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曹操八字格局解析 曹操八字排盘

发布时间:2024-04-17 15:22:25作者:风里有诗句来源:网友分享

曹操八字格局解析 曹操八字排盘

本文目录一览:

曹娥碑上的八字有何玄妙,曹操要走出30里,才给出这八字的解释

正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是也。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正是因为曹操的人物形象复杂,所以他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虽说对于他的人设,众说纷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才能出众。这次我们不谈他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单看一个小故事,从中来品一品他的聪慧。

“曹娥碑”的由来

此前,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未解之谜,那就是“曹娥碑”上的八字之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是当面蔡邕为曹娥碑所题。

当初,曹娥的父亲掉入江中,年龄尚小的曹娥心急如焚,她便在江边日夜寻找自己的父亲,可是十多天过去了,也没找到父亲的尸体。于是曹娥做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举动,她跳入江中寻找父亲。后来人们便看到她和她的父亲一起浮出水面。

放在现在,可能许多人会认为曹娥的举动很傻,是一种“愚孝”。但是在当时那个以孝道为重的社会,许多人都被曹娥的孝心所感动,甚至在她死后多年,为了歌颂她的这份美德,给她设立了一块墓碑——“曹娥碑”。

此碑一出,引得许多人慕名而来,而蔡邕就是其中一个。不过他不止来了,他还带着他的题字来了。但是直至他离世,他也没道出这八字的谜底究竟是何。而且也许是因为他留下的这八个字过于高深莫测,总之,这八字之谜难倒了不少人,无人能解。

有智无智隔卅里

这事后来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刚好他和杨修途径“曹娥墓”,出于好奇,他便带着杨修来到这墓碑前,想要一探究竟。不过这看来看去,曹操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便问杨修,知道答案吗。杨修性格耿直又爱现,直言已经猜到谜底了。

按正常的流程来,这会曹操应该问杨修谜底了。但是曹操不按套路出牌,他和杨修说,你先别说。然后就带着杨修走了,走了30里路之后,曹操停了下来。让杨修把那八字之谜的答案写下,同时自己也给出了八字之谜的答案。结果没想到,两人居然想到一块去了。

原来所谓的“黄绢”就是有颜色的丝绸,为“绝”;而“幼妇”便是少女,为“妙”;那“外孙”则为女方的孩子,为“好”;而这“齑臼”是一种捣姜蒜的容器,当时称为“受辛之器”,“受”加“辛”为当时的“辞”。所以,连在一起便是“绝妙好辞”。这个困扰众人的谜团,没想到就这样被杨修与曹操轻易的解开了。

不过,虽然曹操也很厉害,但是终究没有杨修脑子转得快,所以揭开谜底之后,他还是感叹了一句“有智无智隔卅里”。

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之死

虽然曹操没有杨修的反应快,但这件小事也确实能从侧面反应出曹操是个有才之人,而且善于思考,不急于寻求帮助。而杨修作为这次的猜谜赢家,无可厚非,他也是颇有智慧之人。但是很多人都认为杨修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死在了自己的小聪明之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杨修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是曹操肚子里的“蛔虫”,他总是能洞悉曹操心中的想法,而曹操又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所以他对杨修不薄。不过有时候聪明是件好事,但是太锋芒毕露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曹操这个人疑心重,加上杨修虽然聪明,但是不太收敛,所以有人认为曹操害怕其威胁到自己,最后找了个借口将杨修杀害。

不得不说,这个看法有他的可取之处,以曹操多疑的性格,或许真有可能。但是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他惜才,对于杨修这等人才,也多是宽宏大量。所以杀害杨修或许并不是因为他威胁到自己,而是因为担心威胁到自己的孩子。

当时曹丕和曹植两人明争暗斗,杨修是曹植的人,有此人在身边,曹植便成为了曹丕的一个极大的祸患。而在当时,曹操更看中曹丕,为了曹丕的发展,曹操只能选择将杨修处死。

不过,无论杨修之死的原因如何,终究与他太过锋芒毕露有关,如果他适当收敛,也许能免遭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这一劫难呢?而因世人对于曹操的看法不同,所以对于曹操杀害杨修这事的评价说法众多。

更有甚者,认为当初杨修猜出八字之谜,曹操就开始动了别样的心思。不过曹操作为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身上,有着杀伐果断,却也有宽宏大量,他会杀人如麻,却也懂招贤为己所用,所以似乎怎样的说法都说得通,这就要看每个人心中的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了。

参考资料:《孝女曹娥碑》

故事:胜一人难,胜二人易:深度剖析三国曹操打天下的八字秘诀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追捧。近年来,三国相关的影视作品也为扩大读者群体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身为青年一代应该多从三国的典故中领悟智慧的真谛,以便为自己的人生获取精神的食粮。

曹操是三国中最具争议的人物,正史尚且评价其为奸雄,到了小说家这里,更是将其描写得奸诈无比。前几年通过易中天先生等人的解说,曹操这位被演义迷雾所笼罩的争议人物正在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曹孟德通过审时度势,掌握历史机遇,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为后来的中国大一统创造条件。单从这一点来说,曹操的功劳显而易见。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的三国讲座,令很多读者开始进一步关注三国这段历史。让我们从演义的迷雾中探寻曹操的取胜之道,进而理解为何是曹操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曹操慑于西凉马腾的崇高威望和强势军力,设计诱其进京,最终将其谋害。马腾之子马超为报父仇,举兵攻打曹操。曹军有苦于西凉军的骁勇,不得不深沟高垒,闭门不战。当韩遂增援马超时,曹操马上喜出望外。按理说敌人的部队越多,应该越是担忧才对,但是在曹操看来,不同心的敌人越多,只是给我方提供破绽而已。于是曹操设计让马超对韩遂起疑,促其内讧,打败了西凉军。这便是“抹书间韩遂”典故的由来。

马超影视剧照

曹操通过这次胜利总结出了八字秘诀:胜一人难,胜二人易。其实在整个演义中,曹操何尝不是屡屡通过这个秘诀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或强或弱的敌人。

袁绍曾经一度是曹操早年的战友,也曾经一度是令曹操伤透脑筋的死敌。袁绍鼎盛时兵强马壮,割据一方,再加上“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似乎他才是统一中国北方的最佳人选,但是历史时常不会按照常理出牌。袁绍意欲以优势兵力消灭曹操,结果在官渡之战中反被曹操所败。后来袁绍不堪惨败的精神重负,逐渐郁郁寡欢,吐血而亡。

袁绍向来宠爱幼子袁尚,对长子袁谭倒是不太待见,于是他在临终前把大权交给了袁尚。“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虽然袁尚是上一代主公指定的接班人,但是按照中国自古以来的继承制度,嫡长子袁谭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于是袁氏集团的家臣成两派,分别支持袁氏二子。

很多谋士建议曹操务必趁胜追击,机不可失,但是奇才郭嘉建议择日还师,静观其变。郭嘉认为袁氏集团内部矛盾深重,如果曹军马上采取攻势,那么袁氏二子势必联合抵抗;如果曹军作出撤军举动,说明袁氏的外部威胁已经减弱,那么袁氏二子反而极其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内讧。曹操依计南撤。此计立竿见影,果然很快传来袁氏二子出现冲突的消息。于是曹操拉一派,打一派,帮助袁谭打击袁尚。

袁尚势孤不敌,只好逃到了辽东公孙康处。郭嘉认为袁氏历来与公孙氏没有良好的外交关系,所以依然建议曹操不要穷追猛打,等待公孙康与袁尚出现矛盾。没过多久,公孙康果然杀死了袁尚,把首级献给曹操。可惜在这个过程中,郭嘉已经病卒于征讨乌桓的行军途中,年仅38岁。曹操原本计划百年之后托孤于郭嘉,不料其竟英年早逝,为此深感痛惜。

曹操平定河北袁氏以后,亦欲以优势兵力南征刘表。可是没等曹军打到荆州,刘表便忧惧相加,身染重病,不久就病死了。曹操真是一个幸运儿:刘表也是宠爱幼子胜过长子。于是刘表便把大权传给了幼子刘琮,荆州刘氏又是如出一辙地成两派。当地豪族蔡瑁是刘琮的娘舅,掌控军权,自然是支持亲外甥。刘备此前投奔刘表,驻扎在新野,并且在荆州一带积累了深厚的人望。

刘表死后,刘备支持刘表的长子刘琦,于是两人在得知刘琮降曹后,火速率部退往靠近孙权势力的江夏。话说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在与刘表的手下黄祖的激战中惨死的,孙、刘两家原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此时智囊郭嘉尚在,定会建议曹操避免强攻江东,等待孙、刘互相火并,然后从中渔利。可是此时的曹操胜券在握,哪里等得了那么久?于是曹操派人递给孙权一封带有威胁性质的书信。孙权见信,勃然大怒,在周瑜和鲁肃的拥护下决定联合刘备,共拒曹军。最终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曹操就此失去了统一大江南北的最佳良机。事后,曹操痛哭道:“若郭嘉在,我怎会有如此惨败?”

从曹操在官渡和赤壁两次大战的一胜一败中,可以总结出如此一个规律:当两个互相猜疑的势力靠近时,如果我方对这两个势力同时施加外部压力,那么他们必然联合对抗我方;相反,如果我方减弱自身的存在感,让对方两个势力认为外部威胁相对较弱,那么他们极可能从内部出现矛盾,最终走向对抗,出现为我所用的良机。人心隔肚皮,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

“胜一人难,胜二人易。”如何把一人分化成二人,如何防止二人变成一人,曹操身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真可谓是我辈总结相关历史知识的最佳人选。

历史的车轮总是喜欢重蹈覆辙。其实早在官渡之战以前,为了解决徐州问题,曹操的谋士荀彧便针对刘备、吕布、袁术三方势力之间的猜疑和矛盾,先后提出了“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策。当时刘备和吕布共同驻扎在徐州,关羽、张飞都是猛将,再加上温侯吕布,曹操想啃下这块硬骨头非常困难。猛将齐聚的徐州城看起来很难被正面攻下,但是毕竟一山难容二虎,如果先用计策分化徐州,那么拿下该城也就相对容易了。

于是荀彧首先提出了“二虎竞食”之策:曹操可以上表汉献帝,封刘备为徐州牧,并且授予密诏,让刘备诛杀吕布。此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刘备的分析能力。刘备接诏,很快识破了曹操的计谋。于是刘备把密诏交给吕布,开诚布公地表明了自己和吕布的团结一致。吕布感激涕零,此计也便未能奏效。

荀彧影视剧照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荀彧通过“二虎竞食”失败的经验教训,很快分析出从刘备身上动脑筋很困难,于是他把“B计划”的关键人物设置为唯利是图的三姓家奴吕布。荀彧差人前往淮南袁术处挑拨离间,声称刘备打算攻打袁术。袁术听闻,暴跳如雷,随即调兵遣将,先发制人,攻打刘备。刘备虽然明知是曹操的计谋,但是无可奈何,只好整军迎战。

吕布向来不是池中之物,于是趁着刘备与袁术僵持的机会,夺取了徐州。刘备与吕布反目,曹操的意图终于达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后面还有一个拿着弹弓的小孩在准备发射。此计正可谓计中有计,此便为“驱虎吞狼”之策。刘备与吕布的失和,导致了徐州实力的下降,为曹操最终夺取徐州创造了有利条件。

“胜一人难,胜二人易。”一人之力何其难聚,二人之分何其易成。人性的阴暗面正在于此。一人之力虽然难聚,但是只要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势必可以创建旁人难以企及的功业。曹操的敌人们总是逐个被他分化瓦解,然后各个击破。那么曹操本人是如何经营自己的团队的?为什么总是曹操分化别人,而不是别人分化曹操?这当然和曹操的个人能力息息相关。

当年袁绍仗着自己兵强马壮,挥师南下,志灭曹操。曹操阵营很快听闻了这个紧急军情。实力悬殊之巨,令曹操的部下惊恐万分。如果碰上刘表这样的庸主,自己先被吓死了,随后势力集团随即分化。可是袁绍碰上的不是别人,正是曹操。曹操仰天大笑,随后对部下说道:“我最了解袁绍这个人了,他表面很厉害,其实胆小得要命,为人多疑,缺乏果断的魄力,贪小便宜,干不成大事。”

领导学告诉我们:领导要做下属的胆和眼。曹操看似简单而又自信的分析,让下属们有了和袁绍决一雌雄的胆量,也有了努力的目标。其实在实力悬殊之下,曹操对自身又有几成的胜算评估?战争有太多的偶然性,不打几个回合,谁能保证打胜仗?但是如果连你曹某人也被吓破了胆,惊慌失措,下属们还愿意为你的安危荣辱而卖命么?反正这些下属们投降到袁绍帐下也可以谋个一官半职。曹操正是摸透了人心,所以故作自信,贬低袁绍,让下属们有了信心和希望。如何让别人肯为你卖命,这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官渡大战,曹操以其出众的军事才能,最终以少胜多,击败袁绍。战后,曹军搜查袁绍军中的书信,发现很多曹操的亲信向袁绍献媚,实有通敌之嫌。有人建议曹操根据这些通敌的证据,查出内奸,严厉处置。曹操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当年袁绍强盛的时候,连曹某人自身都是泥菩萨过江,何况手下那些人呢?只是曹某人站在风口浪尖上,才不得不与袁绍决一雌雄。于是曹操将这些书信付之一炬,既往不咎。

作为一个领导,能否站在下属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难处,这是获取人心的关键所在。曹操在创业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团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做到聚众人之心为一人之心,所以曹操总是胜多败少,获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巨大优势。

曹操影视剧照

“胜一人难,胜二人易。”曹操正是在自身不被分化的基础上,瓦解敌对阵营,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孙子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熟读兵书的曹操正是领悟其中真谛,进而总结出了八字秘诀,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运用自如,无往不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三国杀:完成七杀很难吗?这三个武将表示自己运气好分分钟屠城

移动版三国杀中的模式很多,而军争也是很多小伙伴非常喜欢的模式。不过一般拿个三连(疯狂暗示)还是很容易的,十几把中总还是能来两次的,那你们用一个武将完成过七杀吗?说实在的,拿到七杀是比较难的,但是这三个武将获得七杀成就还是有很大机会的(运气和队友配合)。

一、袁绍

虽然游戏中已经非常多的史诗武将了,但是要说拿下七杀的史诗武将也是不多的,而那些武将同时也要续航能力强,并且结合各种场景才能勉强做到。不过袁绍就不一样了,首先袁绍只是一个普通将,但是用袁绍获得七杀的视频还是非常多的。

“乱击”能让袁绍有很大概率在第一回合就用出2次万箭齐发;如果有补牌系武将给袁绍补牌,或者袁绍杀死反贼获得奖励牌,则无尽的“乱击”足以将所有人秒杀。而没有队友的情况下,袁绍击杀反贼获得补给依然能继续雄起,不过做主公也有很大几率为魏国打工就是了。

二、留赞

留赞属于爆发型武将,基本上开局使用手气卡可以一波带走很多武将。虽然简单无脑,对比沮授可玩性差了不少,但是留赞的无脑反而被认为是最舒服的体验,开口唱歌就能让敌人分分钟落马。

玩留赞的核心主要就是一个运气,而ak则是留赞的好伙伴,装上ak红杀出完出黑杀,黑黑红红反复杀,没事还能出几个AOE,击杀一个反贼就能再摸牌,何止是无脑,简直是无脑!

三、界魏延

游戏中一直有这么一段话,壕也玩刘焉,贫也玩魏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啊,刘焉在拥有丈八蛇矛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开挂,而丈八蛇矛在小虎、陈宫、司马懿、新王异、杨修、杨仪等人面前可以说非常快乐,但是界魏延的AOE可是相当不一样。

界限突破后的魏延变了,变得一回合更能打了,而小智在2000追梦失败之后,用界魏延打了几把七杀,也算心情平缓了很多。毕竟界魏延放AOE之后类似李典的忘隙,但是又没有全忘,就界魏延可以一笑泯恩仇,而对手直接一口老血吐出去。

结语

游戏虐我千百遍,重下游戏如初恋!我是小智戏说,爱拉芳,更爱你们!这里说的三个武将摇摇树还是有机会得到的,而徐荣、关索、刘焉、神曹操、神吕布这些武将虽然能七杀,但是太贵了,所以就不说了。小伙伴你们还知道哪些武将能拿到七个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一下吧~

PS:感谢阅读~~原创不易,纯属手打,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名人八字分析——见证传奇人物诸葛亮的命运

传奇人物诸葛亮的八字论命

命造八字

辛酉 丙申 癸丑 甲寅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根据八字命造可得:

1. 水旺显现:相貌清朗,性敏;

2. 金水相生,灵活机敏;

3. 壬癸水盛:聪明多智;

4. 最旺为水,善于谋略;

诸葛亮的一生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是诸葛亮投靠刘备当前司马徽说的一句话。诸葛孔明先生虽然才疏学浅,锦囊妙计,然终其终身鞠躬尽瘁,仍未能完成刘备的复兴汉室、匡扶天下之理想,让先人留下“班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嗟叹。

这是有两方面的缘由注定了诸葛亮的喜剧。其一,孔明投靠刘备的时分,南方已定,曹操根本无对手可言,假如不是赤壁犯了大错的话,三国基本不会呈现的,权力完全不对等。

孙权曾经是占领江东的第三代指导人,根本的依据地曾经见异思迁 ;反观刘备,却还是畏首畏尾,目不转睛,屈居于刘表之下一个小小的新野县,这时分诸葛亮虽然才能很强,但曾经难有打破。

诸葛北伐,正逢蜀汉青黄不接的时期,先是关张黄忠死了,后马超病故,张苞关兴也死于非命,能征战的大将没了,这个时期,是无论如何不能成功的。

诸葛孔明为什么不自己当蜀国的主人诸葛亮为什么不造反灭了刘禅?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要做圣人,想流传千古嘛

还有的人说诸葛亮不是不想造反,而是蜀国还有老将赵云与李严把持重兵,另外还有魏延和马岱,都是倾向于刘备的

从八字来解读诸葛孔明的人生

其实诸葛亮早就看穿了自己的命数了

诸葛亮自己就是个玩八卦算命术的高手

诸葛亮癸丑日生于七月金旺之乡,八字中金多水浊,金虽有火之克,而火于秋为无气休克

诸葛亮命中金太旺,金克木四肢体将有伤,所以诸葛亮身患病中风现在说是瘫痪之疾

癸生申月,金为印星。其中申、巳所藏的庚金为正印,酉透出的辛金为偏印。

同时地支巳酉丑会金,印星过旺必以偏印而论。所以偏印是这个八字的主要意象。

五行中木主仁,金主义,土主信,火主礼,而水主智。

诸葛亮的水得天干两合,地支三会,这是十分罕见的,这个智慧的能量就奇大无比

从十神角度讲,印主智慧,而正印星智慧较传统保守,

偏印星智慧则偏激反常,更善于奇谋诡计。

诸葛亮的偏印特点决定了他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奇思妙想上,

隆重对计三分天下,火烧赤壁以少胜多,

七擒孟获攻心为上等等数不尽的谋略篇,无不是偏印星的体现。

最后再缅怀一下伟大的诸葛亮

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星相术数风水学大师,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尤精通于奇门遁甲的推算布局与军事策划,对于自己的一生命运更是了如指掌,但他不甘于命运的安排,“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决心用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命运作抗争,他六出祁山的原因就在于此,特别是在秋风五丈原的最后关头,他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了,但他仍未放弃与命运抗争的机会,也试图运用奇门遁甲的法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若不是魏延的突然闯入,他也许能扼住命运的咽喉。然而他终未能如愿以偿,未能抗过命运的定数,正如《三国演义》中所写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