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3年1月22日(正月初一)进入中国农历癸卯年。有人说,2023年的癸卯年是千年遇一回。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有三个不寻常之处:双春年、黑兔年和闰二月。下一次再出现如此年景则是在3283年了,可谓千年等一回。
双春年,即一年中有两个立春日。第一个立春日是在农历癸卯年的正月十四日;第二个立春日则是在农历癸卯年的腊月二十五。造成双春年的原因,是历法“阴差阳错”所致。阳历是按照太阳的运行轨迹计算的,而阴历是按照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制定的。这样阴阳历就出现了偏差,于是就产生了 “双春年”的独特现象。民间有“双春双喜”之说,就是说双春年是吉利的,人们往往会选择在这一年娶妻嫁女。谚语说:“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还有谚语说:“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因为立春后阳气上升,象征着勃勃生机,预示着丰收的年景。谚语说:“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年内两个立春节气,风调雨顺,田地里的农活多,耕牛都去劳作了,牛栏自然是空的。谚语又说:“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年初和年尾两个立春,冬季会比较寒冷,古人御寒多用皮衣,所以带毛的皮草特别贵。当然有的地方也有谚语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就是说双春年春天时间要长,暖和的天气比较多,容易出现暖冬。这些现象都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景而言,不可一概而论。
黑兔年。古代历法以天干、地支相配而成,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故而称之为“干支历”。干支历是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又称为“四柱”。“癸”是天干之一,“卯”是地支之一。五行中的 “癸”属性为“水”,传统文化中“水”代表黑色,“卯”即兔,所以癸卯年又称为“黑兔年”。谚语说:“黑兔来送财,黄牛起不来。” 古人用水比作财,黑兔年即水兔年,自然也是财年。财年必是丰收年,农事繁忙,耕牛自然累得起不来。有谚语说:“明年迎水兔,春秋不见天。”水兔年会迎来长时间的雨水天气,春秋两季降雨比较多,阴雨连绵,所以很难见到干燥的土地。
闰二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两三年置一闰,以此来保证每年农历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往后的月份也与节令相一致。谚语说:“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双春年加上闰二月的年份,当年可能有“倒春寒”,出现春天比较寒冷、秋天比较干旱的情况。民间还有“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说法。在一些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儿女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福寿延年。这也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虎奔千里展雄风,兔进万家报吉祥。”兔,作为祥瑞之物,必将在癸卯之年呈祥献瑞,给人民带来好运喜气、幸福安康!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郑学富
编辑:廖且为、张 理
2023年1月22日(正月初一)进入中国农历癸卯年。有人说,2023年的癸卯年是千年遇一回。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有三个不寻常之处:双春年、黑兔年和闰二月。下一次再出现如此年景则是在3283年了,可谓千年等一回。
双春年,即一年中有两个立春日。第一个立春日是在农历癸卯年的正月十四日;第二个立春日则是在农历癸卯年的腊月二十五。造成双春年的原因,是历法“阴差阳错”所致。阳历是按照太阳的运行轨迹计算的,而阴历是按照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制定的。这样阴阳历就出现了偏差,于是就产生了 “双春年”的独特现象。民间有“双春双喜”之说,就是说双春年是吉利的,人们往往会选择在这一年娶妻嫁女。谚语说:“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还有谚语说:“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因为立春后阳气上升,象征着勃勃生机,预示着丰收的年景。谚语说:“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年内两个立春节气,风调雨顺,田地里的农活多,耕牛都去劳作了,牛栏自然是空的。谚语又说:“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年初和年尾两个立春,冬季会比较寒冷,古人御寒多用皮衣,所以带毛的皮草特别贵。当然有的地方也有谚语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就是说双春年春天时间要长,暖和的天气比较多,容易出现暖冬。这些现象都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景而言,不可一概而论。
黑兔年。古代历法以天干、地支相配而成,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故而称之为“干支历”。干支历是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又称为“四柱”。“癸”是天干之一,“卯”是地支之一。五行中的 “癸”属性为“水”,传统文化中“水”代表黑色,“卯”即兔,所以癸卯年又称为“黑兔年”。谚语说:“黑兔来送财,黄牛起不来。” 古人用水比作财,黑兔年即水兔年,自然也是财年。财年必是丰收年,农事繁忙,耕牛自然累得起不来。有谚语说:“明年迎水兔,春秋不见天。”水兔年会迎来长时间的雨水天气,春秋两季降雨比较多,阴雨连绵,所以很难见到干燥的土地。
闰二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两三年置一闰,以此来保证每年农历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往后的月份也与节令相一致。谚语说:“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双春年加上闰二月的年份,当年可能有“倒春寒”,出现春天比较寒冷、秋天比较干旱的情况。民间还有“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说法。在一些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儿女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福寿延年。这也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虎奔千里展雄风,兔进万家报吉祥。”兔,作为祥瑞之物,必将在癸卯之年呈祥献瑞,给人民带来好运喜气、幸福安康!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郑学富
编辑:廖且为、张 理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来看,2023年天干为癸,地支为卯,是农历癸卯年;论阴阳五行,天干癸在五行属水;而五行配五色,即金对白、木对青、火对红、土对黄,水对黑;论地支卯,对应十二生肖中的兔,所以2023年在民间被称作水兔年,便有了黑兔年的说法。
由于2023年闰二月,农历上有两个立春,分别是在2023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2024年2月4日,农历十二月廿五。在年首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民间把一年有两个立春的年份叫做双春年,又叫孤鸾年、两头春。
这样来看,2023年是癸卯年,又是闰二月,外加双春年。这“三合一”的年份,三种情况遇到一起,可以说是千年罕见。
60年一遇的癸卯年:在我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0年称“癸卯年”。在干支纪年法中,癸卯年为六十年轮回一次,即轮回的时间周期是60年。比如2023年向前推算60年的1963年就是癸卯年,或者向后推算60年的2083年是癸卯年。
关于闰二月:因为阳历一年大约是365天,阴历一年大约是354天,这样一来,阴历一年就要比阳历少11天左右,长此下去,必然会出“脱节”的情况。因此,古代历法家就在阴历的基础,每隔2-3年就闰一个月,防止与四季脱节。
俗话说:“十年难逢闰二月”,闰二月虽然没有正月和腊月那么难出现,但也是比较少见的,至少要间隔十九年才会出现一次,之后每百年才会出现一到两次,有时候甚至几百年都不会出现一次。比如四十世纪之后的四百年间,都不会出现一次闰二月。
关于双春年:双春年是因为阳历和阴历之间的日期偏差,是我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阴阳历“置正”造成的。由于闰月的存在,则使下一年的立春节气出现在这一年的尾巴上,在一年之内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的年份,就叫双春年,俗称孤鸾年、两头春。
在近些年里,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2023年都是“双春年”。从中可以看出,双春年的时间并不固定,有十二年一遇的双春年,也有三四年一遇的双春年。
2023年是癸卯年,又闰二月,外加双春年,这“三合一”的种种巧合,其中癸卯年六十年一遇,闰二月也不常见,即便是这癸卯年遇到闰二月,还要加一个双春年,才能出现这种千年一遇的情况。根据万年历推算,下次再遇到癸卯年,又是闰二月,还是双春年的年份,在1260年以后的3283年才会出现。
2023年是水兔年?老话:“黑兔送财来,双春麦当柴”,说的是啥意思?
这句老话说得是,黑兔年财运到了,在这两个立春的年份,用麦秸当柴火烧说明农业丰收,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具体来说
黑兔送财来:俗话说“山主人丁水主财”,明年癸卯年,俗称水兔年,也称黑兔年,民间有“水主财”的说法,意思是说这年的年份,财运亨通,是大吉大利的发财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更多的是民间人们对农业丰收的一种美好期盼,期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笑开颜。
双春麦当柴:“双春”并不是说有两个春天,而是有两个立春的年份,2023年就是典型的“两头春”的年份,而且是是癸卯年,又是闰二月,千年难遇的一年。
这样的年份,在有的地方,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民间认为是好兆头。因为双春年的年份,冬季有可能会相对冷一些,冬天寒冷雪多,瑞雪兆丰年,有利于冻死田间地头的病虫草害害,有利于来年冬小麦丰收。民间有谚:“一年两个春,处处见黄金”、“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等,说的是在这样的年份,风调雨顺,小麦长势旺盛,麦秸粗壮可以当柴火烧。
总结:民谚、俗语和老话,我们要理性看待,这民间说法,更多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经验总结。常言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农业生产上尤为明显,更重要的是旱浇涝排,合理施肥,防控好病虫草害,才能为庄稼丰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应了“黑兔送财来,双春麦当柴”之说。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转发和评论!
种善因,得善果。「曾仕强每日箴言」
2023年12月22日,时值癸卯兔年阴气至极的冬至节气。
名不虚传的数九寒天就要开始了。冷空气不断侵袭的北方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毫无违和感。
可是,你知道吗?
2500年前的冬至竟然是一个吉祥欢乐的节日。
01.历史溯源:
冬至为什么是一个积福的节日?
古人庆贺新年,不是过公历元旦,也不是过农历春节,而是过“冬至节”。
据史料记载,周秦时代是以农历冬月十一月作为正月的,冬至则作为岁首。
后来有了年兽的传说,为了驱赶年兽,把正月初一改为岁首,才有了除夕和农历新年,再后来就叫春节。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汉代的冬至称为“冬节”,官府要举行庆贺仪式称为“贺东”。
《后汉书》记载:冬至那天,官府例行放假,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之间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全民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官场则流行着互贺的“拜冬”礼俗。
魏晋六朝时期,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冬至节兴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成为祭天祀祖的大吉之日,皇帝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明清时代,皇帝都要举行祭天大典,称之为“冬至郊天”。皇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故曰“冬至大如年”。冬至,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有人认为祭祀是宗教迷信?当然不是!
《易经》说:“利用祭祀,受福也。”我们通过祭祀,才能得到福报。
祭祀,代表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诚心诚意。
祭祀,教化的是我们炎黄子孙不要忘本:不要忘记老祖宗创业的艰难困苦;不要把老祖宗的基业毁在自己手里。
所以说,冬至节是一个积福的节日。
02.易经渊源:
冬至为什么是一个开运节?
冬至这天开始,天地之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一个新的循环开始,古人认为冬至是一个开运大吉之日。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古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太阳黄经达到270度时。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正所谓“冬至一阳生”。
冬至这天,天地之间的阴气达到了顶点,阳气开始逐日升华。《易经》中的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
《易经》说:“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古代先王深知冬至新年“一阳来复”,这初生的唯一一阳有多微弱。
所以,为了珍惜爱护柔弱的百姓要闭关,要顺天道,要求全民休养,养精蓄锐,以待春生。
《后汉书》也有相同的记载,冬至那天全民停业,官府要百姓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正所谓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民间有冬至食补开运的习俗。
南方有民谚“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当天要转运,首要就是吃汤圆,寓意新的一年更加圆满如意。
北方人冬至吃饺子,象征着家庭和睦团圆。饺子形如元宝,旺财,寓意为财源广进。
同时,冬至也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节气。
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不忘冬至舍药之恩。不忘本,不忘恩,才能得福开运。
所以说,冬至是一个开运节。
03.医易同源:
冬至卦为什么是一个养生卦?
冬至节气对应的12消息卦是《易经》的复卦。
了解中华文化的人都知道:自古就有“医易同源”的说法。
《易经》说:“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好,拖到元气耗尽才去看医生,一定会追悔莫及的。
冬至“一阳来复”,一定要牢牢把握恢复元气的时机,才会大吉大利。别忘了我们常说的“医师才,病人福。”
《易经》说:“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宇宙万物都有一种自我修复能力。正面的念力,会激发自我修复的能力。
自我修复是阴阳调和最好的现象。一旦阴阳调和,我们自然恢复健康。
其实,我们中国的中医理论《黄帝内经》就是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之上的。
中医非常讲求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也就是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提升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最终战胜病魔。
但是,阴阳调和这种绝对理想的状况很难出现,而阴阳不调和是经常的正常状态。
所以,我们才常常要调,时时刻刻要调。
复卦提醒我们:
一个人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修治自己;要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歪念、邪念、恶念等负面的念力压制并除掉。
不要让那些负面的不好的坏念头牵引的太远,这就叫“不远复”。
只有做到“不远复”,才能激发自我修复能力,阴阳调和,修治调好身体。
只有做到“不远复”,才能修治好自己的念头,拥有正念,养成浩然之气。
所以说,冬至卦是一个养生卦。
04.文化渊源:
冬至为什么是一个祈福的节日?
五千年来,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表面看来似乎在不断地演变。
其实,中华文化的实质与内涵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而已。
历史有盛有衰,有没落有复兴。
为什么我们复兴的信念如此坚定?为什么我们有如此坚定的复兴信念?
因为我们有《易经》。只要此经不断,中华文化就算再怎么被剥落,它最终还是会剥极而复。
《易经》中复卦的卦象是五阴在上,一阳初生。
虽然这唯一的一个阳爻看起来柔弱到可以忽视它的存在。但是,新生事物具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前途无限、充满希望,这就好像正在复兴中的中华文化。
冬至恰好是元始天尊圣诞。元始天尊,是东晋末年灵宝经所记载的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最高尊神。冬至是一阳之始,元始是诸天之本始。
孔子解释《易经》乾坤两卦的“元亨利贞”四德说:“元者,善之长也。”
元就是元始,善之长就是人的元气,元气就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口气。老天爷最大的善,最大的好,就是给了我们足够的气。
我们好好爱惜空气,不污染,就叫元。我们做人一开始就要凭良心,就叫元。
珍惜老天爷给予我们的福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对得起老天爷给我们的这口气。
所以说,贞下起元,冬至是一个祈福的节日。
人人都想福报加身,但是,福报不会从天而降。
如果你能从历史溯源中,知晓冬至是怎样一个积福的节日;
如果你能从易经渊源中,明白冬至是怎样一个开运的节日;
如果你能从医易同源中,参透冬至卦是怎样保持正念养生的;
如果你能从文化渊源中,悟道冬至是怎样一个祈福的节日;
那么,距离你转运积福的祈盼,不再遥不可及。
师说:生命是一场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山里,不在庙里,而是在红尘中炼心。
种善因,得善果。冬至祭祖祈福,但需一颗不忘本的真诚心,心存善念,福报自来。
通用春联
丰收春联
福寿春联
文化春联
行业春联
爱国春联
横 批
▲喜气盈门
▲出入平安
▲国泰民安
▲五福临门
福寿安康
▲辞旧迎新
▲心想事成
▲合家欢乐
▲恭贺新喜
▲万事如意
▲新春祥和
▲万象更新
▲百花吐艳
▲春和景明
▲岁丰人寿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022年已经过去,
崭新的2023年已经开始。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
公历2023年为平年,
2月有28天,
全年共有365天。
即将到来的农历癸卯兔年为闰年,
全年共有384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公历和农历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历法规制——
公历每4年设一闰年。通常情况下,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2月有29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2023年不能被4除尽,所以是平年,共有365天。
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约29.53天,全年一般是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也称回归年、太阳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1天。
为了使农历年的长度和公历年的长度接近,古人采用增加闰月的方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全年一般是384天或385天,叫作闰年。这样一来,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
至于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两者相间排列。加闰月的规则是每个月中,凡含有中气的算正常月份,不含中气的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农历癸卯兔年的“闰二月”没有中气,所以就是上一个月二月的闰月。
记者在天文年历上看到,由于被安排了一个“闰二月”,农历癸卯兔年全年共有384天,从2023年1月22日开始,至2024年2月9日结束。
农历癸卯兔年天数较多,还使得这个农历年出现了两个立春的历法现象,即“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统计发现,19个农历年中有7个年头是“双春年”,有7个年头是“无春年”,其余的5个年头是正常的“单春年”。
“‘双春年’和‘无春年’都只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赵之珩强调。
转自:新华社
来源: 大众日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