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是小年,这个小年呢,是按阴历算的,所以每年的日期不一样。日期不一样就算了,小年在每个地区也存在着日期差异。
北方算的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包邮的江浙沪地区,小年不仅是腊月二十四,除夕前一天也是“小年”。南京则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称为“小年”。云南部分地方的“小年”则更加晚了,正月十六才过。
小年干点啥?从古至今,都是围绕着“新年新气象”展开的,贴春联、打扫卫生、祭祀灶王爷……对了,小年也叫灶王节,传说当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送他。
早期的灶神信仰,源自对火的崇拜,祭灶也多半在夏日。《礼记》里祭灶是在四月。唐宋的灶王节是腊月二十四,也分“官三民四船五”,宫中、官府腊月二十三日送灶,普通百姓腊月二十四日,船家则在腊月二十五日。
宋代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就说了大家有多重视这位管吃的神仙。
明清时期,官民祭灶日期的区分渐渐模糊,尤其在北方地区,往往官民都将腊月二十三日视为小年。再想想现在,南方百姓还在过二十四,江浙一带喜欢腊月二十五,没毛病。
到现在,小年也被大家视为年节活动的开端。
别说过小年了,就是过大年的时间,各朝也都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定为十二月初一,周定为十一月初一。秦统一中国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所以十月初一算一年伊始。
而且,因为统一前各国历法不一样,所以秦时的新年,还没有形成全国一致的习惯。
直到公元前104 年,汉武帝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1 年辛亥革命以后,临时政府召开会议讨论,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把公历1 月 1 日定为“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
1949年我国又定下了“公历纪年法”,公历1月1日是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而且,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官宣春节放假3天了。
其实“年”字,在甲骨文中上半部分为“禾”字,下半部分为“人”字。造字本义为“将收成的谷物驮运回家”,和收成有关。
再想想现在,经济的好与不好,我们也会用“大年”、“小年”来形容。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本义,没毛病。
封面新闻YELLOW工作室出品
小野老师 罗斯基 姜戈 大海 鱼鱼小 凯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小年是春节的前奏,也是传统节日。
关于小年还有一场南北之争,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在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原来,小年竟然也藏着这么隐蔽的知识,快一起来了解小年吧!
讲故事给你
01
起源
农历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有仪式感的小年,都需要做些什么呢?
仪式感
02
习俗
扫 尘 土
扫尘即是大扫除,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洁。据《拾遗记》记载,此习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尘”与“陈”谐音,扫尘土也有除旧迎新,将不好的事情一扫而光的意思。
春节前的时间,大人们忙着打扫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哦!让他们感受到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从中体会爸妈的辛苦。
剪 窗 花
剪贴窗花是小年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种类丰富,有各种动、植物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可以教孩子一起剪窗花,通过使用剪刀、尺子等工具,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共同度过难得的亲子时光。
贴 春 联
小年以后,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贴春联。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
尽管今天毛笔已经被钢笔替代,但书法仍然活跃在春联这些传统载体上。可以通过春联,让孩子学会欣赏书法的美感,有机会也可以让孩子亲自动手学习书法噢!
祭 灶
传说,在每个家庭的厨房中,都住着一位“灶王爷”。灶王爷爷会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小年这一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他在人间看到的善恶。每到小年,家家户户也会“祭灶”,感谢灶王爷一年来的保佑。
爸妈可为孩子讲述小年的来历、习俗等,帮助孩子积累知识,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新桃换旧符
03
诗词
祭灶词宋 · 范成大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的锅台附近的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神龛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纵笔三首·其三
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同样是写岁末生活的窘迫,苏轼这首诗就乐观了很多。虽然眼下困苦,但明天邻家小年祭灶的鸡酒,一定会拿来与我同食的!
献寿诗
宋·孙纬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在小年这天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
因为过一天之后灶神要上天去拜见玉帝,所以要好好恭送灶神上天,求他上天多言好事,带回吉祥。这首诗前二句写了灶神的相貌,后二句写了祭灶的活动。
谜底揭晓
04
争议
原来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更悠久。然而到了清朝,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自此开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原来如此呀!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