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人很忠诚,所以身边有很多朋友,这让他们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了一些风雨,也能顺利挣脱,幸运指数还是比较高的。但即便如此,36岁的狗人还是会有一道坎。我们来看看会是什么。真的那么可怕吗?
事业曲折
今年职业发展不理想的狗人会很沮丧,主要是因为他们真的太关心自己的未来,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关注他们的职业趋势,所以如果职业生涯非常曲折,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建议你理性对待这些事情。毕竟,事业的起起落落是正常的。你可以勇敢地面对和利用贵族的力量来处理它们。你不必太担心。
一生运势
对于黄道十二宫的狗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运气,而不是一天,一年或几年。狗人一生多喜事,各方面都很和谐顺利。他们在事业上努力谨慎保守,在一些传统行业脱颖而出,但要纠正不耐烦的问题,否则很容易发生事故。家庭和谐,幸福,婚姻可以让运气变好。可见狗人一生的运势还是很好的,还是会有值得期待的惊喜。
提运建议
即使一生运势好,属狗的人还是需要害怕的。狗人热情正直,快人快语,是个急性子的人。你最需要的是稳定你的心态。你不能急功近利,远离是非烦恼。当你看到不利的人和事时,尽量避免。记住,良好的态度是你避免麻烦的最佳法宝,也是你转移的必胜方式。懂得这些提运技巧,就能巩固自己的运势,真正做到所谓的好运频繁加身,内心无所畏惧的强大状态。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一篇公号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获得了一波“新流量”。
文章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
那么,事实是否如其所言?袁隆平凭什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吗?
首先发现水稻杂种优势现象
“利用不育系培育杂交水稻并非我国首创,但最早在生产上实现这一技术的是中国。而这一技术能在中国变成生产力和粮食,关键人物就是袁隆平。”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朱启升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按水稻品种育成是否直接利用了杂种优势,水稻可分为常规稻和杂交稻。
“杂交只是一种交配方式和手段,既可用于常规稻育种,也能用于杂交稻育种。判断一个品种是常规稻还是杂交稻,不是看是否利用了杂交,而要看是否直接利用杂种优势。”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专家邓启云说。
邓启云介绍,袁隆平是我国第一个发现水稻杂种优势现象的科学家。在选育常规稻的过程中,袁隆平发现了一个鹤立鸡群的优良植株,他原以为是自然突变,将其收集来做新常规稻品种育种。但种出来的结果让他大失所望:该植株后代群体产生了严重分离。不过,由此,袁隆平根据孟德尔遗传学里的遗传规律,推测该植株“植株高大、产量超群”的原因是杂种优势。
为世界杂交水稻发展定调
“三系杂交育种最伟大的贡献,是解决了思想问题。他用自己的研究结果告诉大家,杂交水稻研究是否值得做。”扬州大学教授潘学彪说。
“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在当时几乎无人质疑。袁隆平发现水稻具杂种优势的现象后,执着研究、求证。最终,他在一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文章里,为世界杂交水稻发展定了调:杂交水稻研究值得做。
“袁隆平院士开启了我国水稻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科学通报》编审彭斌评价。这篇跨越水稻育种“禁区”的论文,奠定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与产业迅猛发展的基础。
潘学彪介绍,袁隆平定了“调”后,才有人跟进尝试做杂交育种和亲本选育试验。此后,通过技术改进,我国实现了杂交稻稻谷产量大幅提高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让业界佩服的,还有他的敏锐洞察力、超强组织力和坚定执行力。“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后成立‘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1976年我国就实现了三系配套大规模制种。不到6年时间完成这些工作,速度惊人。”潘学彪说。
每一次升级都与袁隆平关系密切
“杂交水稻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的转型升级,都与袁隆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说。
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湖北石明松教授发现了首个光温敏不育材料——农垦58S。袁隆平团队成员罗孝和,通过杂交转育农垦58S,育成了我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两系籼型不育系“培矮64S”。业界认为,石明松为两系杂交稻育种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袁隆平团队则将这一原创性材料转变为了生产上的实用品种。
袁隆平还有一项杰出贡献,就是他“保住了”两系杂交育种技术。在袁隆平领衔全国两系法育种不到两年,就遇到了特大“坎儿”:1989年夏季前,业界普遍认为两系不育系育种只受光敏影响。不过,1989年夏季的一场异常低温,导致两系不育系材料不稳定,造成全国两系育种大面积失败。一时间,科研界普遍“唱衰”两系育种,研究甚至一度被国家和科研人员放弃。
袁隆平顶住高压,带领团队积极寻找大面积制种失败原因。通过重新研究两系不育系的光温敏特性,建立了确保制种安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程序”,使两系法“起死回生”,最终从研究走向了生产应用。
我国推广面积前三的杂交稻品种都源于“野败”
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我国推广面积前三的杂交组合品种“汕优63”“汕优64”和“威优64”,都为三系杂交稻。这三大品种的亲本,都来源于“野败”。
“野败”(野生稻雄性败育株)为何物?它是袁隆平团队首次在海南发现并原创性利用其与栽培稻杂交、回交获得的第一个三系不育系。
1970年,袁隆平的学生和助手李必湖,在海南三亚发现了野败原始不育株。由此,袁隆平实现了他“利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创制出不育系”的思路,进一步育成了败育彻底的实用型“野败型细胞质”不育系。
1972年,袁隆平向全国攻关组所有成员单位发放了“野败”材料,共同选育“三系”强优势组合。利用“野败”,袁隆平育成了我国首个野败型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从我国“三系”杂交稻所利用的不育系来源来看,“野败”来源的不育系占绝对主导地位。
至今,“野败”仍被国内外杂交水稻公司广泛应用于三系育种。(记者 俞慧友)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