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农历建日是什么意思(建日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4-12 00:51:16作者:饕餮少女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月建与十二节令的了解

地支与月建,十二节令

干支历采用以节气为纲的做法,即寅月以立春至惊蛰,余类推。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

三月建辰,四月建巳,

五月建午,六月建未,

七月建申,八月建酉,

九月建戌,十月建亥,

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二地支与月建的对应关系:

以立春节这天为正月建寅, 以惊蛰节这天为二月建卯。

以清明节这天为三月建辰, 以立夏节这天为四月建巳。

以芒种节这天为五月建午, 以小暑节这天为六月建未。

以立秋节这天为七月建申。 以白露节这天为八月建酉,

以寒露节这天为九月建戌,以立冬节这天为十月建亥 。

以大雪节这天为十一月建子,以小寒节这天为十二月建丑。

十二地支配月建

此十二个月从节令而行,非农历也非公历(西历)。乃正月建寅,就为寅木当令,而寅木当令也必须从立春之时起才能不令,即立春后寅木就可使生杀之权,交了惊蛰节,即是卯木开始当令,其余月建依此类推。

月建,一般是指十二支而言,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古老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十二月令),称为“十二月建”。月建指当月的月地支,也称月令。建日就是当月的月令之日,掌一月之权,当旺之气为最吉。所以找建日就很简单,比如子月就是子日为建日,丑月就是丑日为建日,以此类推。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表示,二十四节气的正规名称是二十四气,分为十二节令(又称节气)和十二中气。农历每月两气,在月初的为节令,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节令;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

十二节令,又称十二月令,月令掌一月之生杀大权,是万物提纲。在推算八字过程中月令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年、一月的分界线,也是衡量八字中干支旺衰的唯一标准,推排八字以节令为主,例如:立春为正月节令,立春前生人和立春后生人推排八字是不一样的,月份的干支一定要以节令来查,不能以自然月份查。

例如2015年12月26日立春,2015年12月25日生人,就是立春前。2015年12月27日就要立春后生人按2016年,月令按正月,日仍按2015年12月27日来排算。

十二月节令:

正月立春节;二月惊蛰节,春分二月中气;三月清明节:四月立夏节;五月芒种节;六月小暑节;七月立秋节;八月白露节;九月寒露节;十月立冬节;十一大雪节;十二月小寒节。

“黄道吉日”是怎么来的?

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万年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在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记载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生肖运程、吉神凶煞(黄道、黑道)等。“黄道”本是天文学上的专门术语,天文学上还有白道、赤道,但并无“黑道”;“黑道凶日”这概念是古代黄历编制者相对“黄道吉日”而创的术语。

“黄道吉日”就是“黄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是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出来的。黄道,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名词(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黄道天空分布着十二神煞,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

黄历里将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称为六黑道,认为犯之不吉,将有大祸;将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这一天,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

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4折:“今日是黄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此说虽有迷信之嫌,但它寄托了中国古人趋吉避凶的良好愿望。黄道,有时还专指天子所经行的道路。如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7卷:“高庙驻跸临安,艰难中,每出犹辅沙藉路,谓之黄道。以三卫兵为之。”

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的“黄黑道日”,对国人的用事择日趋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选择,这种择吉文化自古以来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择吉习俗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它具有相当广泛的文化蕴含,择选吉日其根本就是寻找、确定用事活动的适宜时空点,能充分地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间的和谐关系所造成的适宜机遇,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结果。

《汉书天文志》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就是说,太阳在中道运行,月亮的运行有九条轨道。中道就是黄道,又叫作光道。宋朝沉括的《梦溪笔谈象数二》中说:“日之所由,谓之黄道。”意思是,太阳运行的途径,称为黄道。

黄道吉日分为大黄道吉日和小黄道吉日。小黄道日是以月建为首顺排的十二建星,因为没有大黄道日通用,所以就称为小黄道日。有六个黄道日和六个黑道日: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

小黄道日,没有明显的黄黑道的区别,吉凶也不是固定的。如“建”日,“叠吉星则大吉,叠凶星则大凶”,意思就是建日这天如果和大黄道日、天德、月德等吉星在同一天并临,这天就是吉利的;建日如果和黑道日、离绝日、红砂日等凶星在同一天出现,这天就不吉利。

古有“太岁当头坐,无灾必有祸”。所以,太岁头上不能动土。如马年生人不可选择子鼠日,虎年生人不可选择申猴日,兔年生人不可选择酉鸡日,蛇年生人不可选择亥猪日,反之也不利;至于龙狗牛羊则不忌,但命局中不要遇见刑伤或鬼杀,碰巧遇见者也不可以。

“吉日”一词,也并非带有迷信的含义,它是代表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一种愿景,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至于《老皇历》上所指导的看病、做衣服,甚至连洗澡、理发都要找好日子,那就大可不必遵循了。因为那已是过去式,在传统民俗文化中也确实有一些糟粕,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古代的人们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方能成其大事,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解释,也有一定道理。其中“天时”一说,很大程度上包括气象条件在内。

来源:《阅读时代》2022年第03期

作者:孟先生

编辑:邓汝濛

你知道“明堂\"是什么吗?

在现在的许多影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天子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等等这样的一些大型活动场面,那么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各位有没有想过古代天子举办这些活动的场所是在什么地方?

不过我猜各位可能应该都被剧情吸引过去了,相比这些更多的人更加在意的是剧情的走向,那么我将通过这篇文章去给大家讲讲除了影视作品更加真实也是更值得去了解的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明堂

天子祭天

什么是“明堂”?此刻屏幕前的你是否内心缓缓打出了一个疑问。“明堂”早在我国东汉时期就有文献记载“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称明,故命曰明堂” “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所以何为“明堂”?是“天子之庙”!是“明正教之堂!”

明堂创始于黄帝,据先秦时期诸侯国之一齐国的文献《考工记·匠人》记载“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意思是夏代叫“世室”,商代叫“重屋”,周代才叫“明堂”。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明堂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诞生,但是再结合我们前文对明堂作用的介绍时,其实会发现明堂的作用可以一直追溯到华夏文明部落时期的祭祀活动,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祈祷降福免灾。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宗教,而明堂则是以宗教为中心,集宗教、政事、教化为一体的所在,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本营”。自三皇五帝的部落时期进入到封建时期统治阶级对祭祀活动的要求与重视也随着文明的发展受到当时统治的影响逐步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代表性活动,在古时候人们认为万物有灵这也就形成多神崇拜,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而明堂的出现便是君王用来沟通天地彰显帝王权威的场所。

清代学者阮元在《明堂论》中说:“明堂,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天子在这里祭祀上帝和祖先,在这里举行养老尊贤的典礼,在这里举行宴飨、射箭比赛、献俘等仪式,在这里颁布教化、发布政令,在这里朝见四方诸侯。”商周以后,明堂的职能渐渐发生分化,主要是天子祭天祀祖的所在,实际上就是皇家教堂。能在明堂与上帝一起共享祭祀的先祖,自然是最受后世尊崇的帝王。例如,西周是周文王,西汉是汉高祖。儒家经典对明堂的建筑模式没有明确记载,所以后代聚讼纷纭。

相传在西汉年间汉武帝封禅泰山后,想仿照先代周王修建明堂,但是却无人能说清其具体样式。于是方士公玉带(公玉带,一作公玊带,复姓公玉(公玊),西汉济南人。)献上了一张黄帝时期的明堂图:图中有一宫殿,四面无壁,以茅草为盖,四周环水。汉武帝就照这张图,修建了汉家明堂。但据后人考证,这张黄帝明堂图是公玉带伪造的。尽管如此,汉代以后历代王朝所建明堂,基本上沿袭了这一模式,即宫殿上圆下方,四周环水。这在古代有着神秘的象征意义。

汉武帝封禅泰山

接下来我要带领各位认识“神秘的象征意义”指代的是什么。这里我们首先要对名堂的结构在大脑里有个初步的认知,据东汉蔡邕《月令论》云:“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门八牖乘九宫之数也。取其宗庙之清貌,则曰清庙;取其正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堂,则曰明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周水圆如壁,则曰辟雍。异名而同耳,其实一也。”

在唐朝《旧唐书·武后本纪》中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 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以木为瓦,夹纻漆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橕,借 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像,号曰万象神宫”。

唐朝武后修建的明堂贡奉李唐先祖,故为唐明堂。明堂气势恢弘、壮观华丽、巍峨参天,有吞天吐地、包罗万象之气,武则天就给明堂起了一个很大气、庄严的名字称之为“万象神宫”。明堂外观凡三层,可登临,底层为正方形,端庄如印;中层为十二变形,覆有圆盖,上有九龙;顶层为二十四变形,覆有圆顶攒尖,其上立饰金宝 凤;室内为突破性的多层复合空间,中有巨型通心柱,直径有十人合抱之粗。其体量、规模之大小,按日本所藏唐代尺子的平均值(每唐尺约30.33厘米)计算,高度约在88米左右,底层各边长约90米,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高大的木结构单体建筑,同时也是唯一一座楼阁式皇宫正殿建筑。李白天宝初年游洛 阳时曾作《 明堂赋》,不禁唏嘘慨叹——“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在此各位手机前的各位对明堂整体结构在大脑里已经有了大致的雏形便是整体的建筑结构是上圆下方,这就符合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在古人眼中而古人发现,每当天地间能量发生变化时,就会逐渐表现在人们可以看到的相对宏观的世界,比如当春天以东方七宿为代表的“木”属性的能量到来时,大地就会解冻,种子开始发芽,一切生命都被这种能量唤醒,进入新一轮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四季的变化,人体生命的健康状态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黄帝内经》中有《四季调神大论》,专门就四季的阴阳变换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古人把微观状态下能量的变化规律总结为“五运六气学说”,用来测量天地间能量变化和时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变化对地球上生命的影响。这就是古人讲的“天时”,所谓天时者,是指从天而降的能量到来时,就是相应季节的开始。由于这种能量60年一轮回,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因此古人讲“天圆”,用来描述时间的特点。同时古人讲方位时,用“四面八方”来描述,也叫“地方”。“天圆地方”就是讲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讲宇宙的真实面目!体现了老祖宗智慧的时空观念

天圆地方

唐明堂上圆下方的建筑形制,开创了以后中国古代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 先河,它所体现出的天子与天相通、象征性表达四时、十二时辰、二十四气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宇宙时空观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明清礼制建筑——天坛祈年殿的形制与设计。开头的神秘象征指的就是上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时间与空间的大致认知,在古代传统建筑中上至国家的城市布局营建下至私人宅院的布置都是根据传统风水学的知识规划营建,由此可知风水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性。

古代中国人最典型的象征性建筑是明堂。古人对古代明堂的形式其说不一,但基本的象征意义,还是比较接近的。一般来说,明堂建筑为上圆下方,象征一个天地和合的人类世界。明堂内的门牖梁柱的数目,都与某种宇宙性的数位相合。而明堂的房间,为一个有中央太室,与周围的青阳、明堂、总章、玄堂,构成一个由中央与四方平面铺展的五方位空间图式。在这四个主要房间的两侧,各有其左右两个房间,象征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的亚方位。这样,围绕中央太室,有12个房间。而天子则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间顺序,在与每个月相合的房间,穿着与这个月及方位相合的颜色的服装,吃与这个月及方位相合的肉食,以一种与宇宙时空相合的律动,达到一种宇宙的和谐。这就是所谓的「明堂月令」。实际建造的建筑中,最具宇宙象征意义的是明清北京的天坛与祈年殿。祈年殿内有4根柱子,象征一年四季;周围12根柱子,象征一年12月,而其上有24根童柱,象征一年24节气。这些都是具有宇宙象征性的建筑处理手法。

到这里各位对明堂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它的意义包括它所蕴藏的力量,它的本身就代表了华夏文明对时间与空间的看法,对天地的敬仰,对先祖的尊敬,再此也希望手机前的各位可以多多去了解咱们国家的一些历史文化。

“黄道吉日”是怎么来的?

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万年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在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记载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生肖运程、吉神凶煞(黄道、黑道)等。“黄道”本是天文学上的专门术语,天文学上还有白道、赤道,但并无“黑道”;“黑道凶日”这概念是古代黄历编制者相对“黄道吉日”而创的术语。

“黄道吉日”就是“黄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是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出来的。黄道,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名词(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黄道天空分布着十二神煞,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

黄历里将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称为六黑道,认为犯之不吉,将有大祸;将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这一天,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

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4折:“今日是黄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此说虽有迷信之嫌,但它寄托了中国古人趋吉避凶的良好愿望。黄道,有时还专指天子所经行的道路。如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7卷:“高庙驻跸临安,艰难中,每出犹辅沙藉路,谓之黄道。以三卫兵为之。”

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的“黄黑道日”,对国人的用事择日趋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选择,这种择吉文化自古以来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择吉习俗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它具有相当广泛的文化蕴含,择选吉日其根本就是寻找、确定用事活动的适宜时空点,能充分地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间的和谐关系所造成的适宜机遇,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结果。

《汉书天文志》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就是说,太阳在中道运行,月亮的运行有九条轨道。中道就是黄道,又叫作光道。宋朝沉括的《梦溪笔谈象数二》中说:“日之所由,谓之黄道。”意思是,太阳运行的途径,称为黄道。

黄道吉日分为大黄道吉日和小黄道吉日。小黄道日是以月建为首顺排的十二建星,因为没有大黄道日通用,所以就称为小黄道日。有六个黄道日和六个黑道日: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

小黄道日,没有明显的黄黑道的区别,吉凶也不是固定的。如“建”日,“叠吉星则大吉,叠凶星则大凶”,意思就是建日这天如果和大黄道日、天德、月德等吉星在同一天并临,这天就是吉利的;建日如果和黑道日、离绝日、红砂日等凶星在同一天出现,这天就不吉利。

古有“太岁当头坐,无灾必有祸”。所以,太岁头上不能动土。如马年生人不可选择子鼠日,虎年生人不可选择申猴日,兔年生人不可选择酉鸡日,蛇年生人不可选择亥猪日,反之也不利;至于龙狗牛羊则不忌,但命局中不要遇见刑伤或鬼杀,碰巧遇见者也不可以。

“吉日”一词,也并非带有迷信的含义,它是代表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一种愿景,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至于《老皇历》上所指导的看病、做衣服,甚至连洗澡、理发都要找好日子,那就大可不必遵循了。因为那已是过去式,在传统民俗文化中也确实有一些糟粕,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古代的人们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方能成其大事,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解释,也有一定道理。其中“天时”一说,很大程度上包括气象条件在内。

来源:《阅读时代》2022年第03期

作者:孟先生

编辑:邓汝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