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北大国学班(北大国学班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3-10-11 11:23:25作者:鹰视狼顾来源:互联网

北大国学班招生简章(北大国学班)

北大国学班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是一所很多人都梦想学习的大学。它不仅是国家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现代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义建立的名校。那么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呢?让我们跟随这篇文章来追溯北京大学的历史。

清末/京师大学堂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实施了戊戌变法,其中强调京师大学校是各行各业的省之倡,尤其是首先。1898年7月3日,光绪皇帝批准了梁启超起草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章程》,正式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学校,任命官员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奈为首任管理大学学校大臣(管理大臣)。随后,孙家奈任命许景澄为中学总教,美国传教士丁为西学总教。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派发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失败。然而,京师大学却得以保留。

北京师范大学是当时中国最高大学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因此,许多学者(如胡适、冯友兰、季羡林等)认为,北京大学是中国历代太学(国子监督、国子学)的继承者,是现代古代最高大学的延续。他们甚至认为北京大学的历史应该从汉代太学开始;另一方面,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正式成立的第一所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划时代的先驱,所以有句话叫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

1900年,义和团体运动爆发,京师大学校遭到破坏。1900年8月3日,清廷下令停办京师大学校。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京师大学校受损。

1902年12月,晚清政府任命官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校,京师大学校恢复。吴汝纶、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严复、林救分任大学校翻译局总办、副总办。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也并入大学。京师大学校于12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根据学制,不同程度的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称号。

1903年,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

北京大学国学班自主招生

1904年,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大臣改为学术大臣,负责全国学术事务,并设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监督,负责北京师范大学事务。因此,京师大学校统辖全国教育的职能被分开,成为一所简单的高等学校。同年,进士馆开学,招收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两届科举进士,即桂毛科(1903年)8080余人,甲辰科(1904年)进士30余人。并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开中国高校派遣留学生。

1905年国子监停办时,一批未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京师大学校学习。

1910年,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经济、文科、法律、政治、商业、格致科(科学)、工程、农业七个科目,分别是诗经、周礼、春秋左传、中国文学、中国历史、法律、商业银行保险、格致科地质、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农业、中国现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12年5月4日,初年(1912-1916),12-1916),北京师范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被命名为国立的大学。胡仁源于1914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此时,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叙伦、陶孟和、冯祖荀、何育杰、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学任教。

五四运动前后(1916-1927)蔡元培于1916年12月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奠定了北京大学的传统和精神。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时,蔡元培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对学生提出抱定宗旨、磨砺德行、敬爱师友三个要求。蔡元培主张大学者,研究高级学者。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教授治校、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他设立了评议会,。后来在各学科(系)设立了教授会。随后,北京大学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总务处成立。到1920年9月,北京大学教授管理制度基本成熟。蔡元培倡导教育独立,认为官僚政客不应干涉教育,“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为此几次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北大国学班

清华大学国学班招生

国学,即是身学。古有身国同构之用,以此为石,少儿国学当是:修之身,其德乃真。国学教育对幼童的重要意义十分明显。少儿国学,根在德慧。其次养正,随之启智。慧从心生,智从他起。植众德本,厚德载物。厚德为体,载物为用。明体方能习术,厚德才能载物。炼心为上,练身从之。国文为上,外文从之。


于当代的中国而言,国学不是必须品,更是奢侈品。所以学习国学的孩子内心一定是十分高贵的,他有孝亲尊师、他有感恩的心,他有爱心、他有礼貌,懂得尊卑,长幼有序。让孩子从小拥有国学童子功,在幼小纯净的心田里播下国学经典的种子,能激发起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当优秀的文化率先占领了孩子的精神阵地,糟粕也就无立足之地了。

“小爵心国学馆”隶属于家庭有方教育旗下产品。专注于儿童国学启蒙教育领域。聘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专家编写了系统、科学的国学启蒙培训教材,并聘请有深厚国学功底的中小学教师担纲授课。在形式上大胆改革创新,形成适合于当代幼儿的国学教育体系。旨在通过对3到14岁儿童德行培养、国学启蒙和潜能教育等方式,重点解决儿童的品性教育问题,从小培养孩子们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等优良品格以及伴随孩子一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没有决心是不行的。小爵心国学堂:爵,君主国家的贵族封号,爵心的寓意是希望孩子们有一颗上进、拼搏、高贵的心。同时,爵心国学的“爵”与“决”同音,决心,表下定决心、坚定不移的意志力。 青少年的努力成长,不单单是意愿,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德才兼备,寓教于乐。惟用独一无二之心,方可实现赤诚之志。

小爵心国学堂为您的孩子打开一扇聆听圣贤教育的户牖,为您的孩子提供最优质的学习平台,让您的孩子成为兼善天下的国之栋梁!


此次国学班以《弟子规》的经文为纲要,就如何培养孩子纯善孝敬之心、待人接物正确的态度及自我行为的约束等相关内容汇编而成。果能深解其义,落实生活,确实做到,定能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人格完善、幸福快乐的道德之人。  童蒙养正,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弟子规》就是培养孩子纯善孝敬之心、待人接物正确的态度及自我行为的约束等相关内容汇编。果能深解其义,落实生活,确实做到,定能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人格完善、幸福快乐的道德之人。

本着对教育的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挚爱,爵心国学馆立馆之初就立下了几个原则:

1、养正气。一个人和一个社会,正气不足则邪气入侵。童蒙养正,首先养其浩然之气,行正表端。

2、习礼仪。不学礼,无以立。君子之道,先从礼仪开始。

3、善学问。知书达理,通古鉴今,是成才的标准。

4、循道统。知识的学习,有其规律,依字、词、句、典、经、史、诗、文顺序依次学习,不可违背。

5、会生活。不抹杀孩子活泼的天性,自然、快乐。

6、利大众。爵心国学馆自成立之日,即肩负“利众生”的社会使命,不因自己渺小而不为。


教学目的:用国学经典教育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用现代礼仪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举止,用拓展训练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孝亲敬长、兄友弟恭、诚实守信的文化素养,让孩子成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博文约礼、知行合一的少年君子。

教学形式:以“吟诵读书法”为教学核心,“私塾教学”为教育原则,全面贯彻和践行古人“因材施教”和“一对一教学”,在课程中,同学们将通过角色扮演的特殊方式,去学习体验弟子规的精神。如学习入则孝,解决父子,母子关系;学习出则悌,解决兄弟,姐妹关系;学习谨篇,解决个人规范,修养问题;学习信篇,解决朋友相处关系;学习泛爱众,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学习内容包含《弟子规》、《千字文》《孝经》《三字经》、《论语》等国学典籍。辅以琴棋书画等国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传统文化学习和熏陶。融入原创国学教育表现形式,释放孩子天性,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招生对象:3-6、7-14岁儿童

招生地址:山东曲阜



为什么,我们会在众多经典中,选择《弟子规》呢?

因为《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学习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 我们常常讲:“做事先做人”,但如何才能把人做好?做人的根基是什么呢?很多人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于是到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中苦苦寻觅,虽然勇气可嘉,但方法不可为后人法。其实做人的根基非常简单,就是古人所说的“五伦八德”,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仁”。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虽然简单得只有一个字,但要完全做到却也并非易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其内容采用了夫子著的《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家教、家规、家训的集大成,学习《弟子规》可以培养人三个方面的素养:一是德行,二是礼仪、行为规范,三是生活能力。 《弟子规》培养人良好的待人、接物、处世的态度和行为规范。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严于律己、努力学习、认真负责;对待他人,懂得感受他人的需要,己所不欲就不施于人,能够友好的和周围人相处。 《弟子规》是生活的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勤劳简朴、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从小,孩子在家里能有担当,有责任感,会干家务活,长大以后,孩子可以建立良好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精神遗产和珍贵财富。它几乎涵盖了一个人行、住、坐、卧等基本礼仪和规范。 《弟子规》对当代儿童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几个方面。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弟子规》即是很好的道德教育材料。《弟子规》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使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体可行,有较强的操作性,不仅使孩子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对当代儿童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少儿国学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