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习俗风俗、来历介绍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sì)节”。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é,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更像是一种游戏,玩法是大家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放在流水之上,任酒杯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不然就罚酒三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
如今的三月三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比如在广西,当地过三月三的氛围就很浓重。这一天是壮族的情人节,从这一意义衍生出来的更多节日内容,使其成为壮族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不光壮族,贵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苗族,都以三月三作为自己的情人节。
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
各族人民三月三这样玩
壮 族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通常在三月三蒸五色糯米饭。另外,艾糍粑、粉蒸肉、黑糯米酒是广西“三月三”的特色食品。
黎 族
黎族人称三月三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畲(shē)族
每年的“三月三”,畲族群众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
天气暖和了
三月三准备到了
各地的花花都开了
是时候给自己换身新衣裳了
……
错过了今年的新春秀场
不要再错过广西图书馆的线上展览了哦
在这里
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漂亮衣服
全都有!
三 月
三 美
衣
裳
云
上
飘
来
广西世居民族
传统服饰展
美丽广西,多彩民族。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广西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作为衣食住行之首,与每个民族源流、地域、历史、审美等息息相关,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风格,又寄托着美的情思,是民族文化凝练的物化符号和有色表达。
为彰显民族特色,记录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期盼,在“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即将到来之际,广西图书馆邀您一道体验广西世居民族传统服饰,共赏这云上飘来的美衣裳!
01 壮族
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服饰颜色以蓝、青、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灰色。在保持主体端庄大气的同时,往往以刺绣、花纹、布料等在衣襟、袖口、领口等细节处做文章,精雕细刻,简约而美观。
壮族女子擅长纺织、刺绣。壮锦以图案精美、色彩艳丽著称,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历经千余年的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02
汉 族
广西汉族服饰保留了古代中原地区传统上衣右衽特点,也融入了本地土著民族的元素。生活在桂西北山区的茂密丛林里的“高山汉”,因与壮族相邻,其服饰风格也受到壮族影响,女子多穿蓝色“小匾衣”,系围腰,围腰上镶山形花纹,整体典雅大方,如同蓝天映照下的层层山峦。
03 瑶 族
广西瑶族支系众多,服饰风格迥异,但大都色彩明艳,图案多样,美观大方,是“好五色衣裳”习俗的生动印证。
金秀盘瑶男子瑶锦包头,头巾末端用流苏装饰,腰系彩带;女子则多以白土布缠头,形成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再用瑶锦带缠绕。
龙胜红瑶尚红。妇女上着红色短花衣,下着百褶裙,裙脚镶花边,捻有长形细褶,配饰繁多。
都安布努瑶男子头缠两端镶锦带、缀彩穗的黑布带,妇女往往将头发盘于头顶,插上银钗、银簪等饰物。
南丹白裤瑶男子白色长巾缠头,上穿蓝黑色无扣对襟交领衣,裤尚白色,大档无裤头,裤筒穿透而短。妇女则蓄发盘髻,上衣以两幅布前后镶拼而成,下着百褶裙,腰束青衣带,冬天打绑腿。
04
苗 族
苗族支系众多,传统元素基本保留在女子服饰中,大多色彩艳丽,造型美观,图案多样,工艺精致。
融水苗族服饰采用“亮布”,上衣为无领对襟或左衽短衣,内围胸兜并露于外衣敞领部位,盛装时带银饰。
广西隆林红头苗以白麻布为衣,衣领成四方形绣片,半袖和前襟红布包边均为与衣领相统一的绣片;清水苗上衣多为天蓝色,右侧开扣,衣领周围有三条彩案,袖短且绣有八色花纹;花苗上衣则为长袖,开襟、胸前、两袖均绣有彩色花纹图案,头饰盘成周围延伸的鬓如蘑菇形。
05 侗族
侗族喜用“亮布”,服饰色彩以黑、青色为主,红色为辅,其装饰图案大多是对自然与生活的模写,银饰种类多样,造型各异,尤以颈饰造型精致独特。
广西三江侗族妇女着对襟裙装式,上装无领无扣,衣长过臂,袖长紧窄,袖口、襟边、下摆等装饰花边,胸前吊系绣花三角胸兜,足穿花船形勾鞋,头部挽髻于前或盘髻于顶,发间插长银簪,青春靓丽。
06
仫佬族
仫佬族服饰简朴,服色尚青黑,常以自织自染的青布制作,且多用棉线、抽纱等在衣襟饰有很宽的花边,朴素雅观。
07 毛南族
毛南族传统服饰受汉族、壮族影响较深,以青、蓝两色为主,款式与近代汉族民间服装相似。毛南族女子上衣多立领右衽,襟边、底摆、袖口滚蓝色边,并镶嵌花边,外出走亲访友喜戴花竹帽。
08
回族
回族服饰主要标志在头部,男性多以平顶形或六棱形白帽为标志,女性则头戴红、绿、黑、白等颜色盖头,上着花色或者浅红色衬衫。回族男女都喜欢穿坎肩,特别是回族男子喜欢在雪白的衬衫上套一件适体的带有精美伊斯兰图案花色的对襟青坎肩。
09 京族
京族服饰特点是简便飘逸,男子多着及膝长衣,袒胸束腰;女子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窄袖紧身,外出时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独具韵味。其衣料多轻薄,体现海洋民族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行走时海风吹拂,衣衫猎猎,飘逸美观。
10
彝族
广西彝族来源多元,服饰也表现出鲜明的支系特点和地域特点。那坡彝族男服有全黑式、白衣式、杂花式三种,以布包头;女服多为白色或浅蓝无领短衣,贴身绣花胸围,两襟窄而无扣,襟边袖边绣满锦绣,并钉上许多银饰,颈下挂一方形银牌,腰间佩一黑而宽的大腰环。西林彝族妇女则多穿三节多色连衣裙加彩色头套。
11 水 族
水族人喜欢蓝白青三种冷彩色调,以白色为装饰点缀,其服饰整体色彩浅淡舒雅,朴素大方。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上衣多为对襟无领宽袖,袖口着水波浪花边装饰,外穿绣花围腰,围腰上端至颈部挂银链,盛装时女子长发盘绕于顶,罩上黑、白长条头帕。
12
仡佬族
广西仡佬族主要分蓝仡佬、黑仡佬两个支系,其男装大致相同,但女装各成体系:蓝仡佬穿立领蓝色半长衫,头缠蓝头巾,腰扎蓝腰带;黑仡佬穿立领右衽大襟,外穿胸兜,胸兜上滚细边并用银链挂在脖子上。少女盛装则在领口、襟边、袖口用花边装饰,下穿各案长裙,裙前加蔽膝。
展览文字、图片来源:
1.《广西少数民族服饰》, 刘红晓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
2. 《广西世居民族服饰文化》,玉时阶、玉璐著,广西民族出版 2018年;
3.《美丽神奇的广西》,卢仲云主编、沈明副主编,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
4.《广西世居民族服饰文化》,玉时阶、玉璐著,广西民族出版社2018年;
5.《金秀瑶族服饰图鉴》,熊红云、詹炳宏、欧阳剑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
6.《京族民俗风情》曹俏萍编著,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年;
7.《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李元君主编,胡德智撰文,梁汉昌、胡庆升摄影,接力出版社2012年;
8.《美丽广西:中国民俗图录·广西卷》,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接力出版社2015年;
9.《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杨源编著,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
10. 部分图片来源: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信息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微信号:nnslyj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