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中华万年历罗盘在哪打开(中华万年历带罗盘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23-09-05 11:25:33作者:超甜的布丁来源:互联网

中华万年历带罗盘免费下载(中华万年历罗盘)

中华万年历带罗盘免费下载

对于许多行业来说,有时可以说服务业相对困难,这是一个非常考验的人,在很多时候,一些行为可以看到一个人。但有些很好,追求客户是上帝,服务精神也很好,在黄道十二宫,让我们看看谁是对的。

属鼠:聪明懂事对于老鼠来说,他们知道如何看到人们的脸,也可以说他们的思想更微妙,大多数时候是理解客人的心,因为客户是上帝的目的可以完美地实现,他们也希望晋升,所以服务精神也是一流的,

属牛:务实对于牛人来说,他们更务实,看到事情,但他们当服务员也很敬业,因为主管说客户是上帝非常认同,所以可以做得很好,因为客人服务精神可以说很好,是员工的榜样。

中华万年历精准版

龙:喜欢这个行业对于龙人来说,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努力工作,对于服务业,他们认为发展前景很高,所以在这方面非常投资,客户是上帝的宗旨,他们最认可,服务精神也是最好的,让人们下次来这里。

在服务业,客户就是上帝,这是很多老板都这么认为的,所以需要有这个想法的员工,所以他们的服务精神对上面的黄道十二宫非常好。

你也可能喜欢:生活低调却还被黑的三大生肖认为吃软饭也是一种能力。 十二生肖怎么调整自己这三个生肖?

神算网转载文章,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否则视为侵权。

中华万年历罗盘

父亲眷恋故土那份情结,别人很难理解。我把他接到镇上,他已经七十二岁了。上街后,父亲喜欢打川牌。川牌玩法很多,“乱撮”、“逗十四”、“ 十点半”,他都会一点。


父亲打牌,不消问输赢,看他脸色就知道。要是赢了,他回来手里准提着战利品,或两斤川杆儿,或一副下水,或一只熟猪耳朵啥的。一进门,他就满面春风朝我喊:“森林,整起,喝两杯儿!”还掏出一包糖,叫来我儿子:“著著,过来过来,爷爷有奖!”要是输了,他一回家就灰溜溜钻进寝室,半掩着门,戴着他那用线绳代替一条腿的老花眼镜看书。老人家兴趣广泛,抓到啥书都看,只要是我书架上有的。父亲十四岁就开始挑粪劳作,岁月压驼了他的背,他看书时佝偻的侧身剪影,很像一只戴着眼镜闻书的刺猬。


只要见到父亲一连几天不出门,悄悄躲在屋里看书,准是手气背。老同志喜欢学习是好事,我跟妻子晓得情由,都心照不宣,互相笑眯眯摆手,不打扰老人家雅兴。一天,不懂事的儿子开黄腔:“爷爷,你看得懂英语书哇?”父亲取下眼镜,翻着小眼睛看着孙子,慢条斯理说:“咋看不懂?中国字是柴棍逗的,说明是乡下人发明的噻;英国字像面条绾的,肯定是厨子发明的嘛。”咦——,一下子找到两种文字的源头,不简单!要真是这样,不仅推翻中国的“仓颉造字”说,还帮英语始祖塞尔特人找到了造字祖先,绝对是二十一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我愣愣地看着父亲,心想,要不是才读四年私塾,老人家哪才当个生产队长?恐怕能当个大教授呢。


在家里,我们很少陪父亲说话,老婆忙家务,我看书或者上电脑,儿子忙作业,父亲一个人看书。不知啥时候,父亲手里的书,换成了一本紫红色的老黄历——广东《罗氏历书》。那本巴掌大的小册子,纸张柔软,木刻竖版印刷,书中有些字残缺不全,有些字模模糊糊,他却看得津津有味。翻一段时间,父亲出成果了,他每天都要在饭桌上发布一条信息。有时说:“历书上说,今天不宜婚嫁。”有时说:“历书上说,今天不宜搬家。”有时说:“历书上说,今天坐南方不利。”我们两口子忙着教书,既不婚嫁,也不搬家,对父亲的成果漠不关心。见我们没反应,老人家的话题就会扯回桌子上,语重心长对我们进行传统教育,讲勤俭持家,讲立德做人。谁要是带点脸色,或解释两句,他还要跟我们上一堂忆苦思甜课——那些年辰······我儿子总是不懂事,有时当面顶嘴:“爷爷,你那是翻老黄历,现在讲究吃得营养,吃得健康,饭菜馊了都舍不得倒,得不偿失嘛!”父亲把筷子一搁,气呼呼道:“老黄历咋啦?毛主席还讲不要忘本呢!狗东西。”我吐吐舌头,训斥儿子:“多嘴!”



后来,父亲手头的书,变成了一本《万年历》。那书估计是盗版,因为书名是《万年历》,内容却挂羊头卖狗肉,除了万年编的历书,还有预测术,风水术之类。看上一段时间,父亲又有了成果。大年一过,他说:“《万年历》上说,今年干春,小菜恐怕要涨价。”当年却春雨绵绵,小菜不但没有涨价,反而还跌。我说:“老头儿,你的《万年历》不准哟。”父亲看了看天说:“老祖宗说的还能错?春雨贵如油,好噻。”不久,父亲又在桌子上宣布:“《万年历》上说,明年夏天有特大洪水,你们学校房前屋后阴沟阳沟要早点疏通哈。”第二年夏天,我们学校早早就疏通了阴阳沟,等着父亲预测的那场特大洪水。可是,整个夏天都没有一场像样的大雨,最大的一次,永宁河上石拱桥也没封洞,跟平常年景差不多。我问父亲:“老头儿,你的《万年历》说的特大洪水呢?”父亲说:“老祖宗说的还能错?狗东西,想遭水淹哇?”



一天,寒风呼呼地吹,高压线被吹得呜呜叫。父亲又发布预测了:“《万年历》说,今年冬冻,有大雪,要买羽绒服哟。”我对父亲的《万年历》将信将疑,不过,还是一家人各买了一件羽绒服。入冬,我们穿着羽绒服等着大雪的到来,可望眼欲穿的大雪,无影无踪,只是星星点点飞了几次雪花。我又问父亲:“老头儿,你是不是拿了人家羽绒厂的回扣哟?咋你的《万年历》又放黄?”父亲有点尴尬了,嘿嘿一笑说:“老祖宗说的还能有错?老天爷扯拐嘛。”


父亲读《万年历》大获丰收,有点得意忘形,到处跟人预测天气,推算流年运程,一不小心,摔断了股骨头。医生说,要治好得做牵引,在病床上躺半年;不做手术也行,就是要架着拐杖走路。父亲说,都八十了,不受那个罪,杵拐杖就是了。从此,父亲上茶馆打牌不太方便,就更有时间研究《万年历》了。他买回了一个刻着天干地支,装着指南针的罗盘。我笑道:“老头儿,你要当风水先生哇?”父亲说:“屁话,老都老了当啥风水先生?有这个东西,《万年历》才测得准。”好家伙,看来父亲是不服气,想要吃透那本老黄历了。


过了八十二岁,父亲渐渐糊涂起来。他一见到我就问:“森林,著著耍朋友没有?”我说:“耍了,小毛得嘛。”他“喔”一声,似乎记起来了。又问:“我的《万年历》呢?”我找来《万年历》,交到他手上。他戴上老花镜,认认真真翻起来。过一会,父亲又问:“森林,著著耍朋友没有?”我说:“耍了,小毛得嘛。”他“喔”一声,又问:“我的《万年历》呢?”我说:“在你手上得嘛。”他又“喔”一声,认认真真翻他的《万年历》。这两个问题,他每天都要问我若干次。



2008年,5月12日,房子吱吱嘎嘎摇,门窗噼噼啪啪响,家里东西稀里哗啦掉。我马上意识到是地震,立即跑进父亲屋子。父亲正在对着罗盘研究《万年历》,我背起他就跑。到了操场,我刚放下父亲,他就叫:“回去,回去,我的《万年历》!”我的天,正地动山摇,地下还响得轰轰隆隆,楼房摇摇欲坠,我咋敢回去拿那本破书呀?


不久,我正筹备给父亲做八十八岁寿诞,父亲却静悄悄仙世了。下葬那天,我把那本翻得发毛的《万年历》和那个罗盘,放进了他的棺材。我捏着父亲冰凉的手,对他说:“爸,生前我们没有时间陪你,对不起!就让这本书继续陪你吧。到那边有成果出来,在梦里告诉我一声。”

中华万年历罗盘在哪打开

对钟表稍有兴趣的朋友,想必都听说过腕表“三大复杂功能”之一的万年历。它的英文名为“Perpetual calendar”,直译为“永久日历”,是取其日历显示始终与现实保持同步的含义——至少在2100年之前。

01 规则千万条,同步第一条

可能有朋友会问,难道我们平常戴的表(的日期)与现实是不同步的吗?话也不能这么说。众所周知,一年是12个月,其中7个31天的大月,4个30天的小月,外加一个28天或29天的2月——总之每个月的长短是不同的。

而机械表中的日历盘,无一例外都是标有数字1到31,默认每31天转一圈。如果说,你的腕表昨天显示的是28号,今天又没校准过日期的话,那么此刻它的日历一定会显示29号,而非现实中的(3月)1号。

相比之下,具备年历和万年历功能的腕表智商就要高出许多。尤其是万年历的机械系统不但能区分大月和小月,还能分辨平年和闰年,在每个月的月末可以从28、29、30、31号,自行切换到下个月的1号,非常的smart。

当然,所谓的永久日历或万年历都只是夸大其词的说法。因为我们现行的历法是每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再闰,后两者对于脑回路的要求实在太高了,所以绝大部分万年历表都只能实现4年一闰,到2100年的2月末就需要手动调节了。

据史料记载,万年历功能最初于18世纪就被发明了出来,先于另外“两大腕表复杂功能”——陀飞轮和三问。这并不能说明前者的结构比后者更简单更容易实现,而是因为早期的人们对于各项与历法相关的显示功能有着迫切的需求(当时也并非人人熟知历法),而万年历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同时令他们免受校正日期之苦,可以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实用意义。

到19世纪中叶,万年历表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复杂功能怀表特别受欧洲皇室贵族的青睐,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瑞士和德国的顶尖制表师和表厂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压轴绝技。如百达翡丽于1866年前后接受西班牙公主Luisa Fernanda的定购,为其量身制作了一枚集万年历、月相显示和逆跳式指针于一身的复杂功能怀表,表壳上刻有西班牙公主夫妇的盾徽。

百达翡丽为西班牙公主Luisa Fernanda定制的万年历怀表

到腕表出现之后,万年历先是以“怀改腕”的方式直接由怀表机芯移植进了腕表当中。随后在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衰退,很多瑞士传统表厂由于经营不善倒闭,或是终止了对复杂表的研发,所以历史上制作万年历腕表的品牌非常少。

1925年百达翡丽推出的首枚万年历腕表便装载了女用的97975怀表机芯

而由斯登(Stern)家族接手后的百达翡丽则成为了硕果仅存的坚守者,先后推出了结合计时功能、具备自动上弦和带平闰年显示的万年历表。

纵观整个20世纪,百达翡丽的万年历腕表的数量之多、款式之密集、功能之完善,堪称高级制表业的“一枝独秀”。

百达翡丽于1962年发布Ref.3448自动万年历表,如今这款表但凡出现在拍卖场皆是以百万元级的价格成交

02 规则千万条,纤薄第一条

1985年,经历过石英危机的洗礼之后,机械腕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百达翡丽推出了一款重燃人们对复杂机械表兴趣的Ref.3940超薄自动万年历表。

它装载的Caliber 240 Q超薄万年历机芯,直径27.5毫米,厚度才3.88毫米,不仅可以指示星期、日期、月份、月相,还带有24小时指针和闰年显示。Caliber 240 Q超薄万年历机芯及配套的表款也成为了行业里的标杆。

如今的万年历表大多都采用自动上弦,同时倾向于偏瘦的体型。这不仅是出于美学,更是从日常佩戴的角度考虑。

因为万年历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懒人哲学”,让佩戴者长期使用且免受调校日历之苦。但如果腕表本身过于厚重,无法收入到大家日常穿着的衬衫的袖口里,或是需要时常手动上弦的话,自然会影响佩戴者的体验。

去年上市的百达翡丽Nautilus万年历腕表(Ref.5740),装配Caliber 240 Q自动机芯,厚度仅为8.42毫米。

目前世界上最薄的自动万年历表当属爱彼去年发布的皇家橡树Concept RD#2,它的机芯和腕表的厚度分别只有2.89毫米和6.3毫米。

爱彼皇家橡树Concept RD#2

今年,爱彼发布了除皇家橡树之外的又一个核心系列CODE11.59,其中便包括了一款万年历表。它转载经过优化的Calibre 5134机芯,后者的纤薄程度是能排进自动万年历机芯前三的存在。

爱彼CODE11.59万年历自动表

绚丽的表盘是以砂金石打造,通过将黑色氧化铜和钴融入玻璃,获得了于深蓝色的浩瀚宇宙中繁星闪烁的效果。

积家的超薄大师系列万年历珐琅表,装配的868型超薄万年历自动机芯,不仅具备70小时的长动力,而且可以通过表冠对所有万年历显示项进行同步调节,操作十分简便。

积家超薄大师系列自动万年历珐琅表

腕表的直径为39毫米,厚度才10.44毫米,佩戴舒适度毋庸置疑。

江诗丹顿的纵横四海超薄万年历,41.5毫米的表壳是以粉红金材质打造,配合8.1毫米的纤薄体态和半透明银色表盘,简直美不胜收。

江诗丹顿纵横四海超薄万年历表

内部装载品牌自产的1120 QP机芯,并饰有风向玫瑰罗盘图案的22K金质摆陀。

03规矩千万条,动储第一条

万年历表的功能特性决定了最好能长期保持运行状态,避免将动力耗尽,否则一旦停走就会十分难搞。

想要保持运行状态,仅仅寄希望于主人的不离不弃,每天给腕表“人肉上链”是不现实的。一旦去郊区或海边度过周末,把表放在家中,动力就会无以为继。所以,如今的万年历表的一大趋势就是将“待机时间”尽可能延长,最起码要能闲置一个周末而不停走。

格拉苏蒂的限量版的议员卓越万年历腕表,全镂空的表盘,5个日历显示项分列表盘的“东南西北中”,看似散漫,读数却异常清晰便捷。

格拉苏蒂议员卓越万年历限量版

基于新一代的36自动上链机芯,不仅拥有高效上弦的双材质自动陀(边缘为21K金),待机时间更是高达4天以上。

说到长动力,万国的“7日链”自然不能屈居人后。今年新发布的喷火战机大型飞行员万年历腕表,采用青铜表壳,配橄榄绿色表盘和镀金指针,与普遍儒雅型的万年历表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万国喷火战机大型飞行员万年历自动表

内部装配的万国自产52615型自动机芯,采用陶瓷材质的比勒顿自动上链系统,并具备双发条盒和7天(168小时)动力储存,在续航能力方面堪称华为手机般的存在。它的小秒针还具备掣停功能,而且所有的日期显示项均可通过表冠实现同步调校,使用非常简便。

万国的“7日链”已经很霸道了,但在江诗丹顿的最新研发成果面前,还是只能屈尊次席。

江诗丹顿传袭系列双重芯率万年历表

这枚传袭系列双重芯率万年历表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佩戴或闲置),在不干扰机芯走时的前提下,让机芯在5赫兹(36000次/小时)的高频活跃模式与1.2赫兹(8640次/小时)的低频静待模式间切换。前者可维持4天的动力,而后者可维持惊人的65天动力。在此期间,腕表的走时和各项万年历显示均可维持正常运转。

04规矩千万条,调校第一条

根据调校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万年历表分为几大类。

首先是传统的万年历,通常在它的表壳侧面会设有4个功能校正钮,分别对应万年历的“五大传统元素”:日历、周历、月份、月相和平闰年(与月份联动,通常不设独立校正钮),并使用原厂的笔状工具进行调节。正是因为万年历调校流程比较繁琐,禁忌比较多,所以我们才强调最好不要让表停走。

而现在的很多万年历都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如朗格的Langematik Perpetual万年历表。

朗格蜂蜜金版 Langematik Perpetual万年历表

它不仅在表壳四周设有隐藏式按钮,用于独立调节各日历项,还在表壳10点钟位置增设了一枚隐藏的整体调节按钮,仅凭此一键便能将所有日历显示项往前调一天,大大简化了短期调校的步骤(比如停个两三天)。

再一种调校方式可以被称为“预设万年历”,它的机芯通常采用整合式的结构,在表壳侧面也不设校正钮,而是通过表冠对所有显示功能进行同步调节,前文中介绍的积家和万国的万年历表便属于此类。

最后也是最先进的一种称为可回调万年历,即可以对万年历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调校,只要现实中存在的日期(无论向前或向后)都可以在腕表上显示出来。

目前行业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表厂开发出了可回调万年历的产品,而且使用的都是各自的专利技术,没有统一的规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由制表鬼才路德维格‧欧克林博士于1996年研发出的可自由向前或向后调校的万年历,它也是雅典表近20年来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雅典全新路德维格万年历表

万宝龙今年的新款传承系列万年历,采用了品牌历时三年自行研制的MB 29.22自动机芯。

该机芯的尺寸更大,与40毫米的表径完美契合,且未采用常规的杠杆驱动万年历的结构,而是完全依靠齿轮带动,可以通过表冠向前或向后校准日期,操作十分简捷。

万宝龙新款传承系列万年历表

05 规矩千万条,精密第一条

最后谈谈万年历表的内部结构,可能有读者听说过,万年历系统的核心装置是一个每4年旋转一圈的“程序轮”。

如图所示,“程序轮”由参差不齐的凹槽组成,3个最深的凹槽代表3个平年2月的28天,1个略短的代表闰年2月的29天,其余凹槽代表每年的4个小月的30天,饱满的外缘代表每年的7个大月的31天。程序轮左侧的杠杆“落进”凹槽中的深度,决定了日历系统在月末的哪一天进行跳转。

即便在瑞士,能够自行研制万年历的厂家也是屈指可数,中国国内更是只有天津海鸥在几年前试制过,随后便不了了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内部零件的精度要求太高,相比于一目了然的“程序轮”,散布在机芯各处的杠杆、凸轮和弹簧才是决定万年历系统能否顺畅运转的关键。

它们彼此牵引,一处杠杆抬起,触发凸轮的旋转,另一处拨杆受弹簧的驱动落下,推动日历旋转,类似的“大型舞剧”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上演,任何一枚零件的长度、角度、力度稍有差错,整个系统就有可能卡住。

况且, 48齿的“程序轮”只能算万年历的常规操作。还有另一种更加精密的系统,它的核心装置是一个12齿的行星轮系,整个轮系每12个月旋转一周,而袖珍的行星轮每4年旋转一周,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平闰年周期。

百达翡丽去年推出的Ref.5320自动万年历表,安装的便是一枚新研制的具备12齿的行星轮系的Caliber 324 S Q自动机芯。

表盘12点位的星期、月份双视窗具备瞬跳功能,6点位的日历和月相盘连同两侧的昼夜和平闰年视窗共同构成了对称的界面。

百达翡丽Ref.5320自动万年历表

为了让盘面的显示尽可能舒展,百达翡丽延长了324自动机芯的“甲板”,将万年历模块铺陈其上。

当然,其他专业制表品牌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如亨利慕时就开发出了享誉表坛的“FlashCalendar”闪历万年历,通过独家的闪历视窗配合表盘中央的月份指针显示万年历信息。

亨利慕时勇创者万年历 PURITY宇宙绿腕表

它的闪历由上下两层的环形日历盘重叠而成,使用者可以在一天里的任意时刻,通过表冠实现对万年历的向前或向后快速调节,即便在多个时区间穿梭也能应对自如。

亨利慕时的万年历表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只会根据月份的实际长度显示正确的日期。例如11月份只有30天,日历窗会从30日直接跳到下月1日,而不会显现出31日这个不存在的日子。同理,在平年的2月末,它的日历窗也会从28日直接跳到下月1日,而不会经历29、30、31的过渡。看似简单,实则巧夺天工。

再来看这款宝玑的航海系列 5887时间等式腕表。它不可思议地集合了自动上链、万年历、时间等式、陀飞轮和80小时的长动力,而且月份和星期视窗采用瞬跳的模式,中央的日历指针则采用了逆跳的结构,再加上与中央同轴的真太阳时指针,将万年历显示的复杂程度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宝玑航海系列 5887时间等式腕表

更多腕表资讯还请您点击文章上方的“关注”,每天五分钟带您了解腕表资讯。

中华万年历罗盘怎么看

父亲眷恋故土那份情结,别人很难理解。我把他接到镇上,他已经七十二岁了。上街后,父亲喜欢打川牌。川牌玩法很多,“乱撮”、“逗十四”、“ 十点半”,他都会一点。


父亲打牌,不消问输赢,看他脸色就知道。要是赢了,他回来手里准提着战利品,或两斤川杆儿,或一副下水,或一只熟猪耳朵啥的。一进门,他就满面春风朝我喊:“森林,整起,喝两杯儿!”还掏出一包糖,叫来我儿子:“著著,过来过来,爷爷有奖!”要是输了,他一回家就灰溜溜钻进寝室,半掩着门,戴着他那用线绳代替一条腿的老花眼镜看书。老人家兴趣广泛,抓到啥书都看,只要是我书架上有的。父亲十四岁就开始挑粪劳作,岁月压驼了他的背,他看书时佝偻的侧身剪影,很像一只戴着眼镜闻书的刺猬。


只要见到父亲一连几天不出门,悄悄躲在屋里看书,准是手气背。老同志喜欢学习是好事,我跟妻子晓得情由,都心照不宣,互相笑眯眯摆手,不打扰老人家雅兴。一天,不懂事的儿子开黄腔:“爷爷,你看得懂英语书哇?”父亲取下眼镜,翻着小眼睛看着孙子,慢条斯理说:“咋看不懂?中国字是柴棍逗的,说明是乡下人发明的噻;英国字像面条绾的,肯定是厨子发明的嘛。”咦——,一下子找到两种文字的源头,不简单!要真是这样,不仅推翻中国的“仓颉造字”说,还帮英语始祖塞尔特人找到了造字祖先,绝对是二十一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我愣愣地看着父亲,心想,要不是才读四年私塾,老人家哪才当个生产队长?恐怕能当个大教授呢。


在家里,我们很少陪父亲说话,老婆忙家务,我看书或者上电脑,儿子忙作业,父亲一个人看书。不知啥时候,父亲手里的书,换成了一本紫红色的老黄历——广东《罗氏历书》。那本巴掌大的小册子,纸张柔软,木刻竖版印刷,书中有些字残缺不全,有些字模模糊糊,他却看得津津有味。翻一段时间,父亲出成果了,他每天都要在饭桌上发布一条信息。有时说:“历书上说,今天不宜婚嫁。”有时说:“历书上说,今天不宜搬家。”有时说:“历书上说,今天坐南方不利。”我们两口子忙着教书,既不婚嫁,也不搬家,对父亲的成果漠不关心。见我们没反应,老人家的话题就会扯回桌子上,语重心长对我们进行传统教育,讲勤俭持家,讲立德做人。谁要是带点脸色,或解释两句,他还要跟我们上一堂忆苦思甜课——那些年辰······我儿子总是不懂事,有时当面顶嘴:“爷爷,你那是翻老黄历,现在讲究吃得营养,吃得健康,饭菜馊了都舍不得倒,得不偿失嘛!”父亲把筷子一搁,气呼呼道:“老黄历咋啦?毛主席还讲不要忘本呢!狗东西。”我吐吐舌头,训斥儿子:“多嘴!”



后来,父亲手头的书,变成了一本《万年历》。那书估计是盗版,因为书名是《万年历》,内容却挂羊头卖狗肉,除了万年编的历书,还有预测术,风水术之类。看上一段时间,父亲又有了成果。大年一过,他说:“《万年历》上说,今年干春,小菜恐怕要涨价。”当年却春雨绵绵,小菜不但没有涨价,反而还跌。我说:“老头儿,你的《万年历》不准哟。”父亲看了看天说:“老祖宗说的还能错?春雨贵如油,好噻。”不久,父亲又在桌子上宣布:“《万年历》上说,明年夏天有特大洪水,你们学校房前屋后阴沟阳沟要早点疏通哈。”第二年夏天,我们学校早早就疏通了阴阳沟,等着父亲预测的那场特大洪水。可是,整个夏天都没有一场像样的大雨,最大的一次,永宁河上石拱桥也没封洞,跟平常年景差不多。我问父亲:“老头儿,你的《万年历》说的特大洪水呢?”父亲说:“老祖宗说的还能错?狗东西,想遭水淹哇?”



一天,寒风呼呼地吹,高压线被吹得呜呜叫。父亲又发布预测了:“《万年历》说,今年冬冻,有大雪,要买羽绒服哟。”我对父亲的《万年历》将信将疑,不过,还是一家人各买了一件羽绒服。入冬,我们穿着羽绒服等着大雪的到来,可望眼欲穿的大雪,无影无踪,只是星星点点飞了几次雪花。我又问父亲:“老头儿,你是不是拿了人家羽绒厂的回扣哟?咋你的《万年历》又放黄?”父亲有点尴尬了,嘿嘿一笑说:“老祖宗说的还能有错?老天爷扯拐嘛。”


父亲读《万年历》大获丰收,有点得意忘形,到处跟人预测天气,推算流年运程,一不小心,摔断了股骨头。医生说,要治好得做牵引,在病床上躺半年;不做手术也行,就是要架着拐杖走路。父亲说,都八十了,不受那个罪,杵拐杖就是了。从此,父亲上茶馆打牌不太方便,就更有时间研究《万年历》了。他买回了一个刻着天干地支,装着指南针的罗盘。我笑道:“老头儿,你要当风水先生哇?”父亲说:“屁话,老都老了当啥风水先生?有这个东西,《万年历》才测得准。”好家伙,看来父亲是不服气,想要吃透那本老黄历了。


过了八十二岁,父亲渐渐糊涂起来。他一见到我就问:“森林,著著耍朋友没有?”我说:“耍了,小毛得嘛。”他“喔”一声,似乎记起来了。又问:“我的《万年历》呢?”我找来《万年历》,交到他手上。他戴上老花镜,认认真真翻起来。过一会,父亲又问:“森林,著著耍朋友没有?”我说:“耍了,小毛得嘛。”他“喔”一声,又问:“我的《万年历》呢?”我说:“在你手上得嘛。”他又“喔”一声,认认真真翻他的《万年历》。这两个问题,他每天都要问我若干次。



2008年,5月12日,房子吱吱嘎嘎摇,门窗噼噼啪啪响,家里东西稀里哗啦掉。我马上意识到是地震,立即跑进父亲屋子。父亲正在对着罗盘研究《万年历》,我背起他就跑。到了操场,我刚放下父亲,他就叫:“回去,回去,我的《万年历》!”我的天,正地动山摇,地下还响得轰轰隆隆,楼房摇摇欲坠,我咋敢回去拿那本破书呀?


不久,我正筹备给父亲做八十八岁寿诞,父亲却静悄悄仙世了。下葬那天,我把那本翻得发毛的《万年历》和那个罗盘,放进了他的棺材。我捏着父亲冰凉的手,对他说:“爸,生前我们没有时间陪你,对不起!就让这本书继续陪你吧。到那边有成果出来,在梦里告诉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