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出生的孩子是喜气洋洋的金牛座宝宝,但不同月份出生的牛宝宝也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五行命理,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和发展。那么,农历八月出生的孩子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呢?
2021年农历八月的牛好吗?
2021年农历八月的宝宝往往身体健康,福气更大。他们一生中没有危险,也没有牢房之灾。这个月出生的牛人聪明敏感,名利双收,子孙兴隆,财路世界各地。他们手中有创意,能获得威望。晚年,他们年纪大了,子孙孝顺。
运势分析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好运气。这个月出生的牛人也可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但他们不会继续前进。他们经常遇到障碍和挫折,有时会感到沮丧和懒惰,但几天后,他们会振作起来,发明自己的事业。出生在八月的牛人可以说是富有的,但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仍然需要奋斗来表达自己的价值。出生在八月的牛人的发明力和精力是普通人无法实现的。
婴儿的性格
出生在农历八月的牛人性格孤僻诚实。他们喜欢参加广泛的社交活动,具有吸引力。在就业方面,我们应该选择发挥自己灵活的待人接物技巧。在与异往方面,无论男女,8月出生在牛年的人都会有辉煌的爱情史。一般来说,8月出生在牛年的男性更适合与1911年5月出生的女性结合。女性应该与4月出生的男性结合,这样会有好的结果。这个月出生的婴儿非常勇敢,喜欢冒险和自由生活。因为他们天生命运好,他们不担心吃穿。有些人在外出时尊重他们,经常成为富裕家庭的客人。因为他们通常非常聪明和知识渊博,他们从不付出任何努力,他们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生活中有很多风险,但到处都有贵族的帮助。
“公九凶,母九爽”,有什么讲究和区别?2022年是什么九?从字面意思我们不难理解,“公九凶,母九爽”,说的是每年的数九寒天,也就是每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
一般,我们把一年12个月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3月、4月、5月为春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为秋季,12月、1月、2月为冬季,这就是现在人们习惯概念上的四季。因此我国北方12月份刚刚进入冬季。
俗话说:“冬至数九,夏至数伏”大家都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但这种说话是不对的,错误的。我们所说的冬至日是数九的开始,但是我们所说的夏至日却不是伏天的开始,数伏是从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的。
看上图,一般每年我国的冬至日出现在每年的12月21~23日这三天。2022年的冬至日是12月22日,也就是“数九”的开始,我国北方才真正进入寒冬腊月。
冬至日: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那么每年最冷的时候是冬至这一天吗?非也非也。每年北半球的冬季最冷的时候不是冬至节气,而是小寒节气期间。之所以我们感觉冬至节气寒冷是因为气温开始下降,温度咋低,我们一时难以适应而已。小寒节气之所以最冷是因为,从冬至节气开始,低温开始积蓄,到达一定程度后,气温达到最低值。就像每天中,午后两点温度最高,而不是正午十二点;每天黎明前后温度最低,而不是午夜十二点,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也说明了这一点:"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观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也就是每年的三九四九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而“公九凶,母九爽”,两者的区别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如果今年是“公九”的话,那么冬天可能会很冷。相反,如果是母九的话,冬天可能会相对暖和,不用特意去准备棉衣。
“公与母”和“凶与爽”说的就是数九的开始,也就是冬至日这一天。判断是“公九”还是“母九”,主要是根据冬至这天农历是单数还是双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阳。我们的祖先讲究的周易八卦、阴阳五行。一般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所以单数(公)就是“公九”,双数(母)就是“母牛”。而今年冬至日的时间是阳历2022年12月22日,农历(阴历)为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九号,因此可以认为2022年是“公九”,我们中国讲究的是阴历。
确定今年是“公九”后,需要提示大家,以后外出多穿点,注意防寒保暖,因为今年比较冷。
今年专家已经确定是“三重”拉尼娜事件的第三年。“三重拉尼娜现象”意思是连续三年均爆发拉尼娜事件的过程,即自2020年春季起赤道中东太平洋迅速转为偏冷以来,从2020年夏至2021年春、2021年秋至2022年初夏和2022年秋季起再度发展的三次拉尼娜,因此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在多数拉尼娜年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因此“拉尼娜现象”出现,我国一般是“冬冷夏热”的情况。
“公与母”和“凶与爽”,也可以说成“公九冻死牛,母九穿单衣”。还有农谚说“冬节在月头,无被也不愁”,还有的地方流传“冬至在月头,卖被买耕牛”;要是冬至在月尾的话,农谚说“冬在尾,冻死鬼”。这再次证明今年冬季会比较寒冷。
无论“公九”还是“母九”,冬至当天,在南方都有祭祖、宴饮等习俗,在北方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当然这是我国古人经过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不说完全正确,大概率也差不多,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去年的深秋初冬季节,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自然灾害考验。
农历2021年是牛年。按照多年积累的经验,这应该是喜忧参半的一年。首先,按谚语所说:“牛马年,好种田。”春夏季节果然是风调雨顺,夏粮获得丰收。然而,立秋是在农历六月二十九,节气之早,极为罕见。当地又有谚语说:“六月里立秋,颗粒不收。”以后的情景,好多读者朋友们印象都很深了,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一反常态,秋雨连绵,许多庄稼被浸泡,减产或绝产;小麦因田间积水无法播种,由最佳的寒露节气延迟到霜降还无法进行。很多老人感叹:“多少年来,都发愁天旱耩不上麦子,万没想到今年因为天涝耩不上麦子。”在这种特殊天气下,人们只能准备在立冬节气抢种了。
更没想到的是,到了立冬这天(农历十月初三),德州及邻近地区,雷声隆隆如夏日,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降水量达五十毫米,超过了好多年份全年降雪量的总和。当地民谚说:八月里打雷,遍地是贼。但八月打雷,并不很稀奇;九月打雷,就十分少见;而十月打雷,则是当地很多年过花甲之人平生所仅见。
这场罕见的暴雪,对于小麦的播种无疑是雪上加霜,更让广大农民焦虑万分:本来秋季庄稼已经受损,如果小麦再无法播种,那就意味着明年夏粮收获无望。面对半个多世纪未遇的极端天气,农民朋友们横一条心,准备向老天爷挑战了。等冰雪一融化,他们就挑选地势高、土质易干的地块,在泥泞的土地上抢种起小麦。但这个大胆的实验也意味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当地对于小麦播种还有句谚语:立冬不倒股,不如土里捂。意思是到了立冬节气,麦苗还不能分蘖,根少苗弱,很容易被冻死。但人们基于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地力增强的现实,再加上机械播种的高效率,愣是在立冬和小雪节气,把预计的地块全抢种上了小麦。
出人意料地是,这些勉强播种的冬小麦在今年夏天竟然获得了大丰收。人们在惊喜的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面对灾难,只有敢于应对,才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武城县摄影家刘炳锋拍摄的当地雪景,人们就是在这场大雪之后抢种的小麦。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