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9月15日,在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晒出了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星轨图。
“这是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星轨图。” “大家可以看到,夜空中繁星闪烁,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迹线,叫‘星轨’……要拍出这样的照片,一定要空气质量非常好、透明度非常高。所以,这张图是北京这些年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真实写照。”
9月15日,在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晒出了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星轨图。(图 / 生态环境部官方公众号)
根据2022年5月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达标(优和良)天数为288天,达标天占比78.9%,比2013年增加112天。一级优天数为114天,比2013年增加73天。空气重污染天数为8天,发生率为2.2%,比2013年减少50天。
(图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故宫午门与星轨的结合,不仅展现出北京城的磅礴大气与绚烂多彩,也是北京这些年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真实写照。本期拍者君邀约“故宫午门星轨图”的拍摄者于汝文,请他讲述拍摄星空的8年间,北京空气质量的变化,展示北京深厚的文化地标与星空结合的别样魅力。
于汝文
军旅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擅长风光摄影,有星空作品“望”系列、“新北京看中轴”等作品。
拍者:你拍摄星轨图时,需要提前做什么样的准备?
于汝文:分四个方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星轨,通俗来说就是星星划过的轨迹。第二个是摄影相关器材的准备。
南海子公园。
第三个就是天气的选择,因为我们在北半球,一般夏、秋两季是拍摄星轨的最佳时间。镜头不容易起雾,天气也比较凉爽,特别是选择无云的夜晚,最好是雨过天晴、大风过后天气通透,拍出来的片子会绚丽璀璨。
“月明星稀”,月亮太亮的时候,星星就不明显了,所以具体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二十三至下个月初八。
2020年6月13日,门头沟,永定楼。
但拍摄的时间并不是绝对的,10月份以后也不是绝对不行。11月下旬北京故宫午门拍星轨的仍然排成长队。只要避开农历十五前后太强的月光,星星比较多而且比较亮就行。
现在晚上星星是非常亮的,肉眼完全可以看到。观星软件中有观星的指标——观星指数,如果观星指数达到80%以上完全可以拍摄星轨,如果低于60%或者50%,也可以拍,但是拍出来的星星会比较少。
第四个是前景的选择。如果只拍星星没有前景,那只是一个素材罢了,缺失了它的文化底蕴内涵与外延。所以一张片子要有内涵和意境,前景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的前期准备。
2020年7月6日,,创意摄影。
拍者:你拍摄星轨的装备是什么?
于汝文:我常用的是1DX和5D4,镜头常用的是11-24mm。拍摄星轨时,建议使用广角镜头,视野越宽,容纳的天空就越多,星星也就越多。
常听人说专业摄影师用多么高端的设备,其实机身镜头并没有限制,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拍摄所需配件:头灯、充电宝、假电池(本身没有电,通过外接充电宝供电)、反向渐变镜(城市有害光严重时进行反压)。
拍者:拍摄现场需要注意什么?采用什么方式拍摄?
于汝文:必定要用到的是三脚架,手持是拍不了星空的。三角架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保持拍摄的稳定,多张照片可以保持统一,便于后期编辑。二是拍摄星轨很可能会登高,如果风大或不小心将三脚架碰倒,很容易伤到人。一定要固定好三脚架。
2019年10月26日,金山岭。
之前一次在内蒙古草原,想以蒙古包当前景拍摄星轨,蚊虫叮咬的满身是包,奇痒难忍,自拍开始后就跑到蒙古包里躲蚊虫去了,天快亮时出来一看,相机让狗给碰倒了,不仅片子没拍成,还把镜片给划伤了。
在城市中,夜晚的光源较多,在现场要注意避免强光。选择间隔拍摄、快门在20-30秒、ISO设置在100-200,这是我多年拍摄总结下来比较适合城市星轨拍摄的参数。
2022年2月19日,钟楼。
在现场,“找北”很重要,别看是一件小事,很多人到了现场之后找不到北,找不到北极星,就找不到拍摄的方向和角度。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的轴心对准北极星,从地球上看北极星的位置是不变的。当地球转动时,感觉满天的繁星都绕着北极星转动,只有镜头正对北极星,拍出来的星轨才是圆形。
在现场拍摄足够数量的照片后,进行后期堆栈处理,获得一张星轨图。
2019年11月7日,门头沟,永定塔。
拍者:拍摄星轨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于汝文:京城著名古建很多,但适合拍星轨的也就那么几处。主管部门和安保人员让进去、并允许夜晚拍摄,几乎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这就需要动用十足的力气去办,用周到的语言去说,去协调。好在我有一个信念,遇事别犯难,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想拍出好作品,那就不遗余力去协调。
2022年3月5日,正阳门,箭楼。
要说拍摄星轨之苦,苦就苦在拍摄过程中的等待。拍摄一张完美星轨没有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是不行的。这期间,瞌睡都“不叫事”。冬天要经受严寒冷冻,夏天要经得住蚊虫叮咬。比如2015年12月9日拍摄古观象台星轨,晚上走出办公室一看,星星不少,适合拍摄,没顾上拿羽绒服就直奔而去。爬上去才知道,高台之上,寒风刺骨,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手脚冻得根本不听使唤。上来一趟不容易,怎能轻易放弃,几个小时下来,鼻子都快冻掉了。
2015年12月9日,古观象台。
拍者:在9月份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手拿的照片是你什么时间拍摄的?什么情况下拍摄的?
于汝文:因为这个场景的星轨,我拍摄过很多次。我对照了一下,是2020年4月19日拍的一张。那张片是拍了368张合成(后期堆栈)的。
那一天观星指数是不错的,我们一个晚上拍了三张片子,第一张片子在凌晨2点之前,是在故宫午门拍摄;凌晨2点以后,我们就到了角楼,拍了两个小时的角楼星轨;到了4点多钟,去拍了朝霞。
2020年4月19日,故宫午门。
拍者:你最喜欢哪一张北京的星轨图?
于汝文:我经常开玩笑说,人生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第一次拍星空是瞭望塔“大钉子”,这是在2015年夏天拍摄的。当时是雨过天晴,适合拍星空。但在拍摄过程中,天空突然飘来几片云朵,大家惊呼,片子废了!
因为我是第一次拍摄,也不知其中危害,心想是好是坏也要拍够时长,别人都收机器了,我仍然拍了一个多小时。片子堆栈合成后一看,虽然星星的轨迹短了些,但几朵云彩不仅没有损坏片子,反而增添了几分飘逸和情趣。也正是这张作,把我引上了星轨拍摄的“不归路”。
2015年9月11日,北京奥林匹克塔。
从那开始,我心里就有个想法,拍摄北京的星轨。北京什么出名?长安街出名,另外一个中轴线出名。我对北京(星轨的拍摄)是有我的期许和愿景的。美丽星空与著名古建相融合,形成天地合一、富有生命和灵性的画卷,是我拍摄星轨系列的初衷梦想和艺术追求。
实际上我已经拍了8年时间,东西长安街、南北中轴线。古代建筑符号与星轨融为一体,形成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探寻中华文化的渊源,体现古代文明的智慧,彰显北京的厚重魅力。
“南北中轴线,东西长安街”及沿长线系列作品制图。
除了古建,北京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大剧院、观光塔、中信大厦等等标志符号,现代地标和星轨浑然天成,构成璀璨夺目的亮丽风景,见证中国发展奇迹。著名的地标文化符号与星轨融为一体,这才叫作品。
2020年7月14日,雁栖湖。
拍者:你拍北京的星空8年了,北京的天空有什么变化吗?如何体现出来的?
于汝文:我从2015年开始在北京拍,北京的天空变化太大了。
我是拍风光片的,也包括夜景,拍摄时需要天气通透。实际上那时候是很难的,一年中通透的夜晚并不常见。我印象非常深,到了2016年之后,就感觉天气越来越好,一年逐渐能够有一百多、两百多天都是好天气。
北京东西长安街和南北中轴线著名地标性建筑星轨,能凸显打赢首都蓝天保卫战的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2020年9月19日,佛爷顶。
拍风光片时,中信大厦是北京重要拍摄地标之一。
我们会从定都阁拍摄中信大厦,两者距离三十多公里。之前去拍,看起来可能北京的天气比较通透,但是站在定都阁向东看,北京城像戴了一顶沙帽子一样。现在上去之后,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中信大厦。
在首钢有一个黑山头,这个地方到中信大厦,距离是37公里,如果在这个地方能把中信大厦拍清楚了,就说明北京的天气非常通透了,非常好了。
2021年2月16日,中信大厦悬日。
现在这(北京的天气质量变好)是一个共识,大家都心知肚明,亲身感受到的。之前,可能很长时间能够遇到一次好天气,才会有人约一次拍摄。现在天气好的次数多了,每到天气晴朗的时候,都能接到10个、8个电话问:“老师,今天晚上我们去哪拍?”
星轨与古建
北京南北方向(包含中轴线)部分地标
(由北至南)
北京东西方向(包含长安街沿线)部分地标
(由西至东)
(以下内容请翻转屏幕观看)
图 于汝文(除署名外)
图片已取得作者授权
编辑 郑新洽 张湘涓
校对 杨许丽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