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1934年中国发生了什么(1934)

发布时间:2024-04-20 21:51:27作者:一夜奈良山来源:网友投稿

1934年中国发生了什么(1934)

本文目录一览:

争夺天下只需要给老百姓眼前利益?1934年2月19日新生活运动开始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争夺天下只需要给老百姓眼前利益?1934年2月19日:中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在南昌行营发表演说,发起“新生活运动”。

1934年,在南昌发起社会风气革新运动,也就是“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主要提倡“礼义廉耻”“生活军事化”等为口号,从改造国民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等为标准,以图革除陋习,提高国民素质。

就思想上来说,新生活运动除了引入了一些西方先进思想以外,也保留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礼教等级思想。这也就注定了,新生活运动会失败!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后天社会影响了人天生的善良。

所以只要进行系统教育,不断对老百姓鼓吹道德,人就会恢复自己善良的天性。

有意思的是,西方教文化恰好相反。

他们认为人性本恶,人天生就是有原罪的。翻开《圣经》,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很多罪恶。

如《圣经》记载最初的人类,也就是亚当、夏娃的儿子该隐,就因为嫉妒杀死了同胞兄弟亚伯,引起了上帝的震怒。

大家知道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观念,会导致什么样的巨大文化差距?

就是人治和法治的根本区别。

既然人性本善,那么似乎严格的法律制度就没什么必要,只需要教育就可以解决一切。

所以,人性本善文化下的国家,基本都是人治的。即便这个国家有一定的法律法规,执法者往往也可以随意解释,当作是一张废纸。这会导致社会混乱,思维混乱,尤其是恶人实际上处于肆无忌惮的环境下。

而人性本恶的文化下的国家,则强调法治。因为人天生是恶的,必须通过各种严格的法律约束他,随后才是教育和宣传。在法治国家,社会相对稳定,思维有统一的宗旨,尤其恶人处处受到限制,难以公开作恶。

王朔的小说《过把瘾就死》中,性格偏激的杜梅之所以会对感情特别看重,对男人高度不信任,源于儿时经历。杜梅的父亲是个风度翩翩的教授,嫌弃杜梅的生母是个没文化的黄脸婆。父亲在试图合法离婚失败后,竟然将妻子勒死伪造自杀现场,试图随后同自己的学生,一个美艳的女大学生结婚。

在我们看来,几十年前法律严酷,这个男人故意杀死妻子,手法凶残,手段卑鄙,应该判处死刑。

然而,因为杜梅父亲曾经对国家建设有贡献,同高层关系不错。一个高级领导为了求了情,最终只判了死缓。

换句话说,死或者不死,也就是高级领导的一句话罢了。

那么,如果这个高级领导的地位再高一些,杜梅父亲只是打伤而没有杀死原配妻子,是不是干脆都不用坐牢?

这种事情越多,社会就会越乱,因为恶人实际上是没有受到约束的,这就是人治的缺陷。

那么,对于人性本恶还有什么其他的理解呢?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会认为一些历史进程是难以理解的。

其一,就是伊朗从世俗化王朝倒退到教士统治的封建王朝。

60年代伊朗的巴列维王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也是著名的白色革命。

巴列维国王为了振兴国家,开始了从上而下的世俗化改革。内容包括土改、解放妇女、政教分离、扫盲等,推动了伊朗的工业化、城市化,国家实力有很大提高。

然而,伊朗民众却不买账,甚至在70年代推翻了巴列维国王,邀请教士集团执政。

由此,伊朗的国家制度没有前进,反而直接倒退了。

巴列维时代,连王后和公主都根本不需要戴头巾更别说面纱,穿着非常西方化。

今天的伊朗,女人在公开场合没有戴好头巾就可以被逮捕,一些女孩还因此受到打骂甚至送命。

这让人迷惑不解,为什么巴列维进行一系列世俗化改革明明对老百姓和国家有好处,人民却不支持呢?

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没有给人民眼前利益。

巴列维过往的改革主要成果,并没有惠及普通民众,再说通俗点,普通民众没有得到眼前利益。

以农村改革为例,巴列维国王的初衷是很好:1963年1月,土地改革由试验阶段全面铺开。每个地主最多可以拥有一个村子的土地,剩下的则必须卖给政府,同时得到相当的补偿,农民再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从政府手中购买土地。到1965年初,土改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从1965年2月23日开始,土改进入第二阶段,主要涉及拥有一个村子及不足一个村子的中小地主,规定租佃期限至少为30年,地主每年向其佃户征收货币地租;规定购买者的分期付款方式,政府向农民提供一定的长期低息贷款;按传统的作物分成方式分给佃农土地;将村庄变为分成制农业联合体;允许某些拥有不超过限额土地的地主购买佃农的耕作权。1966年1月到1971年9月为土改的第三阶段,主要目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1971年9月23日,伊朗官方宣布土改正式完成。

表面上,这种土地改革应该让伊朗农民拥有了奇缺的土地。

巴列维在几年内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土地,分配给了150万多户农民。

但是,巴列维却不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农民需要的是可以直接拿走手中的土地,但巴列维却认为一家一户的农民是落后农业,急于实现农业集体化。伊朗农民刚刚拿到土地,国王下令实行“农商”组织形式,他们必须把刚领到的地契换成有名无实的股票,然后在这种新的农业联合体中成为领薪水的职工。

在巴列维看来,最多10年后,伊朗农业就会有很大提高,农民生活会有很大改善。

对于目光短浅的农民来说,他们根本看不到几年后的事情。他们认为股票就是一张废纸,土地仍然不属于自己。即便可以在农业联合体打工,对于农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还不如进城去打工,反而收入更高,这是最简单的经济账。

于是,伊朗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农村,在1978年农村人口从70%下降到48%,整整减少了22%,这可是惊人的数字。以首都德黑兰为例,人口从170万猛增到480万。

这些进城农民自然从事最低层次的工作,绝大部分以出苦力为生。

更倒霉的是,70年代后半期,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猛跌,伊朗经济受到影响。一时间,即便是首都德黑兰也不行了,进城农民想要找份工作很困难,自然怨声载道。而留在农村的农民因为没有实际拿到土地,短期内生活没有多大改善,同样怨恨国王。

由此,推翻国王的革命就发生了。

有趣的是,随后建立的伊朗教士并没有改善伊朗的经济。相比其他中东石油国家的经济腾飞,伊朗始终是半死不活,农村甚至比巴列维时代更贫困。

问题来了,巴列维为什么会失败?

很简单,他忽视了一个要点,对于相对愚昧的国民来说,眼前利益是最重要的。

简而言之,巴列维既然搞了土地改革,想要争取民心,就应该将土地分给农民。

自然,虽然一家一户的农业会很落后,伊朗也无法成为现代化农业国,最低程度可以得到农民的支持。

相反,巴列维好高骛远的搞农业集体化,虽然长久来看可能有利于农民,但伊朗农民根本不会买账,他们只能看到眼前。

谁给农民眼前利益,哪怕是虚假的利益,他们就会支持谁。

大家不要将老百姓想的太复杂,尤其在教育程度不高的国家,人民都是很愚昧且贪婪的,这也是人性本恶的一个方面。

我们看看今天像一坨屎的委内瑞拉,有趣的是前领导人查韦斯是通过至少名义上的选举上位的。

查韦斯为什么会得到很多民众支持?

很简单,就是给眼前利益。

查韦斯给委内瑞拉老百姓高额的福利,换取他们的选票。

在查韦斯领导初期,该国医疗和教育完全免费,水电燃气汽油几乎不要钱。国家对老百姓有各种补贴,如中低收入者可以去低价商店,购买大量廉价商品。

自然,这些商品全部是国家进口后,给了大量补贴,然后卖给老百姓。

对于农业补贴更是离谱,很多委内瑞拉农民甚至干脆不种地了,每年吃补贴就可以维持生活。

同样道理,市民的补贴也高的惊人。查韦斯甚至推出了300万套住房计划,要免费将可以容纳1000多万人的住房送给老百姓。要知道,整个委内瑞拉只有2000多万人口。

总之,查韦斯的高福利绝对超过以高福利闻名世界的北欧。

然而,北欧毕竟是些小国,都是发达国家,依靠工业化和对富人征税维持高福利。

委内瑞拉则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谈不上,对付国民几乎不征税,依靠什么来维持这种高福利?只有石油出口。

然而即便在石油价格最高的时候,委内瑞拉也难以满足国内高福利的要求,需要靠借外债来维持。

那么,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该知道,一旦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委内瑞拉的高福利甚至经济直接就会崩溃。

因此该国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国民选择移民,他们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

然而,对于剩下九成的民众来说,查韦斯能够给他们眼前利益就支持他,哪里管未来会怎么样。

而查韦斯2013年前脚刚死,2014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委内瑞拉经济立即崩溃,到今天也没有恢复。

且不谈这个国家有高达1.5万亿美元的外债,国内经济已经一言难尽。

这个国家到了什么都没有,连粮食等日用生活品都奇缺的地步。

萨沙有个老同事,曾经在委内瑞拉工作过2年,这里乱的一塌糊涂。经济崩溃,什么都缺,连警察都参与抢劫,社会治安极差。

他们所在的办事处两次被抢劫,都是直接大量民众冲进来搬东西。

该国穷到了极点,民众什么都抢,连老同事留在宿舍的两双拖鞋、几卷卫生纸甚至几条穿过的内裤都被抢走了。等到他们几天后回到办事处,只看到四堵墙壁和一扇大门,连头顶上的电灯泡,也不知道被谁弄走了。

大家也不要小瞧查韦斯,人家就靠着这种大忽悠,总统选举时得到56%的支持率。

在看看古代中国,何尝不是如此。

为什么历代王朝毁灭之前,都会形成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军队。

以李自成为例,他麾下的军队顶峰时期高达百万规模,相对明军来说是越打越多。

相比起来,明军则是越打越少,能有数万规模就是很强的军队了。

那么,为什么老百姓宁可支持李自成,也不支持明军。

很简单,李自成给了农民或者说饥民眼前利益,就是吃饱饭,还有可能借机发大财甚至做个官。

中国北方到处都是饥荒,饥民摆明了也是饿死,政府又不能赈灾,自然不可能支持明军。

相反,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四处流窜,每到一处就抢夺政府粮仓,夺取地主富户的粮食,用于养活军队。

那么,最低程度跟着李自成的饥民可以吃顿饱饭,即便横竖也是死,至少也是饱死鬼。

自然,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李自成这样流窜终有将各地粮食吃完的一天。北方缺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李自成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

李自成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更了解民众,只要眼下有粮食,这些人就会支持他。

所以李自成四面攻城略地,却不忙着建立根据地,就是为了给手下眼前利益,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以后,纵容部下去四处抢掠明朝官宦和富户甚至普通穷人的财产,甚至还有滥杀行为?

这同样是给手下眼前利益。

在李自成看来,占领北京逼死崇祯后,距离成为皇帝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那么,怎么才能让现有的部下继续支持自己?封官许愿的意义不大,只是画大饼。

纵容他们对北京城的富户甚至普通老百姓抢劫,就是眼前的利益。

如果李自成没有在一片石被清军击败,而是由此建立了大顺朝,那么史官甚至不会记载大顺军在北京的。

个人认为,今天的中国民众没有本质的变化,仍然只看眼前利益。

以前一个被枪毙的贪官曾说,中国社会本质是农民社会,一切都是只看眼前。只要给一些眼前的甜头,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争夺天下只需要给老百姓眼前利益?1934年2月19日新生活运动开始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争夺天下只需要给老百姓眼前利益?1934年2月19日:中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在南昌行营发表演说,发起“新生活运动”。

1934年,在南昌发起社会风气革新运动,也就是“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主要提倡“礼义廉耻”“生活军事化”等为口号,从改造国民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等为标准,以图革除陋习,提高国民素质。

就思想上来说,新生活运动除了引入了一些西方先进思想以外,也保留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礼教等级思想。这也就注定了,新生活运动会失败!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后天社会影响了人天生的善良。

所以只要进行系统教育,不断对老百姓鼓吹道德,人就会恢复自己善良的天性。

有意思的是,西方教文化恰好相反。

他们认为人性本恶,人天生就是有原罪的。翻开《圣经》,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很多罪恶。

如《圣经》记载最初的人类,也就是亚当、夏娃的儿子该隐,就因为嫉妒杀死了同胞兄弟亚伯,引起了上帝的震怒。

大家知道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观念,会导致什么样的巨大文化差距?

就是人治和法治的根本区别。

既然人性本善,那么似乎严格的法律制度就没什么必要,只需要教育就可以解决一切。

所以,人性本善文化下的国家,基本都是人治的。即便这个国家有一定的法律法规,执法者往往也可以随意解释,当作是一张废纸。这会导致社会混乱,思维混乱,尤其是恶人实际上处于肆无忌惮的环境下。

而人性本恶的文化下的国家,则强调法治。因为人天生是恶的,必须通过各种严格的法律约束他,随后才是教育和宣传。在法治国家,社会相对稳定,思维有统一的宗旨,尤其恶人处处受到限制,难以公开作恶。

王朔的小说《过把瘾就死》中,性格偏激的杜梅之所以会对感情特别看重,对男人高度不信任,源于儿时经历。杜梅的父亲是个风度翩翩的教授,嫌弃杜梅的生母是个没文化的黄脸婆。父亲在试图合法离婚失败后,竟然将妻子勒死伪造自杀现场,试图随后同自己的学生,一个美艳的女大学生结婚。

在我们看来,几十年前法律严酷,这个男人故意杀死妻子,手法凶残,手段卑鄙,应该判处死刑。

然而,因为杜梅父亲曾经对国家建设有贡献,同高层关系不错。一个高级领导为了求了情,最终只判了死缓。

换句话说,死或者不死,也就是高级领导的一句话罢了。

那么,如果这个高级领导的地位再高一些,杜梅父亲只是打伤而没有杀死原配妻子,是不是干脆都不用坐牢?

这种事情越多,社会就会越乱,因为恶人实际上是没有受到约束的,这就是人治的缺陷。

那么,对于人性本恶还有什么其他的理解呢?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会认为一些历史进程是难以理解的。

其一,就是伊朗从世俗化王朝倒退到教士统治的封建王朝。

60年代伊朗的巴列维王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也是著名的白色革命。

巴列维国王为了振兴国家,开始了从上而下的世俗化改革。内容包括土改、解放妇女、政教分离、扫盲等,推动了伊朗的工业化、城市化,国家实力有很大提高。

然而,伊朗民众却不买账,甚至在70年代推翻了巴列维国王,邀请教士集团执政。

由此,伊朗的国家制度没有前进,反而直接倒退了。

巴列维时代,连王后和公主都根本不需要戴头巾更别说面纱,穿着非常西方化。

今天的伊朗,女人在公开场合没有戴好头巾就可以被逮捕,一些女孩还因此受到打骂甚至送命。

这让人迷惑不解,为什么巴列维进行一系列世俗化改革明明对老百姓和国家有好处,人民却不支持呢?

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没有给人民眼前利益。

巴列维过往的改革主要成果,并没有惠及普通民众,再说通俗点,普通民众没有得到眼前利益。

以农村改革为例,巴列维国王的初衷是很好:1963年1月,土地改革由试验阶段全面铺开。每个地主最多可以拥有一个村子的土地,剩下的则必须卖给政府,同时得到相当的补偿,农民再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从政府手中购买土地。到1965年初,土改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从1965年2月23日开始,土改进入第二阶段,主要涉及拥有一个村子及不足一个村子的中小地主,规定租佃期限至少为30年,地主每年向其佃户征收货币地租;规定购买者的分期付款方式,政府向农民提供一定的长期低息贷款;按传统的作物分成方式分给佃农土地;将村庄变为分成制农业联合体;允许某些拥有不超过限额土地的地主购买佃农的耕作权。1966年1月到1971年9月为土改的第三阶段,主要目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1971年9月23日,伊朗官方宣布土改正式完成。

表面上,这种土地改革应该让伊朗农民拥有了奇缺的土地。

巴列维在几年内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土地,分配给了150万多户农民。

但是,巴列维却不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农民需要的是可以直接拿走手中的土地,但巴列维却认为一家一户的农民是落后农业,急于实现农业集体化。伊朗农民刚刚拿到土地,国王下令实行“农商”组织形式,他们必须把刚领到的地契换成有名无实的股票,然后在这种新的农业联合体中成为领薪水的职工。

在巴列维看来,最多10年后,伊朗农业就会有很大提高,农民生活会有很大改善。

对于目光短浅的农民来说,他们根本看不到几年后的事情。他们认为股票就是一张废纸,土地仍然不属于自己。即便可以在农业联合体打工,对于农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还不如进城去打工,反而收入更高,这是最简单的经济账。

于是,伊朗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农村,在1978年农村人口从70%下降到48%,整整减少了22%,这可是惊人的数字。以首都德黑兰为例,人口从170万猛增到480万。

这些进城农民自然从事最低层次的工作,绝大部分以出苦力为生。

更倒霉的是,70年代后半期,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猛跌,伊朗经济受到影响。一时间,即便是首都德黑兰也不行了,进城农民想要找份工作很困难,自然怨声载道。而留在农村的农民因为没有实际拿到土地,短期内生活没有多大改善,同样怨恨国王。

由此,推翻国王的革命就发生了。

有趣的是,随后建立的伊朗教士并没有改善伊朗的经济。相比其他中东石油国家的经济腾飞,伊朗始终是半死不活,农村甚至比巴列维时代更贫困。

问题来了,巴列维为什么会失败?

很简单,他忽视了一个要点,对于相对愚昧的国民来说,眼前利益是最重要的。

简而言之,巴列维既然搞了土地改革,想要争取民心,就应该将土地分给农民。

自然,虽然一家一户的农业会很落后,伊朗也无法成为现代化农业国,最低程度可以得到农民的支持。

相反,巴列维好高骛远的搞农业集体化,虽然长久来看可能有利于农民,但伊朗农民根本不会买账,他们只能看到眼前。

谁给农民眼前利益,哪怕是虚假的利益,他们就会支持谁。

大家不要将老百姓想的太复杂,尤其在教育程度不高的国家,人民都是很愚昧且贪婪的,这也是人性本恶的一个方面。

我们看看今天像一坨屎的委内瑞拉,有趣的是前领导人查韦斯是通过至少名义上的选举上位的。

查韦斯为什么会得到很多民众支持?

很简单,就是给眼前利益。

查韦斯给委内瑞拉老百姓高额的福利,换取他们的选票。

在查韦斯领导初期,该国医疗和教育完全免费,水电燃气汽油几乎不要钱。国家对老百姓有各种补贴,如中低收入者可以去低价商店,购买大量廉价商品。

自然,这些商品全部是国家进口后,给了大量补贴,然后卖给老百姓。

对于农业补贴更是离谱,很多委内瑞拉农民甚至干脆不种地了,每年吃补贴就可以维持生活。

同样道理,市民的补贴也高的惊人。查韦斯甚至推出了300万套住房计划,要免费将可以容纳1000多万人的住房送给老百姓。要知道,整个委内瑞拉只有2000多万人口。

总之,查韦斯的高福利绝对超过以高福利闻名世界的北欧。

然而,北欧毕竟是些小国,都是发达国家,依靠工业化和对富人征税维持高福利。

委内瑞拉则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谈不上,对付国民几乎不征税,依靠什么来维持这种高福利?只有石油出口。

然而即便在石油价格最高的时候,委内瑞拉也难以满足国内高福利的要求,需要靠借外债来维持。

那么,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该知道,一旦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委内瑞拉的高福利甚至经济直接就会崩溃。

因此该国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国民选择移民,他们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

然而,对于剩下九成的民众来说,查韦斯能够给他们眼前利益就支持他,哪里管未来会怎么样。

而查韦斯2013年前脚刚死,2014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委内瑞拉经济立即崩溃,到今天也没有恢复。

且不谈这个国家有高达1.5万亿美元的外债,国内经济已经一言难尽。

这个国家到了什么都没有,连粮食等日用生活品都奇缺的地步。

萨沙有个老同事,曾经在委内瑞拉工作过2年,这里乱的一塌糊涂。经济崩溃,什么都缺,连警察都参与抢劫,社会治安极差。

他们所在的办事处两次被抢劫,都是直接大量民众冲进来搬东西。

该国穷到了极点,民众什么都抢,连老同事留在宿舍的两双拖鞋、几卷卫生纸甚至几条穿过的内裤都被抢走了。等到他们几天后回到办事处,只看到四堵墙壁和一扇大门,连头顶上的电灯泡,也不知道被谁弄走了。

大家也不要小瞧查韦斯,人家就靠着这种大忽悠,总统选举时得到56%的支持率。

在看看古代中国,何尝不是如此。

为什么历代王朝毁灭之前,都会形成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军队。

以李自成为例,他麾下的军队顶峰时期高达百万规模,相对明军来说是越打越多。

相比起来,明军则是越打越少,能有数万规模就是很强的军队了。

那么,为什么老百姓宁可支持李自成,也不支持明军。

很简单,李自成给了农民或者说饥民眼前利益,就是吃饱饭,还有可能借机发大财甚至做个官。

中国北方到处都是饥荒,饥民摆明了也是饿死,政府又不能赈灾,自然不可能支持明军。

相反,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四处流窜,每到一处就抢夺政府粮仓,夺取地主富户的粮食,用于养活军队。

那么,最低程度跟着李自成的饥民可以吃顿饱饭,即便横竖也是死,至少也是饱死鬼。

自然,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李自成这样流窜终有将各地粮食吃完的一天。北方缺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李自成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

李自成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更了解民众,只要眼下有粮食,这些人就会支持他。

所以李自成四面攻城略地,却不忙着建立根据地,就是为了给手下眼前利益,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以后,纵容部下去四处抢掠明朝官宦和富户甚至普通穷人的财产,甚至还有滥杀行为?

这同样是给手下眼前利益。

在李自成看来,占领北京逼死崇祯后,距离成为皇帝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那么,怎么才能让现有的部下继续支持自己?封官许愿的意义不大,只是画大饼。

纵容他们对北京城的富户甚至普通老百姓抢劫,就是眼前的利益。

如果李自成没有在一片石被清军击败,而是由此建立了大顺朝,那么史官甚至不会记载大顺军在北京的。

个人认为,今天的中国民众没有本质的变化,仍然只看眼前利益。

以前一个被枪毙的贪官曾说,中国社会本质是农民社会,一切都是只看眼前。只要给一些眼前的甜头,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百个瞬间说百年」1934,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3年下半年,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调集100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其中50万军队于9月下旬开始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

这时,博古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他们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搬用正规的阵地战经验,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进攻受挫后,又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短促突击”的战术,同装备优良的敌人打阵地战、堡垒战,使红军日益限于被动。

1934年4月中下旬,军队集中力量进攻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由于战术策略失误,经过18天血战,红军遭受重大伤亡,广昌失守。

1934年9月上旬,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月,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红军长征时吃过的野菜的标本(左)和穿过的棕背心 新华社图片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主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中央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实现红军主力大会师,以陕甘宁根据地为大本营和出发点,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红军巧渡金沙江时使用的“三方亮”行军灯 新华社图片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曾形象地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宣告了派消灭中国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川康边界的夹金山 新华社图片

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人数虽然不多,但这是党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全民族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

总策划:周红军

监制:朱永磊 安传香

策划:翟子赫 王莹

文案:王莹

设计:樊珊珊 程媛媛

参考文献:

《中国简史》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中国历史通览》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新闻中心出品

【更多阅读】

【百个瞬间说百年】1933,诱敌深入反“围剿”

【百个瞬间说百年】1932,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

【百个瞬间说百年】1931,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

【百个瞬间说百年】1930,左翼文化新军闪耀登场

【百个瞬间说百年】1929,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