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李子芳纪念馆事迹简介 李子芳事迹50字

发布时间:2024-04-14 16:52:55作者:脾气很大来源:网友整理

李子芳纪念馆事迹简介 李子芳事迹50字

本文目录一览:

“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归侨赤子李子芳

李子芳,1910年出生于福建晋江永宁乡(今为石狮市永宁镇)岑兜村,1932年5月参加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等,是我党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海外华侨的光荣与骄傲。

海外赤子归国从戎

李子芳的父亲李兹螺早年出洋谋生,在菲律宾与友人合开了个菜仔店(即杂货商店),家中小有积蓄。李子芳5岁时丧母、6岁时丧父,家庭生活逐渐陷入贫困。1924年,李子芳随父亲生前好友到菲律宾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遗产,以半工半读形式进入岷里拉中西学校读书,再不愁吃穿。在此期间,李子芳接触到进步书报,决意为国家振兴崛起而奋斗,并于1927年春天回国。当不愿他再过苦日子的姐姐劝他回菲律宾时,他说:“菲律宾再好也是番仔(编者注:闽南语,指外国人)的,中国再穷再弱也是中国人的祖国。”他还说:“俗话说父母不嫌子女丑,子女不嫌父母穷。既然咱的祖国这样穷,这样弱,凡是有志气的中国人都应该为她争气立志,振兴崛起。”

回国后的李子芳先后进入泉州培元中学、晋江中学、黎明高中读书,进一步攻读《主义ABC》《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由于在学生中宣传革命道理,触怒了当局,李子芳被迫学期未满离校,后加入了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济会组织,在泉州、厦门一带从事地下革命斗争。1932年4月,率领红军攻克漳州城,随后发动群众,扩大红军武装。李子芳于5月经厦门互济会介绍,在漳州石码参加红军,被分配在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任统计干事。

政治组织工作知人善任

长征中,李子芳任红一军团组织部干事,一度调任军团直属队政治干事。当时部队大量减员和补充,干部调整变动频繁,他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卓有成效地协助军团领导做好繁重复杂的组织工作。在当时的红军队伍中,像李子芳这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指战员是不多的,战士们雅称他为“大学生”,可他在战时依然非常刻苦学习。1936年秋天,红一军团在甘肃七营川吊咀子组织团以上干部学习世界知识,为了测验大家的学习成绩,出了“帝国主义的几大特征”“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5道题目,陈赓、李子芳得了110分。当时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在学习总结讲话中说:“陈赓、李子芳同志成绩最好,都得了满分,另各加10分,以资奖励。”此事,足见李子芳不仅重视学习马列主义,并且把马列主义学习得很好。

由于在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才干,在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他被提拔为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国共合作抗日后,南方八省游击队奉命组成新四军,抽调了大批干部充实新四军的各级领导,李子芳也于1937年10月奉调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在任内,他知人善任、善于团结和使用干部。有一次,华侨战士陈子谷找到李子芳,汇报其接到两个叔叔要他回泰国继承祖父遗产的来信,自己感到刚穿上新四军的军装就要回泰国不大好。同时,有的同志怀疑陈子谷此一去也许就不再回来了。李子芳则认为,对于爱国华侨知识青年应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李子芳趁开会的机会,当面向叶挺军长提议,让陈子谷以叶挺军长秘书的名义,回泰国去为新四军募捐,同时处理自己的遗产继承问题,叶军长采纳了他的建议。陈子谷回泰国后,为新四军募捐了一笔款子,并卖掉了自己应得的遗产,凑成一笔巨款,寄到了新四军。3个月后,陈子谷又回到了皖南新四军政治部。1982年,肖华将军在怀念李子芳的文章中指出,李子芳具备了红军政治工作人员“严谨、缜密、细致、泼辣”的优良素质,是个优秀的红军政治工作者。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前,李子芳因阑尾炎刚刚开完刀,且有严重肺病,军部领导建议其撤至江北,但他两次拒绝了,说道:“同志们都在前面战斗流血,我怎么能只身撤退呢?我是组织部长,应该和部队在一起!”在恶战中,李子芳病情加剧,时时吐血,但他始终强扶病体,坚决指示所率人员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并勉励大家“突围出去后,不管情况如何,对革命不要灰心丧气……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远的了”。由于敌众我寡,李子芳不幸被俘,先后被关进了上饶集中营的李村监狱和石底监狱。

李子芳被关押到石底监狱后,立即提议建立狱中秘密党支部,他被推选为支部书记。根据当时形势和斗争环境,他要求大家对严酷的斗争“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强调“只能在斗争中求生存,放弃斗争就会落入敌人的陷阱”,提出“坚持革命气节,反对屈膝投降,团结就是力量,斗争才有出路”的革命口号。关于斗争的前途,他提出要力争越狱,设法逃出去为党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同时也要作好不能越狱的最坏打算——“斗争到底,准备牺牲”。

1942年5月,日寇大举进攻浙赣线,进逼上饶。撤离上饶之前,给李子芳吃了一碗放有毒药的面条,因药剂不够没有致死,他们又用绳子将其勒死就地掩埋。1997年,在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南面山坡下,李子芳烈士家乡所在地人民政府捐资兴建了一座六角形琉璃瓦翘檐式亭子,取名“子芳亭”,以纪念其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和永不消逝的斗争精神。

李子芳烈士纪念馆:将领英魂昭日月 侨乡英名传万古

台海网5月18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他是福建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归国华侨之一;

他是电影《上饶集中营》新四军高级干部钱子英(原永宁镇岑兜村改名为子英村就是源于这部电影)人物原型;

图片说明:电影《上饶集中营》截图

他生前的许多老战友,新中国成立后都身居军政要职,很多人写诗著书悼念,铭记他创立的历史功勋和光辉业绩。

家乡为他而建的纪念馆,则与他生前为人处世一样,馆内布置简单,以黑白照片为主的文史资料,朴实无华;馆外小广场和长廊,则成为村民的休闲小公园,实现了他从南洋回国参加革命的初心:为祖国振兴崛起而争气立志,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

他就是泉州华侨、红军战士、抗日将领——李子芳。

“110部长” :

普通华侨青年成长为红军“学霸”

走进李子芳纪念馆,从17岁穿着喇叭裤的新潮青年,到身穿军装的红军战士,参加长征,承担参与新四军政治部的筹建,直至在狱中带领难友们坚持开展党的工作,历史照片见证李子芳坚持学习,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入伍后的李子芳(资料图片)

父母早逝,李子芳身上寄托着家族的希望。14岁那年,他远赴菲律宾岷里拉打工,获老板赏识,以半工半读的条件进入岷里拉中西学校读书。身在异乡,李子芳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消息。随着国内大革命的兴起,1927年,17岁的他毅然回国,开启了革命理论的学习道路,就读泉州培元中学等学校期间,他专心学习革命理论,认真阅读各种进步书刊——《主义ABC》《向导》《新青年》以及他由南洋带回来的许多唯物史观的哲学著作。1931年,李子芳因宣传革命理论引起了党部的注意,不得不离开家乡。为继续完成学业并寻求进行革命的道路,他来到了南京中央大学旁听大学课程。

1932年,李子芳经厦门互济会介绍从鼓浪屿前往漳州龙海石码参加了红军;同年12月,红四军政治部改编,他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在中央苏区期间,他努力学习军事知识,认真完成政治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由一个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成长为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1933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1934年10月,他随红一军团行动,加入长征。

1937年10月,李子芳(左一)在延安抗大三期五队学习时留影。(资料图片)

1937年秋,李子芳到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十分认真。在一次团以上干部学习世界知识的测验中,他与第一师师长陈赓同考满分,并列第一名,被时任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同志奖励10分,变为110分。1937年10月李子芳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行军作战的空隙,坚持给战友们宣讲马列主义,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110部长”。

狱中秘密党支部

不忘职责坚持斗争到生命最后一息

1941年,李子芳与叶挺军长等人在“皖南事变”被俘,后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

身陷囹圄,李子芳始终牢记一个员的责任,利用各种时机,对难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鼓励大家:“我们要展开另一种战斗了,我们绝不屈服,不是坚持到胜利,就是战斗到牺牲。”“事情并未了结,我们还活着,坚持气节,坚持斗争。”1941年7月,李子芳被转押到石底监狱。他与黄诚等人成立秘密党支部,并被推选为支部书记。在与支部委员黄诚、徐绵树等总结了“皖南事变”的惨痛教训后,李子芳提出要争取开展越狱行动,“设法逃出去,使得我们能够为党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同时,也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无法越狱,将斗争到底,准备牺牲。

皖南事变被俘后,李子芳在狱中领导战友们坚持斗争。

在李子芳的领导和影响下,后来,被囚禁在茅家岭和赤石两地的新四军指导员,成功进行了越狱暴动,这次暴动给顽固派以沉重打击。其中,“茅家岭暴动”的主要负责人王传馥,皖南事变被俘后,在七峰岩监狱接受李子芳的领导,成为狱中党支部委员,在暴动中殿后,受伤被捕,惨遭活埋,壮烈就义。参加“赤石暴动”的王聿先皖南事变被俘后,在石底监狱参加李子芳领导的秘密党支部,坚持狱中斗争。据他回忆,李子芳亲口嘱咐王传馥等人:“加强团结,进行斗争,只有斗争才有出路!”李子芳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豪迈地说:“至于我们(指李子芳、黄诚等)如果不能逃出魔窟,将坚持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为党和革命事业而死!”

1942年5月,日军进攻浙赣线。派将集中营迁往福建,撤退前,将李子芳、黄诚、廖振文、胡崇德等四人残忍杀害。李子芳牺牲时,年仅32岁。

李子芳纪念馆,既是村民休闲场所,也是革命精神“补给站”。

一别乡关万里程,将军本色是书生。成仁取义等闲事,终令人间长太平。1931年离乡之后,李子芳不曾再回到故土,家乡人民却不会忘记他那一颗赤红心、一腔报国血。上世纪60年代,为了纪念一代英烈李子芳,岑兜村改名为今天的子英村。如今,子英村的乡村振兴步伐越来越坚定,村主干道打造夜景工程,闲置土地引进现代化种植,重建村南音社,推进移风易俗。李子芳烈士纪念馆旁边,则是原村委会办公楼所在地,为发展教育,村委会把土地让出来建设永宁中心第二幼儿园,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成长,就是对英烈精神最好的传承。

基地名称:李子芳烈士纪念馆

基地介绍:李子芳烈士纪念馆位于石狮侨乡宝盖山下,文化古镇永宁镇黄金海岸海湾旅游圈子英村朝阳区。纪念馆工程包括:烈士纪念馆、烈士立身石像、纪念广场、园林绿化等建筑项目。总占地面积4662平方米,政府出资、村委会集资、华侨捐资共投资90多万元。纪念馆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是石狮市规模较大的烈士纪念建筑,内分主展厅、侧展室、管理室。1996年3月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

李子芳生平

李子芳(1910年—1942年),祖籍福建泉州石狮,年少时赴菲律宾谋生,1927年回国投身革命。1932年4月,在漳州石码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科长、副部长、部长等职,参加过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0月,奉命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皖南事变突围时,李子芳不幸被俘,囚禁于上饶集中营,但仍领导狱友坚持斗争,挫败派的利诱迫降。1942年5月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记者 黄艺芬)

《铭记 泉州革命英烈画传选编(一)》:李子芳(1910—1942)

1910年5月,李子芳出生在福建省晋江县永宁乡(今石狮永宁)岑兜一个华侨家庭。李子芳小时候父母过世,年仅14岁便漂洋过海到菲律宾,一边做工,一边在马尼拉中西学校读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传播。他受到新思潮的启迪,眼界渐宽,慢慢懂得只有驱逐列强,打倒军阀,中华民族才能得解放的道理。

1927年春,国内大革命掀起高潮的消息传到菲岛,李子芳深受鼓舞。这年秋天他毅然回国,先后在泉州培元、晋中和黎明高中读书。在校期间,他与进步同学反督学、发传单、闹,抨击时弊、传播进步思想,被校方认定为“过激派”而“劝退”出校园。

随后,李子芳到泉州法石的法江小学教书。他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革命精神,指导学生成立自治会。后来他受到当局监视,被迫离开泉州,出外探索革命真理。

1932年春,率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李子芳赶赴漳州石码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任干事,知识渊博的他被战士们誉为“大学生”。他来到中央苏区,历经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锻炼,1933年加入中国。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撤出苏区。李子芳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极端恶劣的行军环境中,他怀着对党的忠心和必胜的信念进行坚韧不拔的斗争,逐渐显示出非凡的才干。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李子芳升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并被选为军团党委候补委员。

李子芳努力工作,勤奋学习,迅速成长为优秀的红军干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奉命组成新四军。1937年11月,李子芳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他带领30多名干部从延安经西安,到汉口、南昌负责组建新四军军部。

1938年年初,李子芳随新四军开赴皖南。他职位虽高,但严于律己,没有警卫员和秘书,与干部战士朝夕相处,对他们关心爱护。他喜欢篮球运动,在他的影响下,虽然斗争环境艰苦,政治部机关里团结活泼,充满生机。

随着形势的发展,到了1941年初,新四军处于十分危急的态势,军领导决定把老弱病残者转移到江北。此时李子芳因盲肠炎住院开刀,部队决定让他先撤,李子芳坚定地说:“大家都在战斗流血,我身为干部,更应该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

新四军军部主力8000余人奉命向江北转移,当部队行至泾县茂林时,被军七个师的重兵包围。李子芳在枪林弹雨中沉着指挥战斗,到最后形势危急,叶挺军长决定部队分散突围。

在激战中,李子芳向官兵疾呼:“杀出一条血路来,夺血路而走!不管情况怎样,对革命不要灰心丧气!”经过七昼夜激战,弹尽粮绝,他终因体力耗尽,不幸落入敌手。

李子芳被押送到江西上饶集中营,后来又被押解到石底监狱,同去的有黄诚等几名新四军干部。李子芳在狱中建立秘密党支部,被推为支部书记。他要求大家在残酷的环境中既要坚持斗争,又要求生存。同时,为战友的越狱做准备。

1941年深秋一个暴风雨的黄昏,徐锦树等三人顺利翻越牢房,但因天黑迷路,徐锦树在与追兵的搏斗中牺牲了,另两名战友重新被投入囚牢。行动失败后,敌人给李子芳等四人戴上脚镣,他坚定地对战友说:“我们要坚守气节,绝不屈服!”

1942年夏秋间,在上饶集中营迁往福建前夕,李子芳被敌人残杀了。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李子芳壮烈牺牲,他的高风亮节和革命精神成为后世楷模。

栏目主办:

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泉州市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

绘画:雄

来源:泉州网

李子芳烈士纪念馆:将领英魂昭日月 侨乡英名传万古

台海网5月18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他是福建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归国华侨之一;

他是电影《上饶集中营》新四军高级干部钱子英(原永宁镇岑兜村改名为子英村就是源于这部电影)人物原型;

图片说明:电影《上饶集中营》截图

他生前的许多老战友,新中国成立后都身居军政要职,很多人写诗著书悼念,铭记他创立的历史功勋和光辉业绩。

家乡为他而建的纪念馆,则与他生前为人处世一样,馆内布置简单,以黑白照片为主的文史资料,朴实无华;馆外小广场和长廊,则成为村民的休闲小公园,实现了他从南洋回国参加革命的初心:为祖国振兴崛起而争气立志,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

他就是泉州华侨、红军战士、抗日将领——李子芳。

“110部长” :

普通华侨青年成长为红军“学霸”

走进李子芳纪念馆,从17岁穿着喇叭裤的新潮青年,到身穿军装的红军战士,参加长征,承担参与新四军政治部的筹建,直至在狱中带领难友们坚持开展党的工作,历史照片见证李子芳坚持学习,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入伍后的李子芳(资料图片)

父母早逝,李子芳身上寄托着家族的希望。14岁那年,他远赴菲律宾岷里拉打工,获老板赏识,以半工半读的条件进入岷里拉中西学校读书。身在异乡,李子芳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消息。随着国内大革命的兴起,1927年,17岁的他毅然回国,开启了革命理论的学习道路,就读泉州培元中学等学校期间,他专心学习革命理论,认真阅读各种进步书刊——《主义ABC》《向导》《新青年》以及他由南洋带回来的许多唯物史观的哲学著作。1931年,李子芳因宣传革命理论引起了党部的注意,不得不离开家乡。为继续完成学业并寻求进行革命的道路,他来到了南京中央大学旁听大学课程。

1932年,李子芳经厦门互济会介绍从鼓浪屿前往漳州龙海石码参加了红军;同年12月,红四军政治部改编,他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在中央苏区期间,他努力学习军事知识,认真完成政治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由一个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成长为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1933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1934年10月,他随红一军团行动,加入长征。

1937年10月,李子芳(左一)在延安抗大三期五队学习时留影。(资料图片)

1937年秋,李子芳到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十分认真。在一次团以上干部学习世界知识的测验中,他与第一师师长陈赓同考满分,并列第一名,被时任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同志奖励10分,变为110分。1937年10月李子芳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行军作战的空隙,坚持给战友们宣讲马列主义,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110部长”。

狱中秘密党支部

不忘职责坚持斗争到生命最后一息

1941年,李子芳与叶挺军长等人在“皖南事变”被俘,后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

身陷囹圄,李子芳始终牢记一个员的责任,利用各种时机,对难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鼓励大家:“我们要展开另一种战斗了,我们绝不屈服,不是坚持到胜利,就是战斗到牺牲。”“事情并未了结,我们还活着,坚持气节,坚持斗争。”1941年7月,李子芳被转押到石底监狱。他与黄诚等人成立秘密党支部,并被推选为支部书记。在与支部委员黄诚、徐绵树等总结了“皖南事变”的惨痛教训后,李子芳提出要争取开展越狱行动,“设法逃出去,使得我们能够为党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同时,也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无法越狱,将斗争到底,准备牺牲。

皖南事变被俘后,李子芳在狱中领导战友们坚持斗争。

在李子芳的领导和影响下,后来,被囚禁在茅家岭和赤石两地的新四军指导员,成功进行了越狱暴动,这次暴动给顽固派以沉重打击。其中,“茅家岭暴动”的主要负责人王传馥,皖南事变被俘后,在七峰岩监狱接受李子芳的领导,成为狱中党支部委员,在暴动中殿后,受伤被捕,惨遭活埋,壮烈就义。参加“赤石暴动”的王聿先皖南事变被俘后,在石底监狱参加李子芳领导的秘密党支部,坚持狱中斗争。据他回忆,李子芳亲口嘱咐王传馥等人:“加强团结,进行斗争,只有斗争才有出路!”李子芳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豪迈地说:“至于我们(指李子芳、黄诚等)如果不能逃出魔窟,将坚持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为党和革命事业而死!”

1942年5月,日军进攻浙赣线。派将集中营迁往福建,撤退前,将李子芳、黄诚、廖振文、胡崇德等四人残忍杀害。李子芳牺牲时,年仅32岁。

李子芳纪念馆,既是村民休闲场所,也是革命精神“补给站”。

一别乡关万里程,将军本色是书生。成仁取义等闲事,终令人间长太平。1931年离乡之后,李子芳不曾再回到故土,家乡人民却不会忘记他那一颗赤红心、一腔报国血。上世纪60年代,为了纪念一代英烈李子芳,岑兜村改名为今天的子英村。如今,子英村的乡村振兴步伐越来越坚定,村主干道打造夜景工程,闲置土地引进现代化种植,重建村南音社,推进移风易俗。李子芳烈士纪念馆旁边,则是原村委会办公楼所在地,为发展教育,村委会把土地让出来建设永宁中心第二幼儿园,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成长,就是对英烈精神最好的传承。

基地名称:李子芳烈士纪念馆

基地介绍:李子芳烈士纪念馆位于石狮侨乡宝盖山下,文化古镇永宁镇黄金海岸海湾旅游圈子英村朝阳区。纪念馆工程包括:烈士纪念馆、烈士立身石像、纪念广场、园林绿化等建筑项目。总占地面积4662平方米,政府出资、村委会集资、华侨捐资共投资90多万元。纪念馆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是石狮市规模较大的烈士纪念建筑,内分主展厅、侧展室、管理室。1996年3月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

李子芳生平

李子芳(1910年—1942年),祖籍福建泉州石狮,年少时赴菲律宾谋生,1927年回国投身革命。1932年4月,在漳州石码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科长、副部长、部长等职,参加过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0月,奉命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皖南事变突围时,李子芳不幸被俘,囚禁于上饶集中营,但仍领导狱友坚持斗争,挫败派的利诱迫降。1942年5月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记者 黄艺芬)

宋慈看到于庚一正在给自己做棺材和刻字,大夫已经告诉自己将命

柿子情。

宋慈韶华。

宋慈看到于庚一正在给自己做棺材和刻字,于庚一说大夫已经告诉自己将命不久矣。在得知田员外被杀以后,九泉之下的妹妹也算是死也瞑目了。自己本来非常想报仇,可没权没势根本杀不了田员外。于庚一最生气的是万世通孟禾生将田员外带到村里来,如果没有他可能自己的妹妹还活着。

宋慈询问他案发当晚究竟在哪,于庚一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想让他们把妹妹的遗物玉佩还给自己。宋慈还是觉得虽然于庚一有杀人动机,但是这个仇等到10年以后再报确实有些不太成立。就算是于庚一想要报仇应该也有人的帮忙。

李子芳将村里所有的人的名单进行了筛选,毕竟还有一个所谓于扶摇亲爱的男子,身份至今没有明确,或许杀人的人可能和这个男人有关。李大人把李子芳和宋慈叫了过去,并且说10年前自己也只是一个小县令。

宋慈回去的路上还在分析孟禾生所说的话,昨天晚上竟然起了这么大的雾,为何他还会出船?宋慈突然看到了一群侍卫正在搜寻所谓的女鬼。然后就在这个时候李子芳告诉宋慈,两个玉族在值夜班的时候又看见了女鬼,这次他过来杀死的人竟然是秦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