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牛的年龄怎么看 牛的年龄对照表

发布时间:2024-04-12 11:57:13作者:误到人间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牛贩子教您,一眼看出牛的真实年龄

一、根据牙齿鉴别

牛牙齿的生长、更换、磨损程度是有一定规律的,鉴定牛的年龄可以根据牛的门齿变化来判定(即根据乳齿的生长或乳齿更换成永久齿以及永久齿的磨损程度来判定)。

牛的乳齿(即生后长出的牙齿)形小而洁白,有明显的齿颈,齿间隙较大;永久齿(即由乳齿脱落后更换的新齿)大而厚,色微黄,排列整齐,彼此紧密相靠。一般犊牛生后半月左右第1对乳门齿长出,4-5月龄时4对乳门齿长齐,以后逐渐磨损变短。水牛3岁左右、黄牛1.5-2岁第1对乳门齿脱落。长出第1对永久齿,即“对牙”,以后每年脱落更新1对,逐渐由“4牙”、“6牙”、到“8牙(即”齐口“),一般水牛6岁左右齐口,黄牛4.5-5岁齐口。

牛齐口后,永久齿开始按顺次磨损,磨损面逐渐由长方形花纹变成黑色椭圆形以至三角形,齿间间隙逐渐扩大,直至齿根露出乃至永久齿脱落,牙齿磨损面出现的长方形花纹为”印“。水牛7岁左右,黄牛5.5-6岁即出现”2印“,依此逐年磨损1对,直至”8印“,水牛有10岁左右,黄牛则8.5-9岁。牙齿磨损面出现的黑色椭圆形花纹为”珠“,水牛11岁左右,黄牛9.5-10岁时即出现”2珠“,依此类推直至”8珠“(即”满珠“,也称”老口“),水牛满珠14岁左右,黄牛满珠12.5-13岁。水牛超过14岁,黄牛超过13岁已达到了老年,基本丧失了役用性能,繁殖性能也基本丧失。

因此,农户在购买或选育耕牛时,就要根据牛的牙齿变化规律,选择青、壮年牛喂养,以便减少因耕牛老龄带来的损失。

二、根据外貌鉴别

根据外貌鉴别牛的年龄,只能鉴定其老幼,而不能判断准确年龄。

一般,年轻的牛被毛有光泽,粗硬适度,皮肤柔润而富有弹性,眼盂饱满,目光明亮,举动活泼有力;而老年牛则相反,四肢站立姿势不正,被毛乱而无光泽,皮肤干枯,眼盂凹陷,目光呆滞,眼圈多皱纹,举动迟缓。水牛除上述变化外,随年龄增长毛色变深,而密度变稀。

三、根据角轮鉴别

角轮意如树木的年轮。角轮一般是在饲草枯乏季节,或在怀孕期间,由于营养不足形成的。母牛每分娩1次,角的表面即形成一凹轮。所以,角轮数加配种年龄,即为母牛年龄。但这只是正常情况下才准确,若母牛空怀、流产、患病或营养不平衡时,角轮的深浅,宽窄都不会一样,而且往往界限不清,每年也不止形成一个。因此,通常只计算大而明显的角轮。否则,易导致判定错误。

对于饲养条件好的种公牛来说,角上一般是没有角轮的。

属牛人过了这个岁数,事业上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属牛的朋友非常聪明,刻苦耐劳,并且智商和情商双高,一生志在千里。出纳官得“天喜”吉星守护,生肖牛的人运势大旺,桃花来袭,倘若想早日寻得另一半,应当多展示自身优点去吸引对方,相信凭借桃花好运定能喜结连理,并且因此好运,有望一路横财运旺,未来爱情事业双丰收。牛朋友,事业腾达,暴利大赚1000万,观音赐福,无论什么事情都有贵人帮助。

属牛人,3月开始,爱情运特别的旺盛,而只要他们愿意,就能够让自己不光得到了好的运气,也能够得到不少异性的青睐。在自己的努力下,所有的付出和真心的关心都能够得到对方的爱和反馈,而属牛人也是能够收获到满满的幸福感。在自己得到了爱情的眷顾下,属牛人的生活都开始变得美好起来,而只要属牛人愿意,那么他们势必能够收获到更多的幸福。

牛年生人,其动不太好静,多喜出风头,而对人际交往技巧极其恰当,且多管它人事部门,深受人尊敬,并有贵人相助牵引带以致取得成功,这人欲好外型,体制事欠缺观察,又好投机事业,且有癖好之认为。致所观念及方案的事,难免其商业秘密,这人有伶俐清晰、敏速、处世亲近、好旅游、自傲、焦躁、消极的素养。近期极小一部分属牛人近期财运相对来说比较低迷,若是属牛人摆正态度的话,也还有一定提升的可能。

生肖牛的正偏财运可以偷着乐,针对心思缜密聪慧的生肖牛人,逐渐满地全是挣钱的商机,进账轻轻松松又简洁明了。逐渐正财如泉涌,偏财追着跑,要富裕,谁也"躲不起"。如果可以把控住大好商机,将会是旺财多多,运程爆棚,赚得盆满钵盈,好日子越过越刺激。属牛人想要提升自己的财富运势就要礼貌待人了,部分慵懒的属牛人很不喜欢人际关系上面的交往,他们喜欢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情。他们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让不熟悉的人觉得他们没有礼貌。近期牛人需要对那些陌生人多一点礼貌,这样财富运势才会有所提升。

一部分属牛人的财富运程比较危险,具有财运杀进的预兆,也是某些血光藏匿在其中,因此必须附加分辨、区别。特别是在是做买卖的属牛人,不要见到某些项目好些有些投资机遇,就急匆匆跟上去,此刻必须要瞻前顾后,直至明确没什么太大风险,此刻才能够选准机遇赚几笔!进入35岁之后的属牛人努力进取,遇到困难不怕艰辛,还有冒险精神,喜欢征服别人,没有他们搞不定的事情。尤其是看他们认真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是非常果断毫不犹豫的。属牛人的事业上将获得“日德”和“月德”两大贵人星双向守卫,有晋升加爵之象。

2024年最新版虚岁与属相对照表又来了赶快收藏吧

各位读者你们好!2023年就要过去了,新年即将来临,2024年是甲辰年,在这一年出生的宝宝都是属龙的,也都是1虚岁。如果有人要问1945年出生的人生肖是什么?属鸡的人都多少岁了?这一时就难以对答了。其实属相与岁数有一个快速计算方法,下面我来教大家怎么去推算。

首先大家要熟练记住各生肖所代表的数字:鼠1,牛2,虎3,兔4,龙5,蛇6,马7,羊8,猴9,鸡10,狗11,猪12,然后再告诉你一个常数是1959,记住这些就好办了。比如判断属鸡的,查上面的生肖对应数字表,鸡是10,加上常数1959,即10+1959=1969。因为生肖是12年一循环,年份隔12递增或递减,那么属鸡的出生年份分别就是1945、1957、1969、1981、1993、2005年等等。知道其出生年份后,用今年的年份2023减去出生年份,即可知道对方年龄是多大了。例如鸡相1945年出生的,2023年是周岁78岁(2023—1945=78),虚岁是79岁。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我又重新编辑作制了2024年最新版虚岁与属相的对照表,以供大家收藏使用。

2024虚岁(1—120)与属相对照表

牛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役用动物?动物考古学者们的探索之路

牛在驯化之初可能就是兼具肉食、乳制品,以及皮、腱和骨等原材料来源功能的动物。牛在驯化之后,可能被用来骑乘或驮载,但更常见的是作为役畜被用来拉车和耕地。在近代机械化普及之前,牛在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正因如此,牛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役用动物的这样一个命题,长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研究者通常根据各种图像和历史文献来获得相关信息,但图像和文献提供的信息往往相对滞后,反映的年代也较晚。随着动物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出土动物骨骼成为研究早期役畜的重要实物材料。

役牛骨学研究进展

通过掌(跖)骨形态学差异来判断牛的性别,是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之一。Nobis(1954)、Boessneck(1956)、Calkin(1960, 1962)、Fock(1966)和Mennerich(1968)等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领域堪称典范。这些通过骨头的形态学差异来鉴定阉牛的尝试,反映出学者们对畜力开发问题的潜在兴趣。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研究出土动物骨骼的学者提出了有关役用牛的问题,但却仅有少数几个与使役相关特征的想法能够在已知年龄和性别的现代役牛中得到验证。毫无疑问,难以获取役牛骨骼是导致这些资料匮乏的主要原因。Fock(1966)的论文,尤其是Mennerich(1968)的博士论文则属特例。然而,两位作者都侧重于对骨骼测量数据的分析。

有关考古遗址出土牛骨有过关节病变的报道很少且缺乏标准。Siegel(1976: 359)曾报道有18 个英国的遗址发现过骨骼病变,但这只是非随机性的数据集合,其结论是不确定的。Siegel(1976: 359)取得的结果以及样本量多变、诊断冲突、病因不清等因素的影响,都表明在鉴定役用阉牛遗存时出现的问题具有复杂性。

在阐释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骨学研究结果时,应该牢记考古学的基本问题,即不可由它的静态结果完全推测出一个动态体系特性(Cribb, 1984: 164)。因此,外观形态学乃至病理学变化的症状和病因之间的联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厘清(Horwitz, 1989: 170)。对形态测量和微观结构可变性的研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动物考古学家通常缺少一个用以描述病理学特征和病理诊断的可靠数据库。就像Rotschild 和Martin(1993: 1)所指出的那样,这类信息只能从人类医学和动物医学实践中获取。

脚骨

通常来说,大多数对役畜的推测是基于观察到四肢骨末端出现外生骨赘和其他变形(Higham et al., 1981: 357)。这些观察结果常出现在动物考古样本的(亚)病理现象描述中(Hesse and Wapnish, 1985: 83)。动物作为役畜使用,意味着它们的脚骨要承受艰苦劳作的压力。许多考古文献常在“病理现象”这一部分讨论变形的掌/ 跖骨和指/ 趾节骨。牛骨的异常现象,例如跗节内肿(飞节内肿,跗关节炎,spavin)引起的掌/ 跖骨等脚骨(译者注:这里“脚骨”的词是“autopodia”,即autopodium 的复数形式,其定义为“四肢远端,前脚部和后脚部(解剖学术语)”(https://en.wiktionary/wiki/autopodium#English)。

同时原作者给的定义是全部脚骨,包括腕骨/ 跗骨、掌/ 跖骨、指/ 趾节骨。) 的畸形,常见于许多病理现象的描述中(Wäsle, 1976: 83; Feddersen and Heinrich, 1977: 167; Johansson, 1982: 59)。然而,在一些出土动物骨骼中,需注意这些疾病可能是由足部结构不良和关节变脆弱引发的,会导致稀疏性骨炎(Ostitis rarefaciens)和骨化性骨膜炎(Periostitis ossificans),并最终导致慢性变形性关节病(Arthropathia chronica deformans)(Durr, 1961: 32)。Barthel(1985)仅在3065 件新石器时代牛骨标本中的8 件近指(趾)节骨上诊断出了慢性骨化性骨膜炎。他认为这种病变是慢性韧带损伤和姿势不正引发的。遗址地形和动物活动地面的基质也可能影响牛脚骨的畸形病变发展(Clutton-Brock, 1979: 147; Van Neer and De Cupere, 1993: 231)。

牵引导致的重压可以引发关节炎症,特别是在跗关节上(Alur, 1975: 411)。冯登德里施(von den Driesch, 1975: 423)将腕/ 跗骨(飞节)和指/ 趾节骨上的关节炎以及慢性变形性与强硬性关节周围炎(如牛的髋关节炎)列为由过劳或者年老引起的骨骼病变。根据Silbersiepe 等人的研究(1965: 486),跗节内肿通常发生在服重役的牛身上。Harcourt(1971: 267)发表了一个公元1 世纪的与跗关节病有关的跗节内肿案例。Harcourt 暗示引发这类畸形的并非感染(关节炎)。Pfannhauser(1980: 106)报告了Germania 遗址罗马时代晚期牛的跗节内肿。Hüster(1990: 45, Fig. 18c)发表了中世纪的跗节内肿案例。

最近,Frey(1991: 173)也将不合理的动物饲养和“机械损伤”一起作为引发牛的跗节内肿的病因。不过,机械性损伤仍被认为是动物考古遗存中这类病理现象的主要原因。关于较轻微的掌/ 跖骨畸形的案例,Mennerich(1968: 35)将牵引使役归为罗马时期牛的掌骨远端内侧滑车关节面向内外两侧增宽的原因。冯登德里施(von den Driesch, 1975: 420)和Uerpmann(1994)也描述过类似的案例。这些工作把研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掌/ 跖骨远端非对称性增宽的测量上(Davis, 1992: 5)。

其他骨骼

Armour-Cheluh 和Clutton-Brock(1985: 298)试图引入病理畸形特别是骨关节炎,来论证在英国新石器时期役牛的使用。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出土的肩胛骨和髋臼上,根据现代动物医学文献的数据,对牛骨畸形显著的高发生率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牵引使役可能造成了史前牛的前肢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此外,出土骨骼上经常在髋臼关节面外侧,即连接股骨和髋骨的韧带附着的部位,出现骨膜增生(Levine, 1986: 70, Fig. 4.1)。

Hüster(1990: 44-45, Fig. 18)也观察到了髋关节的畸形病变,包括出自Schleswig 的中世纪牛的髋关节病。他从约1300 块骨碎片中观察到了27 个这种髋臼病变的案例,而相应的,在总数约985 块股骨近端碎片中发现了57 例股骨头畸形。Murphy 和Galloway(1992: 96)认为出自Winchester 的中世纪牛骨髋关节畸形的高发生率和对牛牵引使役的过度开发相一致。然而,冯登德里施(1975: 420)提出营养不良是导致瑞士新石器时代晚期(Forster, 1974: 22)和中世纪时期(Klumpp, 1967: 46)遗址出土牛科动物髋关节病的另一种解释。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股骨头和髋臼形状的异常及骨化延迟有关(Innes, 1959: 1174)。尽管这种情况最常在犬身上出现,在牛身上也是可能发生的(Rainey, 1955: 108)。

早在史前时期,阉牛的解剖结构就使得人们较为容易想到与轭系在牛角上或者挂在牛颈上相关(Huntingford, 1934: 457; Gandert, 1966; Benecke, 1994)。学者们已注意到了由轭或者轭上系着的绳索在牛的角心、颈椎以及第一胸椎上留下的凹痕(Druckatrophie)(Nieberle and Cohrs, 1970; Rauh, 1981: 19; Gross et al., 1990: 88; Milisauskas and Kruk, 1991; Müller, 1992; Benecke, 1994: 147; Bökönyi, 1994: 25)。角心勒痕最早的证据出自公元前三千纪捷克共和国Holubice 和波兰Bronocice 的遗址(Milisauskas and Kruk, 1991)。在动物考古遗存中发现这类畸形的概率小之又小。

例如中世纪的Schleswig 遗址中,在2252 件角心遗存中仅发现了8 件病变标本(Hüster, 1990: 47, Fig. 19)。当然,这种低比例可以部分归咎于埋藏学偏差,因为相比于结实干燥的肢骨,角心较容易破碎,这使得角心的畸形难以识别。Ryder(1970)描述了出自约克(York)的5 件顶骨有损伤的中世纪牛头骨。虽然不能确定引发病变的确切原因,但病变的孔有一定可能是源于戴轭的血管异常增生导致的急性炎症。然而,Baker 和Brothweli(1980: 37)描述类似的病理现象时认为是先天异常。在最近Brothwell 等学者(1996)对这个问题的再研究中,排除了寄生虫、肿瘤和感染作为牛头骨上穿孔病因的可能性。目前仍不能确定究竟是戴轭还是先天性疾病最有可能导致颅骨穿孔。

Ghetie 和Mateesco(1971, 1973)研究了罗马尼亚新石器时代中期牛骨上的整体特征。通过与现代牛在肱骨和股骨的近端骨骺以及桡骨的关节面进行比较,显示出了牵引使役造成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新石器时代牛的桡骨和掌骨背侧之间的夹角稍微尖锐一些。Mateescu(1975: 15, Fig. 3.2)在现代牛的身上测量出的角度是173°,而在新石器时代的牛身上测出的是196°。然而,这种个体畸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环境影响而不是脚部遗传结构,尚存争议(B. Kovács, 1977: 127)。

骨的内部结构

到目前为止,对役牛的鉴定工作还没有进入到微观层次。Kratochvil 等(1988)虽然使用了掌/ 跖骨的X 射线影像来鉴定中世纪早期牛的年龄和性别,但他们放弃了尝试鉴定役牛这一有争议的任务。

显而易见,动物用于使役的最基本的表现是由过度负重或牵拉引起的骨骼的功能性增大。因此,要分析这种现象,对野生和家养牛骨骼的微结构的比较影像学和组织学研究很有意义(Bökönyi et al., 1965; Paaver, 1972; Lasota-Moskalewska, 1979)。这些研究阐明了驯化造成的牛体型的总体退化,这种退化使得这类动物更容易产生前文提及的畸形病变。

为了探究山羊的驯化过程如何影响其骨密质的棱柱状结构与板状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开展了微观研究(Drew et al., 1971: 282; Bouchud, 1971: 271)。然而,骨胶原的保存状态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Watson, 1975: 382)。

《役用牛骨骼鉴定指南》

《役用牛骨骼鉴定指南》(书名原文:Draught Cattle: Their Oste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History )[( 匈)拉斯洛·巴尔托谢维奇、(比)温·范·尼尔、(比)安·伦塔克著]是20 世纪90 年代出版的一本专业著作,旨在界定役用牛的形态学和形态测量的特征。该书通过对罗马尼亚收集的现代役用牛的脚骨形态和尺寸的分析,界定了一系列与牵引有关的病理特征,并将研究现代役牛的结果应用于一个比利时遗址出土的罗马时期牛骨分析中。

同时,还通过对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现生牛骨标本进行骨病观察和骨骼测量学研究,制定了根据病理组织变化和测量数据来识别役用牛的标准,并阐述了黄牛作为役畜所体现的文化、历史和经济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在牛脚上观察到的病理现象都一定是由牵引劳作引起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自然环境以及动物饲养的环境等,也可能导致牛脚的畸形病变。

动物考古证据表明,中国的家养黄牛是在距今5000 年前后由西亚传入的,距今4500 年左右进入中原。从中国古代文献和考古材料看,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得到推广,汉代牛耕图像的出现,则证明当时牛耕已被普遍应用在农业生产当中。然而,对于牛在春秋之前的西周甚至商代、夏代是否作为役畜使用这一问题,历史文献能够提供的信息比较有限,因此,要想获得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只能从考古发现的遗迹或遗物中鉴别。《役用牛骨骼鉴定指南》这本著作,就为我们尝试从动物考古学的角度探索中国役牛的起始年代及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0 年我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期间,认真研读了这本书,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希望尽快把它翻译出来,介绍给中国考古同仁,从而助力中国动物考古学在役用牛骨鉴定方面取得进展。在美国期间,我向该书的主要作者、著名动物考古学家László Bartosiewicz 教授说明了打算翻译这本书的想法,并邀请他在合适的时候到中国待上一段时间,一起切磋役用牛骨的病理鉴定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希望结合中国考古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的牛骨材料,选取病理特征显著的役牛标本,沿着从后往前的时间轴线,循着从已知到未知的逻辑顺序,探索中国役牛的起始年代,以及不同时期役牛的利用方式等一系列考古问题,为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希望考古同仁借助中国丰富的动物考古材料,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役畜骨骼鉴定标准,不断拓展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本文摘编自《役用牛骨骼鉴定指南》[( 匈)拉斯洛·巴尔托谢维奇、(比)温·范·尼尔、(比)安·伦塔克著;马萧林、王娟、侯彦峰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1]一书“第1 章 引言”“译者序”,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