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们总是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唯一传承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即使经历沧桑变换,因为有着规矩二字,一直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在人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皆有规矩,比如吃饭的时候,长辈不上桌,便不能动筷子,敬酒时小辈的杯子一定要比长辈低等等。
饮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餐桌规矩中,又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流传最为广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所谓“菜不摆三”,是因为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人们的思想过于落后,将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都归于“上天的指示”,帝王为了俘获民心,也自称是“天子”,传国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便是这个意思。
人们出于对未知的敬畏,逐渐衍生出各种祭祀习俗,在祭祀中,大多都以“三”为主,因“三生万物”,被视为万物之源,祭祀的时候人们都是以三位准。
比如人们在上香、叩拜、供奉的时候都是用“三”,正所谓“无三不成礼”,出于对鬼神的敬畏,人们逐渐将这种习俗延伸到饭桌文化中,认为吃饭的时候上三个菜是对鬼神的亵渎,不吉利,因此有“菜不摆三”的说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在饮食文化中,还讲究“筷不成五”,筷子在我国的文明传承中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
所有的筷子都是成双成对的,不仅是方便人们使用,也有着特别的讲究,看过鬼神类影视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上香的时候,如果香烧成三长两短,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这种情况同样被老祖宗运用到饭桌规矩当中,认为拿筷子不能拿五支,有着三长两短的意思,寓意十分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三长两短在民间还带有死亡的意思,因此百姓都十分忌讳在饭桌上出现五支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席不坐六”这个说法其实和使用桌子有很大关系,古代百姓家中,餐桌一般都是长方形的,长的桌子能容纳八个人,每个边缘都能坐上两个人,如果是六个人的话,就会有两人单独坐,这样就形成了“乌龟席”。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乌龟都是喜爱又忌讳,喜爱的是乌龟长寿,忌讳的则是人们在骂人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乌龟做比喻。
显然这样的就餐方式在极为讲究的古人眼中,是非常不尊重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宴请客人,这样做会被误会,因此“席不坐六”就成了一种默认的规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以前的东西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餐桌规矩,除了一些必要的,像是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已经被逐渐淘汰,但作为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瑰宝,或许可以不做,但却不能不懂。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张腾宇 林梦佳
龙与凤是中国古人精神世界中出类拔萃的灵物。提及“人中龙凤”,不少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庞统,他们分别有“卧龙”“凤雏”的美称。其实在他们之前,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也曾被视若“人中龙凤”。
老子之学“不落言筌”
有趣的是,视老子为龙的正是孔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这则故事:孔子从老子处问礼回来后,弟子们想听听老师对老子的评价。孔子经过一番思考后表示,老子实在非同寻常,真不知当如何形容他。如果一定要讲一讲,或许可说“其犹龙”吧。
之所以会认为老子跟龙相仿,孔子作了简短的说明: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山中的走兽,虽不容易捕获,但并非不可能,因为我们可以把握住它们的生活习性。比如鸟,我们知道它会飞;又如鱼,我们知道它会游;再如兽,我们知道它会走。而要捕获走兽可以用网套,捕获游鱼可以用垂纶,捕获飞鸟可以用箭射。但龙不同,能飞、能游、能走,行踪不定,变化莫测。
在这里,孔子传达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子其人其学非一般的世俗知见所能范围与牢笼。换言之,老子之学“不落言筌”。
在《史记》之外,《庄子》也有一段相关记载——
“诲人不倦”的孔子见过老子后多日没言语,这让弟子们感到有些反常。有人问老师:您去见老聃,对他有什么规谏和教诲吗?孔子道:此言差矣!我所见的老聃是跟龙一样的人物,而龙不论是蜷缩起来还是伸展开来,都是那么从容自在,乘云驾雾而优游于阴阳二气之间。老聃就是如此,其德其能皆在我之上。在他面前,我只有瞠目结舌的份,怎么可能去规谏、教诲呢?
听了孔子的描述后,弟子子贡感到非常不可思议:难道人真的可以像龙那样做到安居不动而神采奕奕、静默深沉却深切感人、言谈举止如同天地运行吗?
在这则故事中,作者借孔子与子贡之口而言的“合而成体,散而成章”“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等,不仅体现了其心目中龙的形象,也体现了时人对老子“无为”主张的生动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孔子将老子比作龙之时,老子似乎也把孔子比作凤。这则故事见于《太平御览》所引的一段《庄子》佚文中——
老子见到孔子及随行的弟子五人,便问孔子:他们都是谁?孔子根据弟子的各自特点分别作了介绍。听完之后,老子感叹道:我曾听说南方有种圣鸟,人们称其为凤。凤所居住的地方积石千里,栖息于如美玉般高贵、圣洁的琼树之上……凤鸟外表看起来十分华美,从头到尾无不彰显着圣明、仁义、智慧、贤德。
将孔子比作凤的,还有楚国的狂人接舆,这在《论语》中有明确记载。面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接舆边走边唱道:凤凰啊,凤凰!如今道德浇薄,世风日下!过去的已经过去,多言无益;未来的尚未到来,还可期冀。
孔子崇文“约之以礼”
从上述记载和故事中不难看出,将老子、孔子比作龙凤,其实是古人的巧妙比德,其所注重的不是外在的形似而是内在的神似。
大体而言,龙凤是想象的产物,是历史记忆“层累”的结果。从先秦文献来看,龙并非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或“帝德”“天威”的标记,而似乎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可以豢养甚至食用。如《左传》有言:“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
从甲骨文来看,龙可能是有着巨口獠牙的动物。在宋代画家马麟的《三官出巡图》中,水官所御之龙的嘴上套有粗实的链子也体现了这一点。这亦与老子给孔子留下的“不怒自威”“难以说服”的印象有几分暗合。
随着宗教祭祀活动的发展与需要,龙逐渐从现实世界进入精神世界,并因其能飞、能游而成为沟通天地的媒介、人神交通的使者以及在天地间自由遨游的象征。河南濮阳的蚌塑龙虎图以及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等,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龙是作为马的高配版而出现的。在《周礼》中,就有“马八尺以上为龙”的说法。此外,正如有驷马之驾一样,神人所驾的龙往往也不止一条。据《山海经》记载,南方祝融、北方禺彊、西方蓐收、东方勾芒四位神人皆是“乘两龙”。
进一步来看,神人御龙折射出古人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这就是“游”。《庄子》开篇《逍遥游》描述了这种理想生活状态:“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似乎又合乎老子给孔子留下的印象,即老子思想“如天马行空”,贯通天地之间,穷究天人之际。
除了威猛而难以驯化之外,龙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屈能伸、能上能下,善于变化而不可捉摸。
《管子》有言:“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
刘向《说苑》有言:“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也,高乎其著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有类似的解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这些描述同老子“贵守柔”之道有相似性。《庄子》进一步肯定了这一点:“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关于如何理解孔子口中的龙,马王堆帛书《二三子问》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提示:面对弟子们的发问,孔子作了耐心的解答,其核心观点是“龙大矣”,变化万方而不失本形,可谓至神至能。这也正是老子其人其学所体现的特点。老子身为史官,博览群书而学识渊博,通晓古今而志究天人,不可谓不“大”。
而之所以用凤来比喻孔子,则与凤之德密切相关。简而言之,主要体现为两点:“文”与“德”。
《山海经》说:“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可以说,“五采而文”是凤的鲜明特点,这与孔子其人其学亦相契合。作为夫子的孔子崇文,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希望以仁德教化民众,进而使天下从蒙昧走向文明。
与之相关联的是,凤凰也是一种圣德的象征。《尚书》有言:“箫韶九成,凤皇来仪。”而世人“知孔子有圣德”,故比孔子于凤。
不难看出,与龙主要体现为一种遨游天地间的状态不同,凤更多体现的是协和万邦、四方来仪的姿态。
一言以蔽之,老子犹龙,孔子如凤;一贵幽隐,一尚文明。龙与水相关,凤与火相关;水渊深而幽隐,火灿烂而文明。
通过对龙与凤的意象品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对老子、孔子其人其学的认识;通过对老子、孔子其人其学的领悟,我们又可以增进对龙之大、凤之德的了解。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山大学)
来源: 解放日报
我们常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有怎样的道理在里面呢?
当我们有任何问题需要咨询他人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们一定会先跟对方打个招呼,譬如,“你好”,或者说一声“兄弟(或朋友)”;然后要去看对方的反应,然后递给他一根烟或者给一个微笑或者鞠一躬;最后,才会去跟对方提出自己的咨询。这大概是我们对别人提出的问询的整个过程,整个是三步走,如果我们缺失了任何一步,都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当我们要去规劝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往往也需要三步骤:
第一步,先听取对方的声音,了解对方的心态和事件表达。
第二步,表达对对方的理解和认同,获得对方在此事上对你的信任。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当我们要去操作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也需要三步骤:
第一步,了解环境。
第二步,适应环境。
第三步,改变环境。
历史上,刘邦进入关中,对其关中百姓有约法三章;我们写文章大体分为三部分:开头、结尾、中间;我们成说做事情的“三板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等等。
总之,我们生活中处处都体现了三的用处,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对此进行妙用,那么基本上便能够窥探到事情的堂奥。
人们总是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唯一传承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即使经历沧桑变换,因为有着规矩二字,一直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在人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皆有规矩,比如吃饭的时候,长辈不上桌,便不能动筷子,敬酒时小辈的杯子一定要比长辈低等等。
饮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餐桌规矩中,又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流传最为广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所谓“菜不摆三”,是因为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人们的思想过于落后,将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都归于“上天的指示”,帝王为了俘获民心,也自称是“天子”,传国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便是这个意思。
人们出于对未知的敬畏,逐渐衍生出各种祭祀习俗,在祭祀中,大多都以“三”为主,因“三生万物”,被视为万物之源,祭祀的时候人们都是以三位准。
比如人们在上香、叩拜、供奉的时候都是用“三”,正所谓“无三不成礼”,出于对鬼神的敬畏,人们逐渐将这种习俗延伸到饭桌文化中,认为吃饭的时候上三个菜是对鬼神的亵渎,不吉利,因此有“菜不摆三”的说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在饮食文化中,还讲究“筷不成五”,筷子在我国的文明传承中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
所有的筷子都是成双成对的,不仅是方便人们使用,也有着特别的讲究,看过鬼神类影视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上香的时候,如果香烧成三长两短,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这种情况同样被老祖宗运用到饭桌规矩当中,认为拿筷子不能拿五支,有着三长两短的意思,寓意十分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三长两短在民间还带有死亡的意思,因此百姓都十分忌讳在饭桌上出现五支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席不坐六”这个说法其实和使用桌子有很大关系,古代百姓家中,餐桌一般都是长方形的,长的桌子能容纳八个人,每个边缘都能坐上两个人,如果是六个人的话,就会有两人单独坐,这样就形成了“乌龟席”。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乌龟都是喜爱又忌讳,喜爱的是乌龟长寿,忌讳的则是人们在骂人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乌龟做比喻。
显然这样的就餐方式在极为讲究的古人眼中,是非常不尊重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宴请客人,这样做会被误会,因此“席不坐六”就成了一种默认的规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以前的东西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餐桌规矩,除了一些必要的,像是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已经被逐渐淘汰,但作为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瑰宝,或许可以不做,但却不能不懂。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人们总是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唯一传承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即使经历沧桑变换,因为有着规矩二字,一直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在人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皆有规矩,比如吃饭的时候,长辈不上桌,便不能动筷子,敬酒时小辈的杯子一定要比长辈低等等。
饮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餐桌规矩中,又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流传最为广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所谓“菜不摆三”,是因为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人们的思想过于落后,将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都归于“上天的指示”,帝王为了俘获民心,也自称是“天子”,传国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便是这个意思。
人们出于对未知的敬畏,逐渐衍生出各种祭祀习俗,在祭祀中,大多都以“三”为主,因“三生万物”,被视为万物之源,祭祀的时候人们都是以三位准。
比如人们在上香、叩拜、供奉的时候都是用“三”,正所谓“无三不成礼”,出于对鬼神的敬畏,人们逐渐将这种习俗延伸到饭桌文化中,认为吃饭的时候上三个菜是对鬼神的亵渎,不吉利,因此有“菜不摆三”的说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在饮食文化中,还讲究“筷不成五”,筷子在我国的文明传承中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
所有的筷子都是成双成对的,不仅是方便人们使用,也有着特别的讲究,看过鬼神类影视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上香的时候,如果香烧成三长两短,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这种情况同样被老祖宗运用到饭桌规矩当中,认为拿筷子不能拿五支,有着三长两短的意思,寓意十分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三长两短在民间还带有死亡的意思,因此百姓都十分忌讳在饭桌上出现五支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席不坐六”这个说法其实和使用桌子有很大关系,古代百姓家中,餐桌一般都是长方形的,长的桌子能容纳八个人,每个边缘都能坐上两个人,如果是六个人的话,就会有两人单独坐,这样就形成了“乌龟席”。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乌龟都是喜爱又忌讳,喜爱的是乌龟长寿,忌讳的则是人们在骂人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乌龟做比喻。
显然这样的就餐方式在极为讲究的古人眼中,是非常不尊重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宴请客人,这样做会被误会,因此“席不坐六”就成了一种默认的规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以前的东西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餐桌规矩,除了一些必要的,像是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已经被逐渐淘汰,但作为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瑰宝,或许可以不做,但却不能不懂。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人们总是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唯一传承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即使经历沧桑变换,因为有着规矩二字,一直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在人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皆有规矩,比如吃饭的时候,长辈不上桌,便不能动筷子,敬酒时小辈的杯子一定要比长辈低等等。
饮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餐桌规矩中,又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流传最为广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所谓“菜不摆三”,是因为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人们的思想过于落后,将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都归于“上天的指示”,帝王为了俘获民心,也自称是“天子”,传国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便是这个意思。
人们出于对未知的敬畏,逐渐衍生出各种祭祀习俗,在祭祀中,大多都以“三”为主,因“三生万物”,被视为万物之源,祭祀的时候人们都是以三位准。
比如人们在上香、叩拜、供奉的时候都是用“三”,正所谓“无三不成礼”,出于对鬼神的敬畏,人们逐渐将这种习俗延伸到饭桌文化中,认为吃饭的时候上三个菜是对鬼神的亵渎,不吉利,因此有“菜不摆三”的说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在饮食文化中,还讲究“筷不成五”,筷子在我国的文明传承中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
所有的筷子都是成双成对的,不仅是方便人们使用,也有着特别的讲究,看过鬼神类影视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上香的时候,如果香烧成三长两短,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这种情况同样被老祖宗运用到饭桌规矩当中,认为拿筷子不能拿五支,有着三长两短的意思,寓意十分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三长两短在民间还带有死亡的意思,因此百姓都十分忌讳在饭桌上出现五支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席不坐六”这个说法其实和使用桌子有很大关系,古代百姓家中,餐桌一般都是长方形的,长的桌子能容纳八个人,每个边缘都能坐上两个人,如果是六个人的话,就会有两人单独坐,这样就形成了“乌龟席”。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乌龟都是喜爱又忌讳,喜爱的是乌龟长寿,忌讳的则是人们在骂人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乌龟做比喻。
显然这样的就餐方式在极为讲究的古人眼中,是非常不尊重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宴请客人,这样做会被误会,因此“席不坐六”就成了一种默认的规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以前的东西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餐桌规矩,除了一些必要的,像是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已经被逐渐淘汰,但作为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瑰宝,或许可以不做,但却不能不懂。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