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很难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因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办公室职员经常吃药,在这种情况下,十天半月不回家是可能的,但有些人仍然坚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即使搬家也想搬家。
2021年2月,吉日老黄历搬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以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述评
新华社记者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是2021年2月20日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拍摄的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9月,晋北已是初秋。宽敞整洁的小院里,68岁的白高山带着孙子满脸笑容:“住上新房,儿子娶到媳妇,添了孙子,家门口就有养老中心和幼儿园,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白高山居住的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从2018年起,200多户村民从世代居住的坡梁薄地、盐碱地上的土窑洞陆续搬到这里,依靠发展黄花特色产业等实现全部脱贫,生活从此变了模样。
时间回拨到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新任中央总书记的宣示朴素而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当时,中国农村尚有近1亿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下。对人民的深情,化成庄严承诺和切实举措,波澜壮阔的反贫困斗争在中华大地进入了决战时刻。
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时8年艰苦卓绝的携手奋斗,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人自古追寻的小康梦想变成现实。
把人民冷暖放在心头,把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
不久前的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
消息传来,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2022年9月5日,武警四川总队机动第二支队官兵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磨子沟村搭建临时木桥转移被困群众(手机照片)。新华社发(洪福乐 摄)
一批批消防救援队伍、武警官兵、医护人员紧急出动,投入抢险救援一线。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人民生命健康,在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2年9月5日,医护人员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大营路街道中天花园社区给市民做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
今年3月以来,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
启动多条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全民免费接种,在安全科学前提下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体……截至9月12日,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34亿剂次。
2022年7月13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中国农业科学院社区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医护人员在流动疫苗接种车上为社区居民接种。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从严从细抓好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我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部分的总价原则上不超过4500元。”“各地坚持公益性原则,降低公立医疗机构种植体植入费、牙冠置入费、植骨手术费等价格。”
国家医保局9月8日发布的一则通知旨在有效破解民生“痛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1年8月11日,医务人员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门诊智慧药房为患者发放药物。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这10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以药补医“顽疾”加速破解。已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了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降低百姓用药负担约3000亿元。
民生连着民心。总书记鲜明提出:“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机制、扫障碍、破难题,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每年超过千万的农村人口落户城镇;垃圾分类、清洁取暖、厕所革命、校外培训减负……一桩桩民生“小事”, 摆上的议事案头,一次次成为改革发力点,不断提升民生温度。
2022年4月2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镇宁路上的一处垃圾分类转运站,工作人员在处理垃圾。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以来,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近年来更是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10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累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5501万人。
2012年至2021年,我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基本医疗、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3.6亿人、10.4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一项项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的举措,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2022年6月21日,老人们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的一家老年食堂用餐。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5元提高至2022年的84元;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较2012年翻了近一番;持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全国社会治安形势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千根针、万条线,一桩桩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踏上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同志为核心的持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2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设置的20项主要指标中,民生福祉类指标多达7项,占比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
“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总书记对民生的牵挂始终如一。
2022年7月6日,长治医学院和平医疗集团“第一村医”壶关县工作队的医生赵甘婷(右一)在为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大峡谷镇卫生院的村医们上课。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白露到,竹竿摇,小小核桃满地跑。”9月7日是白露节气,也是安徽歙县十余万亩山核桃开杆的日子。
绵延山峦间,竹竿轻摇,噼里啪啦的落果声不绝于耳。交易市场内,机器轰鸣,一堆堆脱蒲的山核桃很快被卖出。
2022年5月31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七星街道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的数字化大棚内,农民在采摘立体栽培的番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歙县今年不仅山核桃鲜果产量较去年预计提高20%,深加工成品产值也在增加。小小山核桃,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农民增收的“黄金果”。
按照部署,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单位工作人员(右)向两名求职者介绍工作岗位(2022年6月28日摄)。新华社发
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必须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到人民中去”“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火热开展,更多公园免费开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充盈。
2021年8月21日,读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民广场“24小时智慧图书馆”内阅读。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到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又一次宣示了人的人民情怀。
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必须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以“扩中”“提低”为突破性抓手,将技术工人、科研人员、高素质农民等9类群体作为“扩中”重点,优化分配机制,打通重点人员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通道。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百年大党必将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记者姜琳、王优玲、周圆、陈弘毅)
海报设计:段媛媛
2021清明节搬家合适吗?石家庄蚂蚁搬家告诉你!很多石家庄的朋友搬家都喜欢找一个搬家的好日子,不过搬家不仅需要有好日子,还需要咱们有假期可以搬家才行,而最近的搬家日子很多都都瞄准了清明节,因为清明节是今年春节过后,时间最近难得放三天的假期,用来收拾和搬家完全绰绰有余,那么2021清明节搬家合适吗?石家庄蚂蚁搬家告诉你!
2021清明节搬家合适吗?石家庄蚂蚁搬家告诉你!小编特意去查找了一下黄历,咱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清明节假日搬家吉日:
2021年4月3日(二月廿二)星期六
冲煞:冲猪(乙亥)煞东
【宜】结婚 领证 安床 出行 订婚 安葬 上梁 作灶 旅游 求嗣 牧养 纳畜 裁衣 嫁娶 纳采 经络 立券 竖柱 栽种 斋醮 送礼
【忌】搬家 装修 开业 入宅 开工 动土 开张 赴任 破土 修造 祈福 祭祀 开市 纳财 移徙 盖屋 求医 求财 放水 分居 开仓 置产 筑堤
2021年4月4日(二月廿三)星期日
冲煞:冲鼠(丙子)煞北
【宜】搬家 装修 开业 结婚 入宅 领证 开工 动土 出行 订婚 安葬 上梁 开张 旅游 求嗣 修坟 赴任 破土 修造 祈福 祭祀 解除 开市 纳财 纳畜 启钻 嫁娶 纳采 移徙 盖屋 竖柱 斋醮 词讼 行丧 打官司 平治道涂
【忌】经络 掘井 栽种 放水 筑堤
2021年4月5日(二月廿四)星期一
【宜】【日值岁破 大事勿用】 搬家 开业 结婚 领证 开工 订婚 开张 入学 求嗣 修坟 赴任 祈福 祭祀 开市 纳财 纳畜 启钻 裁衣 嫁娶 纳采 移徙 盖屋 冠笄 栽种 斋醮 求财 藏宝
【忌】【日值岁破 大事勿用】 装修 动土 安床 出行 安葬 上梁 旅游 破土 修造 求医 竖柱 词讼 行丧 针灸 出师 打官司
冲煞:冲牛(丁丑)煞西
2021清明节搬家合适吗?从上面的详细介绍,咱们可以清楚的看到4月4日是非常不错的搬家黄道吉日;4月5日虽说适合搬家,但是需要注意岁破和冲煞。不过小编觉得搬家的时候搬家的人自己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在黄历上不是特别好的日子,只要咱们自己搬的开心顺利,那么便是属于自己的搬家黄道吉日!欢迎大家和石家庄蚂蚁搬家说说心中的搬家想法!
搬家自古以来都是一件重大的喜事,搬家意味着要开启新的生活,所以大家希望在搬家的时候可以找一个良辰吉日,但现在有些年轻人不明白,为何长辈们搬家,一定要选择一个搬家吉日,他们总认为这是迷信,是落后思想。
搬家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这其实和结婚选吉日、开业选吉时是一样的道理。这包含了人们对新生活和未来的美好期待。
吉米搬家给大家整理了2021年5月的搬家吉日,希望希望大家都能在搬进新家,入住新房时顺顺利利,入住后的生活愈加美满幸福。
大家五月份如果有搬家想法的可以参考参考看看哦~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