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易经的智慧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又称《易经》、曾仕强于公元前11世纪创立的《周易》或《道德经》。它是一套表达自然变化规律的运动学习体系,对整个东方文化的影响令人惊叹。曾世强的早期发现和研究涵盖了许多学科,如量子物理学、多元数学和生物学,在理解宇宙脉动的深处比普通人所知道的要多。本文将详细阐述曾仕强-易经的智慧:
卦象的意义
曾仕强将易经分为七个部分:卦象、八卦、太极、易经的结构、卦象的应用、宇宙的运行、易经的本质。《易经》的核心是占卜。它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八卦。每个占卜都代表不同的想法。例如,六卦(天、地、风、火、水、山)代表天地交泰,形成美丽的变化。它用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复杂的概念,每一个卦象都有特定的含义,是抽象的。比如干卦代表睿智,坤卦代表包容,震卦代表开始,艮卦代表结束,离卦代表启蒙,兑卦代表智慧等等。曾仕强用图形表达复杂的知识和思想概念,并进行叙述,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理解。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1至160集视频
太极的智慧
太极是曾仕强-易经的核心理念,它定义了宇宙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宇宙变化的规律。太极是一种动态智慧,它认为宇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提倡柔克刚。“软”诠释是变化的原则,“刚”代表宇宙的发展和进步。太极的智慧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它既有积极的思维,也有消极的思维,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避免偏差和错误。
智慧的结构
《易经》的结构是曾世强精心设计的。他以占卜为中心结构,以宇宙八卦为基础,以64占卜描绘宇宙变化,建立了智能学习体系。《易经》的结构体现了太极的智慧,它将宇宙的变化归纳为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含义,分类清晰,易于理解。曾世强以八卦为中心,总结了64卦,建立了一个完整而智能的学习体系,将宇宙规律放在一个自然框架中,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运行变化的规律。
卦象的应用
曾世强·易经的智慧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宇宙的规律,还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如商业运作、社会变化、家庭关系等。在商业领域,占卜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商业战略,在政治领域,政府决策者可以制定更好的政策,在家庭领域,父母可以管教他们的孩子,
#头条创作挑战赛#
哈喽,大家好,我是爱分享的璐璐,又到了分享时间,今天继续给大家带来曾仕强曾老的《易经的智慧》第三集《天人合德》的解读。
在中国远古的传说中,不论是龙马负图,还是神龟载书,都被认为是天垂象,而人们看到天垂象后,从中得到启发,从而能够认知自然,感知自我,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天人合一”
1、《易经》被称为天人之学,这是什么道理?
当人类没有文字和语言不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对外界很好奇,想了解各种变化,就是现在所表述的做学问。那怎么做学问呢?那就是天垂象。
天垂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的悟性都不一样,但现在的我们对于天垂象越来越不敏感,不会去深究。
《易经·系辞》:“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象:指模仿自然的天象,想出一些道理
不论是什么样的天垂象,圣人去模仿它,这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天人之学。
2、“畏圣人之言”究竟谁是圣人?又有怎么样独特之处呢?
《论语·季氏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畏圣人之言“何解呢?因为天垂象只有圣人看得懂。
孔子所说的圣人就是伏羲和周文王。
因为伏羲当年是仰观天象,俯视地理,利用自身的物件与天地相对应,于是就画出八卦。所以八卦是由天象作出发点通过人将其画出,这又叫做”天人之学“。
周文王最大的成就是就是把伏羲的天道引入了人道,把八卦两两相重变成六十四卦,而且每一个卦都给它一个卦辞,每一个爻都有爻辞。他向我们表示:人类的生存之道不应该跟一般动物一般。这是周文王的贡献,他想要阐述的就是:人类最要紧的就是政治。即孔子《论语·子罕篇》:”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当时的年代(殷商时期)人们对鬼神的信仰是非常浓厚的,所以《易经》中常有神鬼,祭拜这一类,我们看起来就觉得是迷信。当孔子远离周文王很久,对于神鬼的理念比较淡的时候,他进一步把整部《易经》彻底转移成为可终身查询的人生行事规则,这是孔子对人类最大的贡献,纯粹的使用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教化,所以我们尊称孔子为“万师之表”。
孔子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天人怎么合?只有用伦理道德来合,所以《易经》到孔子手上后只讲述了一句话:“作为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修德”。也就是修己,这是人生最大的目标。
后来孟子更直接地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人禽之辨。人类和禽兽的区别就只有那么一点而已。
总结:《易经》在诞生和发展中历经三古三圣,先古之圣伏羲,中古之圣周文王,近古之圣孔子。伏羲观察到了大自然中的天道,周文王思考剖析了人类社会中的人道,孔子则是天人合一。
3、孔子是如何解读天人合一的呢?
孔子完全站在人道的立场,来发扬易学。他说:人应该全心全意,终身致力于四个字——天人合德。
正如乾卦《周易·文言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什么叫大人?就是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凭良心,所以就跟天道合在一起。德与得到的得同音,你有道,有所得。
孔子说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周易·文言传》:“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什么是先天,你讲的话比天垂象还早,最终导致结果按照你的预言而进行的现象,这就是天人合一,但是老天尊重你你也要尊重天,如果天垂象先出现就按照天象进行,顺其自然。
总结:孔子说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告诫人们,要修德以应天,也是天人合一的基本体现。
4、那这会给中华民族的人民带来一种怎么样的个性呢?
中国人谁都希望自己说的算,即皇帝心态。你认为有品德的人说了算,就继续修自己的德,这就是正道。即:大位天定,非以智取。大位一般指说的算的那个人,很大的人,它是老天选的,不是人投票选出的。每个人能够做到在小事上你能说的算就已经很棒了,至于特别大的事情让天选定的人去决策。
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他能够把《易经》跟着时代的变化,来将它及时的扭转过来,把神道设教撇开,直截了当的说这些就是人生的行事规则,这个时掌握得十分精妙。
但其实孔子很早前就说过《论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是指他是了解伏羲的本意,即信而好古。他只是把《易经》本来的面貌阐述出来,没有进行创作,于是悟出四个字“天理良心”,天理是天,良心指人,所以天人合一,天人合德。
总结: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证明古老的《易经》蕴含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易经》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天人合德。
5、《易经》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了呢?
《易经》的衰落可以追溯到汉朝,因为盛极必衰。秦始皇当初未将《易经》焚烧是因为有人说这是民间占卜所用书籍,于是《易经》用来占卜的概念又出现,汉朝大量出现相术,相术一流行易经的社会定位又从道德性转变为知识性,这是非常可怕的,“趋吉避凶”逐渐变成《易经》的重点,这时候就完全偏离了孔子想表述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易经》的最终极的内容——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而非占卜趋吉避凶。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孔子是我们的大圣人,他的很多思想和理念都值得我们年轻人细细品味,中国民族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捡起来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