们在周成上时为司徒,为西周重臣,世袭周朝卿士。春秋周桓王时,芮国国君已传到芮伯万,其子孙以其名为氏。

第三支源自嬴姓。万,春秋时赢姓菖国之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后为楚国所乔并,子孙以邑名为氏。

第四支源自芈姓万,春秋时赢姓营国之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后为楚国所吞芹,楚大夫食采于此,因氏。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外族加人万姓样体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北齐文宣帝时改夏州万俊民为万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改契丹族吐万氏族为万氏:清初满洲八旗中的万姓原本是汉人,加入八旗后,子孙成为满族,后有改为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万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两汉至唐朝,万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北方和中原。唐朝以后,万姓已经进入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以及两广地区和福建,最终聚集在长江流域,形成当代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的万姓主要分布于江西和浙江地区,万姓主力已经离开了北方。

明朝时期,万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外。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浙江,这三省万姓大约占万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安徽,这三省集中了万姓总人口的23%,江西为万姓第一大省、占万姓总人口的26.7%宋,元,明600余年,万姓人口主要向江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长江下游地区万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万姓人口约有254万,列全国第九十二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万姓人口由12万增到254万,增长了21倍多,万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余年,万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三省,大约占万姓总人口的39.1%;其次分布在江苏、河南,湖南、安徽、山东,贵州、重庆,这七省市集中了万姓总人口的38.2%江西为当代万姓第一大省,占万姓总人口的15.8%全国的万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在600余年间,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地区向中原,华北出现强劲的回迁。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万姓的郡望主要有河南、扶风等。万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者外,还有以濕西为堂号“濕西”堂号出自明末万寿祺。万寿祺,万历进士,明灭以后,誓不降清,穿着儒十服装,戴着和尚帽子,来往于吴楚之间,世称万道人。因其书房叫“濕西堂”,其后人遂以此为宗祠堂号。

2、宗祠楹联

功高槐里;节镇巴丘。

孟门高第;成孝名乡。

忠实二字:经史一家。

功高槐里;孝著成乡。

孟门秉训以来,文教振兴,岂仅名传列国;槐里受封以后,武功赫濯,允宜像绘云台。

3、族规家训

万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

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

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

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

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

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

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

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万姓族谱97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万姓历代名人91名,占总名人数的0.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九十五位。万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2%,并列排在第九十一位;万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9%,排在第九十一位;万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并列排在第九十一位。

历史上万姓的主要人物

战国孟子弟子万章:东汉槐里侯万修;西晋长沙太守万嗣;北朝北魏大将万安国,北周郢州刺史万通:隋朝音乐家万宝常;明清之际学者万泰:清朝经学家万斯大,史学家兼古地理学家万斯同,文学家兼戏曲作家万树,书画家万寿祺。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发源地)万姓发源地——魏国

姬姓万氏和毕姓万氏都出于魏城,今仍在芮城县以北,残破的古城墙在一片荒芜中,缅怀着曾经拥有的辉煌。

游线二:浙江省宁波市(万泰公馆)万泰公馆——白云庄

宁波市西城管江岸的白云庄,曾是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后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而得名。白云庄中的甬上证人书院,是清初浙东地区著名的私塾学院,曾请得儒学大师黄宗羲讲学传道。书院始建于康熙七年,康熙十四年关闭,虽仅历时8年,却培养了不少著名学子,浙东史学派的异军突出,也与其密切相关。有着如此规模和影响的私塾,万泰一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化名门世家也是很自然的事。万泰的8个儿子即“万氏八龙”(史学家万斯同,经学家万斯大、万斯祯,诗人和书法家万斯备等),以及孙子辈的万言、万经等都是当时很有成就的学者和文人。

书院的前堂还有黄宗羲先生的画像,万斯同的故居在书院的南面,青砖黑瓦,十分幽静。室内陈列着浙东学派主要人物的史迹及其有影响力的著作、手稿等实物资料。整个庄子是一片古朴庄重的古建筑,所处之地有小桥流水人家和阡陌交错的绿色嘉禾,一派怡人的江南水乡风光。

交通:在宁波市火车南站下车后,搭乘817路汽车到西郊中心学校下车即可,车程20分钟,车费1元。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诗人、修谱师、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现担任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夏易经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冯志亮与蓝海观点》《次时代的网络新闻营销》《百家姓寻根手册》《家史家谱编修实务》《传记写作实例分析》《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左传》:毕万筮仕于晋

左传: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士,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故事:

毕万是周初毕公高后裔,当初曾对在晋国做官之事进行筮卜,得到《屯》卦变成《比》卦。

辛廖预测说:“吉利。《屯》坚固,《比》进入,还有比这更大的吉利吗?所以他必定蕃衍昌盛。

《震》卦变成了土,车跟随着马,两脚踏在这里,哥哥抚育他,母亲保护他,群众归附他,六体不变,集合而能坚固,安定而有威武,这是公侯的卦象。公侯的子孙,必定能回复到他开始的地位。”

读卦:

震变为坤,坤为土。直读“震为土”。

震为车,初爻动为乾,乾为马。直读“车从马”。

震为足,为兄,直读“足居之,兄长之”。

互变皆坤,坤为母,为众。直读“母覆之,众归之”。

再按五行,开始《屯》卦坎水生震木,后来《比》卦是坤土克坎水,对我有利。

按覆卦,开始加入时,对方(晋国)是《山水蹇》,面临险难,正是用人之时。变卦后,我为万众亲比,对方却是《地水师》,是打仗的样子。

而互卦为《山地剥》,剥高山而归于地,高山是晋国,毕万当初只是一名士子,变动后内卦化为地,坤代表地,也代表众,借助剥山,而逐渐变为自己强大的疆土和臣民。

正如《周易》屯卦初九爻辞上说: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从此例中,可以看出“读卦”法,在春秋时期就有。毕万筮仕于晋属于出行,辛廖只在“动”,“变”两卦读像,其中方法值得研究。

后记:

前661年,毕万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三国有功,晋献公于是将魏地赐封给毕万,并任命他为大夫。

毕万死后,毕万子孙以其封地为氏,称魏氏。

前457年,晋国被韩、赵、魏(毕万子孙)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角坑祖譜老序

资料来源于江西《豫章万氏大成谱》:

夫木有本,而水有源;國有史,而族有譜,其來尚矣。蓋史所以載古今帝王治世之續,譜所以敘宗族長幼之名。國家雖殊理,則一耳,按萬氏世系肇自畢萬之後,至漢諱修者,為槐裏侯,炳煥當時。諱敬儒者,三世同居。厥後數傳,或隱或顯,各適其宜,皆彰彰可考,姑不具論。苐論其祖諱玉,字德尚者,始居南昌縣之東境,進賢鎮斫柴岡。當天寶之未,遇有安史之變,遂遁跡於西山,克奏塤箎,不但此也。而且大居,第擴產業,善繼祖宗之志,而續祖宗之業,善開子孫之樣,而貽子孫之謀,真所謂承先而啟後者矣。嗣是而下瓜瓞綿綿,其間有因仕而家於外者,有遠遊而托業者,以及或得地之勝而徒居者,有之。或登山自樂而隱處者,有之。星布基列散處四方,難以枚燴。由漢曆唐,宗風益振,家禮樂而人詩書,世衣冠代簪,祖組哲八君子,彬彬輩出,不可一二數。但支分派遠,去古日久,其中不無各氏未詳,姑撮概而輯錄之耳。倘後之鑒值得,更由此而追其族序,溯其源流,則木這本,水之源,不且昌茂,浩衍於無既也哉。余不辭特授筆錄此,以為姓氏之先驅,併詩附:

木固根兮水濬源,根深蒂固世綿綿。

經綸事業昭前烈,禮樂文章啟後賢。

克紹箕裘惟昔守,肯勤堂構起人傳。

相觀枝派蕃而衍,木固根兮水濬源。

宋皇祐五年歲在癸卯孟冬月

賜進士年家眷弟 程楷 題撰

至國朝子孫蕃衍,錢糧迭進,悉是哲祖之德澤,克昌厥諸,永遠而不敝雲爾

時 皇清康熙壬寅季冬月 吉旦

潢源貫公第二十世裔孫 益位受之氏西吾 敬撰

昔先王之教,國有史,家有乘,紀其出處,詳其言行,不惟彰善癉惡,以示移風易俗之權,亦且親親長長之心,於此而寓。故觀於卿而知王道之易者,此也。但自小宗之法,不可考,其見載於籍者,僅得蘇氏族譜一篇,范氏義田一記,敦敘九族,惠宗及人,猶與小宗之法,有相維緊者,信乎?古人之用意,至仁且厚,面非後世之可得而及也。

夫義田非有力者,莫舉矣。至若譜牒之修,則勞無幾,宜乎仁人孝子之所得,為乃竊見。故家舊族始,或數十年而而不恬不知修,更曆數十年,則支分派異,日引月長,幾不知始祖所自出之為何人。

噫,豈非世道人憾乎?若萬姓江右之望族也,也,自唐有諱玉者,由斫柴岡徒牛角坑,傳十一世貫公,於宋遷潢源。廷璽遷岡前,複移洪岡。源清公遷紫塘。在同公遷高郵市。俱皆由西山之掉角坑,而遷自宋至明迄於我朝,數百年矣。其間人文接踵,或隱或見,指不勝屈然。以聚族既久,丁口遂繁,散居四方者,所在多有,苟無譜牒以聯絡之,必將等一本於路人,視同姓為異類,其流獘可勝言哉。辛其家多賢君子,慨然思祖德宗功之易墮;子孫振起之無由。於是尋其緒墜,輯而新之,闕者增,繁者則削,條分縷析,滴滴歸源,俾一展圖,而世系之流傳,瞭然在目,子孫之似續,燦若列眉。蓋自洪武庚午歲重加修訂,至今日而複有諸君子殫厥心,以力重新為急務。豈非善繼善述,卓乎不朽者哉。

吾願公卿,大夫之族,以及士庶之家,皆如萬姓之賢子哲孫,纘承先志,久而弗怠,則譜牒所闗,實同家乘,仁孝子意,親厚之思,自有不期,然而合者矣。揆諸周禮小宗之義,雖未之敢知然於蘇範二公之遺風。庶乎近焉,遂欣捉筆而為之序。

時 皇清康熙己卯歲浣月 吉旦

翰林院檢訂 查昇 題

族之有譜,紀世充好也。譜之列世序,別昭穆也。豈直水源木本之,脈絡明,抑且尊祖敬宗之典,禮備自古朋之,今為烈矣。吾邑萬氏,自晉畢萬公姓以後,傳至秦漢,其間秉銊持衡動猷茂者,代有其人。自漢曆唐,有萬玉公者,由斫柴岡徒居西山之牛角坑,自是而後,族盛人稠,分寓不一,或居潢源,或居洪岡,或居紫塘與高郵市,或居梧塘松山與桐嶺。由唐而宋而明,以迄本朝,曆年者幾千余載,同遷喬者,亦幾數十處,蓋靡不從西山之牛角坑,以分支而共派也,夫也,既曠,則祖宗之世次難稽,族愈繁,則子孫之親疎亦難辯。

雍正己酉歲萬門峰先生,因其舊乘暨各支草錄,會同族之長老,於是乎有續輯之舉,越今乾隆己卯,其嗣君象升複倡為重訂之役,統宗會元後先繼美,凡欲俾前之忠孝節義,與夫豈功偉於散失,而莫紀者。岡不並載靡遺,而且世系井井有條,昭穆秩秩,不紊俾後之,覽斯乘者,知先乎吾者,為吾父,為吾伯叔,為吾父之父,是親這始也。能無敬乎後乎吾者,為吾子,不吾弟姪,為吾子之子,皆親之枝也,能無愛乎,夫一譜立而愛敬之道明,其所闗繋顧不重歟。昔蘇子雲,吾之所相視為塗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然則幸其未至於塗人,使之無至於忽忘焉。是誠在乎仁人孝子,繼述勿替己爾。

峕 皇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歲仲冬月 吉旦

賜進 士出身翰林院編修辛酉解元己卯科順天同考試官加二級

裏人鶴嶠 熊為霖 頓首拜撰

石岐重修族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乘训戒,谱以严去取;史以编年纪月,立本纪列传誌表,得失并书。至於谱之义;善者予之,恶者夺之,是者收之。非者弃之,毫无假借。其词简,其类举,其文浅,以深其事肆而隐。史有帝侯王年年月表,而谱取之以為系。史有世家列传,而谱取之以為传。其间昭穆秩然,长幼不乱,自一世以至百世,条分缕析,善善恶恶,是是非非,瞭若指掌。欧氏作谱只有长幼,则是谱传也,而亲疏未明。苏氏作谱,仅有亲疏,则是谱系也。而长幼未别,后之作谱者,合欧苏而一之,而严其去取,辩基是非,而义显矣

吾家族谱,合欧苏而修者也,旧谱毁於兵燹,前朝亦屡為修葺,至明洪武庚午年,晚翠公毅然以纂修為己任,嗣於万历甲辰年,天清公重加修葺,未经剞劂,历年既入全集仅存。仁传仁忠仁锦等不胜慨然,因有志於重修,遂谋之父老子弟辈,一时怂慂其事,若仁镐、仁渭、仁钦、仁本、仁鎰、仁锡、常隆以及义华、义刚、是同,殫力於斯者也,若之绚、之连、仁章、仁诚、斯义、义臣、是皆协赞同与於斯者也,且又得同邑龚子、衷贞為之访问,於是谱式尽然,整齐不易。

按吾族万昏黄為姬周毕万之后,汉时有万修者,佐光武平定天下,封槐里侯。惜世远年烟,系次莫纪,故吾谱独以养虚公為始祖从近也。公讳鏜,字庆源,河南开封下邳人,因官洪州刺史遂家剑邑之姜舍,十三传至浩公,始迁南邑石岐者,仍溯姜舍誌,不忘所自也,自是而支分派别,散处他方,一时不能总贯,而旧载谱牒者,因端竟委,毫不敢渗漏,是是非非,善善恶恶,毫不敢假借。其词简,其类举,其文浅,以深其事,肆而隐故。

夫谱之道,同於史,虽春秋之义,来外是矣。诚得其褒贬意而通之,惟以是為宗,而不介於非,惟以善是,务而不沦,於恶将见。孝弟之意,油然而生。风俗之兴,怡然而顺。因以绵诸奕世,谁曰不宜,是所望於吾族之继起者。

峕皇清康熙五十四年岁在乙未仲冬月穀旦

石岐三十世裔孙仁锦仁传仁忠等薰沐敬撰

自谱学兴,而天下有巨族,於是士大夫始倡於谱。是谱之修也,当明乎宗法。宗法不明,往往以世俗之见,谓非圣贤為祖,卿相為宗,不足侈世第。张族姓以竦為之耳目,若是乎,则惑之甚也。董是役者,可不慎歟。

予家谱牒屡经剥喙,自唐迄今,历世三十有五,历年九百有余。其间礼乐文章,勲猷节烈以及科目绅庠,绳绳继继,何累世未艾者,予窃疑焉。询於宗老,宗老曰:汝何疑焉?吾万氏姓始祖,出於周晋大夫毕万公,后居万墩,以名為姓,叙而不入世系者,仍著世代也。至东汉槐里侯讳修者,盛於关中湋川是其裔也。叙而不祖,谓其远而难稽也。

惟断自唐建中癸亥,由孝廉官豫章郡守、号养虚编為一世公,讳鏜字庆源,籍中州开封府封邱县下邳里。唐上贞元间致仕,籍富城之姜舍。传十三世浩,宋政和三年赘隆兴方氏,流离播迁。不数年,易其地名曰石岐。非公礼让成风,沁入人心,安能一唱百和?舍旧从新,沿之而不改识此意也。

吾石岐系出姜舍,载之旧谱,历历可据。吾家谱帙,始自宗诚公手录之迭,宋宝佑丙辰,乐善、乐溪二公又续录之詎意。罹於元未兵火,仅存什之一。至洪武庚午晚,翠公拾烬,强记手录世次四册。万历己亥、利用、贞朴二公参考重录。至甲辰春天,清公更加釐正,俟付剂劂。自元迄今,四百年余年,迭遭兵燹,迨至清康熙乙未,仁传公等 与宗老同心纂辑,授於棘黎,汝何疑焉?今考其数有九十余年,历其世有三余焉矣。生齿十倍於昔,名字、行次、生娶、歿葬、艺文、杂记遗亡不少,汝不任修,将令石岐、湖山一本之亲,涣若鳧雁矣。

予唯唯受教,及检阅谱牒,始知前人果善於宗法,徵之而信从也。第苦於费难咱,壬戌会试归后,宗老复僉议重修。有礼荣、礼节、逄时等咸,曜然日斯无难也。

克观厥成,慨然仗义捐金,其勷其事,遂以总葺责成於予。予承命供职,日夜不敢少懈,是役也,与本支族老礼端、礼教、义山、义杰等,湖山礼桂、礼沐、礼彬、义霖等 派丁歛费,殫心竭力,讨论修葺,毫无渗漏。各理分司,凡谱所载仍从信者传信,疑者传疑。我祖所有之事,加之而不為偽;我祖所无之事,相加而為妄。遥遥华胄,渺不相属者,友滋詬厉,以戾前人这宗法也。故收族之法,莫善於谱。先人所以修此谱者,去艳藻归实录,而入物仕宦何关乎?谱之轻重,為其尊祖敬富春江,溯本寻源,瞭然洞晰,以动仁孝亲爱之心,而巳修辑谱者,诚不可以不慎也。

余竞竞业业,剔亥豕辩鲁鱼,其难其慎之心,可以质诸祖考而无;亦可以示子孙而能徵之矣。

皇清嘉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冬月 穀旦

辛酉科举人例授武信郎候补卫守府

石岐三十二世裔孙 韜 重修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