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闺二月可以上坟吗(闺二月)

发布时间:2024-04-12 21:24:20作者:龙行天下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今日进入闰二月!本世纪只有4次,下次闰二月要到2042年

3月22日是癸卯兔年闰二月初一。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闰二月一共有4次。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闰二月出现的频率逐渐下降,要么有一次或两次,要么一次也没有。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我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一个公历年的长度是365天或366天,一个农历年的长度是354天或355天,公历年和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去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

为使农历年与公历年能基本对应,农历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置闰的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即黄道,以15度为间隔等分为24份,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二者相间排列。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为置闰。

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是中气春分,下一个中气谷雨在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这当中的3月22日至4月19日的农历月中只有一个节气清明,没有中气,所以这个农历月就定为闰月。因为它的前面是二月,所以叫闰二月。

为何会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平均而言,一个农历月为29.5306天,小于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这样累计下来必然会出现一个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月份。”杨婧解释说。

二十四节气以角度均分,间隔时间平均应为15.2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且距离太阳的远近也不相等。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公历1月4日前后),速度较快,跨15度的时间短,每个节气14-15天;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公历7月6日前后),速度较慢,跨15度需要的时间延长,每个节气是15-16天。

杨婧表示,冬季,节气的间隔时间略短,一个农历月的长度超过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就不大可能发生闰月;夏季,节气的间隔时间延长,一个农历月的长度不足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发生闰月的机会就多些。所以闰月多发生在四月至八月,二月、三月、九月、十月少有发生,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则极为罕见。

转自:新华社

来源: 南宁晚报

2023年闰二月,还是双春年,有什么禁忌?为何老人说不宜结婚?

#头条创作挑战赛#

闰月,是一种传统历法置闰方式,继2020年闰4月之后,2023年又将迎来闰月,根据闰月的计算方法,2023年是闰二月。

如今采取的是农历置闰方法,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一般说“十九年七闰”,也就是按照农历来说,十九年中有七个闰年。

至于闰哪个月份?需要结合阳历的二十四节气来定,二十四节气中,按照以前的说法,单数节气属于“节气”,双数节气属于“中气”,正常情况下,一个月中,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而遇到特殊情况,一个月份中,只包含了节气,而不包含中气,则根据传统历法来说,就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

比如,2023年3月份,只有清明节气,而没有中气(整月只有一个节气),所以,按照上述说法,会把3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也就是闰二月。所以,这就是2023年闰二月的计算方法。

2023年不仅闰二月,同时还是“双春年”, “双春年”的含义并不是有2个春天,因为春天是季节,一年有4季,无法存在2个春天。根据民间农历的说法,“双春年”指的是一年中有2个立春节气。

举例说明大家就容易明白了,按照农历来说,2023年立春当天农历时间是正月十四,2024年立春时间是腊月二十五,阳历时间一个是2023年,一个是2024年,而阴历时间都在2023年,所以,被称为“双春年”。

双春年不宜结婚吗?

在民间,关于双春年有不少禁忌,其中,不宜结婚的说法流传相对广泛一些,至于原因,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双春”代表的是“二春”,有二婚的寓意,如果选择双春年结婚,婚姻不会很美满。

针对此情况,一些朋友也说,自己的朋友选择双春年结婚,婚后的生活确实过得不好,甚至有些已经离婚了。

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声音,比如有些地区则认为双春年结婚是好事,“春”代表春天、春节等,寓意都比较好,“双春”说明幸福翻倍,如果在双春年结婚,等于是双倍的幸福,或者说是多子多福、婚姻幸福等。

也有网友说,自己是2020年结的婚,现在有孩子了,一切都挺好,夫妻感情也挺好的,那一年村里面结婚的还多呢,现在过得都挺好的,哪有那么多的禁忌啊。

笔者个人观点,“双春年”出现很正常,但是,不宜结婚的说法则没有依据,也站不住脚,“双春年”是历法中,结合阳历、阴历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现象,和是否可以结婚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难道“双春年”那么多结婚的夫妻,都不好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2023年闰二月,还是“双春年”,有了一定的了解,至于“双春年”不宜结婚的禁忌,并没有依据,不必过于在意。

问问大家,对此,你怎么看呢?

清明节将至,“闰二月清明节能不能上坟”?答案来了

来源:美食格物

免责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清明节临近,是否回家祭祖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纠结。最近网络上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愈发热烈。一方面,有人坚持遵循传统习俗,认为祭祖是清明节的核心活动;另一方面,有人则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这种分歧部分源自一则农村俗语:“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将临门”。在一些农村地区,闰年被认为是不宜进行上坟祭祖的。今年清明节恰逢农历二月二十六,民间对闰二月通常持有负面看法,认为它不是一个吉祥的月份。因此,为了避免不吉利,一些重要的活动如祭祖便不在此期间举行。

这种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人们对于清明节习俗的不同理解和选择。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个人意愿与实际情况的平衡,所以是否回乡祭祖不在于是否是润二月,而更在于对逝者的缅怀于哀思。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这一天,人们不仅会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还会外出踏青,享受春天的自然美景。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扫墓祭祖。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鲜花、纸钱、香烛等祭品,前往祖先的墓地进行清扫,献上祭品,点燃香烛,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和怀念。除了祭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娱乐身心,也寓意着驱邪避灾、祈求健康平安。

在饮食方面,清明节也有其独特的风俗。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被称为寒食节,寒食节源于古代的禁火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不生火,以纪念忠臣介子推。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的习俗逐渐融入清明节中,使得清明节成为一个集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纪念先贤等多重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传统节日。

青团是清明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它是用嫩绿的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的,内包豆沙、芝麻等馅料,外形圆润,色泽诱人。青团不仅味道香甜,而且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此外,还有荠菜饺子、清明果等应节食品,这些食物不仅美味,还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

除此外,清明节还是一个亲近自然的节日。人们会选择这一天外出踏青,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踏青活动不仅能够放松心情,也有助于身心健康。在郊外,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花开花落,聆听鸟鸣虫叫,体验春天的美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的庆祝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环保和节俭,传统的焚烧纸钱和燃放鞭炮等习俗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环保和文明的祭扫方式。同时,网络祭祖等新兴形式也逐渐流行,满足了现代人在特殊时期无法回乡祭祖的需求。

清明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个春意盎然的节日里,无论是传统的扫墓祭祖,还是现代的踏青出游,都是对生命的庆祝和对文化的传承。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民族的记忆。

清明节不仅是回乡扫墓,也是借机和家人的团聚,不仅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时刻,也是珍惜和感恩在世亲人的重要机会。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与在世家人的团聚和尽孝,认为这是对家庭责任和亲情的重要体现。尽孝不仅仅是在清明节这一天,而是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关心家人的健康、陪伴家人、倾听家人的心声、帮助家人解决问题等。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清明节的祭祖活动,虽然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和尊敬,但也不应该忽视了对在世亲人的关爱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