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解更准确地分析用户信息,给您准确的计算,下载:本文罗盘上的大戏。
人类智能化的原因不是学习高科技术,而是研究经验,分析和发展新世界,增强人们的思维能力。因此,现代造诣高的人也有智慧,每个人学习不同的造诣,自然会更系统。如果你学习不同的造诣,你会找到你周围的行业来帮助我们探索未来。这个时代的高科技水平和科技水平越来越发达,任何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智能人越来越少,但技术反映在研究人类思维的能力和能力上,能力和愿景是资源的体现。
任何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生活的人都很难得到晋升和加薪。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更好的经济水平和更长期的发展,他就不能依赖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只是想要家庭和孩子,没有动力互相鼓励和支持。不要专注于家庭,内心的压力和困惑会导致易怒,需要自己。
下载智能风水罗盘完整版中文
很多人觉得赚钱容易,懂得赚钱的人都是赚钱的人,所以愿意努力,不仅赚钱更快,赚钱也更快。对于一个人的眼睛,明亮的眼睛,黑白的眼睛,是健康的,这种眼睛相对容易致富,但也容易因为钱,但你不用担心,你不用担心,如果真的需要帮助你,不用担心,但如果不是没有经验的人,即使他们努力工作,那么肯定会有机会,所以生活更理想。
眼睛平静,人们的思想会更安静,不容易发生紧急情况,眼睛相对稳定,不会考虑其他事情,他们属于行动,他们也属于头脑,一般行动更大胆,属于更冲动的一种。眼睛松弛的人对一切都有透彻的看法。他们喜欢并有想法,但他们不知道。因此,在做事时,没有办法小心。他们不想,但当他们熟悉它时,他们会有更多的想法。他们经常做一些事情,但最终,他们会做一件事。
眼睛锐利的人总是给人一种有目的或无中生有的东西。因此,他们不会让自己做一些事情。这样,任何人都应该判断。
在古城绍兴的东南方不远,越城区富盛镇境内,会稽山脉北麓,一处群山合抱的盆地,开辟着大片的茶园,一派江南丘陵的田园风光。
距今八九百年前,这里是南宋皇朝最为神圣、至高无上的区域之一,最多时有7个皇帝埋葬于此,但是后人又习称其为宋六陵。
图为宋六陵2号陵园考古工地现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无奈“攒宫”
公元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宋哲宗的原配、宋高宗的伯母孟太后在绍兴病逝。这位皇太后命运多舛,但是躲过了在“靖康之变”中随徽钦二帝以及大批后妃、皇族被金人俘虏北上的悲惨结局,地位愈显尊贵,在扶立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的进程中一言九鼎,深受君臣尊敬。
按理,孟太后应该回到位于今河南巩义的北宋皇陵安葬。但是当时,中原已经易主,皇陵也遭到破坏。南宋君臣想了一个权宜之计,以太后遗诏的方式确定了她的身后之事:“择地攒殡,俟军事宁,归葬园陵”,而“择地攒殡”的地点就在绍兴,今天宋六陵的区域。
“宋代帝后葬制中,本来就有‘攒宫’环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宋六陵遗址考古队领队李晖达副研究员说,宋代帝后在生前不预先修建陵墓,而死后又要严格遵循“天子七月而葬”的礼节,在棺椁没有入土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就要用层层叠叠的木材把其攒围成一个立方体,上面盖上屋顶,然后一体刷白。这样的结构其实和汉代帝王陵墓的“黄肠题凑”葬制很像。
在北宋,皇帝的“攒宫”是临时性的。遗体入棺后“掩攒宫”,把攒宫盖起来,停灵汴京,出殡前要“启攒宫”,把攒宫拆掉,把棺椁送到巩义,葬入新修的陵墓。而到了南宋,“攒宫”就成了永久性建筑。皇帝遗体先放在临安的“攒宫”里,再去绍兴,安葬在陵区的“攒宫”里。不过,绍兴的“攒宫”不用木头堆砌,而是石砌的墓室,被称作“石藏子”。
“后人把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但是南宋人自己不这么认为,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宋人。南宋君臣当然也希望把历代先皇葬回巩义。”李晖达说,南宋一朝有过两次尝试。1139年,宋金达成首次和议,金朝同意以黄河为界,归还河南陕西的国土以及宋徽宗灵柩。赵构遂派人前往巩义为父亲勘察陵址。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宋理宗随后也派人前去修整巩义皇陵。
但是,这两次尝试都没能成功,直到南宋灭亡,南宋的6个皇帝和北宋的宋徽宗还是安葬在绍兴。但是“临时葬在这里,以后恢复中原,迁回河南”的政治潜台词,150多年间一直不变。
为了配合这样的潜台词,相比北宋,南宋皇帝的丧葬制度也透露出各种“未完成”的信号。李晖达说,北宋时“山陵五使”护送先帝棺椁去安葬,带队的是先帝曾任用的首相;而到了南宋,“山陵使”从五位减少到两位,总护使也从首相改为副相。北宋皇陵的地宫要挖九丈深,南宋皇陵的攒宫只挖九尺深,这固然是江南地下水位高的客观困难使然,也是考虑到事后迁葬方便。
明明总共安葬了7个皇帝的陵区,却被后人称作“宋六陵”,也折射出几番无奈——善书擅画但是亡国客死的宋徽宗被华丽地无视了。
国音承祚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依托馆区内的南宋郊坛下官窑遗址而建。当年,这处官窑曾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生产的皇家瓷器要送到相去不远的皇宫,供皇家使用。
“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正在此举行,展览内容同样与皇城中的至尊密切相关,不过讲述的是他们的身后之事。
展览名称中,“承祚”的含义一望可知。当年,宋高宗定年号“绍兴”,改越州为“绍兴府”,都承载着“绍祚中兴”的意愿。中国人历来强调慎终追远,先皇的后事更是新朝君臣的头等大事,既彰显孝道忠心,更关系气运国祚。
而“国音”就需要一番解释。它代表着一种已经灭绝的风水堪舆之术,名叫“五音姓利”。今人见之,观感远不如看灭绝更久的恐龙化石来得有趣。
“五音姓利”在唐宋时颇为流行,起初用于建房,后来用于建墓,是将主人的姓氏与宫商角徵羽的五音相对应,再由五音对应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从而确定陵墓的方位朝向。众所周知,宋朝皇帝姓赵,而赵姓属角音,所以宋朝陵墓要东南高、西北低。
这与后来传统墓地最好背山面水、北高南低的公众普遍印象相比,大为不同。而南北方向是听太阳的按子午线定,还是听地球的按磁力线定,当时也会争论不休,因为宋人已经发现了磁偏角,指南针指的不是正南北。
“五音姓利”的“绝学”,直到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主任宿白教授在研究河南许昌的白沙宋墓时,才被挖掘出来,为今人所用。当时,宿白研读了北大图书馆馆藏的宋代《地理新书》,重新让“绝学”有了新的价值——不是看风水,而是要用它作为一把钥匙,研究宋人的墓葬格局。
而做好宋六陵考古,同样要搞清“五音姓利”。李晖达说,当时为了搞清这门“绝学”,不但要研读《地理新书》《白沙宋墓》等文献,还专门网购了一个老式罗盘,在陵区反复观察。
展览共展出出土遗物159件(套),包括了官用瓷器、瓦作构件、石制遗存等,其中瓷器涵盖了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建窑等当时中国南方重要的瓷窑。它们包括了香炉、凤耳瓶、贯耳瓶、樽式炉、花盆、碗、盘、盏等器物,涉及祭祀、文房、日用等种类。
其中,龙泉窑瓷器数量多、品质高,为南宋宫廷用瓷的重要代表。通过这些出土器物,观众不仅能够一窥宋代最高品质陶瓷器的烧造技术,也能如临现场般,感受陵园内常年不绝的祭祀活动、各司其职的日常生活,接触到一个真实的皇家陵园。
十年探秘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宋恭帝降元。1278年,杨琏真加率众掘毁宋六陵,将陪葬品掠夺一空。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重新修缮宋六陵,但是改变不了南宋皇陵的衰败命运。目前,陵区地面建筑几不复存,南陵区已经开垦为茶园,北陵区曾建有学校。
1961年,宋六陵成为绍兴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它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它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宋六陵名列其中。
从2012年至今,在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的整体规划和大力支持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宋六陵遗址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成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其间也有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方面力量的加入。
“除了地面遗迹消失殆尽之外,关于宋六陵的可靠文献资料也很缺乏。”李晖达说,南宋有两部《会稽志》,而且当时的会稽知县也兼任陵台令,但是对宋六陵的有用记载不多。他们主要依靠《宋会要辑稿》《中兴礼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宋代史书,特别是宋高宗出殡时,担任山陵使的右丞相周必大所著的《思陵录》。
2012年原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委托我们所进行考古调查,希望能把各陵的墓穴找出来。”李晖达坦言,当时大家以为两年可以有成果了,但是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年。
第一步的调查工作从2012年做到2015年。2016年,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考古队员在陵区开始勘探。201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正式开始。考古发掘证照有效期是一年,如今李晖达已经领到了5本宋六陵的证照。
10年间,考古工作者先后实施重点勘探35万平方米,发掘揭示了一号、二号两组陵园建筑基址,发现三座帝、后陵墓葬(未发掘),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例如,宋六陵陵区里曾种有大量松树,形成了“宋陵松涛”的景观,相传是前人为了标志陵墓墓穴位置栽种的。但是考古工作发现,这些松树很可能只是栽种在地面建筑的废墟之上,前人把废墟当作了封土。而六陵的攒宫上并没有封土,只有殿。它与祭祀用的享殿连接,形成一个“凸”字形。这一建筑在南宋人对皇陵的记载中就有,但是掌握实据,还是得基于考古发现。
这与人们对皇陵的普遍印象大为不同:从秦始皇陵开始,历朝历代的陵墓大多都有高大封土,包括北宋皇陵也是如此。“陵”本意为山丘,帝王坟墓称“陵”也是为了显严。而南宋皇陵只是在墓穴上盖了房子,但是也符合“攒宫”的本义。
展现宋韵
虽然没有封土,攒宫也远不如地宫宏伟,但是当时的宋六陵地面建筑仍然代表了宋代最高等级的宫殿式建筑。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基本复原了1号陵园的整体布局和陵园门殿、享殿、殿的建筑结构,同时也初步提出了2号陵园中央大殿、左右配殿、东西回廊、门殿等主体建筑的复原方案。
通过长期的调查勘探,考古工作者初步掌握了陵园遗址内地下遗迹的埋藏情况,圈定了大部分陵园遗迹的分布范围。结合这些工作,考古工作者制作出了南宋皇陵整体陵园结构布局三维复原景象,以期向观众更加具体而全面地呈现出南宋时期最高规格的宫殿式建筑的卓越技艺。
李晖达说,在7个月里要能完成复杂的最高等级宫殿建筑,营建陵园,充分体现了南宋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技艺,也体现了当时南宋朝廷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调度能力。“我们在2号陵园,就发现了目前已知的最大最完整的南宋宫殿台基。”
1号陵园的位置一直相传是宋高宗永思陵,对此,李晖达态度谨慎。他告诉记者,不但是永思陵,这里的徽宗永佑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和度宗永绍陵等6座帝陵,以及孟太后陵等7座后陵,尚没有准确的位置,文献说法不一,学者意见不同。不过,只要能确定其中1座,各陵分布的谜题就能迎刃而解,但是这仍然需要扎实的考古发现。
南宋帝后的灵柩是通过中国大运河中的浙东运河,从临安运往绍兴安葬的。按照南宋宰相周必大《思陵录》对宋高宗下葬路线的记载,“国音承祚”展还专门绘制了一幅“从皇城到皇陵”的地图。李晖达表示,临安皇城和绍兴皇陵是南宋留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两处不可移动的历史遗存和宋韵文化地标,此次策展也着重以浙东运河为纽带,努力呈现出南宋150多年间,杭绍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我们希望通过展示南宋皇陵的考古成果,引发公众对宋韵的更深层次理解。”李晖达表示。(记者 冯源)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在古城绍兴的东南方不远,越城区富盛镇境内,会稽山脉北麓,一处群山合抱的盆地,开辟着大片的茶园,一派江南丘陵的田园风光。
距今八九百年前,这里是南宋皇朝最为神圣、至高无上的区域之一,最多时有7个皇帝埋葬于此,但是后人又习称其为宋六陵。
图为宋六陵2号陵园考古工地现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无奈“攒宫”
公元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宋哲宗的原配、宋高宗的伯母孟太后在绍兴病逝。这位皇太后命运多舛,但是躲过了在“靖康之变”中随徽钦二帝以及大批后妃、皇族被金人俘虏北上的悲惨结局,地位愈显尊贵,在扶立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的进程中一言九鼎,深受君臣尊敬。
按理,孟太后应该回到位于今河南巩义的北宋皇陵安葬。但是当时,中原已经易主,皇陵也遭到破坏。南宋君臣想了一个权宜之计,以太后遗诏的方式确定了她的身后之事:“择地攒殡,俟军事宁,归葬园陵”,而“择地攒殡”的地点就在绍兴,今天宋六陵的区域。
“宋代帝后葬制中,本来就有‘攒宫’环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宋六陵遗址考古队领队李晖达副研究员说,宋代帝后在生前不预先修建陵墓,而死后又要严格遵循“天子七月而葬”的礼节,在棺椁没有入土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就要用层层叠叠的木材把其攒围成一个立方体,上面盖上屋顶,然后一体刷白。这样的结构其实和汉代帝王陵墓的“黄肠题凑”葬制很像。
在北宋,皇帝的“攒宫”是临时性的。遗体入棺后“掩攒宫”,把攒宫盖起来,停灵汴京,出殡前要“启攒宫”,把攒宫拆掉,把棺椁送到巩义,葬入新修的陵墓。而到了南宋,“攒宫”就成了永久性建筑。皇帝遗体先放在临安的“攒宫”里,再去绍兴,安葬在陵区的“攒宫”里。不过,绍兴的“攒宫”不用木头堆砌,而是石砌的墓室,被称作“石藏子”。
“后人把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但是南宋人自己不这么认为,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宋人。南宋君臣当然也希望把历代先皇葬回巩义。”李晖达说,南宋一朝有过两次尝试。1139年,宋金达成首次和议,金朝同意以黄河为界,归还河南陕西的国土以及宋徽宗灵柩。赵构遂派人前往巩义为父亲勘察陵址。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宋理宗随后也派人前去修整巩义皇陵。
但是,这两次尝试都没能成功,直到南宋灭亡,南宋的6个皇帝和北宋的宋徽宗还是安葬在绍兴。但是“临时葬在这里,以后恢复中原,迁回河南”的政治潜台词,150多年间一直不变。
为了配合这样的潜台词,相比北宋,南宋皇帝的丧葬制度也透露出各种“未完成”的信号。李晖达说,北宋时“山陵五使”护送先帝棺椁去安葬,带队的是先帝曾任用的首相;而到了南宋,“山陵使”从五位减少到两位,总护使也从首相改为副相。北宋皇陵的地宫要挖九丈深,南宋皇陵的攒宫只挖九尺深,这固然是江南地下水位高的客观困难使然,也是考虑到事后迁葬方便。
明明总共安葬了7个皇帝的陵区,却被后人称作“宋六陵”,也折射出几番无奈——善书擅画但是亡国客死的宋徽宗被华丽地无视了。
国音承祚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依托馆区内的南宋郊坛下官窑遗址而建。当年,这处官窑曾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生产的皇家瓷器要送到相去不远的皇宫,供皇家使用。
“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正在此举行,展览内容同样与皇城中的至尊密切相关,不过讲述的是他们的身后之事。
展览名称中,“承祚”的含义一望可知。当年,宋高宗定年号“绍兴”,改越州为“绍兴府”,都承载着“绍祚中兴”的意愿。中国人历来强调慎终追远,先皇的后事更是新朝君臣的头等大事,既彰显孝道忠心,更关系气运国祚。
而“国音”就需要一番解释。它代表着一种已经灭绝的风水堪舆之术,名叫“五音姓利”。今人见之,观感远不如看灭绝更久的恐龙化石来得有趣。
“五音姓利”在唐宋时颇为流行,起初用于建房,后来用于建墓,是将主人的姓氏与宫商角徵羽的五音相对应,再由五音对应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从而确定陵墓的方位朝向。众所周知,宋朝皇帝姓赵,而赵姓属角音,所以宋朝陵墓要东南高、西北低。
这与后来传统墓地最好背山面水、北高南低的公众普遍印象相比,大为不同。而南北方向是听太阳的按子午线定,还是听地球的按磁力线定,当时也会争论不休,因为宋人已经发现了磁偏角,指南针指的不是正南北。
“五音姓利”的“绝学”,直到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主任宿白教授在研究河南许昌的白沙宋墓时,才被挖掘出来,为今人所用。当时,宿白研读了北大图书馆馆藏的宋代《地理新书》,重新让“绝学”有了新的价值——不是看风水,而是要用它作为一把钥匙,研究宋人的墓葬格局。
而做好宋六陵考古,同样要搞清“五音姓利”。李晖达说,当时为了搞清这门“绝学”,不但要研读《地理新书》《白沙宋墓》等文献,还专门网购了一个老式罗盘,在陵区反复观察。
展览共展出出土遗物159件(套),包括了官用瓷器、瓦作构件、石制遗存等,其中瓷器涵盖了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建窑等当时中国南方重要的瓷窑。它们包括了香炉、凤耳瓶、贯耳瓶、樽式炉、花盆、碗、盘、盏等器物,涉及祭祀、文房、日用等种类。
其中,龙泉窑瓷器数量多、品质高,为南宋宫廷用瓷的重要代表。通过这些出土器物,观众不仅能够一窥宋代最高品质陶瓷器的烧造技术,也能如临现场般,感受陵园内常年不绝的祭祀活动、各司其职的日常生活,接触到一个真实的皇家陵园。
十年探秘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宋恭帝降元。1278年,杨琏真加率众掘毁宋六陵,将陪葬品掠夺一空。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重新修缮宋六陵,但是改变不了南宋皇陵的衰败命运。目前,陵区地面建筑几不复存,南陵区已经开垦为茶园,北陵区曾建有学校。
1961年,宋六陵成为绍兴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它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它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宋六陵名列其中。
从2012年至今,在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的整体规划和大力支持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宋六陵遗址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成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其间也有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方面力量的加入。
“除了地面遗迹消失殆尽之外,关于宋六陵的可靠文献资料也很缺乏。”李晖达说,南宋有两部《会稽志》,而且当时的会稽知县也兼任陵台令,但是对宋六陵的有用记载不多。他们主要依靠《宋会要辑稿》《中兴礼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宋代史书,特别是宋高宗出殡时,担任山陵使的右丞相周必大所著的《思陵录》。
2012年原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委托我们所进行考古调查,希望能把各陵的墓穴找出来。”李晖达坦言,当时大家以为两年可以有成果了,但是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年。
第一步的调查工作从2012年做到2015年。2016年,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考古队员在陵区开始勘探。201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正式开始。考古发掘证照有效期是一年,如今李晖达已经领到了5本宋六陵的证照。
10年间,考古工作者先后实施重点勘探35万平方米,发掘揭示了一号、二号两组陵园建筑基址,发现三座帝、后陵墓葬(未发掘),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例如,宋六陵陵区里曾种有大量松树,形成了“宋陵松涛”的景观,相传是前人为了标志陵墓墓穴位置栽种的。但是考古工作发现,这些松树很可能只是栽种在地面建筑的废墟之上,前人把废墟当作了封土。而六陵的攒宫上并没有封土,只有殿。它与祭祀用的享殿连接,形成一个“凸”字形。这一建筑在南宋人对皇陵的记载中就有,但是掌握实据,还是得基于考古发现。
这与人们对皇陵的普遍印象大为不同:从秦始皇陵开始,历朝历代的陵墓大多都有高大封土,包括北宋皇陵也是如此。“陵”本意为山丘,帝王坟墓称“陵”也是为了显严。而南宋皇陵只是在墓穴上盖了房子,但是也符合“攒宫”的本义。
展现宋韵
虽然没有封土,攒宫也远不如地宫宏伟,但是当时的宋六陵地面建筑仍然代表了宋代最高等级的宫殿式建筑。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基本复原了1号陵园的整体布局和陵园门殿、享殿、殿的建筑结构,同时也初步提出了2号陵园中央大殿、左右配殿、东西回廊、门殿等主体建筑的复原方案。
通过长期的调查勘探,考古工作者初步掌握了陵园遗址内地下遗迹的埋藏情况,圈定了大部分陵园遗迹的分布范围。结合这些工作,考古工作者制作出了南宋皇陵整体陵园结构布局三维复原景象,以期向观众更加具体而全面地呈现出南宋时期最高规格的宫殿式建筑的卓越技艺。
李晖达说,在7个月里要能完成复杂的最高等级宫殿建筑,营建陵园,充分体现了南宋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技艺,也体现了当时南宋朝廷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调度能力。“我们在2号陵园,就发现了目前已知的最大最完整的南宋宫殿台基。”
1号陵园的位置一直相传是宋高宗永思陵,对此,李晖达态度谨慎。他告诉记者,不但是永思陵,这里的徽宗永佑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和度宗永绍陵等6座帝陵,以及孟太后陵等7座后陵,尚没有准确的位置,文献说法不一,学者意见不同。不过,只要能确定其中1座,各陵分布的谜题就能迎刃而解,但是这仍然需要扎实的考古发现。
南宋帝后的灵柩是通过中国大运河中的浙东运河,从临安运往绍兴安葬的。按照南宋宰相周必大《思陵录》对宋高宗下葬路线的记载,“国音承祚”展还专门绘制了一幅“从皇城到皇陵”的地图。李晖达表示,临安皇城和绍兴皇陵是南宋留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两处不可移动的历史遗存和宋韵文化地标,此次策展也着重以浙东运河为纽带,努力呈现出南宋150多年间,杭绍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我们希望通过展示南宋皇陵的考古成果,引发公众对宋韵的更深层次理解。”李晖达表示。(记者 冯源)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