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测算

卜商的读音(卜商)

发布时间:2024-04-18 02:47:45作者:及時行樂来源:互联网

卜商的读音(卜商)

本文目录一览:

孔门七十二贤人之卜商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阳郡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一说卫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以“文学”著称,尊称“卜子”。

卜商像

卜商是在孔子自卫返鲁(公元前484年)之后,拜入孔门受业。卜商聪明好学,甚得孔子看重。

《论语·八佾》载,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翻译一下就是:子夏问老师孔子《诗》中的几句话,道:“‘轻盈的笑脸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画。”子夏说:“这么说礼仪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孔子说:“能够发挥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蔡志忠《论语》漫画

这里,卜商对老师的讲解,触类旁通,道出了自己对于仁德和礼仪关系的理解。孔子对于这样的学生自然也很是喜爱,所以夸赞了卜商。

卜商出任莒父宰,上任前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教导卜商,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论语·子路》

孔子告诫自己的弟子,办事情欲速则不达,贪小利难成大事。不过卜商在遵循老师的教导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为政之道:

一是提出“君子在得到民众的信任之后才去役劳他们,没有得到信任就去役劳,民众就会认为是在虐害他们。君子得到君主的信任之后才去进谏,没有得到信任就去进谏,君主就会以为是在诽谤自己”。主张“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劳”;

二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名言翻译成白话就是“做官仍有余力就要去学习;学习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去从政去做官。”(《论语·子张》)用现在的话说,做官既要有知识智慧,又要时时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卜商对于仁德的修养不是很彻底。他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逾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就是不拘小节。(《论语·子张》)

卜商的这一主张,老师孔子不是很满意。在子贡向孔子询问颛孙师和卜商谁更优一点时,孔子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论语·先进》)孔子还教导卜商要 “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要卜商做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论语·雍也》)

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请教怎样交朋友。子张说:“子夏说了什么呢?”子夏的学生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和他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和我所听到的不一样!君子尊敬贤人,也能够容纳众人,称赞好人,怜悯无能的人。如果我是个很贤明的人,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如果我不贤明,别人将会拒绝我,我怎么能去拒绝别人呢?”(《论语·子张》)

这里说明卜商在交友方面是有选择的,其实这也孔子的交友原则。孔子认为交友要“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孔子预言自己去世后子夏会更进步。《说苑·杂言》载孔子语:“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还说(悦)不如己者。”子夏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正是自己不断进步的前提。

卜商的生活较为清寒。《说苑·杂言》称他为人“甚短于财”;《荀子·大略》则说“子夏家贫,衣若悬鹑”。别人劝他出仕以改变处境,他表示不愿去争蝇头小利,以免“争权夺利就像抓住了指甲而丢了自己的手掌”。卜商表示:“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不过,贫寒的生活也造就了卜商孤独傲慢和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他说:“君子渐于饥寒,而志不僻;銙于五兵,而辞不慑;临大事,不忘昔席之言。”(虽挨饿受冻,不可以没有远大志向;虽有强大的武力相逼迫,不可以被威慑;虽面临大事决断,不可以忘掉平时所讲习的忠义之言。)(《尸子·卷下》)

孔子去世后,卜商到魏国西河收徒授学,所收门徒为数不少。魏文侯曾入其门,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史记·儒林列传》),李悝、公羊高、毂梁赤也为其门徒。

卜商是一个寿星,活了一百多岁。他一生博学笃志,不但学识渊博,在传播儒家学说上更是不遗余力,成为孔门弟子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不像颜回、曾参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他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关注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独立形成子夏氏一派。汉代以来,学者大多认为,儒家的经学最初主要是从子夏一系传授下来的。

卜商像

东汉徐防认为《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自子夏。(《后汉书·徐防传》)徐防认为,“六经”中的大部分是来自子夏的传授。

南宋的洪迈在《容斋随笔》记载: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为与他人不同矣。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而《毛诗》之学,一云:子夏授高行子,四传而至小毛公,一云:子夏传曾申,五传而至大毛公。于《礼》则有《仪礼·丧服》一篇,马融、王肃诸儒多为之训说。于《春秋》所云“不能赞一辞”,盖亦尝从事于斯矣。公羊高实受之于子夏。毂梁赤者,《风俗通》亦云子夏门人。于《论语》,则郑康成以为仲弓、子夏所撰定也。

卜商晚年因丧子而双目失明,离群索居,生活孤独。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卜商去世,归葬于温县,从祀于孔庙。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

《论语·子张》中还保留了他的一些著名言论,对于今人仍有很大的启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地学习并且笃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仁就在这中间了。

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来掌握道。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知道自己以前所不知的,每月不忘记以前所已学会的,可以说是好学了。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即使是小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它恐怕会妨碍从事远大的事业,所以君子不做这些事

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

(本文为本人学习时资料收集整理而成,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