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每年腊月结婚的人比较多,到了正月结婚的人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农村传统婚俗的影响。“腊月娶人财两旺,正月嫁一生苦寒”这句俗语,反映了当时一些农村婚俗。
在农村,记录这种婚俗的俗语,在民间流传比较广的还有一些俗语,比如,“腊月不订亲,正月不完婚”、“正不娶、腊不定”、“正月不娶,腊月不订”等。
这些俗语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过去一些农村的这种婚俗。人们认为,腊月忌讳订亲,但不忌讳结婚,很多农村还提倡是在腊月结婚,认为这个月结婚很吉利,也就是前面俗语说的,如果在腊月结婚会“人财两旺”;正腊忌讳结婚,但不忌讳订亲。订亲与完婚是两回事,订亲是结婚程序中的起步环节,也是婚姻之树苗开始生根发芽,而完婚是婚姻的完成,也是婚姻之树结出了硕果。正月订亲,正逢春天到来,大地逐渐充满生机,也是农村春耕备耕时节,人们认为是很吉利的一个月。
那么,过去农村婚俗中,为什么会有“腊月娶人财两旺,正月嫁一生贫寒”的说法呢?有没有道理呢?
这种婚俗是在农耕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民俗的产生通常与当时农村社会生活是相适应的,哪个季节该做什么,哪个时候不该做什么,都要遵循当时农村的生活规律,办事才有条不紊,不慌不忙。
1、娶个媳妇儿来过年过去农村人都是种地的人,一年四季,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相比较而言,春夏秋的三个季节是最忙碌的季节,“种”、“锄”、“收”靠人来付出汗水,都是比较重的体力农活。而“冬藏”中的“藏”,指冬季农家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就不用忙碌了。因此,在农耕时期的农村,冬天是农民农闲的时间。
过去农村,除了丧事不由人外,像结婚、建房、进新屋这些喜事,是可以人为调整时间的,如果把这些喜事放在农忙时段,就会耽误农时农事。农耕时期的农村,不像现在工商业发达的社会,有多种收入的渠道,可以外出务工,也可以做生意,赚取的钱用来养家,种地不再是唯一的收入来源。那时的农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耕种以及附带搞些自足自给的养殖,“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任何事情都没有农时农事重要。如果耽误了农事,地里减少了收成,或者没有收成,就会饿肚子,影响一家人的生活。
农村有一句老话:“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红事即喜事,白事即丧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村里遇到哪家有丧事时,通常来说,人们不要上门去请,只要听到丧钟的声音,就会自动上有丧事的家里去帮忙。这也就是农村常说的“一家丧全村丧”,也就是说,一家出现了丧事,就如同全村人的丧事一样,全村人都要自动帮忙来操办丧事;而村里人家的喜事就不一样,需要人帮忙,得上门去请,否则别人是不会主动前来帮忙的。
也就因为如此,过去农村,不到不到万不得已,在农忙季节不会操办喜事,一般都会安排在农闲时段,或者不是农事很忙的季节,大多安排在秋收以后,春节以前的这段时间。这个时间段,不仅自家办喜事不耽误农村农事,请别人帮忙也不会耽误别人的农忙农事。再说,农忙季节正是天气比较热的季节,一些吃不完的食品容易变质,发出异味,不能吃,白白浪费了,对于过去习惯于勤俭持家的农村人来说,肯定很心疼。而冬天办喜事,吃不完的食品,多放几天也没事,这样就不至于造成浪费,也就节省的开支。
过去农村人喜欢集中在冬天办喜事,而在冬天里又喜欢集中在腊月办喜事。农村有一种传统做法,办喜事的时候,通常要照着挑选吉利日子。在我国古代的黄历上,腊月吉利的日子最多,人们也就戏谑地说:“腊月日子不用挑,天天是好日子。”每年到了腊月,不仅举办婚礼的人多,进火(搬进新屋)的人也多。因此,过去农村也就有了“娶个媳妇儿过年”和“搬到新屋里过年”的说法,更加增添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在我国古代祭祀文化之中,古代有“腊祭”的习俗,即每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及五位家神。后来发展到用“三牲”祭列祖列宗和五位家神。五位家神称“五祀”,古代指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后来这五位家神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有的祭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中溜,也有说是观音菩萨,天上圣母,天上帝,灶君,土地神。
农村人认为,“腊祭”与家里的儿子完婚并没有冲突,因为在婚礼“拜堂”时,也用“三牲”祭列祖列宗和家神,“拜堂”也拜天地和列祖列宗,其目的地一样的,还为家里添喜增人口,也是繁衍后代的重要之事。这也就是过去农村所说的“腊月娶人才两旺”。
2、为什么说“正月嫁一生苦寒”?这句话同样与农村生活习惯和农业生产季节密不可分。过去农村有一句俗语,“好男有毛怕八月,好女有膘怕腊月”,也说成是“好男有毛怕五月,好女有膘怕腊月”。
前一句“怕八月”指水稻产区,农历八月是水稻(指旧时一季水稻)收割季节,收割了水稻后,还要把稻草挑回家,接着就是犁水田过冬,对农村男人来说,劳动强度比春耕生产大得多。后一句“怕五月”指的是小麦产区,农历五月,即是夏收季节,也是夏种、夏管季节,称为“三夏”,对农村男人来说,劳动强度是最大的农忙季节。两句话中都说“怕腊月”,因为腊月准备过年,过去农村所有家里的洗浆、缝制、食品制作、卫生打扫等,都由女人来完成,从白天忙到深夜,就是为了把手里的活儿在年前干完,让家里人过一个快乐的大年。这个月的忙碌,自然包括家里的女儿。
忙完了腊月,女人都瘦了一身肉,正月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让身体缓过劲来。如果正月嫁女,女儿到男方家后,因为忙碌了一个腊月,没有得到好好的休息,人的体力进入疲劳期,到了男方家里就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在服待公婆以及接人待物方面,难免会出现失误,让男方家的人瞧不起。
再说,人们认为,正月嫁女,女儿到了男家后就开始春耕备耕了,要下地干活,没有腊月嫁女那样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儿来到婆家就比较辛苦了,在婆家开端不好,会影响一辈子过日子,将来的生活会过得非常苦。这就是“正月嫁一生苦寒”的原因。
“正月嫁一生苦寒”这句话在农村还有一些民俗说法,大多带有迷信色彩。比如说,有的人说,正月结婚属于“抬头红”,触犯太岁,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对自己和子女都不吉利。农村还有一些迷信的说法,这里就不再多说了。这些迷信说法,主要是因为过去农村科学不发达,人们利用农村人的愚昧和迷信心理来“吓唬”人,其目的就是要人们遵守正月不嫁女的规矩,这样的说法当然不足为信。
3、过去农村这种婚俗,现在还有没有人讲究?旧时代一些民俗的产生,有其产生的土壤,也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生活。即便是古代流传较久的习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而被淘汰。
比如,我国有一些农村有一句这样的歇后语:“正月里娶媳妇儿,腊月里就生儿子——双喜临门”。这句话就表明,旧时代的一些农村,人们已经意识到正月不能娶亲嫁女的说法是不合理的,因此,有一些地方就改变了这种婚俗,认为正月娶妻是完全可以的,由此,一些农村在旧时就不再有这样的婚俗忌讳。
“腊月娶人财两旺,正月嫁一生苦寒”这种婚俗也是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种婚俗不适应现在的农村社会生活,就是原来一些农村有这种讲究的地方,如今也就基本被淘汰了。包括上文提到的“腊月不订亲,正月不完婚”之说,也同样被社会淘汰。
现在农村青年大多外出务工或者创业,一些有意愿的青年男女,天各一方,有的即使在一个城市,因平时工作忙忙碌碌,怕错过了赚钱的机会,抽不出时间交往。还有一些青年男女,因为工作岗位、薪酬原因,不愿意在男女交往中浪费精力,个人问题一拖再拖。由此,在打工族中也出现了一些大龄男女青年,让父母干着急。现在农村家庭子女比较少,有一些青年男女,考虑到将来要照顾父母,想找同乡为伴侣,结果没有碰到合适的人,个人问题也就耽搁了。诸如此类的原因还有很多。
春节期间,一些企业和行业休假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一些在外农村人最想回到家乡的节日。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在外创业的人,也只有到了腊月的年前,才从外地赶回家乡过年。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不缺钱,也不缺人,人口数量都摆在当地的户籍,缺的是没有人在农村家里(有的农村人在城里也有家)。
农村人结婚也好,订亲也好,按照农村传统习惯,都要办酒宴,请亲戚朋友来参加。如果不是腊月和正月办酒,村里除了一些留守的老人,没人多少人在家里,结婚宴和订婚宴往往办得比较冷清。
也就是因为如此,如今农村青年订婚和结婚,很人家趁着腊月和正月这段时间农村家里有人,已经定婚的青年男女趁这段时间举办婚礼,而有婚姻意向男女青年,也在这段时间,当面亲戚的面把婚事确定下来。因此,现在很多农村父母和青年,不再讲究“腊月不订亲,正月不完婚”这种传统婚俗了,腊月结婚的人很多,订亲的人也很多,而正月,到了初六以后,举办婚礼的人也非常多。
民俗是民间习俗,其作用的主体是人民大众。现阶段的农村,依然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地方(从户籍上来看仍然如此),因此,农村依然是最广大的民间。现在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历的巨变,使农村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带来民俗的变化。作为民俗之一的婚俗,当然也要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腊月娶人财两旺,正月嫁一生苦寒”这句话语,前半句倒是符合现在农村现实,后半句就已经过时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