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苏纪之简介 苏纪之子女

发布时间:2024-04-14 19:50:14作者:依稀久忆来源:用户分享

苏纪之简介 苏纪之子女

本文目录一览:

与徐志摩离婚30年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死后墓碑刻“苏张幼仪”

张幼仪

1967年,67岁的张幼仪,在时隔近半个世纪后,再一次站在了英国沙士顿的一座小屋外。

而这个小屋,正是47年前,她和前夫徐志摩,一起生活过的房子。

看着眼前似乎熟悉,却已经很陌生的场景,张幼仪感觉恍如隔世。

沉默半响,她对着旁边的现任丈夫苏纪之,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现在真的没法想象,我曾经那么年轻过!”

曾经的这里,对张幼仪来说,是一个满怀悲愤的伤心地。

在这里,她怀上了小儿子彼得。

但也在这里,徐志摩向她提出了离婚,还说出了令她绝望的五个字:把孩子打掉!

岁月如梭,如今的张幼仪回首往事,已经没有了当初痛彻心扉的感觉,也不再觉得往事有多么不堪再提。

剩下的只有平静,和对时光逝去的缅怀。

张幼仪与徐志摩

再次踏上康桥,故地重游,张幼仪才真的感觉到,这里真的很美。

不愧是徐志摩笔下,那个最美“夕阳中的新娘”。

如今的张幼仪,已然不是当初怀着身孕却被惨抛弃时的模样。

虽然韶华远去,但她身边,却真正有了爱人的陪伴。

而她之所以会与丈夫苏纪之站在这里,是因为苏纪之对她说:

“你50岁前的人生,我没来得及参与,所以我要把它都补上。”

依稀记得,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情话:未来的某一天,你终将会遇到一个人,他会追完你所有的动态,会听你讲完所有的过去。而这个人,便是最爱你的那个人。

“遇见”苏纪之和张幼仪,使我真正相信了这句话。

徐志摩是一个诗人,而诗人大多是浪漫的。

于是,在徐志摩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极具“浪漫”的女人,林徽因和陆小曼。

所以,他写下了最美的情诗,为林徽因;说出了最甜的情话,对陆小曼。

然而,在这些浪漫的背后,却还有一个他最对不起的女人——张幼仪。

相比较于林徽因和陆小曼,这样万众瞩目的女神来说,张幼仪在徐志摩的故事中,存在感很低。

这不是因为她的人生不够精彩,只是没有那么多狗血剧情罢了。

无论任何一个时期,“八卦”似乎都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天性。

所以,没有足够多茶余饭后谈资的张幼仪,就这样很自然地被吃瓜群众们,忽视掉了。

但在我看来,张幼仪的人生,一样的精彩且令人赞叹。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公公徐申如

张幼仪,出生于上海宝山的一个大户人家。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张幼仪从小到大,其实都生活在一个封建式的家庭中。

在她三岁时,母亲曾经想要给她缠足,幸好二哥张君劢(mài)因为心疼妹妹,阻止了母亲。

因此,张幼仪逃过了缠足的厄运,也让她成为了整个张家中,第一个拥有“天足”的女人。

不过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张幼仪没能成为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孩,只是在结婚前两年,简单地读过两年女子师范。

后来,张幼仪的四哥,任职浙江都督秘书的张嘉趝,因公到杭州府中学堂视察时,意外看到了徐志摩考卷中的一篇文章。

他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了徐志摩的不凡,对他大加赞赏。

张幼仪(右二)与兄长张君劢(左一)

因此,他主动给徐家当家,也就是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去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要将二妹嫁给徐志摩的意向。

当时的徐家,是浙江著名的实业家族,资产丰厚。而张家,则算得上是政界名门。

两家联姻,更是强强联合。

于是,张嘉趝很快就收到了徐父的回信。

而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对于自己毫无所觉就莫名有了一个未婚妻的徐志摩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什么令人愉快的消息。

而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徐志摩脱口而出的一句:“乡下土包子”!

这句话也为这段婚姻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1915年底,15岁的张幼仪,在家人的安排下,从女子师范学校辍学,嫁给了徐志摩。

凭着张、徐两家的地位,张幼仪的这场婚礼,办得自然十分豪华。

不说徐家摆出的数百桌喜宴,单就张幼仪的嫁妆,就绵延数十里,一辆火车都装不下。

然而,就在当地的百姓,都还在对这场世纪婚礼津津乐道时。

备受祝福的两位主角,却已经卸下了婚礼上的华丽面具,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张幼仪是非常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温婉贤惠型的女人,但天性浪漫的徐志摩,显然并不想要这样一个妻子。

即使婚后三年,张幼仪生下了儿子徐积锴,也没能多得到丈夫的一丝关怀。

张幼仪抱着刚出生的儿子

实际上,婚后的三年里,徐志摩一直以求学之名,长时间独自在外面生活。

而张幼仪则秉承出嫁前母亲的教诲,足不出户,留在徐家大宅侍候公婆。

在这几年里,张幼仪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跟着婆婆,在院子里做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

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张幼仪唯一一次,为自己打算过的事情,便是写信给母校,也就是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希望能回去完成未完的学业。

但最终,还是被儿子、公婆,以及家中琐事绊住了手脚,而未能成行。

1918年8月,也就是儿子徐积锴出生后没多久,徐志摩便前往美国留学,至此与张幼仪母子完全分隔两地。

直到两年后,徐志摩收到张幼仪哥哥张君劢的来信。

徐积锴(右一)回乡祭祖时所摄

这时,他才在妻兄和父母的双重压力下,被迫给张幼仪寄回去一封信,让她带着儿子,前往美国团聚。

后来的张幼仪,曾经回忆过她与徐志摩重逢时的场景:

当轮船到达马赛港时,倚靠着船舷等着上岸的张幼仪,看见了徐志摩正站在岸上东张西望的人群中。

但只这一眼,她的心就凉了大半截。

她完全没有在徐志摩的表情中,感受到任何与“喜”字有关的情绪。只有满脸的不情愿。

而两人见面后,张幼仪完全没有感受到丈夫的关怀,只有对于她装扮上的挑剔。

因为当时徐志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她去买了新衣服和皮鞋。

即使张幼仪穿在身上的那身中式服装,也是她为了与丈夫的再见,精心挑选出来的。

徐志摩的母亲与孙子徐积锴

随后,徐志摩找了一家照相馆,拍下了他们两个唯一的一张合影,便赶紧如完成任务一般,寄回了家里。

然而,不论徐志摩有多么的不情愿,他们夫妻二人还是在沙士顿安顿了下来。

而且很快地,张幼仪再次有了身孕。

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到来,不仅没有缓和他们夫妻间的关系,反而将其彻底推向了结束。

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甚至得知她怀了身孕后,他留下的也只有冷冰冰的5个字:把孩子打掉!

此时的徐志摩,正在对林徽因发起猛烈追求。

为了不让这段婚姻,成为束缚他的锁链,此时的他只想要尽快结束这一切。

在当时的张幼仪看来,离婚就是她要被丈夫“休”了的意思。

而在她的理解中,但凡女子被休,即意味着她犯了错,或者违背了“七出”之条。

张幼仪和儿子徐积锴

张幼仪自问,自己并没有任何过错,更谈不上犯了“七出”的哪一条。

所以,对于离婚,她坚决不同意。

但面对一个不爱你的男人,你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他拉回来的。

因为谈话失败,徐志摩便干脆离开了家,从此消失在张幼仪的生活中。

至此,张幼仪明白,她的这段婚姻,大概真的到头了。

怀着身孕,且没有依靠,张幼仪自然也没法在美国继续待下去了。

于是,他转道巴黎,投奔了当时正在法国的二哥张君劢,不久后,又跟着兄长,一起到了德国。

张幼仪曾经说过,她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两个阶段:去德国前和到德国后。

去之前的她,凡事都怕;去之后的她,则一无所惧。

徐志摩与陆小曼

1922年初,张幼仪在德国生下了小儿子彼得。

而也就这此时,一直杳无音信徐志摩出现了,带着离婚协议书。

在得知徐志摩匆匆赶来,是为了能尽快回国追求林徽因之后。

张幼仪撑着产后尚未恢复的身体,平静地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从此,放了徐志摩自由,也让她自己解脱。

经过了这段失败的婚姻,张幼仪下定决心:之后的她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不要再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

坐完月子后,张幼仪为小儿子请了一个保姆,自己则开始苦练德语。

随后,她进入了裴斯塔洛齐学院,学习幼儿教育。

在德国的三年时间里,张幼仪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蜕变,不仅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德国,获得幼儿教育的硕士学位,更找到了自信和新的人生支点。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

然而,张幼仪的不幸却并未就此告别。

1925年3月,她年仅3岁的小儿子彼得,因患腹膜炎,不幸离世。

丧子之痛,让张幼仪经历了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甚至一度心痛至死。

但最终她挺了过来,以凤凰涅槃之姿,开始了新的人生。

小彼得去世时,身为父亲的徐志摩,正因与陆小曼的婚外恋闹得满城风雨,而避走欧洲。

接到父母的消息后,徐志摩赶往柏林,也算是送儿子最后一程。

在这里,他见到了完成蜕变的张幼仪。

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他用这样一段话,形容了这个被他抛弃的前妻。

“如今(幼仪)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这是从10年前结婚时认识后,徐志摩的第一次以夸赞的口气,提到张幼仪。

次年,张幼仪在八弟张禹九的劝说下,回到了中国。

也是在这时,她以一代女强人的姿态,驰骋在中国的商业战场。

在四哥张嘉趝的支持下,张幼仪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对于商业,一开始的张幼仪是一个十足的外行。

但不得不说,于此道而言,张幼仪算得上是一个天才。

她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便能如鱼得水般的掌控银行运行全局。

而在她的管理下,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历经三十年不倒,甚至一度创造了储蓄资本超两千万的奇迹。

除了银行董事外,张幼仪还同时担任着,上海“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

“云裳”,是上海第一家时尚服装公司。

在经营之初,便凭借新颖的样式、独特的风格,风靡十里洋场的上海滩。

云裳的成功,让上海时尚圈,彻底记住了张幼仪的名字。

而当初徐志摩口中的这个“乡下土包子”,却已经逆袭成了能够引领上海滩时尚潮流的风云人物。

除此之外,不论是社会党财管的时的威风八面,还是战争时,以屯积军用染料,赚得百倍利润的奇迹壮举。

都证明着,新生的张幼仪,以其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为了上海滩当之无愧的一代“商业女王”。

张幼仪手迹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张幼仪移居到了香港。

在这里,年至半百的张幼仪,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苏纪之。

苏纪之是一位大夫,就住在张幼仪的楼上。

而当时的张幼仪,儿子儿媳都在国外留学。她则独自带着孙儿们,生活在香港。

小孩子调皮不听话,经常会有些磕磕绊绊,或者头疼脑热的感冒等小毛病。

作为邻居,又身为医生的苏纪之。自然是近水楼台,帮了张幼仪不少忙。

所以,一来二去之下,两人便渐渐熟识了起来。

张幼仪了解到,苏纪之也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目前独自带着四个十多岁的孩子生活。

一个大男人照顾这么多小孩,实在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作为他帮孙子看病的回报,张幼仪也尽可能地帮忙苏纪之,照顾这几个孩子。

晚年的张幼仪和后辈

在这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生活中,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

1953年,在相识了三年多后,苏纪之终于鼓起勇气,向张幼仪求婚。

面对着苏纪之真诚的目光,已经孀居31年之久的张幼仪,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些心动。

但本质上来讲,除了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一面外,骨子里的张幼仪,还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

像那种为了自己的幸福,不顾家人感受的举动,永远不会发生在张幼仪的身上。

所以,在苏纪之求婚的第二天,张幼仪提笔写了三封信,分别寄给儿子和两位兄长,向他们征求意见。

晚年的张幼仪和后辈

在得到儿子和兄长的同意与祝福后,张幼仪终于放心地敞开心胸,去迎接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此,张幼仪在苏纪之的陪伴中,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18年。

他们一起在香港开医馆,一起追寻年轻,彼此缺席的时光和脚步。

直到1972年,苏纪之因病去世。

临终前,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抓着爱人的手,与她承诺:答应你了,下辈子还一起过日子,我绝不反悔。

张幼仪墓碑

16年后,90岁的张幼仪,在睡梦中安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儿孙们根据她生前的遗愿,在墓碑上郑重地刻上了四个字“苏张幼仪”。

中国人有一种传统浪漫,叫“以你之姓,冠以我名”。

背负了半辈子徐志摩前妻这个头衔的张幼仪,在离开之后,以这样一种浪漫的方式,向世人宣扬着,她后半生的幸福和归属。

与徐志摩离婚30年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死后墓碑刻“苏张幼仪”

张幼仪

1967年,67岁的张幼仪,在时隔近半个世纪后,再一次站在了英国沙士顿的一座小屋外。

而这个小屋,正是47年前,她和前夫徐志摩,一起生活过的房子。

看着眼前似乎熟悉,却已经很陌生的场景,张幼仪感觉恍如隔世。

沉默半响,她对着旁边的现任丈夫苏纪之,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现在真的没法想象,我曾经那么年轻过!”

曾经的这里,对张幼仪来说,是一个满怀悲愤的伤心地。

在这里,她怀上了小儿子彼得。

但也在这里,徐志摩向她提出了离婚,还说出了令她绝望的五个字:把孩子打掉!

岁月如梭,如今的张幼仪回首往事,已经没有了当初痛彻心扉的感觉,也不再觉得往事有多么不堪再提。

剩下的只有平静,和对时光逝去的缅怀。

张幼仪与徐志摩

再次踏上康桥,故地重游,张幼仪才真的感觉到,这里真的很美。

不愧是徐志摩笔下,那个最美“夕阳中的新娘”。

如今的张幼仪,已然不是当初怀着身孕却被惨抛弃时的模样。

虽然韶华远去,但她身边,却真正有了爱人的陪伴。

而她之所以会与丈夫苏纪之站在这里,是因为苏纪之对她说:

“你50岁前的人生,我没来得及参与,所以我要把它都补上。”

依稀记得,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情话:未来的某一天,你终将会遇到一个人,他会追完你所有的动态,会听你讲完所有的过去。而这个人,便是最爱你的那个人。

“遇见”苏纪之和张幼仪,使我真正相信了这句话。

徐志摩是一个诗人,而诗人大多是浪漫的。

于是,在徐志摩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极具“浪漫”的女人,林徽因和陆小曼。

所以,他写下了最美的情诗,为林徽因;说出了最甜的情话,对陆小曼。

然而,在这些浪漫的背后,却还有一个他最对不起的女人——张幼仪。

相比较于林徽因和陆小曼,这样万众瞩目的女神来说,张幼仪在徐志摩的故事中,存在感很低。

这不是因为她的人生不够精彩,只是没有那么多狗血剧情罢了。

无论任何一个时期,“八卦”似乎都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天性。

所以,没有足够多茶余饭后谈资的张幼仪,就这样很自然地被吃瓜群众们,忽视掉了。

但在我看来,张幼仪的人生,一样的精彩且令人赞叹。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公公徐申如

张幼仪,出生于上海宝山的一个大户人家。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张幼仪从小到大,其实都生活在一个封建式的家庭中。

在她三岁时,母亲曾经想要给她缠足,幸好二哥张君劢(mài)因为心疼妹妹,阻止了母亲。

因此,张幼仪逃过了缠足的厄运,也让她成为了整个张家中,第一个拥有“天足”的女人。

不过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张幼仪没能成为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孩,只是在结婚前两年,简单地读过两年女子师范。

后来,张幼仪的四哥,任职浙江都督秘书的张嘉趝,因公到杭州府中学堂视察时,意外看到了徐志摩考卷中的一篇文章。

他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了徐志摩的不凡,对他大加赞赏。

张幼仪(右二)与兄长张君劢(左一)

因此,他主动给徐家当家,也就是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去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要将二妹嫁给徐志摩的意向。

当时的徐家,是浙江著名的实业家族,资产丰厚。而张家,则算得上是政界名门。

两家联姻,更是强强联合。

于是,张嘉趝很快就收到了徐父的回信。

而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对于自己毫无所觉就莫名有了一个未婚妻的徐志摩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什么令人愉快的消息。

而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徐志摩脱口而出的一句:“乡下土包子”!

这句话也为这段婚姻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1915年底,15岁的张幼仪,在家人的安排下,从女子师范学校辍学,嫁给了徐志摩。

凭着张、徐两家的地位,张幼仪的这场婚礼,办得自然十分豪华。

不说徐家摆出的数百桌喜宴,单就张幼仪的嫁妆,就绵延数十里,一辆火车都装不下。

然而,就在当地的百姓,都还在对这场世纪婚礼津津乐道时。

备受祝福的两位主角,却已经卸下了婚礼上的华丽面具,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张幼仪是非常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温婉贤惠型的女人,但天性浪漫的徐志摩,显然并不想要这样一个妻子。

即使婚后三年,张幼仪生下了儿子徐积锴,也没能多得到丈夫的一丝关怀。

张幼仪抱着刚出生的儿子

实际上,婚后的三年里,徐志摩一直以求学之名,长时间独自在外面生活。

而张幼仪则秉承出嫁前母亲的教诲,足不出户,留在徐家大宅侍候公婆。

在这几年里,张幼仪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跟着婆婆,在院子里做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

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张幼仪唯一一次,为自己打算过的事情,便是写信给母校,也就是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希望能回去完成未完的学业。

但最终,还是被儿子、公婆,以及家中琐事绊住了手脚,而未能成行。

1918年8月,也就是儿子徐积锴出生后没多久,徐志摩便前往美国留学,至此与张幼仪母子完全分隔两地。

直到两年后,徐志摩收到张幼仪哥哥张君劢的来信。

徐积锴(右一)回乡祭祖时所摄

这时,他才在妻兄和父母的双重压力下,被迫给张幼仪寄回去一封信,让她带着儿子,前往美国团聚。

后来的张幼仪,曾经回忆过她与徐志摩重逢时的场景:

当轮船到达马赛港时,倚靠着船舷等着上岸的张幼仪,看见了徐志摩正站在岸上东张西望的人群中。

但只这一眼,她的心就凉了大半截。

她完全没有在徐志摩的表情中,感受到任何与“喜”字有关的情绪。只有满脸的不情愿。

而两人见面后,张幼仪完全没有感受到丈夫的关怀,只有对于她装扮上的挑剔。

因为当时徐志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她去买了新衣服和皮鞋。

即使张幼仪穿在身上的那身中式服装,也是她为了与丈夫的再见,精心挑选出来的。

徐志摩的母亲与孙子徐积锴

随后,徐志摩找了一家照相馆,拍下了他们两个唯一的一张合影,便赶紧如完成任务一般,寄回了家里。

然而,不论徐志摩有多么的不情愿,他们夫妻二人还是在沙士顿安顿了下来。

而且很快地,张幼仪再次有了身孕。

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到来,不仅没有缓和他们夫妻间的关系,反而将其彻底推向了结束。

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甚至得知她怀了身孕后,他留下的也只有冷冰冰的5个字:把孩子打掉!

此时的徐志摩,正在对林徽因发起猛烈追求。

为了不让这段婚姻,成为束缚他的锁链,此时的他只想要尽快结束这一切。

在当时的张幼仪看来,离婚就是她要被丈夫“休”了的意思。

而在她的理解中,但凡女子被休,即意味着她犯了错,或者违背了“七出”之条。

张幼仪和儿子徐积锴

张幼仪自问,自己并没有任何过错,更谈不上犯了“七出”的哪一条。

所以,对于离婚,她坚决不同意。

但面对一个不爱你的男人,你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他拉回来的。

因为谈话失败,徐志摩便干脆离开了家,从此消失在张幼仪的生活中。

至此,张幼仪明白,她的这段婚姻,大概真的到头了。

怀着身孕,且没有依靠,张幼仪自然也没法在美国继续待下去了。

于是,他转道巴黎,投奔了当时正在法国的二哥张君劢,不久后,又跟着兄长,一起到了德国。

张幼仪曾经说过,她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两个阶段:去德国前和到德国后。

去之前的她,凡事都怕;去之后的她,则一无所惧。

徐志摩与陆小曼

1922年初,张幼仪在德国生下了小儿子彼得。

而也就这此时,一直杳无音信徐志摩出现了,带着离婚协议书。

在得知徐志摩匆匆赶来,是为了能尽快回国追求林徽因之后。

张幼仪撑着产后尚未恢复的身体,平静地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从此,放了徐志摩自由,也让她自己解脱。

经过了这段失败的婚姻,张幼仪下定决心:之后的她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不要再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

坐完月子后,张幼仪为小儿子请了一个保姆,自己则开始苦练德语。

随后,她进入了裴斯塔洛齐学院,学习幼儿教育。

在德国的三年时间里,张幼仪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蜕变,不仅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德国,获得幼儿教育的硕士学位,更找到了自信和新的人生支点。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

然而,张幼仪的不幸却并未就此告别。

1925年3月,她年仅3岁的小儿子彼得,因患腹膜炎,不幸离世。

丧子之痛,让张幼仪经历了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甚至一度心痛至死。

但最终她挺了过来,以凤凰涅槃之姿,开始了新的人生。

小彼得去世时,身为父亲的徐志摩,正因与陆小曼的婚外恋闹得满城风雨,而避走欧洲。

接到父母的消息后,徐志摩赶往柏林,也算是送儿子最后一程。

在这里,他见到了完成蜕变的张幼仪。

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他用这样一段话,形容了这个被他抛弃的前妻。

“如今(幼仪)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这是从10年前结婚时认识后,徐志摩的第一次以夸赞的口气,提到张幼仪。

次年,张幼仪在八弟张禹九的劝说下,回到了中国。

也是在这时,她以一代女强人的姿态,驰骋在中国的商业战场。

在四哥张嘉趝的支持下,张幼仪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对于商业,一开始的张幼仪是一个十足的外行。

但不得不说,于此道而言,张幼仪算得上是一个天才。

她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便能如鱼得水般的掌控银行运行全局。

而在她的管理下,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历经三十年不倒,甚至一度创造了储蓄资本超两千万的奇迹。

除了银行董事外,张幼仪还同时担任着,上海“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

“云裳”,是上海第一家时尚服装公司。

在经营之初,便凭借新颖的样式、独特的风格,风靡十里洋场的上海滩。

云裳的成功,让上海时尚圈,彻底记住了张幼仪的名字。

而当初徐志摩口中的这个“乡下土包子”,却已经逆袭成了能够引领上海滩时尚潮流的风云人物。

除此之外,不论是社会党财管的时的威风八面,还是战争时,以屯积军用染料,赚得百倍利润的奇迹壮举。

都证明着,新生的张幼仪,以其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为了上海滩当之无愧的一代“商业女王”。

张幼仪手迹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张幼仪移居到了香港。

在这里,年至半百的张幼仪,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苏纪之。

苏纪之是一位大夫,就住在张幼仪的楼上。

而当时的张幼仪,儿子儿媳都在国外留学。她则独自带着孙儿们,生活在香港。

小孩子调皮不听话,经常会有些磕磕绊绊,或者头疼脑热的感冒等小毛病。

作为邻居,又身为医生的苏纪之。自然是近水楼台,帮了张幼仪不少忙。

所以,一来二去之下,两人便渐渐熟识了起来。

张幼仪了解到,苏纪之也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目前独自带着四个十多岁的孩子生活。

一个大男人照顾这么多小孩,实在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作为他帮孙子看病的回报,张幼仪也尽可能地帮忙苏纪之,照顾这几个孩子。

晚年的张幼仪和后辈

在这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生活中,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

1953年,在相识了三年多后,苏纪之终于鼓起勇气,向张幼仪求婚。

面对着苏纪之真诚的目光,已经孀居31年之久的张幼仪,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些心动。

但本质上来讲,除了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一面外,骨子里的张幼仪,还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

像那种为了自己的幸福,不顾家人感受的举动,永远不会发生在张幼仪的身上。

所以,在苏纪之求婚的第二天,张幼仪提笔写了三封信,分别寄给儿子和两位兄长,向他们征求意见。

晚年的张幼仪和后辈

在得到儿子和兄长的同意与祝福后,张幼仪终于放心地敞开心胸,去迎接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此,张幼仪在苏纪之的陪伴中,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18年。

他们一起在香港开医馆,一起追寻年轻,彼此缺席的时光和脚步。

直到1972年,苏纪之因病去世。

临终前,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抓着爱人的手,与她承诺:答应你了,下辈子还一起过日子,我绝不反悔。

张幼仪墓碑

16年后,90岁的张幼仪,在睡梦中安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儿孙们根据她生前的遗愿,在墓碑上郑重地刻上了四个字“苏张幼仪”。

中国人有一种传统浪漫,叫“以你之姓,冠以我名”。

背负了半辈子徐志摩前妻这个头衔的张幼仪,在离开之后,以这样一种浪漫的方式,向世人宣扬着,她后半生的幸福和归属。

1988年,张幼仪去世,墓碑上刻了四个大字,强烈讽刺徐志摩

1988年张幼仪逝世,享年88岁。其子遵其遗愿,仅在墓碑上刻了四个大字--"苏张幼仪",仿佛是对徐志摩的最后一次反击,同时也是对她传奇一生的最终概括。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与坎坷,然而她的离世并未结束一切,反而揭开了一段扑朔迷离的爱情传奇。

提起徐志摩,人们脑海中可能浮现的是一个相貌堂堂、家境优越的富家子弟的形象,不仅如此,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尤为突出,徐志摩被誉为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现代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徐志摩在时期确实有着不小的成就,可他却并不谦虚,他深知自己的卓尔不群。因此在感情方面更是无比挑剔,他无需主动寻觅,便有无数人家争相将女儿引荐于他,可寻常女子岂能入他的法眼。加上他深受新思潮的熏陶,他所向往的是一种自由的、前沿的婚姻观念。

然而在感情方面,徐志摩的行为却显得不负责任。徐志摩与他的妻子张幼仪的爱情故事并不美好,两人之间更多的是悲剧和痛苦。张幼仪和徐志摩的故事始于1915年,当时他们被迫结婚。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由双方父母包办,而他对张幼仪并无感情。在婚姻期间,他遇到了林徽因并产生了情感纠葛,这导致了他对张幼仪的冷淡和忽视。

徐志摩从未爱过张幼仪,甚至在已婚的前提下还大胆追求自己所谓的真爱。徐志摩对婚姻的不负责任,让张幼仪心灰意冷,甚至他在张幼仪怀孕期间逼迫她签下离婚协议。在那个时候,张幼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这无疑对张幼仪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是不幸的,两人之间没有爱情,只有责任和痛苦。这段婚姻对张幼仪造成了伤害,但也让她成长和坚强。尽管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待遇,张幼仪并没有沉溺于悲伤和怨恨之中。相反,她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并取得了许多成就。

张幼仪的生命历程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历经两次重大转变,一次是与徐志摩的婚姻破裂前,一次则是离婚后的重生。在哥哥的鼎力支持下,她勇敢地投身幼儿教育事业,潜心攻读。此后,她的事业如日中天,不仅成为令人敬仰的大学教授,还在商业银行担任副总裁,更是一手创办了服装公司,成为了行业的翘楚。她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商人,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她的人生充满了勇气和坚韧,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性独立的典范。

在和徐志摩的婚姻破裂后,张幼仪并未被命运击败。她勇敢地选择了独立,未再踏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在67岁的年纪,她与医生苏纪之结缘,相伴度过了20年的幸福时光。张幼仪曾坦言,离婚后的她无所畏惧,生活更加充实和精彩。她活到了88岁的高龄,在侄孙女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在她去世之前,她留下遗言,要求将她的墓碑上刻上“苏张幼仪”四个字。象征着她与苏纪之的深厚感情,也见证了她坚韧不屈的一生。这四个同时字表达了她对徐志摩的讽刺和轻蔑。似乎在告诉世人,张幼仪从未将她与徐志摩的婚事看在眼中,这四个字是对徐志摩的强烈讽刺,她并不认为张幼仪曾属于过徐志摩。

张幼仪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是痛苦的,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她没有沉溺于过去的痛苦中,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不公和挫折。她的故事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展示了女性在逆境中可以如何坚韧不拔地前行。张幼仪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的强烈讽刺,但也是对所有女性的一种鼓舞和启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不公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独立自主,并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与徐志摩离婚30年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死后墓碑刻“苏张幼仪”

张幼仪

1967年,67岁的张幼仪,在时隔近半个世纪后,再一次站在了英国沙士顿的一座小屋外。

而这个小屋,正是47年前,她和前夫徐志摩,一起生活过的房子。

看着眼前似乎熟悉,却已经很陌生的场景,张幼仪感觉恍如隔世。

沉默半响,她对着旁边的现任丈夫苏纪之,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现在真的没法想象,我曾经那么年轻过!”

曾经的这里,对张幼仪来说,是一个满怀悲愤的伤心地。

在这里,她怀上了小儿子彼得。

但也在这里,徐志摩向她提出了离婚,还说出了令她绝望的五个字:把孩子打掉!

岁月如梭,如今的张幼仪回首往事,已经没有了当初痛彻心扉的感觉,也不再觉得往事有多么不堪再提。

剩下的只有平静,和对时光逝去的缅怀。

张幼仪与徐志摩

再次踏上康桥,故地重游,张幼仪才真的感觉到,这里真的很美。

不愧是徐志摩笔下,那个最美“夕阳中的新娘”。

如今的张幼仪,已然不是当初怀着身孕却被惨抛弃时的模样。

虽然韶华远去,但她身边,却真正有了爱人的陪伴。

而她之所以会与丈夫苏纪之站在这里,是因为苏纪之对她说:

“你50岁前的人生,我没来得及参与,所以我要把它都补上。”

依稀记得,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情话:未来的某一天,你终将会遇到一个人,他会追完你所有的动态,会听你讲完所有的过去。而这个人,便是最爱你的那个人。

“遇见”苏纪之和张幼仪,使我真正相信了这句话。

徐志摩是一个诗人,而诗人大多是浪漫的。

于是,在徐志摩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极具“浪漫”的女人,林徽因和陆小曼。

所以,他写下了最美的情诗,为林徽因;说出了最甜的情话,对陆小曼。

然而,在这些浪漫的背后,却还有一个他最对不起的女人——张幼仪。

相比较于林徽因和陆小曼,这样万众瞩目的女神来说,张幼仪在徐志摩的故事中,存在感很低。

这不是因为她的人生不够精彩,只是没有那么多狗血剧情罢了。

无论任何一个时期,“八卦”似乎都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天性。

所以,没有足够多茶余饭后谈资的张幼仪,就这样很自然地被吃瓜群众们,忽视掉了。

但在我看来,张幼仪的人生,一样的精彩且令人赞叹。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公公徐申如

张幼仪,出生于上海宝山的一个大户人家。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张幼仪从小到大,其实都生活在一个封建式的家庭中。

在她三岁时,母亲曾经想要给她缠足,幸好二哥张君劢(mài)因为心疼妹妹,阻止了母亲。

因此,张幼仪逃过了缠足的厄运,也让她成为了整个张家中,第一个拥有“天足”的女人。

不过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张幼仪没能成为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孩,只是在结婚前两年,简单地读过两年女子师范。

后来,张幼仪的四哥,任职浙江都督秘书的张嘉趝,因公到杭州府中学堂视察时,意外看到了徐志摩考卷中的一篇文章。

他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了徐志摩的不凡,对他大加赞赏。

张幼仪(右二)与兄长张君劢(左一)

因此,他主动给徐家当家,也就是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去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要将二妹嫁给徐志摩的意向。

当时的徐家,是浙江著名的实业家族,资产丰厚。而张家,则算得上是政界名门。

两家联姻,更是强强联合。

于是,张嘉趝很快就收到了徐父的回信。

而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对于自己毫无所觉就莫名有了一个未婚妻的徐志摩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什么令人愉快的消息。

而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徐志摩脱口而出的一句:“乡下土包子”!

这句话也为这段婚姻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1915年底,15岁的张幼仪,在家人的安排下,从女子师范学校辍学,嫁给了徐志摩。

凭着张、徐两家的地位,张幼仪的这场婚礼,办得自然十分豪华。

不说徐家摆出的数百桌喜宴,单就张幼仪的嫁妆,就绵延数十里,一辆火车都装不下。

然而,就在当地的百姓,都还在对这场世纪婚礼津津乐道时。

备受祝福的两位主角,却已经卸下了婚礼上的华丽面具,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张幼仪是非常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温婉贤惠型的女人,但天性浪漫的徐志摩,显然并不想要这样一个妻子。

即使婚后三年,张幼仪生下了儿子徐积锴,也没能多得到丈夫的一丝关怀。

张幼仪抱着刚出生的儿子

实际上,婚后的三年里,徐志摩一直以求学之名,长时间独自在外面生活。

而张幼仪则秉承出嫁前母亲的教诲,足不出户,留在徐家大宅侍候公婆。

在这几年里,张幼仪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跟着婆婆,在院子里做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

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张幼仪唯一一次,为自己打算过的事情,便是写信给母校,也就是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希望能回去完成未完的学业。

但最终,还是被儿子、公婆,以及家中琐事绊住了手脚,而未能成行。

1918年8月,也就是儿子徐积锴出生后没多久,徐志摩便前往美国留学,至此与张幼仪母子完全分隔两地。

直到两年后,徐志摩收到张幼仪哥哥张君劢的来信。

徐积锴(右一)回乡祭祖时所摄

这时,他才在妻兄和父母的双重压力下,被迫给张幼仪寄回去一封信,让她带着儿子,前往美国团聚。

后来的张幼仪,曾经回忆过她与徐志摩重逢时的场景:

当轮船到达马赛港时,倚靠着船舷等着上岸的张幼仪,看见了徐志摩正站在岸上东张西望的人群中。

但只这一眼,她的心就凉了大半截。

她完全没有在徐志摩的表情中,感受到任何与“喜”字有关的情绪。只有满脸的不情愿。

而两人见面后,张幼仪完全没有感受到丈夫的关怀,只有对于她装扮上的挑剔。

因为当时徐志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她去买了新衣服和皮鞋。

即使张幼仪穿在身上的那身中式服装,也是她为了与丈夫的再见,精心挑选出来的。

徐志摩的母亲与孙子徐积锴

随后,徐志摩找了一家照相馆,拍下了他们两个唯一的一张合影,便赶紧如完成任务一般,寄回了家里。

然而,不论徐志摩有多么的不情愿,他们夫妻二人还是在沙士顿安顿了下来。

而且很快地,张幼仪再次有了身孕。

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到来,不仅没有缓和他们夫妻间的关系,反而将其彻底推向了结束。

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甚至得知她怀了身孕后,他留下的也只有冷冰冰的5个字:把孩子打掉!

此时的徐志摩,正在对林徽因发起猛烈追求。

为了不让这段婚姻,成为束缚他的锁链,此时的他只想要尽快结束这一切。

在当时的张幼仪看来,离婚就是她要被丈夫“休”了的意思。

而在她的理解中,但凡女子被休,即意味着她犯了错,或者违背了“七出”之条。

张幼仪和儿子徐积锴

张幼仪自问,自己并没有任何过错,更谈不上犯了“七出”的哪一条。

所以,对于离婚,她坚决不同意。

但面对一个不爱你的男人,你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他拉回来的。

因为谈话失败,徐志摩便干脆离开了家,从此消失在张幼仪的生活中。

至此,张幼仪明白,她的这段婚姻,大概真的到头了。

怀着身孕,且没有依靠,张幼仪自然也没法在美国继续待下去了。

于是,他转道巴黎,投奔了当时正在法国的二哥张君劢,不久后,又跟着兄长,一起到了德国。

张幼仪曾经说过,她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两个阶段:去德国前和到德国后。

去之前的她,凡事都怕;去之后的她,则一无所惧。

徐志摩与陆小曼

1922年初,张幼仪在德国生下了小儿子彼得。

而也就这此时,一直杳无音信徐志摩出现了,带着离婚协议书。

在得知徐志摩匆匆赶来,是为了能尽快回国追求林徽因之后。

张幼仪撑着产后尚未恢复的身体,平静地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从此,放了徐志摩自由,也让她自己解脱。

经过了这段失败的婚姻,张幼仪下定决心:之后的她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不要再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

坐完月子后,张幼仪为小儿子请了一个保姆,自己则开始苦练德语。

随后,她进入了裴斯塔洛齐学院,学习幼儿教育。

在德国的三年时间里,张幼仪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蜕变,不仅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德国,获得幼儿教育的硕士学位,更找到了自信和新的人生支点。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

然而,张幼仪的不幸却并未就此告别。

1925年3月,她年仅3岁的小儿子彼得,因患腹膜炎,不幸离世。

丧子之痛,让张幼仪经历了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甚至一度心痛至死。

但最终她挺了过来,以凤凰涅槃之姿,开始了新的人生。

小彼得去世时,身为父亲的徐志摩,正因与陆小曼的婚外恋闹得满城风雨,而避走欧洲。

接到父母的消息后,徐志摩赶往柏林,也算是送儿子最后一程。

在这里,他见到了完成蜕变的张幼仪。

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他用这样一段话,形容了这个被他抛弃的前妻。

“如今(幼仪)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这是从10年前结婚时认识后,徐志摩的第一次以夸赞的口气,提到张幼仪。

次年,张幼仪在八弟张禹九的劝说下,回到了中国。

也是在这时,她以一代女强人的姿态,驰骋在中国的商业战场。

在四哥张嘉趝的支持下,张幼仪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对于商业,一开始的张幼仪是一个十足的外行。

但不得不说,于此道而言,张幼仪算得上是一个天才。

她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便能如鱼得水般的掌控银行运行全局。

而在她的管理下,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历经三十年不倒,甚至一度创造了储蓄资本超两千万的奇迹。

除了银行董事外,张幼仪还同时担任着,上海“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

“云裳”,是上海第一家时尚服装公司。

在经营之初,便凭借新颖的样式、独特的风格,风靡十里洋场的上海滩。

云裳的成功,让上海时尚圈,彻底记住了张幼仪的名字。

而当初徐志摩口中的这个“乡下土包子”,却已经逆袭成了能够引领上海滩时尚潮流的风云人物。

除此之外,不论是社会党财管的时的威风八面,还是战争时,以屯积军用染料,赚得百倍利润的奇迹壮举。

都证明着,新生的张幼仪,以其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为了上海滩当之无愧的一代“商业女王”。

张幼仪手迹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张幼仪移居到了香港。

在这里,年至半百的张幼仪,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苏纪之。

苏纪之是一位大夫,就住在张幼仪的楼上。

而当时的张幼仪,儿子儿媳都在国外留学。她则独自带着孙儿们,生活在香港。

小孩子调皮不听话,经常会有些磕磕绊绊,或者头疼脑热的感冒等小毛病。

作为邻居,又身为医生的苏纪之。自然是近水楼台,帮了张幼仪不少忙。

所以,一来二去之下,两人便渐渐熟识了起来。

张幼仪了解到,苏纪之也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目前独自带着四个十多岁的孩子生活。

一个大男人照顾这么多小孩,实在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作为他帮孙子看病的回报,张幼仪也尽可能地帮忙苏纪之,照顾这几个孩子。

晚年的张幼仪和后辈

在这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生活中,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

1953年,在相识了三年多后,苏纪之终于鼓起勇气,向张幼仪求婚。

面对着苏纪之真诚的目光,已经孀居31年之久的张幼仪,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些心动。

但本质上来讲,除了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一面外,骨子里的张幼仪,还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

像那种为了自己的幸福,不顾家人感受的举动,永远不会发生在张幼仪的身上。

所以,在苏纪之求婚的第二天,张幼仪提笔写了三封信,分别寄给儿子和两位兄长,向他们征求意见。

晚年的张幼仪和后辈

在得到儿子和兄长的同意与祝福后,张幼仪终于放心地敞开心胸,去迎接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此,张幼仪在苏纪之的陪伴中,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18年。

他们一起在香港开医馆,一起追寻年轻,彼此缺席的时光和脚步。

直到1972年,苏纪之因病去世。

临终前,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抓着爱人的手,与她承诺:答应你了,下辈子还一起过日子,我绝不反悔。

张幼仪墓碑

16年后,90岁的张幼仪,在睡梦中安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儿孙们根据她生前的遗愿,在墓碑上郑重地刻上了四个字“苏张幼仪”。

中国人有一种传统浪漫,叫“以你之姓,冠以我名”。

背负了半辈子徐志摩前妻这个头衔的张幼仪,在离开之后,以这样一种浪漫的方式,向世人宣扬着,她后半生的幸福和归属。

徐志摩前妻张幼仪二婚:养育四继子女并帮夫成功,晚年生活很摩登

“答应你了,下辈子还一起过日子,决不反悔。”张幼仪的二婚丈夫苏纪之临终前拉着她的手,满怀深情,无比眷恋地跟她告别,并约定来生再聚。可见张幼仪的二婚生活是很幸福,夫唱妇随,帮助苏纪之发展事业,养育继子女,家庭和睦。

晚年,苏纪之过世后,她来到美国跟儿孙生活,做有氧运动、织毛衣、打牌消遣······生活过得很摩登。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前妻,离开了徐志摩之后,她没有因此萎靡不振,而是独立自强,不管是事业上还是婚姻上都做得很好,是女性逆袭感人至深的传奇。

包办婚姻,名存实亡

徐志摩跟张幼仪是典型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徐家是硖石的首富,作为徐家唯一的儿子,徐志摩一直是父母的掌中宝,他天资聪慧,文采飞扬,在众多学生当中出类拔萃。

当时也正是他的一篇辞藻华丽、思想深刻的文章被张幼仪的兄长看中,张幼仪的哥哥读了他的文章后,顿时心潮澎湃,大呼后生可畏,觉得这个少年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前途不可估量。他马上派人打听徐志摩的家庭情况,得知他是富商的独子儿子,家境殷实,相当满意,决定以胞妹相许。

虽然张幼仪是门名闺秀,跟徐家门当户对,可是徐志摩压根看不上张幼仪,轻蔑地称她为“乡下土包子”。结婚没有几年,徐志摩选择跟张幼仪离婚。这对深受传统观念很深的张幼仪来说,简直是一件痛不欲生的事情。不过,苦难没有打倒张幼仪,她咬着牙挺过来了,而且事业做得蒸蒸日上,成为那个时代妇女成功的楷模。

遇见苏纪之,喜结良缘

五十年代以后,张幼仪去了香港生活。当时,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留学,她一个人带着4个孙子女,生活得很辛苦。孩子们还小,身体素质不大好,经常感冒咳嗽,张幼仪就带着他们去找医生苏纪之。苏纪之是个很有耐心的好大夫,对孩子们很温和,会仔细地告诉张幼仪如何照顾小孩子避免他们生病。

一来二去,他们变得熟识起来。苏纪之早就离婚,独自抚养四个孩子,还要工作,照顾孩子们自然是力不从心,两个人有着共同的人生经历,会特别有共同语言,张幼仪就主动帮助他照顾小孩。

不久,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他觉得再没有比张幼仪更加适合自己的人选了。张幼仪当时的感情生活也是寂寞的,虽然有儿孙们在膝下,可是这种感情跟老伴是不一样的。

她心里是同意了,可是她是一个做事很谨慎的人,仍是写信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知道后,回了一封信,写道“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张幼仪看了这句话,简直泪目,看来是儿子最爱自己。

夫唱妇随,家庭和睦

张幼仪跟苏纪之结婚之后,苏纪之想要自己开诊所,张幼仪全力支持他,她说:“你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其他的都由我来做。”于是,她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不要他分心。他工作忙的时候,会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张幼仪就提着饭给他送过去。

张幼仪发现晚上苏纪之来家里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急匆匆吃完,溜之大吉,似乎一刻也不肯多呆。她觉得很纳闷,于是,她悄悄问继子女们为什么会要这样。孩子们告诉她:“爸爸吃饭的时候喜欢喝酒,而他一喝酒就老是打我们骂我们。我们都要害怕。”

张幼仪意识到情况的严重,就把孩子们的想法告诉他,问苏纪之能不能不喝酒。苏纪之听了很惊讶,原来他喝醉酒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从那以后,苏纪之再也没有碰过酒。继子女们对张幼仪都很感激。

张幼仪全心全意地照顾苏纪之一家大小,苏纪之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他白天在诊所上班,晚上就在灯下研读医术,十分刻苦。他的医术日渐精湛,慕名而来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苏纪之总是仔细地为每一个病人看病,做到药到病除,病人对苏纪之医生很爱戴。可以说,苏纪之能够成为一代名医,张幼仪功不可没。连苏纪之自己都说,没有张幼仪,就不会有名医苏纪之。

晚年,苏纪之生病,张幼仪陪着他到英国看病。他们又一起去游览了张幼仪年轻时代在那里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其实,张幼仪自己最初并不想去再走一遍,她觉得那些地方的风景没有什么可看的,毕竟当时徐志摩无情抛弃了身怀六甲的张幼仪,使张幼仪举目无情,痛苦不堪,她对那些地方没有什么特别留恋的。

可是苏纪之坚持要去,他说:“你五十岁以前的人生我没有参与,所以我要补上。”张幼仪就跟他一起去了,跟苏纪之牵着手,慢慢地走着,她的心情很高兴,她这才发现原来康桥竟是这般美丽动人。也许,跟爱的人在一起,无论看什么都是好的。

夕阳无限好,晚年生活摩登

1972年,苏纪之因病去世。张幼仪来到美国跟儿孙生活。她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摩登,坚持上课,学习德文、打毛衣、做运动······还会邀上三五好友打麻将,不过玩得不大,张幼仪一直是一个很懂规划的人,她只会允许自己每个周有200元左右的输赢。

她晚年还很爱美,喜欢穿漂亮的衣服,要知道她年轻的时候是服装公司的老板,她设计出来的衣服引领上海滩的潮流。

张幼仪真是一个很旺夫的女子。跟徐志摩结婚以后,她一直安分守己,操持家务,让徐志摩安心去外国留学,也是在那个时候,徐志摩创作了许多经典诗篇。跟苏纪之结婚后,她又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辛苦养育继子女,最终帮助苏纪之成为了一代名医。

这样的女子,如此有才华又有主见,不管哪个男人跟她在一起,都会是不错的选择。而徐志摩却选择了放弃,娶了陆小曼,为生计奔波,最后导致英年早逝。如果徐志摩泉下有知,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跟张幼仪离婚。

文/笙箫尽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