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端午节艾草的寓意和象征(端午节艾草)

发布时间:2024-04-15 08:01:14作者:孤单的城来源:网络

端午节艾草的寓意和象征(端午节艾草)

本文目录一览:

端午节插艾草,牢记“2不采,1不挂,4讲究”,传统规矩建议了解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是民间自古传下来的老传统。为什么要插艾草呢?在古人看来,端午所在的农历五月,万物到了最为繁盛的时期,这时的太阳之气也最为盛重,凡是带有太阳之气而生的都具有毒性,因而五月也就被称为了“毒月”,而五月初五就是双午,更是被看作是“毒上加毒”,端午节也就成为了“毒日”,甚至被人们划为“九毒日之首”。

民俗中人们为了应对“毒日”这种环境,就选用了艾草这种草药来帮助驱赶瘟疫和毒虫,五月正是艾草的最佳成熟期,挥发性和效果最好,插上艾草“五毒”便避而远之了,保护家人平安健康,招福纳祥。

但中国的传统中万事皆有规则,端午节插艾草是不能乱采乱挂的,有一定的规矩和讲究,这“2不采,1不挂,4讲究”,很多人不知道,一起了解后再挂艾草吧。

一、2不采

1、矮小瘦弱的艾草不采

艾草是一种菊科蒿属的植物,它的植株闻起来有股浓烈的香气,这种香气的来源正是艾草中所含带的艾草油。艾草油的气味能够驱逐蚊虫,也能让蛇害远离,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具有驱毒辟邪的作用。端午的清晨去采艾草时,最好不要采摘矮小瘦弱的艾草,这样的艾草所含的艾草油较少,挥发性自然不强,对驱赶虫害的作用也不如大棵的艾草。

2、干枯微蔫的艾草不采

采摘艾草时,除了矮小瘦弱的艾草不采外,干枯发蔫的艾草也不要费力气去采。由于已经有些干枯发蔫或艾叶掉落很多的艾草说明生命力正在减弱,植株中所含的艾草油大部分早已挥发出去了,这样的艾草不仅驱不了虫害,也意味着艾草生命走向尽头,不能帮助驱散邪气,是不好的寓意。

采摘艾草的标准是:艾草的长度在五尺以上为好,没有破损和虫咬过的痕迹,植株要笔直、强壮,艾叶生长得比较密集,老叶枯叶要少,这样的艾草更健康,生命力也最为旺盛,艾草油挥发的香气会更浓郁,插在外门上驱虫驱害的效果更好。

二、1不挂:家中有孕妇或婴儿的不挂。

艾草中的艾草油所挥发的浓烈气味属于刺激性气味,家中有孕妇的切勿挂艾草,特别是孕早期的,一定要避免接触到艾草和艾草叶这类的中草药。婴儿也一样,他的身体器官还未彻底发育完全,身体状况较为“脆弱”,艾草的气味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正常休息,或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

三、4讲究

1、插艾时间要讲究

插艾叶的时间讲究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上午的十一点,但也不能插隔夜的艾草,提前一天采回或是买来的艾草气味会挥发掉一部分香气,艾草的作用也就大大削弱了。

端午的清晨采割艾草最好,早晨的气温相对较低,五毒和太阳还未出来,艾草上还沾有露水这样的最为新鲜,能发挥的价值也最大,若是等太阳彻底升起后,阳光的照射会让艾草中艾草油随着的水分蒸发而降低,艾草的作用不仅会大打折扣,而且人们还认为好福气也随之跑到别人家去了。

买艾草的也是一样,要早早地赶到市场买现摘还带有湿气的艾草。艾草拿回家后要及时插上去,这时艾草的香味最为浓郁、作用也最大,驱邪赶害虫的效果最好。

2、艾草的数量有讲究

门上所插艾草的数量讲究双数,忌讳三长两短,也就是三根长的艾草配两根短的艾草,三长两短是一个不吉利的成语,寓意会有不好的意外发生。

古人认为双数代表着吉利,具体数量可以根据自家情况选择,但要记得的是数量太少驱虫害的效果太弱,太多的话气味过浓,可能很多人会闻不惯。艾草选用长短一致的,越长越好,不能为了迁就短的而折断长的艾草,折艾与“折爱”谐音,寓意同样不好。

3、插艾方法有讲究

将长短一致的双数艾草用红绳捆绑在一起,自古红绳具有辟邪的说法,是红火、吉祥的象征。用红绳捆绑的艾草,驱毒辟邪的作用也就会加大。

绑好后悬挂艾草时要将它的根部朝上挂在家门的两侧,这样倒挂利于艾草的香味挥发出去,可以更好地驱蚊虫。另外,和过年贴“福”字一样,艾草倒挂也有“福祥”之气到了的寓意,保佑家人福气安康。

4、艾草悬挂后有讲究

艾草悬挂起来后,过了端午节也不用着急将艾草取下来扔掉,此时的艾草没有全部干枯还具有一定的驱赶蚊虫的作用,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艾草中的水分被蒸发,香气会慢慢减少,作用也没那么明显罢了。

大约悬挂一个月左右后艾草才会彻底干枯掉,这时再将艾草摘掉即可,干枯的艾草不要扔掉,可以将艾叶放入水中泡脚、洗澡,或是将艾草点燃还能够继续驱赶蚊虫,效果也很好。

——老井说——

现今大部分人都会去市场上购买艾草,市场上的卖家为了能够让艾草反复生长收获,通常在收割的时候不会将艾草连根拔起,而是留下艾草根等到下年继续生长。但按照老传统,家门所悬挂的艾草最好是带有根部的完整艾草,寓意家庭圆满幸福,若是有条件要优先选用整根的艾草。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端午节挂艾草挂在门上,真的能够辟邪?能吃,还能泡脚,啥原理?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又称之为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

而在端午节上,有非常多的传统习俗存在,并且各地的习俗也不一样。

例如:在我国南方不少地区盛行以扒龙舟形式——祭龙,这是对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常说“赛龙舟”。

还有就是在端午期间,采集一些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同时端午大家最爱自己动手“包粽子”等,这些属于吃方面的习俗,我相信很多人应该也知道,一到端午节,各大公司也会安排一点,送一点粽子礼品,这个是非常常见的。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的确这些习俗还是不少,当然,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一个关于端午习俗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的说明。如:挂艾草挂在门上,真的能够辟邪?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艾草,艾草是属于一种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从外表上来看,它的主根明显,略粗长,侧根多,地下根状茎横卧,这种植物在农村非常容易找到,并且很多路边都是。

它的分布范围非常地广泛,在我国主要集中在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

不过,这种植物也是分为多种,由于外表长相非常的类似,常常将这种植物进行混淆,南艾蒿、野艾蒿、中亚苦蒿等都是长相类似的植物,所以,有些地方甚至给艾草进行了名字的改变,将其称之为“艾蒿”。

而这种植物在我国也有人进行人工栽培,只是不多,而且这种植物是非常容易栽培的,艾适生性强,喜阳光、耐干旱、较耐寒,所以,栽培的条件不是很严格。但是,这种植物的价值还是非常高

第一、医用价值,的确,它医疗上面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是从古流传至今都被用到过。

在三国的《曹氏灸方》之中都具有这样的说明——艾灸对人体体表或体内生长出的肿瘤等有特殊疗效,同时艾全草可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同时,在我国《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均有记载,记载为“止血要药”,在现代的医学之中,艾草是作为妇科方面的一种药物之一。

第二、经济价值,艾草可以作为一种原材料,将其加工过成其他的产品,同时,它还可以作为杀虫的农药,艾晒干粉碎成艾蒿粉,是畜禽优质饲料添加剂,还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第三、食用价值,传统糕点中,有人用其嫩芽及幼苗也可作菜蔬供人食用,有些地方也会在传统糕点青团或者糍粑中加入艾草制成青团和艾叶粑粑,当然,这个在现代可能这样来做食物的比较少了。

所以,虽然是一种植物,但是价值还是比较高的,这也算是推动了艾草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吧。

而这里我们主要就是谈门上挂艾草,真的能够辟邪吗?科学吗?的确,这个风俗至今都是存在的,并且从古至今也有人相信真的可以做到。

而在历史记载上来看,在宋代,端午挂天师符,且以艾草、大蒜诸物缚成骑虎天师像,用以驱邪辟毒,所以,这会也有人相信艾草可以挂在门上来辟邪。

并且,甚至还有人将艾草进行各种形态的编制,例如:人形、虎形等,都是来增强其辟邪。那这科学吗?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没有什么邪的问题,这就如很多人说的什么“鬼”,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说自己相信什么“鬼”的问题, 那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变化带来的一些扭曲,同时,也可能是受到一些神话剧的影响,想象得太美好了,这就如很多农村地区的人,至今都还在相信什么天上有所谓的“神仙”一样。你说真的存在吗?

其实并不存在,很多人了解过我国航天工程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国实施载人飞船之后,在太空之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我们地球的面貌,我们穿过了大气层,也没有见到所谓的“神仙”吧?这个可以直接否定了。

所以,艾草根本不能够辟邪,因为都不存在。

但是,这种植物的确可以对人有一定的好处,这主要也是因为它的价值存在,我们可以将这个所谓的“辟邪”,将其认为可以驱散病毒和细菌等,从而使得自己健健康康的。

因为艾草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会散发出一种气味,这是来自桉油酚带来的,还有一种是来自侧柏酮,它具有兼具抑菌作用。

同时,艾草中所含的叶绿素具有更为强劲的效果,对于预防和改善贫血,疏通血管促进血液流动,减少体内胆固醇含量,祛除人体内有害物质,除臭、杀菌效果均比较显著。

从而可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这可能就是古代一直传出来的“辟邪”,其实不是辟邪,而是改变了健康的问题,健康是福嘛,是大家认识上的一点偏差。

今日端午:记得吃“4样”做“1事”,除湿热,顺应节气~

农历五月初五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五月初五太阳重入中天

“端午”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之时的开端

火热渐盛,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是我国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同时它也恰逢芒种节气前后,天气日渐炎热,湿邪偏胜,常使人感觉闷热难耐,疲乏多汗。此时以蛇、蝎、蜈蚣、蜥蜴、蟾蜍等“五毒”为代表的毒虫出没,蚊虫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是传染病、皮肤病高发的季节,因此正如民间谚语所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在这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里,端午时节的养生保健显得至关重要,特别要注重清热、祛湿、驱毒、养阳等几方面。

祛湿清热

饮艾叶茶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艾叶苦辛而温,有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的作用。对寒性的胃脘痛、腹痛、月经不调等皆可应用。另外,对空调病、湿疹、斑疹、冷虚症、等症状也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艾叶茶制作方法

取新鲜的艾叶15g洗净,加生姜5片,大枣5枚,红糖适量,水煎服。或取鲜艾叶15g,白糖20g,共煮汤饮用,适用于妇女经期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等。还可以每次取干艾叶3g左右,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吃糯米粽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清热解毒等作用。包裹用的粽叶,在熟热之后也有药性,芦苇叶、竹叶、荷叶都有清热功能。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

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阻碍脾胃的升降之性,导致便秘、腹胀等症状,所以不可贪食。

洗佩兰浴

端午湿热渐盛,各种真菌、细菌大量繁殖,人体湿热出汗,空气中的过敏原增多,蚊虫活跃,日照增强。于是,各种皮炎、湿疹、手足癣、荨麻疹、白癜风等皮肤类疾病开始多发。将菖蒲、生艾叶、佩兰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解热清暑、化湿健胃、并预防皮肤病。

驱毒辟邪

门悬艾蒲

《荆楚岁时记》:“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以攘毒气。”

艾草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在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红纸扎好的艾草,艾草独特的香气可以让“五毒”(蜈蚣、壁虎、蛇、蟾蜍和蝎子)远远地避开,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同时端午的艾草里含油量也是最高的时段,这时候的艾草有“一艾顶十艾”的说法。

涂雄黄酒

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这是因为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把雄黄酒涂抹在眼皮、嘴唇、耳朵孔、鼻孔周围,可以祛毒解痒,驱蚊避蛇,防治疱疹和疥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首重养阳

艾灸养阳

中医提倡“春夏养阳”。端午之后即将迎来阳消阴长的夏至节气,阳气至盛之日,也是阴气渐长之时;而湿疫毒邪俱属阴邪,易消耗人体阳气。

天气炎热,无节制的使用空调,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耗伤人体阳气,损害脾胃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会引起感冒、胃肠功能紊乱等。所以,端午时节需顺应天时,保养人体阳气。

民间有端午灸的传统。中医艾灸是运用艾绒对腧穴的温熨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益气温阳、温通气血、散寒除湿、拔毒祛邪作用的一种治法。端午前后辨证运用艾灸,可养阳扶正,增强体质,防病祛邪。

艾灸方法及注意事项

艾灸方法

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穴位或局部2~4厘米处熏灸,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且无烧灼感为度,每个穴位灸5〜15分钟,不能过长。

注意事项

艾灸更适合缓解“寒证”,使用应先咨询中医。艾灸时注意及时清理燃端的灸条的灰,避免脱落在皮肤上造成烫伤。

来源: 约见名医

端午插艾为何还要挂菖蒲?四句老话,知悉菖蒲在端午节里的4用途

端午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所以一直传袭至今;端午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承和保护,除了它是屈原名垂千古的纪念日之外,它还是盛夏到来人们趋避蚊虫辟邪祛秽的提醒日;因为端午与夏至会接踵而来,夏至是盛夏的开始,气温增高,阴雨绵绵,气候湿热,利于蚊虫滋生,毒虫盛行,瘟病蔓延;且人们在盛夏之初,对高温湿闷的气候会有一段不适应的时间,身体机构和心理承受能力会大打折扣。

过去人们认识自然现象的能力远没有现在发达,当人们认识到夏至前会有一段时间的身心疲惫不适期,便在夏至到来之前选择一个时间节点,以此提醒人们盛夏即将来临,督促家家户户进行卫生扫除,插艾草,挂菖蒲,趋避蚊虫,阻止毒虫侵入;并使用艾草煮水沐浴,吃猫眼草煮鸡蛋,饮用雄黄酒强身健体;因此,端午作为夏至前的一个提醒日,越来越被人重视,并由此衍生出赛龙舟,挂五彩绳,怀揣香囊,拜龙神等风俗各异的地方习俗;恰好端午是缅怀屈原的纪念日,人们就将端午确立为端午节。

端午节遍插艾草是大江南北皆知的传统习俗;因为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老话为证;艾草是一种半木质草本多年生植物,因其有一种挥发性的芳香油,且其生命力顽强,不择土壤,遍地可生,因此被人们喜爱和熟知;很多人深知端午插艾的好处,比如艾草的芳香气味可趋避蚊虫,阻挡毒虫,并可起到强健体质,聚气凝神的作用;艾草还具有辟邪抑秽,招福纳祥的神秘色彩;所以,端午插艾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传统民俗活动。

但是,端午不仅有插艾的基本习俗,还有挂菖蒲的节日习惯;因为有老话“五月五,过端午,插艾叶,挂菖蒲”的说法;菖蒲也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比较粗壮,叶如利剑,常生于溪地,沼泽或池塘水田边;菖蒲里也有一种挥发油,并可发出馥郁的芳香气味;菖蒲整株可入药,可食可酒酿;它在传统文化中被奉为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时节与艾草,大蒜悬挂于房前屋下,被文人墨客盛誉为端午三友;我们知道,端午遍插艾的习俗被人们熟知,但端午插艾为何还要配置菖蒲呢?端午挂菖蒲究竟能起到哪些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四句老话,来详叙菖蒲在端午时节的地位与重要作用。

芒种将来迎仲夏,且用菖蒲降毒物

老话“芒种将来迎仲夏,且用菖蒲降毒物”的意思是说,芒种过后,夏至临近,人们在忙收忙种过程中,还需迎接酷暑盛夏的到来;古人认为,虽然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但只有到了芒种或端午时节,才能算得上夏季真正的开始;芒种或端午过后,天气炎热,气温骤升,阴雨绵绵,气候郁热;而且部分地区将迎来绵绵无期的梅雨季;梅雨期间,空气潮湿,蚊虫滋生,毒虫出没,邪秽横行,瘟病活跃,故古人将端午命名为恶月恶日;人们为了解决这个时期产生的虫毒疫病和邪气秽晦,除了采用作粽,沐浴,食蛋,饮酒等趋避邪气外,还通过户外插艾,挂蒲,悬桃枝,荚蒜等方式祛毒抑邪;由此可见,菖蒲和艾草一样具有祛毒抑邪平晦的作用。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提菖蒲剑,百虫入地府

老话“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提菖蒲剑,百虫入地府;”是一句带有传奇色彩的咒语;也有“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提菖蒲剑,降魔三万五”的说法;这里的天师是指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道陵,艾虎是天师的坐骑,艾虎以艾叶沾之所得;因艾叶的形状与虎爪相似,有辟邪祛毒辟恶破煞的功效,所以有“艾虎为门,冀以卫凶”的说法;而菖蒲形似利剑,乃祛病去邪的灵草,蚊蚁毒虫对之敏感,闻味避之,不敢面世作妖;所以有“菖蒲剑出鞘,百虫入地府”的说法;由此可见,古人对菖蒲的形状理解为利剑,故名菖蒲剑,所指菖蒲有驱邪降魔,镇秽压晦的作用,因为还有“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的老话为证。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美酒青尊共

老话“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美酒青尊共”其实是一句词,出自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娇艳烘》;意思是,五月榴花盛开的季节正逢端午,人们通过沐浴更衣,驱除身上的污秽和邪气,然后举杯饮下用菖蒲浸泡的美酒,达到驱邪避害的目的;菖蒲酒,即菖蒲叶浸制的药酒,旧时端午节饮之,谓可去除疾患;古时候有“何如满泛菖蒲酒,快对金焦破泬寥”的名句;菖蒲酒远在汉代就已经名噪酒坛,为历代帝王将相所喜用;菖蒲酒色橙微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曲醇厚,药香调和;常饮之有化湿开窍,提振食欲,强健体魄,益气养神的功效;因此,从菖蒲本身的药理来看,菖蒲有除湿利窍,安神健体之妙用。

端午菖蒲俏,琴瑟临喜门

老话“端午菖蒲俏,琴瑟临喜门”的意思是说,端午时节的菖蒲,叶片纤细翠绿,姿态婀娜;虽然比较简洁,但脱俗雅致;虽然出身于泥水,但出落的清新,不与浊世合污,寓意脱俗出尘的品质和超凡的操守;在部分农村,菖蒲在民间有夫妻恩爱,和和美美,恩爱长久的美好寓意;因为民间有“菖蒲作喜,琴瑟好合”的说法;旧时认为,端午挂菖蒲,有喜事临门的预兆,有好事上门的彩头;因此,人们在端午这天,争相插艾草,挂菖蒲;祈盼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添丁进口,吉祥富贵;并与艾草相配,或插或挂,有铺爱之喜之寓意;由此可见,端午挂菖蒲还有招福纳祥百年好合的趣用。

概述

旧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程度远没有现在发达,对自然界的事物无法作出正确判断和客观解释,比如菖蒲能辟邪抑秽,镇恶攘毒的解释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甚至这层光环被延续至今;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菖蒲的确有祛毒抑邪的功效,也不能淡化菖蒲在人们心目中的蒲艾相连琴瑟之合的美好寓意;虽然菖蒲在现今已经少见,但菖蒲在端午时节与艾草具有相同的地位的历史鉴定,却是实实在在的;又到一年端午时,如果你周围能找到菖蒲,不妨与艾草同挂,或真有喜事找上你家门。

#我在本地迎端午##三农爆款王打卡挑战赛#

端午节小知识:为何要悬挂艾草、佩香囊?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又是一年端午节。避瘟保健、追念先贤……围绕着这些节日主题,民间逐渐形成了吃粽子、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的习俗。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表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时孩子们会系上五色丝线,寓意“驱邪”。

端午节还有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何谓“端午”?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故谓之“端午”。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

此外,端有“初”的意思,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即“端午”。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记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它是咋来的?

端午节的起源与上古时期的天象、历法及信仰祭祀文化有关,夏季时令的“祛病防疫”、“避灾禳祸”观念催生了一系列养生保健习俗。

南方地区对水神、龙图腾的祭祀,产生了龙舟竞渡、饭食投江等习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附会了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内容。

后来,纪念屈原之说,成为影响最广最深的说法。慢慢地,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为啥又叫龙舟节?

端午节也有很多别名,这主要是命名方式不同导致的。如重午节、端阳节的名称主要是根据干支纪元而来;龙舟节、浴兰节、菖蒲节、艾节等则是根据端午的相关习俗来命名。

程鹏说,其实很多名称都是地域性的,传播范围较小,没有太高的“知名度”,如“当五汛”。

古代民间为何“躲端午”?

在古人的认知中,由于端午时暑毒盛行,蛇虫出没,人们容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所以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由此,民间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习俗,如“躲端午”等。还有一些禁忌,如不宜盖屋,“五月盖屋,令人头秃”(《风俗通义》佚文);不宜生子,即“不举五月子”。

什么是“端午三友”?

有说法称,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其主要就是用来驱邪祛病。

等到端午节来临,人们一般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上,《荆楚岁时记》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艾作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有着特殊的香味,可以驱病、防蚊、辟邪。此时正值艾草生长旺期,功效最好,因此人们会争相采摘悬挂艾草。

趣味习俗有哪些?

聊起端午节,人们总会想到龙舟竞渡这一习俗。

程鹏介绍,在中国北方地区,由于缺少江河,所以很少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主要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在南方有些地区,端午节时还有放纸鸢的习俗。

此时为何有采药的习俗?

古代民间认为,端午时节阳气旺盛,是各种草药生长最为茂盛、药性最强之时,此时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所以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此项习俗来源久远,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端午节要佩戴哪些饰物?

端午节时主要有佩戴香囊、五色丝线、佩豆娘、挂“鸭蛋络子”等习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时,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后来还发展出长命缕、长命锁等饰物。

端午吃什么?

在端午节的各种美食里,粽子无疑占据了“C位”,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古时又叫角黍。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一般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黄酒。个别地方可能稍有差别,会用其他食物如黄豆代替其中某一项。

此外,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煎堆”。

为何要贴“五毒图”?

夏天天气炎热,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

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其上,寓意使之不能横行。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完)

端午节插艾草,牢记“2不采,1不挂,4讲究”,传统规矩建议了解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是民间自古传下来的老传统。为什么要插艾草呢?在古人看来,端午所在的农历五月,万物到了最为繁盛的时期,这时的太阳之气也最为盛重,凡是带有太阳之气而生的都具有毒性,因而五月也就被称为了“毒月”,而五月初五就是双午,更是被看作是“毒上加毒”,端午节也就成为了“毒日”,甚至被人们划为“九毒日之首”。

民俗中人们为了应对“毒日”这种环境,就选用了艾草这种草药来帮助驱赶瘟疫和毒虫,五月正是艾草的最佳成熟期,挥发性和效果最好,插上艾草“五毒”便避而远之了,保护家人平安健康,招福纳祥。

但中国的传统中万事皆有规则,端午节插艾草是不能乱采乱挂的,有一定的规矩和讲究,这“2不采,1不挂,4讲究”,很多人不知道,一起了解后再挂艾草吧。

一、2不采

1、矮小瘦弱的艾草不采

艾草是一种菊科蒿属的植物,它的植株闻起来有股浓烈的香气,这种香气的来源正是艾草中所含带的艾草油。艾草油的气味能够驱逐蚊虫,也能让蛇害远离,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具有驱毒辟邪的作用。端午的清晨去采艾草时,最好不要采摘矮小瘦弱的艾草,这样的艾草所含的艾草油较少,挥发性自然不强,对驱赶虫害的作用也不如大棵的艾草。

2、干枯微蔫的艾草不采

采摘艾草时,除了矮小瘦弱的艾草不采外,干枯发蔫的艾草也不要费力气去采。由于已经有些干枯发蔫或艾叶掉落很多的艾草说明生命力正在减弱,植株中所含的艾草油大部分早已挥发出去了,这样的艾草不仅驱不了虫害,也意味着艾草生命走向尽头,不能帮助驱散邪气,是不好的寓意。

采摘艾草的标准是:艾草的长度在五尺以上为好,没有破损和虫咬过的痕迹,植株要笔直、强壮,艾叶生长得比较密集,老叶枯叶要少,这样的艾草更健康,生命力也最为旺盛,艾草油挥发的香气会更浓郁,插在外门上驱虫驱害的效果更好。

二、1不挂:家中有孕妇或婴儿的不挂。

艾草中的艾草油所挥发的浓烈气味属于刺激性气味,家中有孕妇的切勿挂艾草,特别是孕早期的,一定要避免接触到艾草和艾草叶这类的中草药。婴儿也一样,他的身体器官还未彻底发育完全,身体状况较为“脆弱”,艾草的气味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正常休息,或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

三、4讲究

1、插艾时间要讲究

插艾叶的时间讲究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上午的十一点,但也不能插隔夜的艾草,提前一天采回或是买来的艾草气味会挥发掉一部分香气,艾草的作用也就大大削弱了。

端午的清晨采割艾草最好,早晨的气温相对较低,五毒和太阳还未出来,艾草上还沾有露水这样的最为新鲜,能发挥的价值也最大,若是等太阳彻底升起后,阳光的照射会让艾草中艾草油随着的水分蒸发而降低,艾草的作用不仅会大打折扣,而且人们还认为好福气也随之跑到别人家去了。

买艾草的也是一样,要早早地赶到市场买现摘还带有湿气的艾草。艾草拿回家后要及时插上去,这时艾草的香味最为浓郁、作用也最大,驱邪赶害虫的效果最好。

2、艾草的数量有讲究

门上所插艾草的数量讲究双数,忌讳三长两短,也就是三根长的艾草配两根短的艾草,三长两短是一个不吉利的成语,寓意会有不好的意外发生。

古人认为双数代表着吉利,具体数量可以根据自家情况选择,但要记得的是数量太少驱虫害的效果太弱,太多的话气味过浓,可能很多人会闻不惯。艾草选用长短一致的,越长越好,不能为了迁就短的而折断长的艾草,折艾与“折爱”谐音,寓意同样不好。

3、插艾方法有讲究

将长短一致的双数艾草用红绳捆绑在一起,自古红绳具有辟邪的说法,是红火、吉祥的象征。用红绳捆绑的艾草,驱毒辟邪的作用也就会加大。

绑好后悬挂艾草时要将它的根部朝上挂在家门的两侧,这样倒挂利于艾草的香味挥发出去,可以更好地驱蚊虫。另外,和过年贴“福”字一样,艾草倒挂也有“福祥”之气到了的寓意,保佑家人福气安康。

4、艾草悬挂后有讲究

艾草悬挂起来后,过了端午节也不用着急将艾草取下来扔掉,此时的艾草没有全部干枯还具有一定的驱赶蚊虫的作用,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艾草中的水分被蒸发,香气会慢慢减少,作用也没那么明显罢了。

大约悬挂一个月左右后艾草才会彻底干枯掉,这时再将艾草摘掉即可,干枯的艾草不要扔掉,可以将艾叶放入水中泡脚、洗澡,或是将艾草点燃还能够继续驱赶蚊虫,效果也很好。

——老井说——

现今大部分人都会去市场上购买艾草,市场上的卖家为了能够让艾草反复生长收获,通常在收割的时候不会将艾草连根拔起,而是留下艾草根等到下年继续生长。但按照老传统,家门所悬挂的艾草最好是带有根部的完整艾草,寓意家庭圆满幸福,若是有条件要优先选用整根的艾草。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端午:艾草为啥叫艾草,相传和武王身边的名医有关,到底咋回事?

端午节即将到来,很多人都知道端午节要在大门上挂一把艾草。大家也知道,门上挂艾草,一是可以驱赶蚊虫、驱赶毒虫,二是可以辟邪。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艾草为什么叫“艾草”?艾草还与美貌、美德、平安有关。

那么,艾草为什么叫“艾草”呢?又和“美貌、美德、平安”有什么关系呢?

相传,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末年,商纣昏庸残暴,民不聊生,周武王率兵攻打商纣。武王身边有一位很有名的随军医生,名字叫萧艾,专门负责武王的身体健康,当然也为其它将士治病治伤。

然而,萧艾却染上了痢疾,下泻不止,多日后,终因泻痢严重而卧倒在军帐之中。然而,萧艾是一位好医生,当时军中又有很多将士病情危急需要救治,萧艾不顾自己的有病在身,带病出诊。

当时正值夏日端午之后,蚊虫很多,毒虫遍野,为了驱赶蚊虫和各种毒虫,将士们将割好晒干的一种可以驱赶蚊虫的野草放在一堆点燃来熏赶蚊虫。结果,萧艾由于身体不适,也由于匆忙赶去为将士们治病,被火堆绊倒,身上被火烧伤。

本来就浑身无力,难受无比,这又被火烧伤,真是忙中出乱,雪上加霜。然而,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他为将士们治病时,意外地发现他的病痛完全好了,只是身上留下了基础伤疤。

想到钢材被野草燃烧的火烧伤的情景,作为医生而且是名医的萧艾立即意识到他的病痛之所以痊愈可能与那种驱蚊虫的野草有关,于是,它茅塞顿开,突发奇想,用这种不知名的野草也为将士们治病,也许会有奇迹发生。

于是,他让士兵们拿来晒干的不知名野草,点燃后,熏烤将士的病患之处,结果,奇迹发生了,被熏烤过的将士病情都好转了,不久就痊愈奔赴战场。

武王大赞。但萧艾却说,“此乃野草之功”,于是,武王不仅盛赞萧艾的医术,而且盛赞萧艾的人品和德行,即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这便是艾草名字的由来。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也说明艾草的功效很早就被国人认识并应用。

那么,艾草和“美貌、美德、平安”有什么关系呢?

从以上传说故事看出,艾草很早就被我们的先民们认识并应用。因为艾草的功用很大,我们的先民们对艾草特别厚爱,也赋予了艾草很多美誉。

第一,把老人尊称为“艾”,把“老年”称作“艾年”。清朝著名作家纳兰性德的《与顾粱汾书》写到:“老父艾年,尚勤于役;渺予小子,敢惮前驱。

第二、“艾”指年轻美貌的女子。把少女称作“少艾”。《孟子.万章上》说:“知好色,则慕少艾”,意思是男子到一定年龄,就会好色,就会爱慕年轻美貌的女子。

第三、把女性的保养称作“保艾”。女性天生爱美,但到了一定年龄,美貌就会逐渐衰退,为了青春永驻,便会不停地养颜保养,这就是“保艾”。

第四、把平安无事称作“艾安”。比如《新唐书·突厥传上》说:“ 武帝时,中国艾安。”

总之,说艾草的名字是周武王为了表彰身边的一位名医萧艾而起的,也只是传说,不足为据,但我们的先民的确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了艾草,艾草不仅能驱赶蚊虫,而且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其功效很好。之所以说端午用艾草“辟邪”只是一种传统文化,不必以迷信论之,其实,驱赶蚊虫也可以理解为“辟邪”。

端午节小知识:为何要悬挂艾草、佩香囊?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又是一年端午节。避瘟保健、追念先贤……围绕着这些节日主题,民间逐渐形成了吃粽子、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的习俗。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表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时孩子们会系上五色丝线,寓意“驱邪”。

端午节还有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何谓“端午”?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故谓之“端午”。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

此外,端有“初”的意思,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即“端午”。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记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它是咋来的?

端午节的起源与上古时期的天象、历法及信仰祭祀文化有关,夏季时令的“祛病防疫”、“避灾禳祸”观念催生了一系列养生保健习俗。

南方地区对水神、龙图腾的祭祀,产生了龙舟竞渡、饭食投江等习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附会了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内容。

后来,纪念屈原之说,成为影响最广最深的说法。慢慢地,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为啥又叫龙舟节?

端午节也有很多别名,这主要是命名方式不同导致的。如重午节、端阳节的名称主要是根据干支纪元而来;龙舟节、浴兰节、菖蒲节、艾节等则是根据端午的相关习俗来命名。

程鹏说,其实很多名称都是地域性的,传播范围较小,没有太高的“知名度”,如“当五汛”。

古代民间为何“躲端午”?

在古人的认知中,由于端午时暑毒盛行,蛇虫出没,人们容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所以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由此,民间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习俗,如“躲端午”等。还有一些禁忌,如不宜盖屋,“五月盖屋,令人头秃”(《风俗通义》佚文);不宜生子,即“不举五月子”。

什么是“端午三友”?

有说法称,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其主要就是用来驱邪祛病。

等到端午节来临,人们一般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上,《荆楚岁时记》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艾作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有着特殊的香味,可以驱病、防蚊、辟邪。此时正值艾草生长旺期,功效最好,因此人们会争相采摘悬挂艾草。

趣味习俗有哪些?

聊起端午节,人们总会想到龙舟竞渡这一习俗。

程鹏介绍,在中国北方地区,由于缺少江河,所以很少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主要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在南方有些地区,端午节时还有放纸鸢的习俗。

此时为何有采药的习俗?

古代民间认为,端午时节阳气旺盛,是各种草药生长最为茂盛、药性最强之时,此时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所以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此项习俗来源久远,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端午节要佩戴哪些饰物?

端午节时主要有佩戴香囊、五色丝线、佩豆娘、挂“鸭蛋络子”等习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时,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后来还发展出长命缕、长命锁等饰物。

端午吃什么?

在端午节的各种美食里,粽子无疑占据了“C位”,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古时又叫角黍。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一般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黄酒。个别地方可能稍有差别,会用其他食物如黄豆代替其中某一项。

此外,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煎堆”。

为何要贴“五毒图”?

夏天天气炎热,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

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其上,寓意使之不能横行。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