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的说法之中,农历正月初四,又被人们称为“羊日”。其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我们可以借鉴古代,其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在这之后才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那么现在的农历正月初四,其在老皇历中占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羊(阳)开泰”这也是吉祥的象征,同时也是恭迎灶神民间的日子。所以在每年的正月初四的时候,全国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灶神回归。当然了,每年初四都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我们一直有“送神早,接神迟”的说法,也就是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在对于迎接神明的供品方面,需要用到三牲、水果、酒菜,这些都要齐备,同时也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那么在这一天,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我们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还有就是,在我们国家传统的习俗里面,每年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在一过了正月初四以后,基本上街上所有的商铺企业等都陆续的开门了。所以说,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正月初四也是年假休息的最后一天了。
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丰富多彩的“年俗”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中国人的“年”既神圣而又充满欢乐,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讲究,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习俗。春节期间,央视新闻推出“春节民俗日历”,为您呈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和您一起欢喜过年。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故常说的“三羊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迎灶神
传统的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而年前腊月二十四是送神的日子。俗谚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按习俗,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要在16时左右。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在北方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接五路
在大年初四的晚上,一般商家还会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按说,接五路是在初五,可为什么又说在初四晚上呢?原来,初五才是俗传财神的生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迎到财神,于是,这时间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晚上,名为“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吃“折罗”
此外,在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人还要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资料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春节与除夕》陈秀伶,董胜著
图/视觉中国
监制/李骏 主编/李伟
编辑/文雅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常说的“三阳(羊)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
那今天都有哪些习俗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吃”和“做”的习俗,快来瞧一瞧~
正月初四吃什么?
折箩
所谓折箩,就是把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折箩”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地区的一个特有名词。
《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
烙饼卷鸡蛋
北方有句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卷鸡蛋”,正月初四,烙饼当主角,麦香、油香、葱香、肉香,喷香的烙饼卷上热腾腾的炒鸡蛋,小烙饼也有大美味。
粉
正月初四还有吃粉的习俗。又细又长的粉代表老人新年更长寿更健康,年轻人事业更进一步。
正月初四做什么?
扔穷
正月初四那天,要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将新年期间积累下来的垃圾,全部集中起来放到庭院中,预备“扔穷”,这也是为了把“穷气”清理出去。
恭迎灶神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阳(羊)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的日子。
文案及编辑|王贝贝
来源: 司法部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