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河图洛书和易经哪个是最古老的?(河图洛书和易经)

发布时间:2023-04-14 17:25:58作者:作茧自缚来源:网友上传

河图洛书和易经(河图洛书和易经的关系)

河图洛书和易经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也是《群经》的第一部,也是哲学的重要作品。你知道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奇妙的《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吗?本期《易经》介绍将带您了解详情。

       易经的产生:
       一、易经时代:
       关于《易经》的出现时代,目前有不同的看法。据学者研究,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成书的时代是商末周初。

       《易经》起源:
       传统上,《易经》起源于河图、洛书。

       传说在古代,黄河上出现了背上有图形的龙马,洛水上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画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yǒu)里【古地名,今河南省汤阴县北】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后天八卦,即八卦

       所以《易经》有句话叫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意思是《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的三个时代。

       据说历史上有三种易经,即所谓的三易:
       (1)神农时代产生的《连山易》,首先从艮卦开始,象征着山之出云,连绵不断。

       (2)第二天,黄帝时代出生的《归藏易》从坤卦开始,象征着万物不藏在里面,意思是万物都出生在地上,最后归藏在地上,一切以大地为主。

       (3)、三月《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知识不同。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让我们回顾一下它的起源和历史。《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古代有三本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和《山海经》。《易经》实际上是古代《连山》、《收藏》和《周易》的集合,但《连山》和《收藏》已经消失了。《易经》用一个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化,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其中心思想是用阴阳一元论来描述世界上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一般认为《易经》最初是一本占卜书,但它对哲学、宗教、医学、天文学、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都有影响。自17世纪以来,《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也许你也喜欢:
易经八卦分析天坛建筑风水布局
常用术语:易经名词解释
易经与佛教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
易经和易传有什么区别?

河图洛书和易经的关系


文献上讲到河图,可以追溯到《尚书》和《论语》,而完整地讲到河图洛书,最早就是见于《周易·系辞》了。《系辞》的这一段原文是: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这一段文字的意思是:天生神物,还有靠圣人来制定运用的法则;天地的变化,还要有圣人来效法;天垂示出象,呈现出吉凶,圣人就用它来模拟;黄河中出图,洛水中出书,圣人就依据它来制定规则。因此,易有四象,目的是用以呈现给我们;系之以辞,目的是用以告知我们;定之以吉凶,目的是用来做判断。

后人根据这一段文字当中的“河出图,洛出书”总结出河图洛书,其中把河出的图称作河图,把洛出的书称作洛书。

那么,河图洛书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竹书纪年》中说:“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这段文字透露出这样几个信息:一、河图洛书,一个出自河(也就是黄河),一个出自洛(也就是洛水);二、河图为龙之图,洛书为龟之书;三、“赤文篆字”应该分别对应了龙图和龟书,龙图为赤文,也就是红色的图,龟书是用篆字书写,可见河图洛书其实是一图一书,河图为图,洛书为书;四、河图洛书授给的是古代圣王黄帝,也就是说,河图洛书出于黄帝时代。

由此可见,河图洛书本来是一图一书,但后来被普遍认作是不同的两幅图:一幅是十数图,一幅是九数图。而九数更像是对龟背的描摹。

元代吴澄《易纂言》说:“河图者,羲皇时,河出龙马,背之后毛,后一六,前三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点,而谓之图。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数,以画卦生蓍。洛书者,禹治水时,洛出神龟,背之拆文,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后之右六,后之左八。以其拆文如字画,而谓书。禹则自其一至九之数,以叙洪范之畴。”

显然吴澄的《易纂言》与《竹书纪年》看法不同:首先,《易纂言》认为河图洛书出于不同时代,一个是伏羲时期,一个是大禹时期;其次,《易纂言》认为河图是图,洛书也是图。这种看法其实早在宋代已经定型,所以元代的吴澄如此认为毫不奇怪。而且《易纂言》所言河图和洛书的数字排列形式,也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河图洛书相同。不过,他在这里说明河图洛书的载体,分别是龙马和神龟,而且都是后背上的图案。

龟背像一个天生的九宫格,如果把龟背的分格约分为九个格,那么,按照九数洛书的数字排列填满九个格,就成了天然的九数洛书,这也许正是古人把龟背当中九数洛书载体的灵感源泉。

由此可见,河图洛书应该是一个神话传说,图和书一个来自于黄河,一个来自于洛水,都是从河水里出来的从名字上理解,最初应该是河图是一幅图,洛书是一卷书。但到了宋代,有人画出了河图洛书,因此,在宋代以后,河图洛书都成了图。其中一幅是根据九个数字画出的图,一个是根据十个数字画出的图。而两幅图的根据差不多都来自于《系辞》对天地之数的描述。通常情况下,在朱熹之前,九数图被当作河图,十数图被当作洛书;但在朱熹之后,则二者颠倒,十数图被当作河图,九数图被当作洛书,一直沿用至今。

河图洛书和易经谁厉害

河图洛书和易经哪个是最古老的

——文/剑客书生

与先后天八卦图一样,河图洛书的争议,也是辨驳纷纭。而河图、洛书之争,又因刘牧、范谔昌等的九图十书说,于是同一言河洛者,又各执其义辨论,比先后天八卦图的纷争,更加玄幻。

在《易传•系辞》中只是简单说明如下:“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里出现的“河出图,洛出书”一说,被后世易学家们(主要是儒家)当成图书派易学兴起的直接源泉。以刘歆为代表的汉儒们却把这一观点更加具体化了。如《汉书•五行志》中的记载:“刘歆以为虑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

而洛书则又被他们演化为《尚书•洪范》的直接来源。于是,在古代学术史上就产生了“河序龙马,洛贡龟书”的传统观点,

河图、洛书,见于《易传》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也是河图、洛书与《周易》发生联系的最初文本。而最早出现河图的记载,迄今为止则为《尚书》。《尚书》中说:“赤刀,大训,宏壁,跑谈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这里并看不出与《周易》有关系的地方。

(注:序训估为宿,是通假字。西序是西边的晚霞,赤刀、大训、宏壁、跑谈都是指晚霞的意思。东序是东方的朝霞,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是指朝霞。晚霞、朝霞在古代都指祥瑞,如紫气东来的成语,既指早霞,更指祥瑞。)

可见,关于“河出图”与“河不出图”的问题在孔子时代就已经成了一件很让学者们关心的重大政治性(祥瑞性)问题。也即,在文献使用频率的意义上讲,河图的意义要远在洛书之上。在易学上,更加之于今本《山海经》佚文中有下列记载:“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

但是,对上述史料应该保持一定的质疑。过分相信河图而忽略洛书的存在价值并不是《易传》作者的本意,因为它强调的是“河出图”与“洛出书”二者共同是“圣人则之”的前提。而所谓的《山海经》佚文却只讲“河出图”而“圣人则之”的作《易》过程,而没有涉及洛书在这里的作用,这和刘歆的“禹治洪水,賜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的观点是一致的。看来核心问题是河图。

但是,河图究竞是什么,从《尚书》中开始就语焉不详。根据《尚书》的记载:“大玉、夷玉、天球、河阁在东序。"这里的河图和“大玉、夷玉、天球”并列,丝毫也看不出有“河出图”(《易传》)、“河出马图”(《礼记》)、“图出于河”(《论衡》)、“龙马出河”(《尚书孔传》)等意思。只是杨雄在《核灵陚》中把“河图”和“东序”二者很生硬地联合为“河序龙马"一语。但是,杨雄并没有解释“序”在这里的意思。

曾经有不少人试图从河图、洛书中推出八卦的具体卦象来,但目前为止,所谓的河洛是经不起推敲的猜想。因为推出八卦的卦象是由易数向易象转换的过程,而由河图洛书是数字与排列的统一,以此去推卦象,方式、方法都错误的。因为筮法的存在与数字卦的存在正否定了河图洛书推出卦象的传说。

《易经》与河图洛书,自汉儒郑玄“河龙图发,洛龟书成。”起,至宋代儒生讲得最起劲,也更具神话色彩。清朝经学大师胡渭,对此早有批评。如果说,河图、洛书与《周易》八卦起源有联系,仅仅在它的数字原理相同,而不是卦象的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