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七星娘娘简介(七星娘娘)

发布时间:2024-04-16 08:59:16作者:简单的爱来源:网友分享

七星娘娘简介(七星娘娘)

本文目录一览:

保婚护育神——七星娘娘

在古代,由于医学水平落后,孩子出生后受各种疾病侵袭而夭折,特别是幼儿的死亡率很高。怎么办?于是,便出现了能够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不生疾病的神灵——七星娘娘,这位广受人们喜爱的娘娘同时还兼任保婚职能。七星娘娘从小孩子出生,一直护佑到16岁成人,而后登记入册呈交到月下老人手中,才算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七星娘娘又称七娘妈、七娘夫人、七星妈、七星夫人等。传说七星娘娘是天星下凡,专门来保护儿童平安与健康。七星娘娘的形象是凤冠霞帔,仪容端庄,美丽善良。有一种说法认为,七星娘娘就是织女的化身。织女是天帝之女,是专门管理桑麻与纺织的女神,后来织女自己私自下凡与民间的牛郎结为夫妇,生儿育女。织女被王母娘娘罚归天上后,只有每年七月初七才可与牛郎在天河上相见重逢。民间传说这一天也是七星娘娘的生日,这天,七星娘娘会将凡间成年的未婚男女分别登记入册,呈报给天庭,月下老人在接到天庭的名册后,再依据个人的性情、善恶、爱好与条件,缮写一份配偶名册,把适合的男女青年配成佳偶。因此,七星娘娘又兼有红娘的角色。

在我国古代,医学还不太发达,孩童稚嫩抵抗能力差,常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幼儿的死亡率很高。百姓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而七星娘娘作为孩子的保护神,必当受到应有的崇拜。每当孩子生病时人们就到七娘庙中去祈愿。有的还要自己的孩子认七星娘娘为干妈,有的人为孩子请来铸有七星娘娘名号的“长命锁”挂在儿女的脖颈上。他们都是想用七星娘娘的大名来做孩子的护身符。

在华南沿海及台湾地区还有“拜七娘妈”及“做十六岁”的习俗。民间传说婴儿诞生以后至16岁,要求七娘妈庇护,因为七娘妈是护佑孩童的保护神,所以小孩满16岁时,要在当年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这一天,举行成年礼,俗称“做十六岁”。祭品中有一特别之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一座纸扎的七娘妈亭。祭祀后,烧金纸、经衣、并将七娘妈亭焚烧,无法焚尽的竹骨架则丢至屋顶,此称“出婆姐间”,表示我家孩童已成年。婆姐,传说是临水宫夫人女婢。还有胭脂、一半丢至屋顶,一半留下自己用,据称可使容貌与织女一样美丽。(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保婚护育神——七星娘娘

在古代,由于医学水平落后,孩子出生后受各种疾病侵袭而夭折,特别是幼儿的死亡率很高。怎么办?于是,便出现了能够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不生疾病的神灵——七星娘娘,这位广受人们喜爱的娘娘同时还兼任保婚职能。七星娘娘从小孩子出生,一直护佑到16岁成人,而后登记入册呈交到月下老人手中,才算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七星娘娘又称七娘妈、七娘夫人、七星妈、七星夫人等。传说七星娘娘是天星下凡,专门来保护儿童平安与健康。七星娘娘的形象是凤冠霞帔,仪容端庄,美丽善良。有一种说法认为,七星娘娘就是织女的化身。织女是天帝之女,是专门管理桑麻与纺织的女神,后来织女自己私自下凡与民间的牛郎结为夫妇,生儿育女。织女被王母娘娘罚归天上后,只有每年七月初七才可与牛郎在天河上相见重逢。民间传说这一天也是七星娘娘的生日,这天,七星娘娘会将凡间成年的未婚男女分别登记入册,呈报给天庭,月下老人在接到天庭的名册后,再依据个人的性情、善恶、爱好与条件,缮写一份配偶名册,把适合的男女青年配成佳偶。因此,七星娘娘又兼有红娘的角色。

在我国古代,医学还不太发达,孩童稚嫩抵抗能力差,常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幼儿的死亡率很高。百姓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而七星娘娘作为孩子的保护神,必当受到应有的崇拜。每当孩子生病时人们就到七娘庙中去祈愿。有的还要自己的孩子认七星娘娘为干妈,有的人为孩子请来铸有七星娘娘名号的“长命锁”挂在儿女的脖颈上。他们都是想用七星娘娘的大名来做孩子的护身符。

在华南沿海及台湾地区还有“拜七娘妈”及“做十六岁”的习俗。民间传说婴儿诞生以后至16岁,要求七娘妈庇护,因为七娘妈是护佑孩童的保护神,所以小孩满16岁时,要在当年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这一天,举行成年礼,俗称“做十六岁”。祭品中有一特别之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一座纸扎的七娘妈亭。祭祀后,烧金纸、经衣、并将七娘妈亭焚烧,无法焚尽的竹骨架则丢至屋顶,此称“出婆姐间”,表示我家孩童已成年。婆姐,传说是临水宫夫人女婢。还有胭脂、一半丢至屋顶,一半留下自己用,据称可使容貌与织女一样美丽。(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保婚护育神——七星娘娘

在古代,由于医学水平落后,孩子出生后受各种疾病侵袭而夭折,特别是幼儿的死亡率很高。怎么办?于是,便出现了能够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不生疾病的神灵——七星娘娘,这位广受人们喜爱的娘娘同时还兼任保婚职能。七星娘娘从小孩子出生,一直护佑到16岁成人,而后登记入册呈交到月下老人手中,才算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七星娘娘又称七娘妈、七娘夫人、七星妈、七星夫人等。传说七星娘娘是天星下凡,专门来保护儿童平安与健康。七星娘娘的形象是凤冠霞帔,仪容端庄,美丽善良。有一种说法认为,七星娘娘就是织女的化身。织女是天帝之女,是专门管理桑麻与纺织的女神,后来织女自己私自下凡与民间的牛郎结为夫妇,生儿育女。织女被王母娘娘罚归天上后,只有每年七月初七才可与牛郎在天河上相见重逢。民间传说这一天也是七星娘娘的生日,这天,七星娘娘会将凡间成年的未婚男女分别登记入册,呈报给天庭,月下老人在接到天庭的名册后,再依据个人的性情、善恶、爱好与条件,缮写一份配偶名册,把适合的男女青年配成佳偶。因此,七星娘娘又兼有红娘的角色。

在我国古代,医学还不太发达,孩童稚嫩抵抗能力差,常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幼儿的死亡率很高。百姓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而七星娘娘作为孩子的保护神,必当受到应有的崇拜。每当孩子生病时人们就到七娘庙中去祈愿。有的还要自己的孩子认七星娘娘为干妈,有的人为孩子请来铸有七星娘娘名号的“长命锁”挂在儿女的脖颈上。他们都是想用七星娘娘的大名来做孩子的护身符。

在华南沿海及台湾地区还有“拜七娘妈”及“做十六岁”的习俗。民间传说婴儿诞生以后至16岁,要求七娘妈庇护,因为七娘妈是护佑孩童的保护神,所以小孩满16岁时,要在当年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这一天,举行成年礼,俗称“做十六岁”。祭品中有一特别之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一座纸扎的七娘妈亭。祭祀后,烧金纸、经衣、并将七娘妈亭焚烧,无法焚尽的竹骨架则丢至屋顶,此称“出婆姐间”,表示我家孩童已成年。婆姐,传说是临水宫夫人女婢。还有胭脂、一半丢至屋顶,一半留下自己用,据称可使容貌与织女一样美丽。(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九皇爷”是何方神圣,又与天地会有何瓜葛?

每逢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新马泰等地的华人社群都会举行隆重的九皇爷诞辰庆典。在此期间,各地以祭祀九皇大帝为主神的道教庙宇香火不断,周围都会立起黄旗、黄布条。

据老一辈新加坡人说,本地早期的九皇宝诞庆典十分热闹、规模庞大,仅此于农历新年,这些盛况也能从不少黑白旧照片、旧影片中得到证实。

不过相对于九皇爷或九皇宝诞庆典的来历,很多人就有些说不清楚了。本地庙宇在夜间报刊登庆典通告时,附上的简介一般都采取民间说法,即九皇爷相传是九位反清复明的义士。甚至有说他们是清朝乾隆年间天地会创始人万云龙和他的儿子、结义兄弟、部将等等,说法不一,但可惜起义失败被杀。于是后人们将他们神格化,成为今天拥有众多信徒的九皇大帝。

而九皇爷的信众在此期间身穿白衣白裤,腰缠黄布条,据说就是为这些反清义士戴孝。不过根据学者们研究,九皇信仰应该源自于远古的星宿崇拜,道经《北斗真经》中所述,道教认为九皇大帝为北斗七星星君,即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加上外辅及内弼两位星君的合称。

随着古中国道教的兴起,北斗星君日趋人格化,经云:“南辰增福寿,北斗注长生”。因此“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说法亦流传甚广,使得北斗星成为了主掌世人福寿的神明。也由此可见,古人们对于北斗众星的信仰,经历了由“北斗星君”到“斗母九皇”的崇拜过程。

因此如果九皇爷是九位反清复明的义士,也就是间接说在清朝之前没有九皇宝诞,那岂不是缩短了九皇信仰源远流长、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且,这又与史书中的记述不相符合。

郑成功+玄天上帝神像=明朝?

但是昨晚我到访后港斗母宫,友人陈贤达道长告知庙里神龛内,竟然有一尊相信是本地绝无仅有的郑成功神像,而中间坐着的正是玄天上帝。

须知,玄天上帝是道教神仙谱系中,掌管北方的大神,同时祂也被誉为大明帝国的护国神明。“国姓爷”郑成功则在台湾建立后,曾吸纳大量明朝遗臣为下属,并且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帜与清朝对抗,因此后港斗母宫与“反清复明”的故事似乎隐约有点联系。

再者,该庙正殿前方有一副对联:“日昍晶弄里羡慕,月朋朤定乾坤。”对联开头数个字分别以“日”和“月”为主,“日”、“月”合在一起就是“明”,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副对联其实是一幅“反清复明”的旗帜。

后港斗母宫的祖庙是位于槟城的香港巷斗母宫,该庙已故李茂盛道长曾说,该对联的读音是:“日月精华龙里羡,月朋浪荡定乾坤”。

不仅如此,从斗母宫的建筑格局看来,比如大殿神龛背后有两扇窄小的侧门,十分隐蔽,不易被发现。而这道门则通往神龛后安奉九皇香炉的“八角楼”,大都戒备森严、外人不得随便出入,这也与洪门帮会的私密性质相吻合。

因此加上后港斗母宫大殿前的对联,似乎能够确定庙本身和当时反清复明的秘密帮会有着密切关系,但这仍不足以证明九皇大帝就是反清义士。

少林寺曾反清复明

其实无独有偶,嵩山少林寺也曾和反清秘密教门组织有关,甚至还窝藏清廷缉捕的要犯,在清朝初年与清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张。

图源:少林寺

反观在明朝时期,明朝政府对少林寺多有封赏和建设,所以少林僧人对之感激万分,将所习武艺报效朝廷,多次协助明朝军队镇守边防、对抗沿海倭寇的侵扰,甚至还帮忙镇压农民起义,所以心存恋明情结的少林僧众对取而代之的清朝不无幽怨,这亦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随着清王朝的统治日益稳固,少林僧众对“反清复明”已不抱幻想,恋明情结日趋淡化,他们也逐渐明白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高僧传》,释慧皎著,南朝梁代高僧)的道理,深深认识到与清朝政府不睦,不利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也了解历代王朝,通过宗教来“暗助王道”的道理,开始调整对宗教的管理政策,不仅可以避免身怀绝技的少林武僧铤而走险,危害自己的统治,又可以借助少林寺为禅宗祖庭的特殊宗教地位,对其他佛寺施加影响。

于是这种对立关系在清朝中期开始出现转变:康熙皇帝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亲笔御题“少林寺”匾额,至今据说仍挂在少林寺门上;雍正皇帝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下旨大规模整修少林寺,乾隆皇帝也在乾隆八年(1743年)御赐一套《大藏经》,并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巡游少林寺。

所以很可惜,电影《火烧少林寺》、《少林五祖》里面轰轰烈烈的武打片段,只不过是编剧们天马行空的创作,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

远去的历史

斗转星移,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这些都已走入历史,无论是天地会还是红花会,也已不复存在,“反清复明”的口号如今一般只在影视剧作品中出现。其实台湾明郑被清朝军队击败后,包括天地会、小刀会等主张反清复明的组织仍然积极活动,一些人后来逃往南洋各地,继续宣扬反清复明的思想。

图源:网络

当然可能还是有朋友坚持九皇爷就是反清复明的义士,人们总是对精彩的传说深信不疑。有一位朋友之前还告诉我,说这九位义士就是国姓爷郑成功的部将,绘声绘影地叙述如何奉送郑王爷出海。同时也为他准备了一艘“王船”,而这些都在九皇信仰仪式的几个主要步骤中都有体现,如“迎神”、“请水”、最后一天的“送神归海”和“王船”等等。

不过究竟是先有传说还是先有仪式,是为了配合仪式而杜撰了传说,抑或因为有了传说才形成了仪式?这恐怕已经很难分辨清楚了。

时光荏苒,这些秘密帮会早已不存,“反清复明”也已成往日云烟。如今的斗母宫在繁华的现代城市中,静静地迎来每日的朝阳,每柱清香的供奉。至于历史那恐怕也变成了一段讲不明、厘不清的故事,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证这些来源并不容易。但如果将传说看作是当时当地、民情的反映,可能会有额外的收获。通过这些被沾染神话色彩的传说,也可能会让后人们发现民间信仰的来源与根基。

无论如何,不管你信奉哪一个宗教,我也和众人一样,祈求新冠病毒疫情早日离我们远去,大家身体健康,这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报了。

*注:部份照片摄于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

作者沈斯涵,新加坡清史研究会会长、南洋学会副财政

本文原载于2021年11月4日《联合早报》,经作者授权在《新加坡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