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2022年七月份生宝宝是男孩女孩还是男孩(2022年七月份生宝宝是男孩女孩)

发布时间:2024-01-07 22:24:17作者:风里有诗句来源:互联网

2022年七月份生宝宝是男孩女孩(2022年七月份生宝宝是男孩女孩吗)

2022年七月份生宝宝是男孩女孩

       一年有四个季节,有很多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有些父母希望在夏天生孩子,会显得很有活力,不用担心寒冷的天气,所以做怀孕准备,这需要仔细计算,避免错过更好的时间,可以咨询医生,或检查日历进行比较。

       2022年7月生孩子几个月准备怀孕

       要知道怀孕和怀孕不是一个概念,计算预产期取决于怀孕时间,从怀孕的第一个月开始,经过280天,大约40周,可以生孩子,怀孕是早期准备,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怀孕,需要1到3个月,计算,如果预产期在2022年7月,那么可能是2021年11月怀孕,怀孕的最佳时间是8月到10月。

       男孩还是女孩

       事实上,这两者都是可能的。根据生物学,男孩和女孩的出生取决于染色体的基因匹配,这主要与父亲的染色体有关,但性别是随机的,不能明确规定,可以在怀孕三个月后进行检查。如今,如果家里有更多的男孩,人们想迎接女孩。如果有更多的女孩,他们想添加一个男孩来达到平衡的效果。然而,正如老话所说,一切都顺其自然,这样人们才能繁荣。

       什么名字适合起?

       当许多人给虎宝宝取名时,他们倾向于在木字或水字旁边,因为他们是老虎。他们都住在深山里,靠近山脉、森林和水源。他们很幸运。此外,他们也很好。老虎属于食肉动物,这意味着他们将来不必担心食物和衣服。此外,他们还可以考虑与十二生肖相一致的生肖名称,应使用马、下午、火、徐和狗的字根。因寅下午三合,可以互相帮助,贵族可以帮助对方。然而,不要使用老虎的词。你害怕发生冲突,特别是不建议使用人字部。据说老虎害怕被人类捕猎,所以你需要避免使用这个名字。

2022年七月份生宝宝是男孩女孩吗

2022年七月份生宝宝是男孩女孩还是男孩

2021年七月份生宝宝是男孩女孩

破解生育难题,需要的是“对症下药”,而不是“病急乱投医”

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金贻龙 姚佳莹

编辑 | 朱弢


日前,一则“二三孩中考加10分”的消息引发争议。


这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激励生育的系列举措之一。该县政府办公室2022年底印发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下称《九项措施》)明确提出,在泽州县落户、就业的二(三)孩家庭子女,将享受学前教育、托育服务、中考加分、升学补助等优惠。


自202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来,各地就开始部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完善配套支持措施。


国家统计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6万人,较2021年减少106万人。这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除1961年),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2023年期间,“支持生育”成为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切点之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目前各地支持生育的政策举措来看,除了绑定教育资源,还包括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及育儿假、给予购房补贴等。


不过有观点指出,破解生育难题,需要的是“对症下药”,而不是“病急乱投医”。


“二三孩中考加10分”引争议


泽州县政府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今日泽州”发布消息称,2023年3月4日,该县举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首批受益家庭补助发放仪式,为来自全县16个镇的首批10户家庭发放了一次性生育补贴和奶粉补助,共计11万元。

此前的2022年12月31日,泽州县出台《九项措施》,对新出生且首次户口登记在泽州县的二(三)孩家庭一次性分别发放1000元产检、1000元分娩补助、5000元生育补贴和6000元奶粉补助。


《九项措施》出台之初,并未引发关注,直到首批受益家庭补助发放消息的传出,很多人才发现,泽州县还将“推进义务教育扩容”纳入措施——其中提出,在该县落户、就业的二(三)孩家庭子女,中考报考县内公办高中时,可加10分。


根据泽州县公布的信息,自2022年11月,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牵头起草《九项措施》初稿,经过征求意见、文件审查阶段后,2022年12月28日,在县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


“我县的人口发展近年来形势严峻。”2023年1月,泽州县政府解读了政策制订的原因。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大中城市人口虹吸效应,县域人口减少过快。根据2021年“七普”数据,泽州县常住人口为414999人,与2010年“六普”的484174人相比,10年减少69175人。


二是年轻人婚育观念变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县内托育机构、母婴设施等公共服务不够健全等原因,群众生育意愿普遍不高让许多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望而却步。


三是由于泽州“有县无城”且环绕市区的特点,人口发展问题尤为突出,急需出台相关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


上述解读文章还称,通过《九项措施》的实施,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鼓励生育,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平缓生育率下降趋势,有利于改善全县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人力资源。


《财经》记者注意到,《九项措施》具体包括补助产检和分娩、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和育儿假、享受就医绿色通道、减免学前教育保教费、大力发展托育服务、推进义务教育扩容、实施三孩家庭就业帮扶等。


上述措施自2023年1月30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8年1月29日,共五年,支持的对象为2023年1月30日(含)之后出生且首次户口登记在泽州县的二(三)孩家庭及子女。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泽州县教育局招生办工作人员回应,由于加分对象十几年后才参加中考,因此加分措施还未执行过,“目前任何政策性加分都需要通过教育部门招生考试委员会或招生办,招生考试委员会下发的文件我们才能执行,还要求减少政策性加分,不能扩大,一旦文件要执行还需上报给市里和省里才能执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近日撰文指出,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和奶粉补助,这是值得点赞的鼓励生育措施。而给二三孩中考加10分,则涉嫌违规,这不仅会制造新的教育不公,还可能加剧教育焦虑。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本质是要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并为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公平的成长环境。


呼吁“重视一孩”


不唯泽州县,过去两年来,各地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也主要面向本地二孩、三孩家庭。


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可享受育儿补助,其中,向生育二孩的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生育三孩的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万元。


2023年2月23日,杭州市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二级调研员李建公开解释,自2017年以来,杭州一孩生育率总体平稳,但二孩出生率直线下降,适龄市民对于二孩及三孩生育意愿明显偏低。因此,杭州将育儿补助对象确定为二孩、三孩部分家庭。


山东省济南市也出台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该市户籍人口中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上述方案还提出,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


“生育支持政策不能只给二孩、三孩,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才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家卫健委的直属机构。在持续多年对中国婚育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后,贺丹得出一组数据:中国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分孩次看,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能生且愿意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一孩生育率下降将进一步降低二孩和三孩生育率,加剧生育水平下降趋势。


因此,贺丹在2023年期间呼吁“重视一孩”。她具体建议: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孩次差异,从全周期、全过程的视角设计生育支持政策措施,避免出现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的差异化递进式支持政策,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


放眼国内,深圳是为数不多将一孩也纳入补贴对象的城市。2023年1月,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其中一孩累计可领7500元(含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


如果深圳的这项政策获得通过,生育双胞胎、多胞胎后超过3个子女的情形,也将纳入补贴范围。总体而言,生育的孩次越高,补贴金额也越高,这已经十分符合国际上差异化递进式支持原则。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将各个孩次都纳入补贴范围。以瑞典为例,从2018年3月开始,补贴额度为每个孩子每月1250瑞典克朗。若家庭有至少2个孩子,则在一般儿童津贴的基础上还可获得大家庭增补津贴,具体补贴数额是二孩每月150瑞典克朗、三孩每月580瑞典克朗、四孩每月1010瑞典克朗,此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则每月多获得1250瑞典克朗。


当然,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就意味着要有财政实力作为支撑。调查显示,2023年深圳市符合领取育儿补贴的婴幼儿总数约为30.13万人,平均每孩每年领取育儿补贴约3233元,为此需提供的财政补贴金额约为9.74亿元。


据了解,深圳市育儿补贴所需资金纳入各区财政年度预算,市、区财政各承担50%,市级承担部分通过次年体制结算返还。


“深圳市平均每孩每年发放的育儿补贴接近,且不超过每月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育儿补贴标准设定较为合理,总体财政负担在可控范围之内。”深圳市卫健委表示,这既减轻了市民的养育负担,也符合鼓励市民积极生育的政策导向。

如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上,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加速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提交的《关于完善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提案》建议,适当延长男性配偶的陪产假和育儿假;探索实施夫妻共享的育儿假,可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儿假的三分之一,减轻女性育儿负担,提高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和最终生育水平。


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及流动人口被认为是对生育率贡献最大的群体。但有社会学者研究发现,相比在体制外工作的女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体制内的年轻女职工才是目前生育二孩、三孩的主力人群。


在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的背景下,2023年2月底,西藏自治区印发《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到,干部职工生育三孩,可享受带薪产假一年;干部职工按规定生育,在子女满3周岁前,夫妻双方每人每年可享受育儿假15天。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享受除岗位津贴之外的其他全部工资待遇,以及除年休假假期之外的福利待遇,产假期间视同年度考核合格,并享受正常晋升政策和年终一次性奖金待遇。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养育子女成本较高的问题,“老人进城带娃”是很多双职工家庭的共同选择。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表示,随着未来逐步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祖辈在参与婴幼儿的照料看管方面将受到更多限制,从而会进一步增加婴幼儿照料成本。


甘华田认为,必须加快发展婴幼儿照料、托管服务业,规范服务标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另外,针对多孩家庭出台住房保障政策,降低多孩家庭的养育成本。


在生育支持政策方面,甘华田建议,鼓励地方在降低养育、教育成本方面大胆创新,包括:为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发放教育专项补贴;为第三孩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阶段的免费教育;实行6岁以下儿童免费医疗;关于抚养子女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按照子女数量进行差异化个税抵扣,并且覆盖从怀孕到孩子年满18周岁。


一些城市已经针对多孩家庭出台住房保障政策,比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年公布的《哈尔滨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在符合生育政策的前提下,二孩及以上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降低连续缴存时间,2021年10月29日以后生育第二个、第三个子女的家庭,2022年7月22日后在9个城区购买新建住房的,分别给予1.5万元、2万元的购房补贴。


这份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落实3周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可以看出,这一组合拳旨在减轻那些“想生却不敢生”家庭的生育负担。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群面对的问题是“想生却不能生”。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育龄夫妇中,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15%。


辅助生殖技术,被认为是帮助大量不孕症群体达成生育愿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往往让很多有此需求的家庭望而却步。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建议,全面将辅助生殖的所有项目纳入社保报销范畴。同时,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等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


在全社会“不愿生”的氛围下,学界的共识是,通过制度手段保障女性在生育、产假、就业等方面的权益,尤其是要减轻那些有生育意愿的群体面临的抚养压力,这对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