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焦丽君 焦丽丹

发布时间:2024-04-14 18:16:12作者:简单的爱来源:网友投稿

焦丽君 焦丽丹

本文目录一览:

焦丽君:重复学习的不二法宝

重复学习是学习的不二法宝。我是焦丽君,来自公司行政人事部。我参加叶老师的课程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吉林。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已有近20年,目前已经做了10多年了。我们公司在17年前只有30多家门店,但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100多家门店,超过了100家。这些年我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问题,例如人员利益分配、人员培养、薪酬、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连续两次参加叶老师的课程,希望能够在课程中找到解决我们目前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方式。这是我的一个原因。

此外,我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可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精英们相聚在一起。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各自企业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有些是我们曾经遇到过的,有些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我们可以互相分享、互相提高。谢谢大家!

“修复”孩子的学习动力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的天性,但不少孩子却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自主能动性。学习动力不足现象虽然出现在孩子身上,但其“致病源”与家长、教师的培育方式脱不了干系。因此,从成年人身上查找“病因”,在孩子身上进行“修复”,或许能够破解该问题。

家长和教师是孩子接触最多的大人,二者应向内探察:自己是否给孩子留下了伤。把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归结到家长和教师身上,有人或许不解,“明明一直都朝好的目标努力,怎么还错了”?其实仔细想来,这并非毫无根据的归因。

不少家长自身不能觉察的言行导致孩子学习动力消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能顺应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而是强势要求孩子“必须学”;二是不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姿态不停给孩子加码;三是惯用“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这种方式激发孩子斗志,结果弄巧成拙。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家长缺乏对孩子成长规律的了解。

教师以不专业的言行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问题,许多教师都采取“盯两头、促中间”的策略,优秀的学生或学习吃力的学生成了重点关注对象,处于“中间地带”的学生则容易被忽视,当渴望被认可、被看到的心理得不到回应,他们对学习便开始意兴阑珊;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常常被教师笼统、含糊地归因为学习“不认真”“太马虎”,这样做非但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在标签强大的拉力下,学生很有可能真的不努力、不认真。

仅仅意识到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具备“善后”的能力,用专业知识修补孩子内心的缺失。

由外及内重新激活孩子的学习热情,通过外力的改变释放内在的活力。从教师自身而言,我们要认识到每一颗成长中的心灵都需要关注、肯定与鼓励。孩子的学习能力固然有高低,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还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适时给予鼓励,或许能给孩子向前的力量。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孩子的感受,进而转变观念,改变言行。

我们还要关注更多孩子,有的放矢帮助他们进行“自我修复”。同样的学不会、做不对,细细追因往往各有不同,有的孩子是信息识别出了问题,做题时没有养成及时校验的习惯。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要培养他们眼睛看和心里默读同时进行的习惯;有的孩子逻辑加工能力欠缺,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尽快建立逻辑通道,理顺问题解决的思路……

好奇心和探求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核心,而进取心和表现欲则是他们的学习动机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携手家长,悦纳孩子的不足,通过巧妙引导使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保护好孩子的探求欲和热情,便是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01日第9版

作者:焦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