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中秋祭月的象征是什么意思(中秋祭月)

发布时间:2024-04-19 17:05:53作者:简单的爱来源:网友整理

中秋祭月的象征是什么意思(中秋祭月)

本文目录一览:

网络中国节|中秋节习俗知多少——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的小知识:月饼何时出现?为何要祭月?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上官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轮明月,寄托了人们的无限情思。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孟令法表示,中秋在先秦时代就是一个重要的计时节点,在唐代定型为节日。月饼与月亮外形相似,全家于中秋节一起赏月吃月饼,故月饼也被赋予“团圆”之意。

在漫长的岁月里,建立于月亮崇拜这一原始信仰上的中秋节,习俗不断丰富,其核心主题则是以月圆之兆,期盼团圆,庆祝丰收,寄托思乡之情,融洽亲友邻里关系。

中秋为何称“仲秋”?

中秋亦称“仲秋”,有“月夕” “追月节”“秋节”等称谓。

资料图:图为重庆江北区鸿恩阁与中秋明月相映成趣。 殷缘 摄

据中国天文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第二个月,古人常以“孟(伯)、仲、叔、季”排序,故农历八月又称“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作为计时标记,其文字记载或可追溯至先秦时代。如《周礼•春官•宗伯》即载:“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而其《天官•冢宰》则言“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

可以说,先秦时代的“中秋”尚未形成“节日”,但《周礼》所载表明,上层社会此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礼物互赠习俗,这为后来中秋节俗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祭月习俗有哪些寓意?

“祭月”作为一种信俗活动,起源于古人的自然崇拜,诸如蟾蜍、玉兔、桂树、嫦娥等信俗象征则是与之对应的想象产物。

相关史籍显示,较为原始的“祭月”活动曾定在干支历的“秋分”之日。作为不同计时方式,秋分的确定要早于中秋节的普及。

随着干支历为夏历取代,又因两节邻近,祭月逐渐融入中秋活动。古人的祭月礼仪复杂且有等级、地域差异,但其目的不外乎祈求福佑、托月追思,表达对阖家团圆、生活美好的期盼。

古人如何祭月?

古代,民间祭月仪式相对简单。

资料图:甘肃张掖汉服爱好者身着传统服饰,举行中秋祭月仪式,以祈福求祥。成学雷 摄

一般来说,人们于中秋之夜在庭院设香案,上安“月神”牌位,并以时令瓜果和糕点为供品,如西瓜、苹果、石榴、葡萄、菱角等,月饼则是必不可少的。

祭月场所布置完毕,主祭随后就位,依据“赞诗”“上香”“奠酒”等顺序祭月。祭毕,全家老少团座一起,叙话家常,饮筵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月的娱乐性大大增强,在宋代已有表现。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即载:“中秋节前……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十分热闹。

赏月象征阖家团圆?

赏月是中秋节较为核心的集体活动,大体形成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宋。传说赏月习俗与“嫦娥”神话有关,有象征阖家团圆的寓意。

其实,赏月是“祭月”的一种延伸。《礼记•祭法》规定:“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汉郑玄注:“夜明,月坛也。”唐孔颖达疏:“夜明着,祭月坛名也。”

赏月习俗之外,投壶、击鼓传花以及诗文唱和等游戏行为也充实了中秋节的集体活动,如今中秋出游亦成人们的重要选择。

为何要饮桂花酒?

桂花酒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所写“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即可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酿饮桂花酒。

资料图:中秋之夜,一轮明亮的圆月高悬南京上空。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中秋节饮桂花酒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尚无定论,但从现存古诗文大可推之于唐或之前,如颜真卿写道:“桂酒牵诗兴,兰釭照客情”,而“吴刚伐桂”神话也常用来解释桂花酒的来历。

桂花本身也是一味中药,俗谓桂花乃百药之长,浸有桂花之酒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之功效,因言“饮之寿千岁”。在中秋节这一团圆日饮桂花酒,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之实效,还有向月神祈求延年益寿之意蕴。

古籍记述了桂花酒的酿造方法。一种是“桂花泡酒”,即将新鲜桂花浸泡于白酒之中;一种是“桂花酿酒”,即将所采桂花同蒸好的糯米一起搅拌酒曲等原料,装缸发酵。

月饼有哪些类型?

吃月饼是当下中秋节最为典型的集体习俗。从神话传说角度看,人们将江浙一带在殷商时用于祭祀闻仲的“太师饼”视为月饼起源,但并无史料支撑。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六中记“月饼”,同时期的周密亦于《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中载有“月饼”,因而月饼在宋代即已出现。

后来,月饼逐渐成为一种节令食品,且发展出多种样式,如广式、晋式、京式、苏式等,作为重要时令礼品,对联络亲朋好友间的感情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形状与中秋明月相似,且全家于是日欢聚一堂,赏月食饼,故其被赋予“团圆”之意。

这些习俗包含什么意蕴?

赏月和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典型习俗,此外,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中亦有相对独特的民俗活动,但其形成并非一蹴即就,而是在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得以集体传承。

资料图:山西省太原市一月饼店,工作人员用传统技艺制作手工月饼。 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如潮汕地区流行中秋吃芋头;江西吉安有中秋用稻草烧瓦罐,并浇醋以发香气的习俗,北京一带则有中秋供兔儿爷习俗,后来,“兔儿爷”逐渐演变成特定时节的儿童玩具。

总之,中秋节的节日意蕴包含了“祈福”“感恩”“会亲”“竞技”“娱乐”等多重要素,是人们勘察区域或民族文化个性的重要参照。

中秋节也要赏花灯?

在人们印象中,元宵节要赏花灯,其实在中国的岁时节日中,人们通常把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称为“三大灯节”。相较于元宵节,春节和中秋节的“灯”元素就少了很多。

古籍对中秋节“观灯”习俗的记载,较早出现在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其卷三《中秋》写道:“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

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可知,在中秋节的各种“灯”里,除了柚子灯,还有南瓜灯、桔子灯等,而燃“塔灯”、挂“草灯”、玩“果灯”等则意在驱鬼辟邪。

这些“灯”的制作、使用模式及寓意与元宵节完全不同。它们多以真实的瓜果及建筑材料临时制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趋吉避凶,有彰显丰收之意。(完)

中秋节“五大习俗”:祭月、拜月、走月、追月和赏月,你了解吗?

#晒出中秋团圆时刻#

【导语】

月圆话中秋!“五大习俗”你可知?看中秋节有哪些习俗与月亮相关。

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公历9月21日,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此时,恰是中秋时节,秋高气爽,月圆花好。自古以来,无论是皇宫官员、文人雅士,还是民间百姓,都是非常重视中秋之夜,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围绕月亮有关的风俗,更受人们青睐!我是畅谈生活点滴,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中秋节与明月相关的传统习俗,看看你了解多少呢?

1、祭月

据说,八月十五这天是太阴娘娘的诞辰,也就是月神或者太阴星君、月光娘娘、月姑等。祭拜太阴娘娘,源于我们民间对天体的崇拜和信仰。

每年,中秋之夜,民间广为流传着祭拜月神之说,在院内摆上桌子,放上月饼、豆腐和瓜果等等供品,点上香烛,祭拜月神娘娘,而后分享月饼等等供果,一家人祈祷保佑全家幸福安康,吉祥富贵,月月平安,四季如意。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秋暮夕月”的传统习俗。而且有的地方还要念《太阴经》和《太阳经》,念念有词,进行祭拜月神。

2、 拜月

刚刚,我们谈到民间祭月的传统习俗,也就是祭拜太阴星君。据说,太阴娘娘是位非常漂亮的神仙,赐予人们美满姻缘,幸福婚姻。

因此,在中国民间,人们比较敬重和供奉。在古代,男女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常常选择在中秋之夜,月下盟誓,月神娘娘见证,拜月定情,白头偕老,并祈求太阴娘娘保佑恩恩爱爱,喜结连理,百年好合。

在民间,很多少女少妇还羡慕月中嫦娥美貌,如花似玉,所以,很多少女进行拜月,希望青春貌美,恰如仙女,更希望有“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的美姿。还有离异单身女人也拜月祈求再次赐予婚姻,再续姻缘。

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如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苗族开展“跳月”活动,青年男女寻求心上人,期望找到心上人。

3、走月

“走月”:顾名思义,也就是说月亮走我也走,在月亮下面漫步走,多么幸福快乐的事啊!现在,人们喜欢在仲秋之月,月下漫步。

远在明代之时,在南京就建有望月楼、玩月桥等等著名景点;而在清朝时候,在代狮子山下,还建有朝月楼。解放后,在莫愁湖公园,还建有抱月楼,这些景点都是人民“走月”时的好地方。那一夜,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大家谈笑风生,兴高采烈。

另外,过去在南京城,人民“走月”,其实还有一份重要的期盼,那就是希望生个大胖小子。为此,已婚妇女去游夫子庙,而且要跨过一座桥,即可有生男孩的兆头。还有在中秋之夜,中华门外“涧子桥”,俗称“见子桥”,往桥下摔瓦罐,就是希望见到男子,求子祈福。

4、赏月

自古以来,就要春花秋夕之说,也有的说“秋暮夕月”,都是赞美这中秋月圆之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照亮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可见,中秋赏月,是自古以来的中秋节传统文化习俗。文人墨客等等对赏月,情有独钟,饮酒赋诗,泛舟揽月,千古绝唱,至今仍响彻耳边。

在民间,一家子团聚在一起,吃着月饼,畅谈生活,享受着人间的欢乐,看着天上的月亮,皓月当空,团团圆圆。尤其是在外的游子,望着皎皎洁洁,一轮中秋月,带来了无限的思念,更想起了家乡的美景,渴望团聚的日子。

5、追月

古有“夸父追日”,更有人们追月之说,什么是“追月”呢?是不是追着月亮跑。其实不是!

据清朝陈子厚所著《岭南杂事钞》中,这样记载:“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看到了吧!是亲朋好友再次相聚,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秋节稍纵即逝,但人们过完中秋节,犹意未尽。到了八月十六晚上,继续赏月,固美其名曰“追月”。

诗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八月十五中秋月,人民祈求阖家团圆,平平安安,即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一起,也同样相互祝福,祝愿幸福安康,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